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本樞
(系傳下)原文: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兇可見矣。
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解讀:
這是《系傳下》第十二章的內容,也是《系傳》最后一章的內容。
《系傳》對于圣人和普通民眾有不同的態度,天道、地道成就的是圣人,反過來說,圣人能夠發現天道、地道的規律和趨勢,普通百姓則不能。普通百姓最多能夠做到人謀鬼謀,即匯聚人間智慧,最大程度的創造出美好生活。
《系傳》反復啰嗦幾個要點:明象、辭情、陰陽排列組合、斷語。“八卦以象告”即明象,伏羲八卦沒有文字,只有卦象,人們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去想象八卦到底是什麼東西,比如乾卦,三條橫線,像什麼?龍、馬、天、父親、玄黃、樹干都可以,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存在即是合理,只要是合理的解釋都有存在的價值。其它的坤卦、離卦、坎卦、震卦、兌卦、巽卦、艮卦都是如此,這就是明象的意義所在。
對于卦的解讀,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陰陽去明象,而不是查看系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在卦的意境面前,再犀利的文字都是蒼白無力的。可是,人類文明的悲哀恰恰在于作繭自縛,64卦被賦予卦辭、爻辭,把卦象局限在卦辭、爻辭之中,大大限制了人們的想象力。有了卦辭、爻辭之后,人們依靠系辭進行判斷,特別是依靠斷語決定自己的行動方向,這就是“爻彖以情言,吉兇可見”含義。易經豐富的內涵不是機械的簡單的組裝,而是“剛柔雜居”形成的,剛柔即陰陽,陰陽排列組合,由三畫再重之為六爻,六條陰陽線不斷的排列組合,形成64卦,也就形成了一個天地萬物的世界,形成了天地萬物不斷循環的發展規律。
“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這段文字講述了易經這個愛動的淘氣包變化的動作和表情。這些動作和表情用易經術語解釋則是“時、位、德、比、應、乘、承”。易經歡喜的時候會讓陰陽友好相處,相互中和;易經憤怒的時候會讓陰陽隔離,相互夠不著,只能去找同性,這就是“愛惡相攻吉兇生”表達的含義。“遠近相去悔吝生”則是一卦六爻相鄰兩爻在“比”,同性相比則非比,非比則悔吝生;異性相比則正比,正比則吉利。相當于人類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道理。“遠”則是正應和敵應狀態,六爻的應是初爻和四爻為應,二爻和五爻為應,三爻和上爻為應,如果是陰陽相應則為正應,如果是同性相應則為敵應,這樣也會是悔吝生。易經的陰陽平衡相當重要,直接決定著卦的吉兇悔吝。“情偽相感利害生”是從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解讀易經,一卦的上下兩卦相生則利則情,相克則害則偽,這里的情偽不是情感的真偽而是卦體現出來的生克關系,就好像我們在做事時經常說順勢而為,逆勢則死是一樣的道理,順勢是情,逆勢是偽。
《系傳》的結尾處突然來了一段對形形色色人群的心理學解讀,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有種畫蛇添足的感覺。南華瑾說法更有意思,他老人家說《系傳》結尾來了段看相。
總之,理解不了就存疑吧,僅就字面意思理解意思。判者乃背叛之人,即行為和思想上背叛了其主子或信仰的人,這樣的人語言表達就會呈現出愧疚之意;中心疑乃沒有領會主旨要義的愚者,這樣的人語言表達就會呈現只抓細枝末節的現象;吉人乃好人,即心地善良,有慧根之人,這樣的人語言表達就會呈現寡言少語特點,只點撥關鍵詞;躁人乃浮躁之人,直白點就是說話不經過大腦,這樣的人語言表達就會呈現喋喋不休特點,廢話一籮筐卻說不到點上;誣善人乃喜歡污蔑別人之人,即行為和語言上總是喜歡污蔑別人,這樣的人語言表達就會呈現出閃爍其詞的特點,常常是顧左右而言。最后一句“失其守者其辭屈”,“失其守者”是沒有主見或墻頭草類的人,這樣的人語言表達上總是唯唯諾諾的樣子,因為錯誤是別人決定的,他只是沒有堅持主見而已。
這段話就是通過別人的語言來判斷人的性格和人品。
《易傳》到此為止全部解讀完了,接下來我將帶領讀者朋友們走進64卦的神秘世界,去領略64卦的奧秘。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