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被后人譽為群經之首,中華文化的總源頭。
流傳至今的《周易》,由“經”和“傳”兩部分構成。
其中,“經”包括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每卦由六爻組成),卦和爻各配有卦辭和爻辭;
“傳”則是對“經”所作的最早、最具權威性的解釋,一共七種文辭十篇,統稱《十翼》。
《周易》
關于《周易》的作者,漢代以來的主流觀點有“人更三圣,世歷三古”之說,即:
(上古)伏羲氏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畫出了八卦;
(中古)周文王被囚羨里,潛心探究天人之理,將八卦演化為六十四卦,并寫了卦辭和爻辭;
而《十翼》(《易傳》)的作者是孔子(下古),他把易理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完成了易學體系。
對于這一傳統觀點,從古至今,就不乏質疑的聲音;尤其是對《易傳》是否為孔子所作,更是爭議不斷。
“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早在宋代,歐陽修就認為,《十翼》中的《系辭》、《文言》、《說卦》以下,“皆非圣人之作……亦非一人之言”。
他的主要理由是,《易傳》中有不少自相矛盾、乖戾混雜的內容。
但歐陽修仍承認,《十翼》中的《彖》、《象》為孔子所作。
到了清代,著名考古辨偽學者崔述更大膽推斷,不僅《系辭》、《文言》、《說卦》而下非孔子作品,而且《彖》、《象》亦非孔子之作。
近現代以來,許多學者通過考證認為,《易傳》不是孔子所作,而是孔門后學的作品;也有觀點認為,“《易傳》乃道家系統之作”。
孔子
而之所以說《易傳》不是孔子寫的,學者們的理由很多,比如:
1.孔子自己說過,他只是喜愛古代文化,作過一些講述,而沒有撰寫著作——“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論語··述而》)
就連《論語》,也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們編寫的。
2.孟子乃孔門嫡傳,《史記》說其“受業子思(孔子之孫)之門人”。他曾反復表示要繼承孔子,因而極力抬高孔子,表彰孔子的功績。
但孟子只談到孔子著《春秋》,而未提及孔子作《易傳》。
正如崔述所說:“孟子之于《春秋》也,嘗屢言之,而無一言及于孔子傳《易》之事;孔孟相去甚近,孟子之表彰孔子不遺余力,不應不知,亦不應知之而不言也。”
3.《易傳》中屢屢出現“子曰”,“子”在古代是對人的尊稱,這里是學生對老師的稱呼。如果《易傳》為孔子所作,就不應出現“子曰”。
等等。
易卦
當然,否認《易傳》是孔子寫的,并不意味著孔子與《易傳》就沒有關系。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史記》、《漢書》中還記載了孔子傳《易》的師承系統,頗為詳盡:
“孔子傳《易》于瞿,瞿傳楚人馯臂子弘,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疵傳燕人周子家豎,豎傳淳于人光子乘羽,羽傳齊人田子莊何,何傳東武人王子中同,同傳菑川人楊何,何元朔中以治《易》為漢中大夫。”(《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尤其是被公認的最可靠的孔子文獻《論語》也載:“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
這樣看來,即使孔子沒有寫《易傳》,他對《周易》也有精深的研究,并且傳《易》于后世;從思想源頭來說,他對《易傳》是有很大影響的。
孔子傳《易》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孔子與《易》沒有任何關系,孔子壓根就沒有研究過《周易》。
他們的主要論據,是根據唐代經學家陸德明《經典釋文·論語音義》中說:“魯讀‘易’為‘亦’,今從古。”而認為上述今本《論語》中,孔子“五十學易”句的“易”字,在《魯論語》中應為“亦”。
也就是說,《魯論語》此句原為:“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亦可以無大過矣。’”
這樣一來,原本證明孔子與《周易》有關系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反而沒有反映出孔子和《周易》的任何關系!
各種對孔子與《周易》關系的懷疑由此而起,甚至成為了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大懸案!
大道之源,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你認為孔子是《易傳》的作者嗎?或者他是最早研究《周易》的專家,并且傳《易》于后世?又或者他與《周易》根本就沒有關系?
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完-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贊和關注我們,碼字不易,謝謝支持!】
相關閱讀:
關于《周易》作者的“奇特”說法:著書是為了“求救”?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