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佛教,是由東漢時期漢明帝劉莊所引進的。有一夜劉莊夜宿南宮,夢到一個身高六丈,頭頂金光四射的人在大殿之上縈繞。劉莊清晨起來的時候,就把這個夢境講給大臣們聽,其中有一個大臣叫傅毅擅長解夢,就對劉莊說:“西方有神,老百姓稱之為佛,就和您夢到的一模一樣。”
漢明帝劉莊聽后,就派人出使西域,永平十年,印度來了二位高僧,漢明帝將其接到了鴻臚寺中暫住,并懇求這二人在中國宣揚佛法。永平十一年,漢明帝為佛教的僧人建立了一座寺院,取名“白馬寺”,白馬寺的建造意義非同小可,是我國第一個以佛教為主題的寺院。
佛教流傳中國從漢明帝算起,到如今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佛教在我國不斷的發展壯大,和我國本土的道教已經并駕齊驅,成為人們精神上的信仰和依托。比如逢年過節,有很多人就會去寺院拜佛燒香,窮人祈求自己早日發財,富人渴望自己財源廣進,也有的人一邊許愿發財,一邊又想自己身體健康,總之,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對佛祖言說。
但是我國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老話“窮人越拜佛越窮,富人越燒香越富”,意思是窮人拜佛會更加的窮困潦倒,而富人拜佛會多福多祿。這句話乍一聽起來,似乎對窮人和富人區分看待,很不友好。既然都是拜佛,佛祖為何不能一視同仁看待富人和窮人呢?其實這句俗語細細品讀,還真有幾分道理。
佛教一直講究因果論,有了因才會有果,因果互為表里,相互依存。中國也有句老話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也是在說因果論。窮人拜佛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渴望能夠擁有財富,擺脫困境。但是窮人之所以貧窮,還是因為自己想要不勞而獲,喜歡天上掉餡餅,他們總是把不如意歸咎于別人,抱怨的話時常掛在嘴邊。
有了這種窮人思維,就會把希望寄托給虛無縹緲的神佛,窮人認為自己的不順利是命運使然,而拜佛可以改變自己的運氣。這樣的想法猶如一個深淵,會慢慢吞噬窮人積極進取的斗志,所以才有了“窮人越拜佛越窮”這句話。
而“富人越燒香越富”也很好的理解,首先富人燒香的時候,對金錢的期望沒有窮人那麼高,他們許愿的事情多半是希望自己平安,家人身體健康,家庭和睦。而佛教講究多種善因,才能結下善果,于是富人在拜佛的同時,也會給貧困者施以援手,幫助窮人度過艱難。
比如每次災難過后,富人都會主動捐款,他們一是為了博取一個好名聲,得到社會的認同,讓自己的事業更加的飛黃騰達,二是希望通過捐款這種方式廣積善緣,窮人也會因此感動,更愿意支持富人。
其實窮人與其燒香拜佛,甚至臨時抱佛腳,還不如腳踏實地地做一些事情,要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如果執迷不悟,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佛祖身上,那最后只能無功而返,越來越貧窮。
而富人拜佛之所以越拜越富,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底子好,他們不為錢財發愁,甚至反而有多余的錢財去布施,這樣一來能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投靠,達到一個良性循環。正所謂“打鐵還要自身硬”,拜佛也要自身的底氣足,一切都取決于自身的努力。
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切忌不要抱有不勞而獲的幻想。如果是單方面的祈福,佛祖自然會一視同仁,但是如果想通過拜佛獲取錢財,則是一種妄想了。
“窮人越拜佛越窮,富人越燒香越富”是一句俗語,而我國的俗語文化博大精深,通讀俗語可以讓我們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加順利。
今日話題:你對“窮人越拜佛越窮,富人越燒香越富”這種說法認可嗎?
文 | 國學大觀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學大觀園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