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精華是什麼?我認為我自己還是有一些資格來談論一下這個問題。我對《周易》是下過一番苦功夫的,我的前半生在這上面消耗了大部分精力。四十歲之前經常對著卦象和經文冥思苦想,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我對《周易》形成了自己一套認知。
《周易》大約成書于商末周初,周代的文化繼承了商代的文化,正如孔子所言“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商代的文化有什麼特點呢?《禮記》曾總結道:“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尊神、事鬼,先鬼而后禮,古人總結的這個特點,在考古學中也是有證據的。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龜板或獸骨上的文書,全部都是宮廷卜師保存的占卜檔案。
《周易》是一種占卜工具書,它代表的占卜技術,古人稱為筮法,與商代的龜卜和骨卜不同。商代卜師依據龜板或獸骨上的裂紋占卜吉兇,古人稱為“兆”。《周易》的筮法則是通看卦象和卦辭、爻辭論斷吉兇。商代有沒有以卦象占卜筮法呢?據考古所得到的信息,在商代應該也有類似《易經》占卜的卦象,但是沒有象《易經》那樣系統的筮法工具書留下來。
上古時代卜筮盛行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它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經階段,這一現象普遍存在于各大文明區的早期時代。卜筮的實質是問神,是請求神明幫助解決當下的疑難。這是由于人類早期社會文化和技術的落后所決定的,它們是古代神明信仰時期自然而然產生的事物。
卜筮在人類早期社會所發生的作用,與我們今天的現代文化和各種應用技術對人類的意義相似,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將人類早期社會卜筮盛行看作迷信的結果。我今天就睽卦舉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我自己的研究結果,睽卦在古代用于家長走丟孩童、主人丟失馬上匹等情形的占問。在我們現代社會,丟失兒童也是一個常見現象。那麼,在現實生活中,走丟兒童究竟有哪些情形呢?有的時候,孩子沒跟家長講去找同學玩了,家長一時看不到孩子,以為孩子跑丟了。
更多的情況是,孩子被人販子拐走了。在這種情形下,假如家長發現及時,還有可能在親戚和朋友的幫助下把孩子給找回來。可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發現,孩子就可能真被拐走了。這時,有的可能要十幾年、幾十年之后才能找回來,有的則可能一輩子也找不回來了。
我們現代人如果走丟了孩子,首先會發動親友或報警幫助尋找,同時還能借助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現代化手段尋找。但在上古時代發生這種情況,他們的選擇就很少,通訊不發達,電視、廣播、網絡等沒有,交通不發達,親自尋找或親友幫忙尋找活動范圍極有限,行政不發達,沒有辦法報警。
但在古人的精神世界里,還有另一個去處,那就是問神明。在古人的觀念里,神明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我們人雖然找不到,但神明卻找得到。所謂問神,就是請求神明告訴我,我的孩子丟了,能不能找回來,該去哪里找。這不是請神明預測未來,而是讓神明告訴我這些問題的答案。
真正神奇的地方,不是每次問卜都有靈驗的答案。而在于睽卦里將現實生活中丟失孩童的所有可能情形囊括其中。睽卦的初九爻講:喪馬勿逐,自復。丟失了馬,不用追,它會自己跑回來。它對應的實際情形是,孩子沒有丟,去同學家玩去了,過會兒自己就跑回來了。
九二爻講:遇主于巷。在巷子與主人相遇。這說明孩子沒有跑遠,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就能找到。孩子被拐后,家長及時發現,發動親友尋找,很快就找到了。
六三爻講: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家長外出尋找孩子,始終沒有見到孩子,卻見怪異之人之事,這象征著孩子走遠了,家長不能找到。
九四爻講:睽孤遇元夫,交孚。意思是說,在外流浪的孩子被大人在外鄉找到,結果兩個人被當地人當作壞人抓了起來,暫時還不能返回家鄉。
九五爻講:厥宗噬膚。往何咎?那在外流浪的孩子就在前面那座廟里吃祭肉,去了就能找到。
上九爻講:睽孤見豕負途,載鬼一車。在外浪浪的孩子不能見到找尋自己的家長,卻見到奇異之事。象征著孩子與家鄉不能相見,丟失的孩子不能再不能找到了。
上古的先人,將丟失孩童的種種可能情形濃縮在卦象的六個爻中,用簡潔精練的語言標志。當求占者遭遇了丟失孩子的情形不知怎麼辦時,卜卦就能給他一個答案。該答案與實際情形是否相符并不重要,重要是它是神明給出的答案。神明
是不會騙人的,所以在古人的觀念里,占卜的結論就等于真實。這就是占筮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的意義。
與睽卦相似,每一個卦象都對應一組人事,幫助人們決斷或決策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疑難疑問,所以占卜的作用是決嫌疑、定猶豫。它涉及了古人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周易》的精華之處不在于我們通過它能開發出一個哲學或科學的新大陸(這也是絕無可能的),而在于通過它我們可以了解上古時代人們思想和生活。
通過閱讀《周易》,我們發現古人在應對日常生活各種疑難時,他們所能想到的方案與我們現代人一樣豐富。我們可能會認為,古代的文化與科技不發達,古人一定沒有我們現代人聰明。事實是,智慧與知識是兩回事。古人可能沒有我們現代人知識多,但他們并不比我們少智慧。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