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添丁進口是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是指家中增加人口,血脈有了繼承。當然后來也引申出在商業上的含義,表示進了新貨,新商品,或者說是引進了新的科技。而生男子叫添丁。生女子則是進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分呢,這跟古代差役賦稅體系脫不開關系。
添丁進口一詞最早出自《唐才子傳》卷八:盧仝,范陽人,號玉川子。仝老無發,奄人于腦后加釘。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為讖云。丁古代通常指能任賦役義務的人。《史記·律書》:"丁者,言萬物之丁壯也。"秦漢時有丁男、丁女之別,丁男必須承擔徭役和兵役。丁"是古代土地租賃、服務提供、兵役的重要基礎,如西進(16-60歲)代繳50畝,查丁男(13-15歲,61-65歲)代繳25畝;為服役,征兵打仗,都是由家里男人人數的組合比例決定的。說起來好像有些稅不用女子交,兵役不用女子服好像是占了便宜。但其實是對古代女子地位低,不被尊重的一個體現。
僅從字面上就能感受到惡意了,大家知道,中國古代是典型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且基本上是男耕女織。所以男子叫添丁,也意味著,家里添了新的勞力,更意味著能有土地種。這對土地重要且神圣的古代平民來說代表什麼應該能明白。之所以添丁是古代大喜之事,就是如此這般了。古代更是有喜添新丁之說。
女子叫進口,口字簡單來解釋,就是多了一張吃飯的嘴。《易·頤卦》:自求口食。一個口自然代表一個人,口具有量化人口的意義。沒有其他什麼特別的含義。女子一般也不擁有土地,所以更和"丁"越走越遠。不能承擔強勞力的土地耕種,更不擁有土地,可想而知在那個土地是一切基礎的年代,女子會處于什麼樣的地位。男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從這一個詞中就可見一斑了。
那麼男女不平等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的呢?今天主流的歷史研究上都把第一次農業的大發展時期定義為男女地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的時間段,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還是古埃及,古印度,包括黃河流域的古文明,所有的文明都經歷過所謂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階段,那是一段母系氏族的時期,因為在農業還未出現,或者說早期的農業工具,農業技術,還沒有得到發展前。在采集,編織等等女性能獲取更多能量,所以自然占據主導地位。這樣的社會結構一直持續到農業的發展。出現了水利灌溉,出現了農具,出現了農作物的培育,出現了冶鐵技術。這才讓男丁正式接管了社會上層,因為在體力上男丁天然的比女性強,生產力的發展自然情況下導致了這個結果。
中國古代也正是在這樣的時期進入了宗法制,男性主導宗家,女性屬于男性。這才有了所謂男尊女卑。一樣隨著男性主導地位的鞏固,女性地位低也就不奇怪了。這才有了《含文嘉》曰:"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句話也不難看出,統治者當然是被統治者之綱常,不出意外,到了明朝,有了程朱理學的出現,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集權到達了頂峰,對女性的壓迫也一樣。見微知著,地主對農民的壓迫同古代男性對女性的壓迫同理,不過是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剝削。
最后我們可以看到,添丁進口這樣的詞語本就是在男尊女卑這樣的不平等的社會地位下出現的,而在語境上,丁這個字也比口代表的更多,無論是其代表的壯勞力,還是宗法制社會結構的形成,還是其與差役賦稅所掛鉤,都表明這個字意義重大,從家庭到社會到國家都有定的貫穿。相比之下,口無論是代表"多添一張嘴吃飯"。還是其代指人口,都是表層的,膚淺的,不做更多解釋就表明其不受重視地位,往往被無視才是最大的卑微。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任何的社會結構的變化和生產力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無論是地主階級的出現,還是男權社會的確立,都是在生產力發展下的產物。從夫為妻綱,到君為臣綱不過都是維護統治者利益的宣傳。
當然到了今天添丁進口廣義上代表家里有了新生代,男女之別越來越模糊了,不再有人會特意區分添丁還是進口,也是今日男女越來越平等之下的進步。我們擁抱今天平等下的藍天,也要了解昨日男尊女卑的陰霾。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