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
內經,其實許多部分取自于易經。易經,為萬經之首。陰陽應象大論,什麼是“象”,指的是卦象。天地間的學問,不過就是象數理,都逃不過這三個范疇。易經云:蓋萬物生必有象。圣人,以卦象演之。象包含了一切。所以要讀懂內經,易經是必須懂一點的。許多東西,用語言描述說半天,聽不懂,一看卦象就全明白了。現代學院教育是不學易經的,認為那是封建糟粕的東西,棄之如弊履,實在是可惜。于是,好多經典就讀不懂了。真是有因必有果呀。言多了!
逐句解釋這句話。“審其陰陽”,審者,詳細知道也,審查。詳細的,辨別知道他的陰陽。什麼叫陰陽?易傳云: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無定象,隨道而變。上,皆可為道,下,亦可為器。
“以別柔剛”,以:用,憑借,倚仗。別:區分,區別。柔剛:語見《周易·說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看,和內經是一個意思。柔與剛,其實是陰陽相互作用的一種結果。陰陽弱弱相抗則為柔,陰陽強強相抗則為剛。這也是仲景先師《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柔痙剛痙的來歷。傷寒,其實是與內經一脈相承的。讀懂了傷寒論,內經至少懂一半,而且毫不費力。
陽病治陰,陰病治陽。這是治病的總則,在內經中沒有具體體現,但是在傷寒論里,比比皆是。傷寒論為六經辨證。六經中,陽,指的是三陽,太陽,陽明,少陽。陰,指的是三陰,太陰,少陰,厥陰。陽者,浮大動滑數,陰者,沉澀弦弱微。凡陽病,理其陰氣,陰病,理其陽氣。
桂枝湯證,為表虛證,芍藥之酸增其表陰。麻黃湯證,為表實證,麻黃,杏仁,去其表陰之實。如此而已。陽明病,瀉其內陰之實。少陽病,柴胡,半夏去其陰之實堵。太陰病,桂枝,生姜,增其陽氣。少陰病,附子,干姜,開其內陽。厥陰病,無陽不生,為死證,不獨存,與其它五經中并存。這些都是大的綱要,具體使用時,陰陽需區別對待。更何況,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啊!
定其血氣,各守其鄉。定:使安定。守:遵守,保持。鄉:活動區域。這句話是說:要安撫氣血,使氣血安定,讓他們,各自遵守它的活動區域,不逾矩,不過分。氣血是人之根本,氣血安定了,疾病區域的氣血不多也不少,氣血按照他原來的規律進行運行,什麼病就都沒有了。
以上是我的理解,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3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