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自帶口糧什麼意思

解夢佬

提到倭寇,一般人腦海中都會有這麼一幅畫面,在沿海的村莊里住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招誰沒惹誰的村民。天還是那片天,海還是那片海,可是突然就來了這麼一群,奇裝異服、梳著發髻、手持日本刀的日本海盜沖了過來,還喊著八格亞路、花姑娘的,對村子進行燒殺擄掠,無惡不做。在影視作品的表現上,更是讓人對倭寇恨得牙癢,民族情緒瞬間被點燃。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算命自帶口糧什麼意思

縱觀倭寇的歷史,你會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倭寇的爆發,主要是集中在嘉靖年間,特別是嘉靖后期。你看看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打的幾場惡戰、狠戰都是在這個時間段內,比如嘉靖四十年的臺州之戰,四十一年的福建之戰,四十二年的興化之戰,和四十三年的仙游之戰。

算命自帶口糧什麼意思

而你再看明朝的倭寇,有幾點非常讓人費解的舉動。倭寇就是海盜,海盜不同于山賊、流寇。山賊、流寇那都是在陸地上的盜匪,他們霸著道、收個錢,甚至下個山搶下村子,這我們都可以理解。可是海盜啊,怎麼也上岸搶東西了呢?

看看歐洲的那些海盜,就很有職業精神,都是在海上搶那些來往的商船的好不。搶商船,有幾點好處,商船的武裝力量相對不強,另外資金貨物相對集中,能方便快速搬運。而且又是在茫茫大海上,搶完就逃走,想追都難。

但是上了岸就不同了啊,村莊的財物相對比較分散,財物收集起來的時間就比較長,另外這種沿海的村莊能搶到幾個錢?這時候如果再遇到官兵的追捕,怎麼辦?山賊、土匪還有個據點可以守守,倭寇守什麼?船被毀了只能等死了。

算命自帶口糧什麼意思

據史書記載,倭寇可不僅僅是在沿海作案,他們會縱深向內陸去攻打縣城。比如在嘉靖三十五年的時候,就有這一群倭寇,從杭州一帶上岸,先打杭州,然后繞道徽州,然后繞回去打寧波,甚至一度攻到了南京城下,八十多天轉戰千里。而且據當時的記載特別奇葩的是,也不搶東西,也不殺普通老百姓,就是跟官軍死磕。

我們再看看倭寇的海盜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海賊王》、《加勒比海盜》之類的電影,里面的海盜都基本上骷髏啊,刀啊劍啊什麼的,這一來是表明自己兇殘的身份,二來也可以打擊打擊對手的士氣。但是看看倭寇的海盜旗,玉皇大帝、土地公公、八幡大菩薩什麼的。也不知道這些倭寇是怎麼想的,是希望對手直接給他們上香磕頭,送點貢品嗎?

算命自帶口糧什麼意思

總之,作為海盜,明朝的倭寇就是一群奇葩。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嘗試一下去解開之中的疑惑。

要說倭寇,首先必須要說的是中國的海上貿易。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里,中國一直是一個農耕社會,除了鄭和下西洋之外,海上貿易似乎和中國的關系不大,而且士農工商嘛,商排在最末,是最被人看不起的一個職業。這樣說大致也不差,但是也不全面,中國的海上貿易,走官面的叫“朝貢”,民間的,除了正常的商貿,有很多都是“走私”。中國的海上貿易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在膠東半島開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直至東南亞的黃金通道。這就是后來“海上絲綢之路”的雛形。

到了秦朝,據現代考古發現,當時秦朝就建有了寬8米、長30米、載重五六十噸的木船,這使得秦朝可以和南越國(今中國嶺南地區及今越南北部)進行商業往來。此舉奠定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

兩漢時期出現了最早關于“海上絲綢之路”的記載,其航線為:從徐聞(今廣東徐聞縣境內)、合浦(今廣西合浦縣境內)出發,經南海進入馬來半島、暹羅灣、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南部的黃支國和已程不國(今斯里蘭卡)。東漢時期還記載了與羅馬帝國的商業來往。

魏晉以后,廣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經海南島東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島海面抵達南海諸國,再穿過馬六甲海峽,直駛印度洋、紅海、波斯灣。對外貿易涉及達十五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唐時東南沿海有一條通往東南亞、印度洋北部諸國、紅海沿岸、東北非和波斯灣諸國的海上航路,叫作“廣州通海夷道”, 這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唐代即有唐人移民海外。

算命自帶口糧什麼意思

宋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被視為黃金生命線,據《文獻通考》記載:宋神宗后期某年北宋稅賦總收入為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占30%,工商稅占70%。

到了元朝,《島夷志略》記錄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和元朝通商的國家多達上百個之多。

可以說在沿海地區,很長時間以來,進行海洋商貿活動,是沿海百姓一種賴以生活的方式。可是這一情況到了明朝卻改變了。

這就要先說到明太祖朱元璋了。我們都知道這個“芒果”很厲害,從乞丐當到了皇帝。 “芒果”在執政的時候下過一條命令,“片板不得入海”。這是啥意思?就是搞海禁啊。可是為什麼朱元璋突然要搞海禁呢?原本海商不都好好的嘛。這就要說到朱元璋的治國方針了,為了恢復經濟也為了更好的管理,在洪武十九年四月,朱元璋發布一道詔令,要求士、農、工、商四民各守本業,醫生和算命的不得遠游,百姓凡出入、作息,鄉鄰都必須相互告知,如果偷偷跑到他鄉就算違法,要被流放邊疆。規定鄰里之間,家里有多少人,從事什麼職業,互相都要知根知底,鄉里的甲長和縣、州、府衙門對這些也要一清二楚,不論城鄉,絕不允許有游手好閑之人,若一里之間,百戶之內,出現閑人,而甲長們坐視,鄰里親戚也不捉拿,而該閑人又有犯法之事,閑人一律處死,其所在地的甲長和四鄰都遷到邊遠地區。

洪武二十七年三月,朱元璋又下令,若有離開本土者,鄉鄰不僅要知道他去了哪里,還要知道他靠什麼為生,如果不知其下落,這人久去不回,鄉鄰們都要受到懲罰。與此同時,朱元璋還設置了“路引”的制度,即農民在百里之內可以自由通行,若要出百里之外,就由官府核查,發給加蓋了官印的“路引”,作為外出的憑據。官府在各條要道上設立一個叫巡檢司的機構,專門負責盤查往來之人,如果某人離開本土百里,又沒有“路引”,巡檢司就將其擒拿送官。

以上就是被后世認為的“圈養”政策,朱元璋是喜歡讓老百姓安安穩穩的,留在土地上。你做生意你心眼就活絡,你老跟外人打交道,老皇上坐在南京就有點不放心,所以就搞海禁。

朱元璋對明朝的子民還是可以管的,不讓出海貿易就不出海,可是那麼長時間以來,形成的海疆貿易國家怎麼辦?這可不能一道圣旨對別的國家說:打今兒起,你們不能過來做買賣了。于是朱元璋就想了個法子,也就是之前我們提到過的官面上的商貿“朝貢”。

我們讀書的時候,課本上告訴我們“朝貢”是由于我們的屬國或者周圍的番邦,懾于我們的國威,而自動獻貢。什麼珍奇異寶的,本國都不敢留,眼巴巴的往我們中國送。其實哪有這種事,什麼好東西自己都不留著,卻要費盡千辛萬苦,跑著千山萬水的,白白的送給中國?就算是親兒子也未必做得到,更何況是個番邦。

這個答案就是“朝貢”,明朝是虧錢的,是一種賠本賺吆喝。這里面的邏輯是這樣的,我們是天朝大國,那些周邊的小國都是我們家的小弟,小弟送點東西給大哥,拍拍馬屁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嘛。但是做大哥的總不能白拿小弟的禮吧,禮尚往來嘛,多少得還點。這個還的禮,叫做“賜”。而且做為大哥,多少也得講個面子,擺點姿態,所以呢,每次有別的國家來進貢,我們賞的“賜”只多不少。誰讓咱們是大哥呢,你們做小弟的有這份心,咱也不能虧待了你們啊。所以周邊的國家特別樂意來進貢,巴不得天天來一次。可是明朝的皇帝也不傻啊,錢再多也抗不住,所以就規定了什麼國家多久來進貢一次,連進貢的貨物也是事先規定好的,不能多送,還列有清單,這個叫勘合,不然這東西一多,朝廷可能就真的“賜”不出了。

這里我們插一個故事,看看當時的“朝貢貿易”。明朝那時候不待見日本,所以就要求十年一貢。雖然日本不太樂意,但想想也不是沒有辦法。所以每次都會加大進貢的量,還跟太監行行賄,每次大太監都說:這次收了,下次就千萬不能這麼做了,如果下次再這樣,我們就連人帶貨全都不收了,等等。有史料稱,日本后期進行朝貢,規模達到十艘船,上千人。光一次勘合貿易,光帶到中國的日本的刀,倭刀9900把。

算命自帶口糧什麼意思

就這樣一直持續到嘉靖二年出了檔子事,兩撥日本來進貢的使團打起來了,鬧得還非常的大,據說派去鎮壓的官軍,將軍都死了好幾個,還有一個被俘。史稱爭貢之役。

這事起源還有追溯到上一次的日本進貢,也就是十年前,明武宗在位的時候。那次進貢完了之后,日本使者就拿著勘合文書回去了,前面不是說了嘛,這進貢得按著清單來,所以這勘合文書是很重要的東西。這日本使團在回去的路上,路過九洲島,被當時九洲島的大名大內氏給攔下來了,這大內氏一看,“喲西,這人可以放,但這勘合文書不錯,我就自個留下來看看。”

這使臣見到文書被扣也沒轍啊,只好灰頭土臉的跑到將軍這里把這事給一說。當時的幕府將軍也沒啥權力,一看文書被搶了,也沒個辦法,只能是搶了就搶了唄。這時候有個大名跳出來了,就是京都附近的細川氏。以往每次進貢細川氏是積極參與的。這次沒看到勘合文書,這細川氏怎麼能答應,就派了人到將軍府去鬧。這將軍當的也是真夠窩囊的了,誰讓打又打不過呢,于是想了半天,費老大勁的翻出一本舊的文書出來,就是已經作廢的那種,交給了細川氏,估計這將軍心里也是在想:能頂一陣是一陣,等再過十年,還有沒有大內氏、細川氏還不一定呢。

就這樣到了嘉靖二年,大內氏和細川氏兩拔人都帶著勘合文書,載著滿船的貨物到了明朝。大內氏先到,細川氏后到,按理說,這明朝應該是收先到的大內氏的貢品,可是細川氏特會來事,讓手下人賄賂了市舶司的大太監,這大太監一瞅:呀,這日本人,很懂禮數嘛,我喜歡,那麼就收你的貢品吧。

這時候你就想想大內氏是個什麼樣的心情吧,憋了十年啊,兒子都會打醬油了,拿的還是正版的文書,還比細川氏先到,但最后收的還是細川氏的貢品。這大內氏怎麼肯干。當時大內氏使團的首領叫宗舍,一把火把細川氏使團住的樓就燒了。于是兩撥人就打了起來。

算命自帶口糧什麼意思

這兩個日本使團的結果,咱就不說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問下度娘。但這件事對明朝卻有著重大的影響。朱元璋雖然說“片板不得入海”,但具體行動中,這其實是有變通的。可是經由爭貢之役后,這嘉靖帝就覺得臉上無光:原來朝貢就是講個面子嘛,現在你們居然在我自已的家里打了起來,還死了那麼些人,這是看不起我是吧。那就得了唄,咱就把這朝貢貿易都關了,廣州、泉州、寧波三個市舶司全給撤了,你們也都別來進貢了。咱就圖個清靜,自個兒種地,自給自足,你們吶,愛干嗎干嗎。

可是事實證明,嘉靖帝把這事想簡單了。之前說過朱元璋下令“片板不得入海”嘛,所以沿海地區的漁民下海捕魚就不用想了。這些人就指望著和那些外國人來做點買賣來養家糊口了,可是現在市舶司都關了,這不是要這些人的命嘛。明的不行,只能走暗的,那就是“走私”。所以從嘉靖二年一直到嘉靖二十六年,這二十多年間,表面上是貿易都結束了,海疆平靜,沒有事情發生,但實際上民間在大量地走私。

有些事就像層窗戶紙,大家心知肚明的,卻都沒有捅破。民間走私這事,老百姓有條糊口的活路,這官員嘛也可以得一點“實惠”,所以也都是睜一眼閉一眼的。可這情形到了嘉靖二十六年壞事了。這就要說到前朝閣老謝謙的后人,這謝家人住在寧波旁邊有一個余姚縣里的一座大宅子里。有一天晚上謝家被一伙盜賊是一把火燒得精光,闔門被殺。據現在有些史料考證,這謝家和當時的海商有勾結,海商負責海外進貨,而謝家負責銷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走私產業鏈。

算命自帶口糧什麼意思

可是嘉靖二十六年的時候,朝廷突然加大了緝私的力度,謝家的這些貨就砸手里了,出不去,銀錢無法回籠。這些海商要出海,可是謝家拿不出錢,這事怎麼辦?要知道那個時候如果平時朝廷管有松,可以做正經買賣那他們就是海商。要是管得緊,他們拿起刀來就是海盜啊,比如汪直、李光頭、許洞這些人。這些海商在當地也是有妻兒老小需要養的,頂著掉腦袋的風險跑點貨,還拿不到錢,這誰肯啊。于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就出了這麼一樁滅門慘案。

前朝閣老家被滅門,這還了得?但問題來了,怎麼上報給朝庭?說這是盜賊干的?那到時候讓你抓,你上哪去抓?抓不上來唯你是問,是要掉烏紗帽的。所以結果余姚縣令上報朝廷的時候就說這是倭寇,倭寇海上來的,不歸我管。朝廷一看這奏折,行吧,不歸你余姚縣管,就派個人去管吧,于是朱紈就來了。這朱紈也是個狠人,來了沒多久就探清這底細了,得知這所有的民間走私貿易的總基地在雙魚島,就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所記載,今天看就是普通的小島,當年是遠東最大的貿易中轉站。

算命自帶口糧什麼意思

于是朱紈三下五除二直接把這雙魚島給鏟了,港口也給搗毀了,東南洋面上幾千艘走私船無家可歸。這些海盜一合計,得嘞,打是打不過了,那就逃吧。于是便在廈門這里又找了個落腳點。朱紈一看,這不行啊,要跑你們跑遠點啊,廈門也是我管的地兒啊。于是又是一陣追殺。幾個海盜頭子,像什麼許洞、李光頭,就在這兩次戰役當中也被俘,被殺。

不過當時有個人逃出來了,就是汪直,不是那個太監,是后來被稱為“五峰船主”的汪直。汪直歸攏歸攏剩下的人,在浙江定海的列島建了個基地。當時汪直也是被打怕了,一直試圖和朝廷搞好關系,說這樣吧,沿海這幫盜賊我來幫你們清,政績都算你們的,成不成?朝廷一看,不用自己干活,還有政績,關鍵還不用出工資,居然有這樣的好事,于是很快就答應了。汪直也就很快成為了海上警察。

后來汪直的隊伍是越來越大了,朝廷就開始害怕汪直尾大不掉。于是又上去把列島又給搗毀了,逼著汪直沒辦法,只好逃到日本,把基地遷到了日本。汪直那叫個恨啊,我幫你清匪,出人出力,自帶口糧,還不要工資,你卻反過來要我命,天底下哪有這樣的事。于是汪直發誓要報仇雪恨。

在嘉靖三十三年,汪直就帶了上百艘大船,二十萬人到中國沿海地區來燒殺搶掠。史稱壬子之變。

所以你們看啊,我們歷史上說倭寇倭寇的,其實大部分都是中國自己人。史料上有記載,真倭不過十之二三,而且這還是最高估計,一般的估計是連十分之一都不到。有這麼一個事,一個昆山人是被倭寇抓去了,后來又放回來。據他回憶說,在那艘船上二百多個人,主體是福建人,有一部分浙江人和安徽人,真正的日本人不過十幾個人。但是其實這十幾個“日本人”恐怕還要打個折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有些人其實已經在日本定居了,娶了日本老婆,所以有時候也穿日本服裝。還有些人是因為要回中國看望在中國的家人,畢竟自己是海盜,為了不給家里人添麻煩,也有很多人是穿著日本服裝掩人耳目的。其實倭寇中真正的日本人是少之又少的。

這里要說一個和我們主觀印象中相反的事實。文章一開始我描述了倭寇突然從海上過來,對漁村進行燒殺搶掠。其實這都是影視作品里的表現。在真實的情況是,倭寇不會去村子里搶。這道理很簡單,沿岸都是鄉親父老,有些老人甚至是看著自己長大的,而且他們也是平時做生意的對象,一幫生意人怎麼會把自己的生意對象給搶了呢。朱紈自己就有這麼個記載,說當地三尺童子,視倭寇為親人,而視軍門為世代仇讎。當地的官員多次書信、奏折里面都提到了,說倭寇之所以難剿,不在于他武裝力量多強大,關鍵是軍民親如一家。

算命自帶口糧什麼意思

那麼倭患怎麼被消滅的呢?戚繼光當然是功不可沒的。嘉靖四十五年之后,倭寇基本上肅清了。可是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另外一件事,就是隆慶帝開放海禁,開放的港口叫粵港,史稱隆慶開關。粵港一開,海商變得合法,那倭寇就自然消失了。而且還帶來的意想不到的收獲,就粵港當年就給朝廷帶來了一年五千多兩銀子的收入,到了萬歷年間,這個地方已經每年的歲入已經達到五萬多兩銀子。所以粵港這個地方成為后來在明朝史書上稱它為天子南庫,就是江南的這種銀庫。據說也因為這次“開關”,在整個明朝后期,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新出現的,新生產出來的白銀,都流到了明帝國。

從明朝的倭患來看,這哪算是飛來橫禍,這哪里是什麼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根本就是朝庭錯誤的政策導致的我們民族內戰。消滅倭寇的最好的方法,我想應該就是,給老百姓一口飯吃,讓他們能用自己的雙手,簡簡單單的活著。#海上歷史故事#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