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圖蟲
12月13日晚間22:12,星巴克再發聲明:經過調查,已確認媒體報道的兩家無錫門店的伙伴(員工)確實存在營運操作上的違規行為。兩家涉事門店已閉店進行調查與整改。中國內地所有星巴克門店立即啟動食品安全標準執行情況的全面自查。
同時,星巴克已于第一時間采取了以下行動:兩家涉事門店已閉店進行調查與整改;中國內地所有星巴克門店立即啟動食品安全標準執行情況的全面自查;立即組織對所有門店零售伙伴的重新培訓,嚴格落實公司食品安全制度;針對所有門店,增加來自內部及第三方的定期檢查與突擊檢查頻率與范圍;強化食品安全問題的伙伴內部舉報通道;積極探索更多技術手段,減少人為操作因素的干擾,爭取從源頭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星巴克最后強調,其進入中國內地市場22年來,一直將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對于此次事件,星巴克再次深表歉意,并將積極改正。
受星巴克中國更換配料標簽、使用過期食材事件影響,美國時間12月13日,星巴克收盤跌1%。
13日早間,有消息稱,有媒體在無錫市兩家星巴克門店臥底調查發現,一些門店頻繁觸碰了食品安全的紅線。食材過期后仍繼續用,做成多款暢銷飲品售出,如果舊料剩的多,店員會直接篡改保質期。原本保質期只有一天的紅茶液和抹茶液,常常到了過期時間還剩下不少,所以篡改保質期的情況也經常發生。而該店主管也知曉這一行為,主管、店員“言傳身教”篡改保質期,有的食材被人為“延保”一周。
而且篡改食材保質期并不是這家星巴克門店的特殊操作,另一家門店,也是同樣的處理方法。
承諾“開封后不過夜”的糕點,第二天偷偷上架。一名主管更是明確表示,把前一天剩下的擺上柜臺繼續賣,“先賣昨天剩下的,再賣今天新進的。”
此外,上述門店還存在著用吧臺毛巾擦垃圾桶,且未將該毛巾丟棄,而是繼續使用等衛生問題,以及提前處理問題食材應付檢查等問題。
詳情回顧:“師傅帶徒弟都這樣”!星巴克用過期食材成常規操作?回應:深感震驚
當地部門排查82家門店,發現15處問題
當日,無錫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的星巴克震澤路店、昌興大廈店進行了重點檢查,初步核實相關企業有更改食品原料內控期限標識、使用超過內控期限原料的行為,已責成2家涉事門店停業整改。
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同步對全市其他82家星巴克門店開展排查,發現從業人員未戴工作帽、加工區物品擺放零亂、消毒記錄不全等15處問題,均已責令整改。無錫市市場監管局對星巴克(中國)華東北區進行了行政約談,要求公司對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全面自查、落實整改。
無錫市市場監管局將繼續組織市、區兩級力量,對2家涉事星巴克門店進行深入調查,依法嚴肅查處。從即日起,在全市部署開展以打擊虛假標注生產日期、保質期為重點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全力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金標準”打臉:
逾1200條投訴無人回應
據星巴克官網——“星巴克以行業最高標準為基礎,制定并嚴格執行星巴克食品安全‘標準’”。然而,在黑貓投訴上,星巴克投訴量累計已達到1252條,但無一被受理。
有消費者表示,和同事在星巴克點了牛肉卷、蛋糕、可頌等下午茶后拉肚子,反饋到客服卻只得到“食安問題無法解決的回答”;有消費者稱吃到了發霉變質的食物、在三明治吃出異物等;還有消費者表示,疫情期間星巴克店員制作飲品時不戴口罩、隨意交談等。
無獨有偶,就在一個月前,11月24日,星巴克咖啡(深圳)有限公司鹽田壹海城二分店由于存在食品違法行為,具體是未及時清理超過保質期的食品(臺式月餅),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警告。
此外,星巴克品牌關聯公司——上海星巴克咖啡經營有限公司,近年來曾遭多次遭到行政處罰。
突進與焦慮
官網顯示,星巴克于1999年1月,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開設中國內地第一家門店。目前,星巴克已經在中國內地200多個城市開設了5400家門店,擁有近6萬多名星巴克伙伴。
2021財年,星巴克在中國的凈收入為36.7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2.29%;開業門店共5358家,較上一財年新增654家,新增門店數位列全球第一;目前,中國門店占全球門店總數的比例為31.27%。除北美洲之外的7272家國際門店中,中國門店則占了73.68%。
可見,中國目前已成為星巴克發展速度最快、最大的海外市場。
亮眼數據背后,星巴克亦有焦慮。
隨著咖啡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愛的生活方式,中國咖啡市場迎來爆發。數據顯示,全世界咖啡消費年均增速僅為2%,但中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高達15%。預計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到2171億元。
在過去,提到咖啡,可能首先在腦海中浮現的是“星巴克”。但現在,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瑞幸、Manner、挪瓦、三頓半、Seesaw、隅田川、永璞……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咖啡行業的融資達二十余起。
曾經從資本市場潦草收場的瑞幸,今年交出的成績單亦可圈可點。三季報顯示,瑞幸實現營業收入23.50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43億元增加105.6%;凈虧損2350萬元,較去年同期17.1億元的凈虧損額,虧損收窄98.6%,距扭虧為盈更進一步。
在中國咖啡市場中,跨界身影也越來越多。
零食的搬運工”三只松鼠(300783)宣布將推出第一款飲料產品——“第2大腦堅果咖啡乳飲料”,特別添加了咖啡萃取液;
位于上海靜安區的五菱全球品牌中心,可以讓顧客曬著冬日暖陽、喝著咖啡;
盒馬推出自營品牌盒馬咖啡,并在云南昆明開設了線下門店;
此外還有優衣庫咖啡館、寺廟咖啡館、郵局咖啡、知乎咖啡、Today咖啡等等。
人民網:
沒想到“濃眉大眼”的星巴克也淪陷了
以下是來自人民網快評:
食材過期后仍繼續用,做成多款暢銷飲品售出;主管、店員“言傳身教”篡改保質期,有的食材被人為“延保”一周;承諾“開封后不過夜”的糕點,第二天偷偷上架……
這些劣跡,每一個都觸碰法律紅線,都挑戰公眾的忍耐度,讓人錯愕,忍無可忍。
平心而論,如果此事出現在“三無”門店,食客也許不會太愕然。而星巴克這種世界知名品牌,在業界是“濃眉大眼”的頭部企業,為何也干這下三濫的勾當?
星巴克發布聲明稱“對于報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深感震驚”,其實消費者更震驚。除了震驚還會驚慌,特別是那些經過光顧涉事門店的消費者恐怕氣極,他們有理由擔心吃了問題食品而影響了身體健康。
不得不說,星巴克辜負了消費者,辜負了中國市場,也辜負了公眾一直以來對它的信賴。
星巴克表示,第一時間關閉這兩家門店,并立刻啟動深入調查。這是積極姿態,但是自查能否查出真相,值得存疑。
在此,星巴克需要回答三大關切:
其一,這種不法行為是不是潛規則,難道只在無錫這兩家店存在?
其二,如何給消費者一個交代?關店只是基本操作,對消費者造成的傷害如何彌補?
其三,商業模式是否出了問題?星巴克食品售價是出了名的高,消費者是為食品買單,也是為品牌“溢價”買單,這很正常。問題是,與高售價相匹配的得是高品質食品和服務。連基本的食品安全都不達標,還好意思賣高價嗎?
當然,不能跟星巴克奢談道德,道德自覺是靠不住的。為此,星巴克需要正視的是,如何確保食品安全,怎麼搭建平臺便于公眾監督?沒有監管,或監管不到位,星巴克必然一邊享受暴利,一邊提供劣質食品。
星巴克,該醒醒了,別再沉浸在光環中不能自拔。沒有刮骨療毒,就難以獲得消費者的重新信任。
人民日報:提供過期產品
品牌再大也不可能長久保鮮!
以下是人民日報的評論:
食品安全是餐飲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對消費者身體健康的最起碼尊重。紅線不能碰,底線不能破。
“金標準”絕不能只是宣傳的口號,“飛行檢查”更不能淪為走馬觀花的形式。
這一事件也啟示我們,食品安全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我們希望相關企業能正視并反思自身內部監管模式的失靈,也期待監管部門拿出更嚴密的舉措,倒逼企業守牢食品安全底線。
來 源 | 北京青年報、和訊網、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期編輯 劉雪瑩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