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八字老婆家庭背景

解夢佬

唐朝科舉錄取率很低,并不是每個人都像韓愈那麼百折不撓,即使有韓愈那樣的過程,未必有他那樣的結果,最后還是考不中。所以導致很多文人心生怨恨,他奶奶的,不錄取我,我就自己錄取自己,加入農民起義造反軍團,萬一造反成功,也是開國功臣一個,總比像條臭蟲一樣死在考場好。

  在古代,讀書人沒有用武之地的時候,跟著農民一起造反,也是個不錯的出路,這就不是用功讀書參加科舉,而是拿命去科舉了。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從小讀過書,又能騎馬射箭。他曾經到京城長安去參加進士考試。考了幾次,都沒有考中。他在長安看到唐朝廷的腐敗和黑暗,心里十分氣憤,憤怒化作怨恨,一首《不第后賦菊》噴簿而出:“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八字老婆家庭背景

  宋朝總結唐朝科舉制度的弊端,擴大科舉錄取的范圍與數量,讓更多的人進入中央與地方。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宋太祖為了選拔真正有才干的人擔任官職,實行殿試,自此以后,并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

  第一級就是鄉試,在自己家鄉參加考試,杭州人在杭州考,上海人在上海考,由地方政府主持,通過的考生稱為“舉子”或“貢生”,第一名叫解元。為了公平起見,試卷上要加蓋“長官”之印,考官和監考官還要在試卷后面簽名。如發現作弊考生,當場驅逐,考官受賄舞弊,要受嚴厲處分。

  鄉試合格的人在當年冬季集中到京師,次年春暖花開之時參加“省試”。因為到尚書省參加考試,叫省試,不是現在的安徽省、江蘇省那個省。

  貢生到了京城后,向禮部報到,填個表格,寫明家庭情況、年紀、籍貫及參加科舉考試的次數,取得考試資格證,禮部發一個“都榜”,就是考生座位表,考生依次入座。

  從宋代開始,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謄錄,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宋太宗時,根據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制。后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還可以認識字畫。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謄錄。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

  省試共分四場,第一場試詩賦,第二場試論,第三場試策,第四場試帖經,第一場過了才能參加第二場,以此類推,所以考試的難度也很大的,不僅要有智力,還得有體力支撐。第一名叫省元。后來王安石認為詩賦與明經不能考察人的實際才能,取消詩賦、貼經等,一場考大經(《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二場考兼經(《論語》、《孟子》),三場考論,最后一場考策。殿試只考策,不過改革遭到文人們強烈的反對,改革失敗,科舉恢復原狀。

  省試的時間很長,沒有個好身體也難熬得住,萬一哪天不小心感個冒,或者去青樓瀟灑得個病,發揮不出真實水平,又得等三年。

  殿試成為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實際上是省試的一種復試形式,皇帝要挑選自己滿意的人才。殿試在宮內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及定出名次,殿試后分三甲放榜。殿試以后,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要是韓愈在宋朝,估計少奮斗十幾年。殿試的內容不一,有時考詩賦,有時考論,有時考策,也有考幾門,看皇帝的意思,他想考什麼就考什麼。

  也有的人多次省試都通過了,卻在殿試中通過不了,據說有個叫張元的考生,因為多次殿試都落第了,一氣之下竟然去投降西夏。

  鑒于唐代中進士的學子們喜歡抱考官大腿,宋太祖特下旨,考試及第后,不準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明確告訴讀書人,你們要感恩的對象,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皇帝。

  這種嚴格而相對公平的考試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考官與士子舞弊,對于廣大貧寒子弟是非常有好處的。有詩歌寫到:“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 糊名與謄錄制度讓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與筆跡,憑才學錄取,從而在宋代有一大批寒門子弟脫穎而出,過去文人不喜歡提做官之前的貧賤的生活,現在反而刻意表現這樣的背景,讓天下人知道他是通過自己努力而成功的。馬云在成功以后,經常會提到自己當年考杭州師范學院時屢次落榜的事情,讓人覺得即便沒有名校的學歷,也能成功。

  工資最高,待遇最好,還不被殺頭,到了宋朝,讀書人迎來封建社會最好的時期,從上到下,讀書的氛圍非常濃厚,因為考中就有官做。

  這就讓宋代有了“榜下擇婿”的風俗,朝中高官都喜歡在新科進士中挑選乘龍快婿。

  “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種婚姻文化,即在發榜之日各地富紳們全家出動,爭相挑選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簡直就是搶,坊間便稱其“捉婿”,

  宋朝考試取士為朝廷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科舉勝出的人,能直接授官,工資待遇那是相當好。男人名利雙收待遇豐厚,應該是歷代女性擇偶的重要標準,所以有時不能怪女人現實,而要怪自己不努力,成功了,人家趕快來求你做女婿。

  而且南北宋時期,中了進士的讀書人前途也是異常光明,宋朝政府的高級官員中,科舉出身者占了壓倒優勢。就拿北宋時期的正、副宰相來說,科舉出身的人就占到了90%以上,南宋比例更高,正所謂“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相對于十年寒窗之苦,這物質與精神方面的超值回報,是非常誘人的,一旦考上,錢有了,地位有了,待遇有了,房子有了,女人也有了

  但是中進士的人每年就那麼多,粥少僧多,優秀的男人少,待嫁的女人多,怎麼辦?搶,捉!什麼生辰八字、家庭背景、婚配與否,搶到再說。

  曾有一個新及第的年輕舉人,相貌還很英俊,被一權勢之家看中,女方家財大氣粗,派出十多個壯丁將青年簇擁至其家,青年既不拒絕,也不逃避,而是欣然而往。不多時,一位著高官袍服的人來到青年面前,問道:“我只有一個女兒,長得并不丑陋,愿意嫁與公子為妻,不知可否?”此青年深深鞠了一躬,推辭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說,怎麼樣?”圍觀眾人見狀哄堂大笑,隨即散去。

八字老婆家庭背景

  有時年齡也是可以不考慮的。有一個叫韓南老的人,考中了進士,很快便有人來向他提親,他并未拒絕,感慨萬千地作了一首絕句:“讀盡文書一百擔,老來方得一青衫。媒人卻問余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七十三歲,都快入土的人了,還有人搶,可想而知,宋朝的進士多麼吃香。

  魏晉時期等級森嚴,門第觀念極強,名門望族根本看不上寒士,也絕對不會在比自己等級低的人家選女婿,這種風氣在宋朝“榜下捉婿”的風氣下,沖散得一干二凈,不得不說宋朝統治者的高明之處,有時打擊強大的敵對勢力與鏟除不服從自己的那些盤根錯節的名門望族,并不一定要用暴力。你讓大批寒士盡開顏,給他們晉升的空間與極高的待遇,擠掉那些高高在上、不干實事的貴族的位置,寒士們會極力擁戴給他們帶來官位與福利的人,皇帝的權威就更大了。

  科舉,不僅僅是選拔人才的手段。(如果你喜歡我的作品,請給個關注)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2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