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比”,大家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對比、比較、攀比甚至英文單詞Than,但其實,這些都不是“比”的本義。比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它是如何進化的呢?或者換一個說法,“比”字的先祖是誰,它是怎麼繁衍出這些個后代的?
給大家介紹一下,甲骨文的“比”像兩個人并肩而立,金文和篆文承續了甲骨文的字形。
而隸書的字形仿佛這兩人屁股著地,腿伸開坐在地上了。不知道是不是我們的先祖們都是勤勞的,整天忙碌,都不肯坐下來,而我們這些后輩們學會了偷懶,一有空就坐下來歇歇?
不管怎樣,它的本義是挨著的。
“比”的詞義變化大致是這樣的,先有形容詞(挨著的)意思。
其次有動詞(并列、對照)的意思。并列在一起干嘛呢,一般就要比較、比對了——這是人性,比如男人們在一起可能就要比較誰開的車好,女人們在一起就要比較誰的皮膚好、誰的衣服漂亮、誰的老公好等等。所以就進化出了兩相較量的意思。
后來還有介詞的意思,即用在相對照的兩個事物之間,比如“明天比今天會更美好”。
有的朋友可能知道,“比”還是六十四卦中的一個卦呢!
下面介紹一下“比”卦。大家不要一看到“卦”這個字眼就想到擺攤算命啊,它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總源頭,由卦承載的《易經》是群經之首、群經之始。相傳伏羲首創八卦“以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周文王推演為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中的第八卦即為比卦。
比卦實際上是在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要親比和諧。但要注意,與人交往親近時要真誠、自愿,不能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去違心親近,比如社會上有很多現象,找小三、傍富豪、找對象只看外貌或權勢、交朋友只看對自己有無幫助等,后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比卦也啟發我們不要攀比,人比人氣死人。只有一件事值得我們去比—品德修養:看到品行比自己差的人,不要道德攻擊、不要嘲笑、不要生氣;看到品行比自己好的人,要以人家為榜樣,見賢而思齊。朋友們,大家共勉吧。
孔子有一句話: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朱熹在《四書集注》中注:“周,普遍也。比,偏黨也。”“周”、“比”兩字都有與人親近團結的意思,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周”是為了公,“比”是為了私。君子與人團結在一起做事情,是出于公心,而不為私。在平時的修養中,也是去其私心,存其公心,不會為了私利與人勾結在一起。這就是“周而不比”。而小人辦事,汲汲于名利,為私而不為公。閑暇無事時,心中所想的,也是有私無公,為了趨近利益而與人狼狽為奸、結為黨羽,一旦利不合,就會馬上翻臉,甚至互相落井下石。
古詩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于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后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于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