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古代先民圣賢的智慧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更被推崇為“群經之首”。
近段時間,對《易經》感興趣的朋友不少,紛紛問及關于《易經》的一些入門常識
鑒于此,今后如得空,會抽時間聊一聊習《易》的感悟,供朋友們參考。
今天就聊聊《易經》與數字“三”的神秘關系。
大家知道,“三”這個數字在古時是很受重視的,《道德經》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此外,還有“君、父、師”古稱“三尊”,“ 天、地、人”古稱“三才”等等。
同樣,《易經》與數字“三”也似乎特別有緣。
“三爻”
八卦中的每一卦都是由三個爻組成,這是最直觀的感受。
“三易”
《連山易》、《歸藏易》,加上現今的《周易》,總稱為“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歸藏易》為黃帝時代的《易》,可惜的是,這兩《易》都已失傳。現在我們說的《易》,都是指《周易》。
“易歷三圣”
傳說在《易經》的發展歷史上,有三位圣人做出過重大貢獻。《漢書·藝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書過程時,稱“人更三圣,世歷三古”。這三位圣人,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易”的三層意思:
一是“變易”
《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人和事,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化之中,而且非變不可,就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
二是“簡易”
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和現有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正如南師所言:世間有很多事物,是“有其事不知其理”,那是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易經》的“簡易”則是最高的原則,當我們的智慧夠了,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就變得最為平凡而且非常簡單。
三是“不易”
“不易”即“不變”,盡管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可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恒存在的。南師說:那個東西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佛”、是“菩薩”,道家稱為“道”,哲學家叫它是“本體”。
《易》的三種內涵
那就是:理、象、數,也可以說,這是習易的三個方向。
理,是根據《易經》的觀點看宇宙的萬事萬物——人生也好,情緒也好,思想也好……都有它的原則和道理。用現代話說,理應該屬于哲學范疇。
象,宇宙間萬事萬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即外在的表現形式,是一種現象。比如,卦象。
數,即是對象的精確描述,古代所載的神人,掐指一算,萬事皆知,那就是了解易數的緣故。我們平常所說的術數,也于此有關。
大家可以去書店看看,關于《易經》的書籍,作者大多會從上述三個方面分別做研究與講解。
有的研究“理”,即易經的卦辭、爻辭、原理,其中所包含的哲學思想,對我們的生活、事業、人際關系甚至健康養生方面的啟迪和指導意義。
有的研究“象”,即世間萬事萬物,天文地理、飛禽走獸、人類社會都可以用陰陽八卦的象來表現,其中的演化規律,可以為人所用。
而研究“數”的,則傾向于“術數”“占卜”的實際應用,即通過對象的分析和規律的掌握,對“吉時”“吉方位”“吉名”“預測”等進行精確描述。
其實,理、象、數是研習易經的三個方面,照理不能割裂開來。南師曾經形象地描述過理、象、數的關系,他說:譬如我們舉起桌上的茶杯,左右搖擺,這就是一個象;而左右搖擺了多少度,多少秒鐘搖擺一次,就有它的數;為什麼要搖擺,就是它的理——這是我為了使大家更具體了解《易經》理、象、數的道理所做的動作。
人的智慧如果懂了理、象、數,就會知道,到了一定的數,事物一定會變,而一旦理、象、數通了,能夠知變,自然萬事前知了。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