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人間廣泛存在的認契民俗,在客家巫術文化中,人不但有多個靈魂,而且,靈魂不居生氣不旺的身體當一個孩子瘦弱多病,其祖宗的陰靈又無力護佑他時,就要想辦法“借”運氣,客家人稱“認契”。認契,即認契父母。
認契父母,以現代說法就是認干爸爸、干媽媽。以前的人認為讓一些不好養育較多病痛的小孩認契父母,吃他人家的水米就會比較容易養育。有些孩子的家長,一旦孩子有個頭痛腦熱的,不那麼好養,他們就會去找仙公、仙婆算算命。這些仙公、仙婆又極會投家長之所好,讓他們為孩子認契爺或者契娘。因此,舊時在農村,幾乎每個孩子都認過契爺或者契娘,有些人甚至認下兩三重契爺或者契娘。甚至一些結了婚生了女孩而沒有生男孩的男人和女人,也會去認契爺或者契娘,好保佑他們早生貴子。
認契父母分三類:有認神為契父母:男孩要認男性神明為契父,女孩則要認女性神明為契母。認契時到廟中許愿,分一點香灰,將香灰放入紅色袋中,用紅線穿起掛于脖子上。每年至廟中換一次香灰。認人為契父母:契父送龍眼及牲禮給契子。契子將收到之禮物供在神前,焚香燒金紙向神明稟告結為契父子一事。儀式完成后契父子之關系即成立。認乞丐為契父母:農歷四月十一日鐵拐李先祖生日當天,至乞丐寮中拜乞丐為契父母。乞丐回送一放有餅及鴨蛋的小咸草包給契子。小孩將此咸草包掛于脖子上即完成儀式。
其實,給孩子認契爺或者契娘是件很難辦的事情。有兒有女的人一般不愿做別人的契爺、契娘,怕認了契兒、契女,自己的福氣分給了別人的孩子,就會克著自己的孩子。一般只有沒有生養的無兒無女的中老年人才會認契兒、契女,為的是以后逢年過節有人上門探望、死后有人上孝。當然,也有極個別人,自己有兒有女,但出于各種原因還是做了別人的契爺、契娘,但那畢竟是極少數。因此,家長為了給孩子認到契爺或者契娘,往往要發動很多親戚朋友,找到幾個甚至十幾個命相相合的人,而且完全可能跨鄉跨縣,才能從中求得一個愿意認契兒、契女的人。可以說,整個過程,處處都要“求”。所以這里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土話,叫做“像求契爺那樣求”,就是用來形容事情極其難辦的。反過來,如果不想求某個人,他就會說:“他又不是我契爺,我求他干什麼?叫他來求我還差不多!”
同意做別人的契爺或者契娘,契爺、契娘就得給契兒、契女認契禮物,禮物至少包括三種。一是一個利是,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二是一條燈芯帶,可以用來給嬰兒系包嬰兒裙,表示有契爺或者契娘的帶契,孩子五行中缺少的部分都給補上了,性命有保障。三是兩三斤米,吃了契爺或者契娘的米,就是契爺、契娘的兒女了,既有親生父母又有契爺和契娘保護,生命有雙重的保障。認下契爺或者契娘后,契兒、契女每年都要去看望契爺、契娘,為契爺、契娘過生日,契爺、契娘去世時還要當孝子、孝女。即使契兒、 契女七老八十了,對契爺、契娘的禮數一樣都不能少。
如今,在客家地區仍有認契這種現象,他們認為認契能改善孩童根基弱和開脫其自身厄運。
(來源:張雁舒)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2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