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部風靡全國的影視劇叫《轆轤.女人和井》,還記得其中主題曲的幾句歌詞:“……命運不是那轆轤,把那井繩纏在自己身上……命運不是那轆轤,要掙斷那井繩,牛鈴搖春光”,今天帶大伙認識一下這歌詞中提到的轆轤。
說起轆轤,這可是我們老祖宗的發明,有千年的歷史了,是我們漢族民間的提水設施,利用輪軸原理制成。它主要流行于我國北方地區。由轆轤頭、支架、井繩、水桶或水斗等部分構成。井上豎井架,上面裝有可用手柄搖轉的軸,軸上繞繩索轆轤,繩索另一端拴上水桶或水斗。搖轉手柄,使水桶水斗一起一落,以此把井水提取出來。
在我們老家,用它取水灌溉已經消失了幾十年了,但它卻是村里最老輩人抹不去的記憶。過去老輩人來到田間,用轆轤灌溉,通常是這樣的:先是“噗 噗”往手心吐兩下唾沫,右手握住轆轤把木柄,左手提起水斗移向井里,讓轆轤自由落到井底。
當水斗到達水面時,控制住轆轤轉軸,抓住麻繩左右搖恍,使水斗灌滿水,左手再移到轆轤把柄上,搖動起來。
隨著轉軸不停旋轉,盛滿水的水斗就慢慢地往上升,到了井口時,伸手迅速抓住水斗把手,順勢把它翻向井臺邊的槽內,水就會順著槽兒流向田間。
之后的歲月里,推水車、抽水機等設備的出現,使得用轆轤澆地變成了歷史。
據說,現在還有一些地方,特別是地下水很深的貧困山區,也還在使用轆轤從井里取水,但主要是供人們飲用,很少還用它的灌溉,畢竟這是一件相當繁重的體力活。
說了這些,大伙認識轱轆及其水斗了嗎?歡迎添加關注,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