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易經》多年,我遇到不少人,他們懂一些易,卻太看重“術”,而遠離了道心。
人心精誠,為道心。人易合一,順其自然。
本文分享一條實踐《易經》的心得:精誠則靈,只要一心一意,定能闖出一片天地。
1、不期望,不畏懼,一心一意,為精誠。南懷瑾先生曾經說過,有兩種人很適合讀《易經》,一種是心思純凈的人,另一種是絕頂聰明的人。
這個世間,聰明絕頂的人,畢竟是少數。而每一個人,都可以去除欲望雜念,回歸心思純凈。
精誠則靈,是指一個人的意念,愿力,如如不動,達到極致。
這是一種內力。
在《易經》中,很多運用法則,書籍上都沒有說的,靠自己覺悟。
比如說:內卦的力量可以改變外卦。
通俗地說,當一個人的意志和內力,足夠穩定和強大,就可以逐漸改變外部環境的束縛。
到底怎麼實踐?
我用過最有效的方法,分享出來:
當你經過客觀評估,真正下定決心,要做一件具有正向效益的事情時,就要一心一意,不要有一絲猶豫和自我懷疑。
你不用想,自己一定能行;因為有期望,就會有失望。
你也不用想,自己可能不行;因為有懷疑,意志就不穩定,內力會被削弱。
最好的做法是,不期望,不畏懼,制定一個可行的計劃,每天做一點,持之以恒,事情就會逐漸往好的方面發展。
2、持之以恒,有節奏做事,勝過一番拼命。《易經》的規律,是有節奏的,即一陰一陽,一進一退。
當一個人前進時,不是兩點一線的直線,而是呈現波浪式,一起一伏地往前推進。
這就是《易經》變化推進的節奏。有起有落,有高有低,交替運行,互為推力。
很多人,都是理想主義者。他們的目標,是直線式的。
他們沒意識到,順應規律的做事節奏,一定是迂回曲折的。前進一段,后退一段;再前進一段,又后退一段……呈螺旋式向上。
因為不懂規律,人們拼命往前沖,所以在后退的節奏中,難以承受后退的低谷。
故而:知難而退,半途放棄。
真正能闖出一片天地的人,必須在后退的低谷期,咬著牙關,忍耐和挺過來。
人在低谷時,身在逆境,是很煎熬的,可一旦走出來,回頭看,會發現事情沒有想象的那麼艱難。
3、承受波折,堅持到底,定能闖出一片天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低谷和困難,已經熬過去了,于是松一口氣,剩下的路,應該順暢了。
《易經》的規律,是多變。任何人都無法預測,做成一件事,要經歷多少次波折。
古人言:好事多磨。這句話很對。
我寫作七、八年,從不賺錢,到能養活自己,中間經歷的波折,自己都數不清了。
總而言之,是屢敗屢戰。任何可能的機會和方法,我都嘗試過,最終柳暗花明,走出一條穩穩的道路。
能堅持到底,很不容易,但只要自律,每天做好計劃內的任務,其實也不難。
老子說過:“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再難的事情,從簡易的地方開始做;再大的事,從小細節開始做;只要堅持下來,有松有馳,緩慢推進,就可以解決難事,做成大事。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