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倉頡始創中華文字,傳承五千年,中華文字博大精深,留下多少燦爛詩篇、史詩巨作。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言難以訴盡,今天我們不講殿堂的史詩,講講五千年流傳于江湖的拆字、測字。一起來探秘這一個江湖文化,揭開他神秘的面紗。
《春秋》之中就有止戈為武、皿蟲為蠱、反正為乏,人十四心為德,二首六身為亥之類的拆字。《后漢書中》也有記載“貨泉為白水真人”的拆字。拆字法是利用漢字由偏旁部首互相組合而成的特點,再通過分合增減之法,將要表達的意思或要說的字寓于其中。所以,在較早的文獻中,已經有了拆字的記載。不過,這一類的拆字只是一種文字游戲,參與者大都是一些文人仕子,流傳于士大夫和文人之間,不帶有占卜的性質。
然而,在術士和占卜者那里,拆字卻成了一種卜吉兇禍福、生死命運的方術,且由于他們的善于隨機附會,臨場應變,反而迷惑了不少人,使之信以為真。拆字于是同占星、相面等一樣,成為了中國古代社會流傳較廣的一種神秘的占卜之法。
拆字之法開始于很早的年代,許多古籍都有記載。但真正盛行起來是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間,因為民間術士謝石的出現把這一民間文化帶向了輝煌。
謝石,字潤夫,成都人,生于兩宋之交,以相字為生,言人禍福,無不奇中。百姓深信不疑,廣而傳之,后來傳到了宮中,徽宗寫了一個“朝”字,令宦官持見謝石,謝石見字,端視宦官許久,對他說:“這個字不是你寫的,只是不敢即刻言明”。宦官聽罷愕然,說:“只要言之有據,盡言無妨”。謝石道:“‘朝’字離之是十月十日,不是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還會有誰寫這個字呢?”眾人十分驚奇。宦官立刻馳報徽宗,徽宗令謝石入宮,為宮內嬪妃隨從測字,字字入情入理,福禍分明。徽宗大喜,令補承信郎。
自此謝石聲名大振,四方來求測字者,日日不絕,門庭若市。有一日,有一朝中官員其妻懷孕已經十三個月,尚未產子,聽說謝石測字極其準驗,就持其妻所書“也”字,請謝石一測吉兇。這天,前來求測字的人很多,謝石見其字說:“這是你的內人所寫吧?”官員問道:“根據什麼這樣說呢?”謝石道:“焉哉乎也,都是說話的語助詞,故知是你的內助所書。”不僅如此,謝石還根據所書也字推知其妻盛年三十有一歲:“也字上為三十,下為一字也。”官員答是,舉座皆驚。
謝石又道:“官人讓測其字,是欲有所動而不能也”。于是,遂用添字法,說明其人為何欲動不得:“也字著水則為池,有馬則為馳,今池運則無水,陸馳則無馬,這樣怎麼能動得了呢?再者,你內人的父母兄弟及近親,已無存者。因為也字著人是他字,但是卻不見有人;你內人家的物產資財也已蕩盡,國為也字著土為地字,但是卻不見有土。其事是否如我所說?”官員道:“先生神人也,但這些都不是我想求問的,內人懷孕過月,至今不產,心中憂慮。想問何時可以結果”。謝石道:“你的妻子懷孕已十三個月了吧?”官員答道是。謝石接著說:“也字分而十三,故知懷孕十三個月,只是尊夫人并非吉兆。”遂傳授治療之法。官員回去如囑而行,果然順利結果。
從謝石測字的故事中可以發現,宋代的拆字實際上是一種占卜,只是用中華文字所特有的方塊字,按它的組合規律,根據拆字者的需要,拆、合、增、減,隨機應變,附會 人事,言人禍福。它最是便捷,求占者隨意書一字,拆字者就全靠這一個字做文章,起承轉合,首尾相應,全在術士的構想之中。所以拆字、測字,可以不懂任何的占卜的技巧,但胸中卻有錦繡,這就是對漢字字、詞、義的理解、把握和附會。看起來神秘,其實綜合總結起來,大抵有三種思路。
首先,是分合增減的方法。這是拆字最常用的方法。謝石拆“朝”字為十月十日,用是就是分解法,拆字所以稱為拆,就是這種拆整為零之意。增的也是常用的,謝石拆“也”字,添水為池,增馬為馳,加土為地,都是一個道理。合的方法較少用,因為求占者一般情況下都是寫一個字。
其次,是從所拆之字生發開去,尋找字形相似或相近的,然后附會人事,主人吉兇。就像謝石的另一個拆字案例:謝石有一次,一位樊氏丟了東西來找他測字,給他拆了“失”字,失與朱字形從寫體看,只有下面有一點區別,于是謝石試探性地問道:“你的親戚之中可有朱姓之人?”得到了樊氏肯定的回答之后,他進而問道:“有第二十八者乎?”這正是謝石的機敏之處,先以疑問的口氣問對方,若得到肯定答復,便繼續問,以便察言觀色,決定下一步如何,如果對方否認,他也不失主動。樊氏以肯定答復,“是妻兄”。這就不斷提供了線索。“二十八”是從朱字拆來的,它可以是順序,也可以是人名,因為他可以合為“未”,也可以合為“半”,樊者只要給出肯定答復,就能拉上關系。所以給斷了是其妻兄那邊,結果又給蒙對了。
從所拆之字生發開去的方法,更是一種文字游戲,他不同于第一種方法在偏旁部首做文章,而是利用了漢字的形體相近的特點,找到某種聯系。
再其次,是在行筆和筆勢上做文章。漢字大都是由偏旁首組合而成的方塊字,而中國古代的書寫工具又是便于收轉頓提的毛筆,不少人便在書法上逞才使氣,出現了一些書法名家,那些粗通文墨的人也是難免受此影響,即便是那些不是很有意為書法的人也會留下可以為拆字、測字者利用的痕跡。這就出現了第三種方法。說穿也是根據拆字者自身所學的一個方法,察言觀色,細心觀察,話術引導,從而給予一定的判斷。
江湖之中的拆字、測字文化流行,變來變去,大抵不出以上的三種方法。拆字之術不拘成法,隨機應變,流傳千年,也是一種古老傳統文化,至于把拆字做為游戲或藝術活動,倒是可以啟迪人們的思維,加深人們對漢字的理解和認識,是有益的,這就與江湖術士測字有了很大的不一樣。可以說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傳統文化,你同意筆者的意見嗎?
我是分享傳統文化的[#啊森同學#]歡迎關注傳統文化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