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的簡單介紹

解夢佬
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

【東晉】佚名 小楷書曹娥誄辭 遼寧省博物館藏

漢元嘉元年(151),為贊頌因父親舍身投江的女子曹娥,會稽上虞令度尚為其立碑,潁川人邯鄲淳撰寫誄辭,蔡邕書“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于碑陰。斗轉星移,時移世易,曹娥碑已佚失于歷史,而根據誄辭所寫的絹本流傳至今,即遼博本次所展《小楷書曹娥誄辭卷》。作為東晉法書的吉光片羽,《曹娥誄辭卷》通篇楷書結體扁勁、尖鋒入筆、捺筆頓挫,有明顯的隸書筆意,是典型的東晉楷書,甚至傳為王羲之所書。

本卷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揭示出東晉楷書的典型面貌外,更重要的是其上的諸多押署與題跋:文首后“僧權”字樣是極其罕見的梁朝鑒定家徐僧權押署,“滿騫”“懷充”同樣是梁朝鑒藏者押號;書心上方有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唯一存世書跡題跋,“國子博士韓愈、趙元遇、著作佐郎樊宗師、處士盧同。元和四年五月二十日,退之題。”并且是自左而右書寫;第二十四行的“雍題文云”之下草書一行,則是草圣懷素所書“大歷三年秋九月三日沙門懷素藏真題”。

另有韓少處、馮審、李脫、柳宗直、趙元遇、參軍劉鈞、龍門縣令王仲儉等唐代書跡;卷后還有南宋高宗趙構,元代虞集、趙孟頫、郭天錫、喬簣成、黃石翁、柯九思、蔣惠,清康熙玄燁、沈荃、高士奇、趙禮用等人的題跋,陣容嘆為觀止,足證本卷的價值。

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

【北宋】顧愷之洛神賦圖摹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

洛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洛水女神,司掌洛水。黃初三年(220),詩人曹植自洛京東返封地,黃昏路過洛水,因目睹洛神的美貌陷入愛河,留下千古名篇《洛神賦》。東晉時期,顧愷之據曹植《洛神賦》詩意,畫下《洛神賦圖》,以繪畫描繪文字中曹植與洛神相會又復離別的故事。畫卷中,洛神從《詩經》的蒹葭蒼茫和《離騷》的萬千云氣中浮現,帶著對美的無限向往而不可得,奠定了東方審美的底色,也為中國繪畫帶來了第一縷靈動的微風,吹開了一個新的時代。

可惜,與曹娥碑相同,歷史的長河波濤洶涌,曾經的畫作早已不存,所幸如今存世的九件《洛神賦圖》卻依然保留下顧愷之的畫意,使今天的我們得以一窺六朝對美好的描摹與渴望。本次遼博展出的北宋人摹《洛神賦圖》,與故宮所藏甲本《洛神賦圖》被認為來自同一母本,也是最接近東晉畫卷原貌的摹本。其中山石勾染而不皴擦,列植若“伸臂布指”,群山如“鈿飾犀櫛”,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與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對魏晉畫風的記載一致,成為可貴的、最能反映魏晉繪畫風格的存世畫跡。

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

【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 旅順博物館藏

《陽羨帖》紙本,與來復的跋文裝裱在一起,字里行間鈐滿印章。通過這些印章,我們得以了解到《陽羨帖》的流藏情況。自元代起,它已經進入收藏家的視野,郭畀、陸友都曾經是它的藏主;到了明代,它曾經沈周、崔深和項元汴收藏;清朝初年,收藏家元揆曾經收藏,后流入宮廷,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乾清宮》第七冊;后作為小白樓散佚書畫于1963年轉藏旅順博物館。

1988年,中國書畫鑒定組專家謝稚柳、劉九庵、楊仁愷前往旅順博物館鑒定館藏書畫。專家組充分肯定了來復題跋的真實性與藝術性,而認為蘇軾所書《陽羨帖》為“廓填本”。

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

【南宋】朱熹行草書尺牘并大學或問手稿 遼寧省博物館藏

身為歐陽修的崇拜者,南宋理學領袖朱熹(1130—1200)墨跡《書翰文稿》亦在本次展出。本卷《書翰文稿》是他的兩件書跡拼接而成,卷首有朱熹畫像,應作于元代,人物豐滿,神態逼真。左側清瘦、白須者為朱熹,右側可能是其表弟程洵。

其中,第一節以“七月六日”起首,遂又稱《七月六日帖》,寫于南宋慶元二年(1196),是朱熹67歲時寫予程洵的信札,討論學問、修養、日常諸事,書法似乎融入篆法,字體圓方,用墨較深。第二節為《大學或問·誠意章》手稿,朱熹一生致力于對《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的研究與校注,耗盡心血編為《四書章句集注》一書,直至臨終仍不懈修訂對《大學》的集注。因此,本段對《大學或問篇》中《誠意章》一節的校注,堪稱“朱子生命最后的手跡”。文字以隸法入書,筆劃緊致,墨色較淺,沉著順暢,灑脫自然。

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

【北宋】李成 茂林遠岫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作為北宋早期畫家,李成(919—967)傳世作品極其稀少,接近真跡的畫作僅有五件,遼博藏有兩件,其中最重要的即本次展出的《茂林遠岫圖》。《茂林遠岫圖》形制為宋代極具代表性的高頭大卷,卷尾有南宋向若冰、元代倪瓚、明代張天駿三人題跋,亦曾作為北宋英宗年間樞密副使呂公弼家傳之寶,是公認的北宋畫跡。

近50年來,海內外學者不斷對這一清宮散佚繪畫的創作時代和作者歸屬發表不同的意見:謝稚柳最早提出《茂林遠岫圖》不是李成手筆,當屬燕文貴,楊仁愷則認為是李成真跡,傅熹年根據《茂林遠岫圖》上部缺峰巔,下部缺水腳的構圖判斷是件后代拼合本;至于作者,他同意謝稚柳的燕文貴說,徐邦達也認為《茂林遠岫圖》是一幅宋畫沒問題,但與李成無關,方聞提出《茂圖》的構圖與形象特別像屈鼎作的《夏山圖》,而屈鼎是燕文貴的門生,故其認為此卷表現了李成-燕文貴的混合畫風,可能作于1050年。

《茂林遠岫圖》中重墨法變化,用墨精致柔潤,尤其是對淡墨的應用更是細膩持重、清逸傳神。作品中的山峰以淡墨皴擦,確實有靈動朦朧之感,正如米芾《畫史》中言“李成淡墨如霧中,石如云動”及王詵評“墨潤而筆凈,煙嵐輕動”。畫卷以左側的主峰為重心,遠景巒嶺綿延起伏,近景水岸交錯縈回,人物點景的比例被縮小,也與著錄中“掃千里于咫尺,寫萬趣于指下”的李成畫法相合。所以其畫卷真正歸屬,仍有待更多的研究,也期待不遠的將來,能親眼見證遼寧省博物館藏李成《小寒林圖》與《茂林遠岫圖》并列的風采。

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

【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并詩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歐陽氏行書譜圖序稿并詩》是由歐陽修法書《歐陽氏譜圖序》與《夜宿中書東閤》七律一首拼接而成,根據卷后的跋文,可知分別作于至和二年(1055)與嘉祐八年(1063),由宋人周必大拼接裝裱。

是卷展現出歐陽修蒼勁內斂、沉著跌宕的書風。由于追求高尚的人格,他受顏真卿影響較深,常以枯筆書寫,追求蒼勁古拙的意趣,筆畫雖露鋒卻不流浮。同時,本卷后亦留有南宋名士周必大的手跡,后者與歐陽修淵源頗深,二人不僅同鄉,更同謚號“文忠”。周必大對歐陽修的人格萬分敬仰,曾主持刊刻歐陽修的文集。清朝末年,歐陽修的后人亦收集編纂周必大文集。如今兩者手跡同現此卷,意義非凡。

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

【南宋】馬和之 月色秋聲圖冊 遼寧省博物館藏

關于地方展的八字主題

【元】趙雍 澄江寒月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美術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系郵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