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尤溪縣八字橋鄉龍湖村,位于尤溪縣西北部,處于尤溪與沙縣交界處,東連八字橋洪田村,南接村頭村,西、北與沙縣大洛、南霞相毗鄰。全村人口860余人,不多;土地總面積約9736畝,不大;從公元1360年最早入駐龍湖村林氏算起,村史才661年,不長。但只要你深入了解,一定對她印象深刻。
印象之一:龍湖欖底半番鴨
龍湖村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的方言了。她是尤溪縣唯一一個說沙縣話的村。公元1480年,張氏始祖張華三從沙縣大洛鄉水洋村遷居龍湖村,加上地理位置又與沙縣大洛鄉高坑洋、昌榮村和南霞鄉東周村相鄰,因此龍湖人與沙縣人交往密切,人人都會講本地話和沙縣話。有時還把兩種話混合著來講,讓外人時而聽得懂時而聽不懂,這樣便有了“龍湖欖底半番鴨”的說法。在龍湖,男的都講沙縣話,女的講本地話或者沙縣話。講本地話的女人一定是剛嫁到村子的。過了一兩年,女的沙縣話說得比男的還更地道。年少時,我一人獨自在外鄉求學。每當跟別人有矛盾時,他們便會使出殺手锏,罵到:“你這個半番鴨!” 一聽到這話,我都非常憤怒。當時的我覺得這是世界上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最強的話了。
印象之二:多災多難的宗族
公元1630年,第七代孫張應輻組織族人在海撥700多米的甲頭山上興建土堡,保鄉護民。一天,一伙匪徒從甲頭山經過時,堡里的族人看到了隊伍的最后一名匪徒,便用弓箭射殺了他。不料,前頭的匪徒反撲回來,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因寡不敵眾,張氏族人除了一名暈死的孕婦外,慘遭滅族。后來,孕婦改嫁班竹岬,生下孩子,取名張仙興。張仙興育四子,維系了張氏的血脈。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由于生活困難,班竹岬人遷居到沙縣南霞鄉東周村。小時候,我去班竹岬勞作,還可以看到舊宅基地上的香爐。偶爾還有班竹岬人上香祭拜,這就是故土難離吧!此外,還有十幾戶人家背井離鄉,搬到南霞鄉龍松村去住家,嘗盡了人世間的各種苦難。2011年,族人在沙縣淘金山腳下建起了張氏宗祠。這樣,全三明的張氏宗親有了一個共同的家。最出名的宗親是原空軍司令員張廷發將軍。
沙縣張氏宗祠
龍湖張氏宗祠
印象之三:風景秀美文筆峰
龍湖村有個石頭坑自然村,這石頭坑名字就來源于文筆峰這塊大石頭。它“四面皆石,峰背純大石”。主峰海拔949.5米,是戴云山脈較為奇特的一處小山脈。形狀酷似文房四寶之一---毛筆,故而得名文筆峰。據說明朝正德皇帝于1516年6月22日微服私訪來到龍湖村時,被文筆峰壯美的景致所陶醉,在賜圣旨后又禁不住作《御春》詩一首:一支文筆透天穹,數椽紫柏繞碧空。七境人眾開勝景,三仙永鎮福地中。從山腳仰望文筆峰,其石崖上有一條巨大的凹槽,傳說是唐代詩人羅隱在此耕石留下的印記。羅隱(833-909),字昭諫,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是尤溪民間流傳甚廣的神話人物。文筆峰山頂上有兩座歷史悠久的廟宇。2009年,廟宇重建,采用石木構造,琉璃瓦蓋頂,雕梁畫棟,飛檐斗拱,氣勢非凡。每年農歷七月十九,周邊不少善男信女會不約而同前來朝拜。
文筆峰
印象之四:鄭坑火災三連殺
鄭坑是龍湖一個小自然村。生產隊時期屬第六生產隊。坐落著6座木質結構的房子。房子大都面朝文筆峰,風景優美,原本是個宜居的好地方。1971年的一個凌晨,由于爐灶火苗復燃,坐落于鄭坑洋面的一座房子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吞噬了所有的物品,包括在那個年代比命還珍貴的稻谷。小時候,我還見過一塊被燒成炭的稻谷團,那是父親從救火現場帶回來的。1987年的一個上午,鄭坑另一位族親在烘烤香菇時,不慎引發了大火。由于搶救及時,房子只燒了一半,大廳及另一半房子完好無損。2014年11月12日下午1點左右,我的老宅由于電線老化,在開關接頭處突然燃起了大火。盡管全村的鄉親盡力撲救,房子的主體部分仍然化為灰燼。當我從城關驅車趕到老宅時,只看見滿地的瓦礫和東倒西歪燒成焦炭的木頭,有的柱子冒著白煙還在燃燒,時不時還發出爆燃的聲音。見此情景,我大腦一片空白。在無人處,我渾身顫抖、哽咽著打電話告訴妻子現場的狀況,電話那頭,馬上傳來了痛哭聲。歷經火災三連殺,村民們陸陸續續從鄭坑搬離了。
老宅現狀
印象之五:一面紅旗展如畫
1933年8月,東方軍解放將樂期間,中共閩贛省委,在黃潭成立中共黃潭邊特委,1934年1月,黃潭邊特委在建立中共沙縣特委的同時,成立了龍湖支部,在文筆峰下建立了紅色政權。 1945年5月15日,黃扆禹、游棟率領的武工隊(12人)與林大蕃率領的閩西北游擊隊(30多人)在沙縣南坑仔會師。隨后,部隊來到尤溪八字橋龍湖石頭坑,正式成立閩西北挺進支隊(50多人),游棟任支隊長,林大蕃任政委。挺進隊本想住在紀洪鄉分隊副林子明家里,他不答應。礙于閩西北特委統戰部長肖冠槐同鄉面子,林子明就叫其胞弟林瑞茂將挺進隊帶到文筆峰山腳的水槽坑紙廠駐扎。紙廠是大田人廖阿狗開辦的。同時林子明又向紀洪鄉鄉長卓立功報告有土匪活動,卓立功就派宋澄清帶著信向國民黨縣政府報告。6月8日,尤溪縣縣長吳錫章派出一個保安中隊110人,由陳玉麟帶隊,進駐馬坪。6月12日,保安中隊和鄉丁按照作戰計劃,從馬坪出發,兵分二路,一路從界頭峽向正面進攻;一路從洪田后山包抄。天剛蒙蒙亮,后山一路進入陣地,向后門的挺進隊哨兵開槍,哨兵應聲倒下。前門哨兵聽到槍響,誤認為后門哨兵槍走火了,到后門察看情況,也被敵人一槍打死。頓時槍聲大作,挺進隊就從正面撤退。在撤退中炊事員飲彈身亡。統戰部長肖冠槐在過小溪時,中彈犧牲。這時界頭峽一路的敵人也趕到,配合追擊挺進隊,挺進隊邊打邊退,最后撤上文筆峰。保安中隊長陳玉麟命令士兵將肖冠槐、林序首、林式華,炊事員等四人的首級砍下,帶回縣城向上司請功。又放火將紙廠燒成廢墟。這就是尤溪革命史上有名的石頭坑戰斗。讀小學時,我不止一次在現場聆聽老黨員講述戰斗的經過,但是印象不深。如今年過半百,才深切感受到先輩革命的艱辛,更加熱愛那一抹靚麗的中國紅。
石頭坑戰斗遺址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