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線下分享的課上,一個媽媽聽完課問我:“老師,我的孩子上課愛動,我很擔心他的學習成績。”細問后得知這個媽媽的孩子是男孩,剛上一年級。每天老師發的上課愛做小動作、不認真聽講的名單里都有他兒子,這讓媽媽很苦惱。
有次數學老師特地在班級微信群里和她說,老師正上課做板書,一扭頭,發現他兒子不見了,以為跑出去了就趕緊找,結果發現鉆椅子底下去了。當她在微信群里看到后,滿臉通紅,又憤怒又無奈。一來覺得孩子當眾被批評自己面子上過不去,另一方面,也很擔心自己孩子這樣下去,一直不聽課,成績會不會很糟糕。更擔心的是,自己孩子不會是多動障礙吧。
她也和老公一起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很嚴肅地告訴他們,孩子所有指標都正常,不是多動障礙,但她還是很擔憂。 這位媽媽的擔憂是很多家長特別是男生家長的擔憂問題。那到底什麼是多動障礙呢?上課愛動的孩子真的就是多動障礙孩子嗎?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多動障礙。
多動障礙又稱多動型障礙,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是兒童青少年期比較常見的一種認知情緒和行為上的障礙,心理學術上又簡稱為ADHD。
簡單來講就是在家里、學校甚至是公共場所經常表現出與年齡特征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難以保持長久,小動作比較多,甚至行為沖動等等,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有同伴關系以及在學校方面的適應能力困難。
我們了解了多動障礙之后,還要清楚,平常孩子的好動和多動障礙之間的差別:
1. 注意力和興趣方面:多動障礙的孩子沒有興趣愛好,任何時間都做不到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但是好動的孩子會在他所喜歡的事情上專心致志地持續很久,并且不喜歡被人干擾和打斷。上課和寫作業是沒辦法專注,主要原因是因為對學習缺乏興趣。
2. 行動方面:多動障礙孩子在行動上很沖動,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好動的孩子在行動上有一定目的,并且很有計劃。
3. 自制力方面:多動障礙的孩子在陌生環境無法控制自己,會被指責沒禮貌、不懂事;好動的孩子在陌生的地方會自我控制,安分守己,不亂吵鬧。
根據上面三點對比,家長們可以簡單評估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屬于多癥還是好動,相信很多孩子僅僅是好動。
面對好動的孩子,我們怎麼做能更好地引導和陪伴他們,給他們更好的教育環境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呢?以下三點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家長們:
1、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沒辦法集中精力上課,這樣的行為實際上是孩子的真性使然,家長要做的不是擔心,而是欣慰,畢竟孩子能呈現他本然的樣子,證明你的孩子在前6年的成長環境是很滋養和健康的。
作為80后、90后的家長,很多都體會過小時候為了做乖孩子、乖學生而壓抑自己這種經歷,這樣的滋味并不好受,因為長大后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活得很是辛苦。
所以,首先我們尊重孩子的真實樣子。讓孩子知道,他們無論什麼樣,爸媽都愛他們。
最近的《奇葩說》第6季火熱上線,其中哈佛博士、“學霸型辯手” 、90后女孩詹青云脫穎而出,成為本季最有希望奪得“奇葩王”的辯手之一。
但小時候的詹青云卻是一個開竅晚、學習差、最讓老師煩的差生。有位老師甚至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她是“笨豬”。
即便如此,詹青云的媽媽依然自信地告訴她,說媽媽會算命,詹青云到了四年級就會變成好學生;即便到了四年級成績沒有起色,媽媽也依然輕松地告訴詹青云,媽媽上次算得不對,這次重新算了,變成好學生的時間是在初二。讓詹青云在媽媽滿滿的母愛中被滋養,并自信自己一定可以成為好學生。結果,到了高一,媽媽的預言終于成為現實。
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并對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將這份自信傳遞給孩子。孩子會在這份自信中按照自己的步子更好地成長。
我們除了給孩子一個充滿接納和愛的家庭氛圍之外,也要做好和老師的溝通。
2、 多和老師溝通,家校共育助力孩子改變一個班級的老師要兼顧每一個同學,有時難免會著急或者有情緒。面對老師的投訴,家長要做的是:首先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沒有問題;其次真誠地和老師溝通,積極配合老師的同時也要學會反向管理老師對孩子的態度。當然這點需要智慧和勇氣。
我的兒子上一年級的時候,上課也很愛動,每天都會被老師投訴,當時的成績也很差,有一次,語文老師叫家長把我老公叫到學校去了,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說。因為老師恨鐵不成鋼,難免言語中有過激之處。
當時還有一個問題,班上有同學看兒子成績差還老被老師責罵,在兒子被罰站的時候跑去笑話兒子,說老師讓他轉學,不要在這里上學了。這對兒子造成了比較大的心理創傷。
得知情況后,我是很生氣的。但老公經過思考之后,并不善言談的他還是公開在班級微信群里發了一段話給老師,大意是我的兒子成績確實暫時不好,但他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孩子,并羅列了孩子的一堆優點,把當時我買的一本關于孩子成長的書里7歲孩子的特征寫出來。希望老師能全面看待一個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只拿成績來定義一個孩子。孩子需要的是鼓勵和支持。
結果,老公發完微信后的第二天,老師竟然一改往日對兒子的批評,而是專門走到兒子面前,輕輕摸著他的頭,說他最近有進步。
從那天開始,兒子上課時被老師點名的次數越來越少,成績也一點點有進步。到了三年級期末,他的語文成績從一年級第一次的46分提升到了92分,并拿到了語文進步獎的獎狀。
所以,和老師積極溝通是很有必要的。我們要讓老師知道我們是愿意好好教育孩子的,另外,當老師對孩子有想法時,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態度讓老師能夠多一些耐心給孩子。相信大部分的老師,只要真誠地溝通,都愿意和家長一起給孩子更好地教育環境。
除了上述的做法之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要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優勢所在。
3、 幫助孩子充分發現、發揮、培養自己的優勢只有在充分利自身優勢的基礎上,我們才可能戰勝自身的弱勢獲得成功。 --亞歷克絲·林利。
著名牙買加跑步運動員、足球運動員尤塞恩·博爾特。小時候非常的調皮,有一次,他把父親最親愛的帽子里填充上棉花當足球踢,父親發現后要收拾他一頓,但結果非常郁悶,因為父親發現根本追不上博爾特,于是父親開始關注他的跑步特長。
博爾特最開始并不是接受田徑訓練,而是加入的板球隊,一次偶然的機會,教練發現他跑得速度非常快,于是建議他練練短跑,也得到了父親的支持。
從此開啟了博爾特的跑步生涯。因為這一優勢給博爾特帶來的自信,在成長的過程中,即便遇到各種阻擾,包括他身高過高帶來的限制,但博爾特克服所有困難,最終破繭成蝶,成為2008、2012、2016年奧運會男子100米、200米冠軍,男子100米、2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
所以,家長要做的是多去發現孩子的優勢,多給予鼓勵。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優勢部分,并從優勢部分去提升自己。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上課愛動是他的特質,并不是缺點。可能這一個特質在上課的時候,會被認為是弱勢,但可以通過自己的其他優勢部分出發,孩子在優勢上會做得更好。
孩子雖然上課好動影響聽課效果,但是他很愿意進步,就可以跟他說,他很上進,每天只要進步一點點就很好。讓孩子知道,只要愿意上進,慢慢改變,就能有好的進步和提升。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