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初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之后逐漸發展兩大類,一類叫拼音文字(英語、法語、德語、俄語等等),另一類叫非拼音文字(漢字和水書)。
拼音文字是線形的,給你一個字母,你看不出任何意義,只有當一串字母像一條線那樣組合起來,才產生意義。然而,作為方塊文字的漢字則不同,每個字都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于一體,信息量遠大于拼音文字。舉個例子,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文字的信息熵的比較如下:法文3.98比特,西班牙文4.01比特,英文4.03比特,俄文4.35比特,中文9.65比特。由此可見,拼音文字的信息熵小,差別不大,而漢字的信息量最大。
漢字是唯一的從古人象形表意造字一路傳承下來,歷經幾千年從未中斷的文字。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標志著那時已經出現成熟的漢字系統。稍后出現了金文,西周時演變成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秦末出現隸書,西漢出現草書,東漢出現楷書和行書。雖經橫平豎直的規范,卻總是一脈相承,從未間斷。
越原始的,其體現人文性也越基礎,對人的影響也就越深刻。因此,漢字中所含有豐富的人類文明的原始信息,可以讓我們窺見先民的精神和思想源頭,對今天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帶來有益的啟示。
(81)命(柳公權 書)
字形演變:本義溯源:甲骨文中,“令”是“命”是同一個字。上面是“亼”,為向下講話的倒口,下面是一個跪著的人。兩根會意,表示權勢者對面前跪著的人發布命令:
金文“令”承續甲骨文字形,不過下部跪著的人形有所變化:
金文“令 ”
西周的金文在“令”字上再加一個“口”,分化出“命”。從口從令,表示用口發出命令:
“命”是指有權勢且地位尊貴者向下級發出權威性指令,比如天子對諸侯,諸侯對大夫,大夫對家臣等等。若天子轉換角色位于下位,比其更高更尊貴者自然是上天了。毛公鼎:“膺受大命”,“大命”即天命,銘義即接受上天的命令。
由天命引申出命運義。由命運義引申指生命、壽命。“命”字假借指“給與”,如授予名稱為“命名”。
大篆“命”承續金文字形:
大篆“命”
小篆“命”亦從口從令:
小篆“命”
隸書出現訛寫,也可能是為了筆畫化,將右下部跪著的人形寫成“卩”:
隸書“命”
楷書承續了隸書的字形:
楷書“命”
綜上所述,“命”字本義:有權勢且地位尊貴者向下級發出權威性指令。并由天命引申出“命運”、“生命”、“壽命”等義,并假借指“給與”。
衍生含義:延伸了解: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論語·堯日》
孔子說:“不了解命的道理,就沒有辦法成為君子;不了解禮的規范,就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立足;不了解言辭的使用,就沒有辦法了解別人。”
其他漢字解釋:福 、 華 、 成 、 功 、 利 、 康 、 寧 、 全 、 勝 、 思 、 想 、 新 、 舊 、 勇 、 信 、 黑 、 白 ......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