農村有一類俗語,通常包含了民間的一些傳統禁忌,“臺階不踩雙,娶妻不逢半”這條俗語,就是農村建房和娶親時的一些禁忌習俗。
農村建房和娶親被人們認為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事。建房和娶親通常被人們稱為“千百年好事”,因此,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諸多習俗,其中最多的就是傳統禁忌習俗。這些習俗既是封建社會社會政治文化融入民居建筑的體現,也是千百年來,人們為了趨利避害,希望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種社會心理。
1、臺階不踩雙我國有“好事成雙”之說,但是,我國傳統民居中,有諸多構件在數量上,對“雙”比較忌諱。 屋體的構架采用“三間四架”,間是住人的空間,這種空間忌成“雙”。農村有一句俗語說:“三間吉,四間少,五間總有一間空”,認為三間是最吉數。當然,房屋的間數成單數,民間認為都是吉利數。民間有“四六不通脊”、“四六不作主”、“四六不成材”的說法,四和六都是雙字,人們認為不吉利。
有些地方木房屋的“架”(有的地方稱“排”,有的地方稱扇,有的地方連起來稱排扇),柱子和棋也是有講究的,大多為單數。比如五柱七棋(瓜)、三柱五棋(瓜)等。有的農村(不是所有的地方),房頂上的檁條、椽子、蓋瓦的行數必須成單數。我國農村民居樓房中,使用的樓梯,其級數通常也是用單數。
“臺階不踩雙”的“臺階”,舊時,通常用磚塊、石塊、石條、土等,砌筑而成一級一級供人上下的階梯形構筑物,現在有了混凝土后,多用混凝土構筑。“臺階”在民居中,大多建在大門前,或者門前的坡道上。“踩雙”,不是說一腳踩兩級階梯,而是說臺階的級數不能是雙數,根據臺地的不同高度,可以是一、三、五、七、九,不能是二、四、六、八、十。這就與上面所說的,房屋的間、柱子、樓梯等不能是雙數的道理是一樣的,是一種民間禁忌。
“臺階”主要來源于人類生活經驗,其功能最初主要是防滑,因此,在臺地的斜坡上挖出階梯,供人上下。我國仰韶文化時期,為了防地表水漫入屋內,也就是防澇,同時也是為了防潮,民居大多建在黃河兩岸經長期侵蝕而形成的階地上,或在兩河匯流處較高而平坦的地方,這些地方就稱為臺地。其他文化遺址的民居,大體如此,比如,比仰韶文化更早或同時期的大汶口文化遺址、河姆渡文化遺址等,對民居地址的選擇大多如此。
后來,不管是平原地區還是山區,在民居修建時,大多抬高地基,形成一種比周圍地面要高的人造臺地,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防止下雨時,地表水積水流通不暢,倒灌進入屋內,形成澇災。房屋地基的四周,要比院落內其他地面要高,上下臺地時,如果不修臺階,就只能放斜坡。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人都有過這種經驗,過去有一些農家的房屋不太講究,不筑臺階,而是放斜坡讓人上下,比較滑,讓人站不穩,一不留神就摔倒了,而構筑了臺階的房屋上下就要穩當得多。
我國習慣用語中有“找臺階”,意思是指找尋脫離尷尬局面或困窘境況的階梯、借口。這種比喻非常形象,一個人站在臺地上想下來,沒有臺階就下不來,走斜坡又有摔倒的風險,只有找到了臺階才能穩穩當當地走下來。
頤和園
我國古代有“泰階”之說,有的人認為,臺階最早稱為“泰階”,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泰階為古星座名,即上、中、下三臺,是說星座的排列呈階梯形。《黃帝泰階六符經》中有:
“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上階為天子,中階為諸侯公卿大夫,下階為士庶人……三階平則陰陽和,風雨時,社稷神祇咸獲其宜,天下大安,是為太平。”
這里明顯被古人引申為階層等級制度了。很明顯,臺階的稱呼在前,“泰階”的稱呼在后,不管“泰階”指星座,還是指古代社會階層等級,都是借用了臺階這一名稱。臺階就是臺地的階梯。
那麼為什麼說“臺階不踩雙”呢?在我國民間,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是雙數沒有尊卑之分的說法
我國古代,象征社會等級的區分,在三階之中。天子為上階,諸侯公卿大夫為中階,士庶人為下階。皇帝的尊稱“陛下”,就是因為皇宮正殿前臺階分為三路,中間的一路臺階叫陛,為御路,是專供皇帝、皇后的通行臺階,以示尊貴。
古代民居臺階都是單數,如一、三、五、七、九,臺階的數字越大,房屋主要的身份等級就越高。九級臺階是皇家用的級數,其他人不能用,其他臺階級數,歷朝都有明確規定,不同級別的官員,臺階的數不一樣。士庶之家只能用三級臺階。
不過這種禮制只適應于平原地區和城市,對山區農村來說,也就沒有這種講究,也無法講究。山民為了節約耕地,平地留作耕地,人們房屋傍山而建,山坡上建房,門前山路的臺階,少則幾十級,多則上百級。農耕社會農業是經濟命脈,而耕地又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寧可居條件不太好的山坡地,也不占用平坦的好地。
另外,民間認為,臺階不能用雙數與房屋的間數不能用雙數,道理是一樣的,也就是“四六不作主”的說法。意思是說,家沒有能做主的人,沒有說話一錘定音的人,有事不能形成統一的意見,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家庭肯定就不和睦,也就談不上興旺發達。在舊時代,如果家里沒有人做主,意味著家里的男主人軟弱無能,或者沒有了男主人,也就等于房屋的梁塌下來了,家庭大亂。因此,這是民間最忌諱的事。
二是陰陽數的說法
在我國古代陰陽學中,單數為陽數,雙數為陰數。房屋為陽宅,墳墓為陰宅。房屋的間、柱子、樓梯、臺階、檁條、椽子等為單數(陽數),可增加房屋的陽氣。
再說,陽為擴張,陰為收縮,陽為前進,陰為后退,陽為茂盛,陰為衰弱。因此,民居前的臺階為單數,寓意為“進”,也就是家里能夠招財進寶,或者升官進職的意思。若民居前的臺階為雙數,意思為“退”,有家里退財、敗落之意。
除了以上兩種主要說法外,民間還有一些說法。比如,有的人認為臺階數為單,與樓梯數為單的道理是一樣的,主要考慮到步數的吉兇,“生、旺、死、絕”四字決, 如果是單數,最后一步就落在“生”、“旺”兩字上,避開了“死” “絕”兩個字。這種迷信說法,當然是牽強附會,不足為信。也有一些人認為,臺階數為單數,主要考慮到人們的行為習慣,邁上第一步與上完臺階的最后一步,步調一致,使人比較自然,這有一定的道理。
事實上,現在國內的建筑學中對臺階或樓梯的建筑規范之中,臺階或樓梯的級數為奇數,比如,居民樓的樓梯為九級,公共建筑為十一級。而家村民居,考慮到生活方便,院子內都用混凝土硬化,正屋前的臺地與場坪之間只有一級整體相連的臺階。現在新式建筑中,為了小車出于方便,大多不再刻意構砌臺階,也就沒有臺階,而是讓整塊場坪向外做成緩坡形式,并與房屋的臺地連成一體,避免雨水進入屋內。
2、娶妻不逢半“娶妻不逢半”,說的是娶親的時候,年、月、日,不要放在半年、半月、半日這三個時間點。過去娶親雖然有“三書六禮”之說,比現在的程序復雜得多,但這里的娶親,指的是迎親和拜堂的時間。現在娶親也是一樣,只舉行婚禮的時間,不包括領取結婚證的時間。
一是不能在半年的月份內舉行婚禮
在農村,半年時間共有三個月,主要是農歷三月、六月和七月。這里的六月和七月好理解,正好是農歷一年之中的半年的兩個月,六月是上半年最后一個月,七月是下半年第一個月。有的地方則只有六月不能舉行婚禮,沒有七月之說。
那麼農村為什麼三月呢?原來秦朝和漢初使用的是秦歷,以十月為歲首,也就是十月為正月。這樣,十、十一、十二、一、二、三相加,共是六個月,也就是說,三月是秦歷中的上半年之尾,相當于現在農歷的六月。現在有一些人誤認為,古代三月里不能舉行婚禮,認為三月有一個上巳節,是鬼節,不適宜舉行婚禮,事實并非如此。同時也看出,“娶妻不逢半”是一種很古老的民俗,至少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有了這種說法。
二是不能在半月的日子里舉行婚禮
半月的日子比較好理解,也就是指每個月的農歷十五。
三是不能在半日的時間舉行婚禮
所謂半日的時間,指午時,換成正在的24小時制,也就是11點到13點。在一些農村,迎親要在午時以前必須到家,拜堂(又稱交拜)時間要避開午時。
那麼“娶妻不逢半”有什麼樣的民俗說法呢?
古代的這種習俗到底有什麼說法,現在已無從考證。現在農村民間流傳的說法中主要有兩種。
一是“逢半”有夫妻不到頭的意思。這種禁忌,是我國民間常見的聯想性禁忌。每對夫妻結婚時,都希望能過夫妻恩愛、白頭偕老,按照農村說法就是“夫妻到頭”。都不希望夫妻之間出現問題,在人生的半路上,過早分手,最后出現“半路夫妻”這種情況。“逢半”娶妻,無頭無尾,讓人聯想到“半路夫妻”這個詞,也就說夫妻很難走到頭,認為不吉利,因而非常成為民間的一種禁忌,這種習俗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二是“逢半”娶妻出現“半月妻”狀況。我國一些地方的說法,逢半年、半月娶親,有“半月妻”的意思。什麼是“半月妻”呢?按照民間的說法,意思就是男方婚后容易到外面拈花惹草,養別的女人,丈夫只有半個月在家,還有半個月在外面與其他女人在一起。事實上,也就是一種聯想性的禁忌習俗,也是一種沒有道理可講的習俗。
實際上,從月份來說,農歷三月正是農忙季節,農業生產正是搶季節的時候,村里人都比較忙,舉辦婚禮時需要人手幫忙。人家來幫忙,叫做“吃了無錢酒,耽誤了有錢工”,人家心里不樂意。不幫忙,鄉里鄉親,心里過不去,叫人為難。農歷六結婚,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個月,接親抬嫁妝抬新娘的人都是靠肩挑背扛,熱得受不了,而婚宴的食物容易變質。因此,人們認為六月份舉辦婚禮很不適合。農歷七月天氣還很熱,又有一個中元節,過去的中元節的時間有四五天之久,再加上水稻早熟稻已進入收割的時候,進入了農忙季節,也不適合舉辦婚禮。
在農村,過去人們把結婚的日子大多選擇在深秋和冬天,主要是這個時候處于農閑季節,又是秋收歸倉的季節,物資豐富,村里人又有空閑時間來幫忙,是比較適合的。
總而言之,舊時的一些禁忌習俗的產生,與當時的生產、生活條件密切相關,雖然歷史上被人們附會了諸多不講道理,甚至帶有迷信的說法,但是,去偽存真,我們總能找到古人習俗在生活中的影子。
現在社會,各方面的條件都改善了,沒有了舊時社會面臨的種種困難。建房是現代化建筑,不一定非要起臺地,也不一定要修臺階;結婚是新式婚姻,大多不再講究月份和日子,只要自己覺得合適,就可以舉辦婚禮。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5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