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作者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算命:有時候為什麼這麼準?》,主要論述的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算命的時候,聽了大師的話后,為什麼都覺得那麼準。這道理是怎麼回事,作者通過現象看本質,也從心理學角度進行了分析,喜歡的讀者可以查閱文章。
但今天作者要和大家分享的一篇文章,與上一篇文章相互對立,那就是《算命,為什麼有時候很不準?》這其實也是現實生活中算命常見的一種現象和狀態。
今天作者主要通過《易經》的指導思想,同時結合《了凡四訓》的觀點,以及作者自己的一些見解來進行剖析,希望大家多多交流。
說到算命,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命”?
眾所周知,人一生下來就有命。只要人活著,有一口氣在,那麼命就在。而這虛無縹緲、看不看見摸不著的命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單從字形上看,“命”就是一個“口”和一個“令”,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是接受了命令而執行的行動,這就是命。而發號命令的人,可能就是上天。
于是,很多人都會認為命是上天注定的,即使通過再多的努力都不可能改變。其實這個認知也是錯誤的。《易經》告訴我們,命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我們人自己可控的,一部分是我們自己控制不了的。前者叫“命運”,后者叫“天命”。
生活中,我們在算命的時候。大師常常會問到每個人的生辰八字。所謂“生辰八字”其實就是一個人命運的密碼。而解讀開八字和這些密碼,判斷的也只是“天命”的部分。
而“命運”的部分,卻是需要我們每個人通過努力去改變,或者不努力也可以改變。這麼來看,我們的命,其實有一半是可以改變的。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了凡四訓》這本書。《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所著的訓子善書,主要闡明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并現身說法,結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經歷體會闡明此理,鼓勵向善立身,慎獨立品,自求多福,遠避禍殃。
這本書自明末以來流行甚廣,影響較大,一方面袁了凡提出的觀點,在當時社會可以說“振聾發聵”,打破了一貫的“宿命論”;另一方面也是這本書是他結合自身的經歷,真實的記載和評說,可信度都很高。
話說,袁了凡小時候非常聰明,曾有大師給他推算了他一生的命運。剛開始的時候,非常之準,無論是考上秀才、還是舉人、以及后來入朝為官都算的非常準,這令袁了凡也非常信服;但后來袁了凡對比了很多細節發現,其實大的輪廓是對的,還有很多細節有一定的出入。于是他就加倍努力,最后也得到了比大師預言的更高的官職。等到年老之際,袁了凡回望一生,結合自身命運和大師的預判,寫下了曠古爍今的《了凡四訓》警示后人。
這樣來看,其實所謂的“命”,就是先天的人生規劃,和后天的努力改變組合而成的形態。
于是,往往算命大師給出的答案,只是“先天人生規劃的部分”,是上天注定的部分,而后天努力的部分他是根本無法預測的。因為每個人每天的行為規則和改變,是誰也無法預判的。
所以,這時候很多人就會說,大師算命算的不準,很多地方都偏失了,其實這正是你自己的改變而造成的偏失。由此,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盡人事、聽天命”的說法。
另外還有一種人,他們很努力,很積極,很向上,最終卻混的還是不如意,一團糟。這時候他們往往將其歸結于“命”,其實這也就是“天命”。
天命,就好比是一個人的規格,一個人的范圍。每個人的范圍是不一樣的,所以命運也就各自不同。人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不努力,你就不知道你的命是什麼;你努力了半天,也不過是知道你的命是什麼而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讀者們,關于“算命很不準”的原因,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呢?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0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