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人生比較傳奇,他出身寒微,做過和尚,要過飯,許多人都知道,但是其詳細經歷如何?筆者今天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朱元璋要飯的那幾年。
因當時天下大亂,到處是饑荒,朱元璋在皇覺寺僅做了一個多月和尚,就下崗了,被打發出門,有兩種選擇,回家或者是化緣,朱元璋已無家可回,只能選擇化緣,也就是募化,乞求施舍,通俗一點,就是要飯。
朱元璋這段經歷,在明朝官方史書《明史》和《明太祖實錄》均有記載,不過,這兩書都對朱元璋乞討生活進行了神化,讓人看不出乞討的艱難與辛苦,如《明史》記載:
逾月,游食合肥。道病,二紫衣人與俱,護視甚至。病已,失所在。凡歷光、固、汝、潁諸州三年,復還寺。
這段話是說,朱元璋在寺中過了一月,就到合肥去乞討,路上身患重病,有兩個穿紫衣的人和他一起,關心照顧十分周到,病愈,卻不知二紫衣人去向。太祖游歷光、固、汝、潁各州三年,后又返回皇覺寺。
紫衣人護持這段經歷,在《明太祖實錄》中也有提及,相比之下,《明太祖實錄》記載的更為詳細、具體一些,原文如下:
上遂西游,至合肥界,遇兩紫衣人欣然來就,約與俱西。數日,上忽病寒熱,兩人解衣覆上身,夾侍而臥,調護甚至。病少差,復強起行。行數日,至一浮圖下,兩人者辭去,謂上曰:“姑留此,待我三日。”后三日,疾愈,兩人亦不至,上心異之。
不過,《明太祖實錄》中,還出現了一神秘老人,為朱元璋算命,說他“貴相非凡”,并為其指明前程,詳細告訴了他將來會發生的事(因歷告以未然事甚悉),這一點在《明史》中沒有記載,原文如下:
及行至六安,逢一老儒負書篋,力甚困,上憫其老,謂曰:“我代翁負。”老儒亦不讓,偕行。至朱砂鎮,共息槐樹下,老儒謂上曰:“我觀貴相非凡,我善星歷,試言汝生年月日為推之。”
上具以告,老儒默然,良久曰:“吾推命多矣,無如貴命,愿慎之。今此行,利往西北,不宜東南!因歷告以未然事甚悉。”
上辭謝之,老儒別去,問其邑里姓字,皆不答。上遂歷游光固汝穎諸州,凡三年。
綜合來說,《明史》和《明太祖實錄》這兩本書,對朱元璋的乞討生涯,寫得比較神奇,他們這樣寫無非兩個目的,一是為尊者諱;二是宣揚朱元璋是天命所歸,能做皇帝是理所當然。
在《明史》和《明太祖實錄》這兩本書看不出朱元璋真實的乞討生活,不過,朱元璋晚年為教育子孫后代,曾親自下筆撰寫了《御制皇陵碑》一文,在該文中曾對當年的乞討生活進行了回憶,原文如下:
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仰窮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凄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
譯文如下:早晨起來,一睜眼看到有炊煙升起的地方,就匆匆的趕過去;日暮,累的踉踉蹌蹌,來到古寺歇腳;夜晚,仰臥在高低不平的山巖上,仰望蒼穹一輪冷月,聽著遠處傳來的猿啼聲,倍感凄涼!夢魂悠悠,希望有所依靠,然而父母早已不在,不免失魂落魄而悲傷。
行乞的路上,要是遇到大風大雨的天氣,這風聲吹過就像鶴的叫聲,聽了心里感到格外的凄涼。不一會兒,天上又下起了雨雪,單薄又破舊的衣服遮不了刺骨寒心的風雪,寒風中瘦弱的身體就像蓬一樣,隨風飄蕩,而風卻不停止,心里恰似翻江倒海一樣沸揚。
或許這才是朱元璋真實的乞討生活,乞討不僅要受盡他人白眼,忍饑挨餓是經常的事,朱元璋乞討時,正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時候,朱元璋沒有餓死,也算是比較幸運的了。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