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龍海網
龍海與臺灣隔海相望,許多臺灣人是從龍海(即原來的龍溪縣和海澄縣)遷移過去的,所以,龍海與臺灣兩地生活習俗、包括婚姻習俗基本上是一樣的,沒有太大的差別。當然,由于海峽相隔,更主要的是移民與原住民的交會融合,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兩地的婚姻習俗等生活習俗必然會產生某些變異,但這些變異并不是主要的。
古時候,由于受“男女授受不親”等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影響,年輕女子一般是足不出戶,基本上不能與外界接觸,自己的婚姻大事只能聽命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一句俗諺這樣說的:“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可見媒妁之言在青年男女婚姻中的重要性。
古時候,一對青年男女成婚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程序:
1:首先是議婚(也叫“納采”)。男方家庭要先托媒人去物色對象,這在龍海有個說法叫“放媒人”。這就標志著該青年男子的婚事已被擺上議事日程,進入了程序。媒人放出去之后,男方家庭就要焦灼的等待媒人的回音。也有一種情況是男方心中已有對象,只是不好自己去說,而托媒人或中間人去說親,或叫提親。
2:接著是問名。通過放媒人去物色對象、征求女方家庭意見之后,若得到女方家庭口頭允諾之后,媒人會趕快回復男方家庭。男方如果認為媒人所找對象基本“甲意”,就會再托媒人送“乾造”庚帖(庚帖分“乾造”和“坤造”兩種,男方叫“乾造”,女方叫“坤造”),寫上男方青年出手年月日(即生辰八字)給女方,并求取女方“坤造”庚帖。雙方家庭拿了各自對方的庚帖之后,都會去請算命先生卜卦算命,看雙方生辰八字是否有相生相克的情況。同時,雙方家庭還會將庚帖放在家中神龕內、香爐下或祀桌上,拈香禱告“家神宅鬼”,如果三日內家里沒有出現不吉祥的事情或者說平平安安無“代志”,就表示這樁婚事可以操辦,如果三日內有出現無意損毀茶杯碗碟之類的東西或家里人發生口角等不愉快的事情,那麼就認為這樁婚事不像,那就要放棄,另找他家。所以,這三天全家人都會小心翼翼,做事情輕手輕腳,說話細聲細氣。求取“乾坤造”庚帖在臺灣也叫“合八字”或“排八字”。“合八字”就是合雙方的出生落地時辰和屬相。男女雙方若八字不合,是斷然不能結為夫妻的。習俗上認為男女雙方的生辰日月相沖相犯則命不合,屬相相犯相克命也不合。如女人的“八字”克夫,婚后丈夫難免一死,如男人的“八字”克妻,妻子也難免早亡;如女人“八字”犯了“掃帚星”,會使夫家不安寧。夫妻屬相不合,婚后必不和睦,且多災多難。庚帖是一張紅紙,寬約一寸,長約八寸,上面寫著當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格式如下:
男某某,乾造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某時健生
女某某,坤造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某時瑞生
庚帖所書的“八字”必須是偶數,如果出現奇數,可隨便增減“健”字或“瑞”字。
3:問名之后就是相親環節了。所謂的“相親”就是男女雙方直接的面對面的第一次接觸。有的地方也稱之為“探家風”。這是雙方家長和婚嫁當事人的第一次互相觀察、考量,包括相貌、人品、能力等等方面的一次面試。在龍海和臺灣一些地方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三人共五目,人后無長短腳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句話有問題,一人兩只眼睛,三人應該是六只眼睛,怎麼會是“五目”呢?正常人兩腳都是一樣長短,怎麼會有“長短腳話”呢?其實這句諺語說的是一個故事:古時候,龍海有一個媒婆,伶牙利嘴,腿腳勤快,為人做媒無數,而且大都成功,再難做成的媒她都有辦法做成,所以,名氣很響。有一次,這個媒婆受顧為一個跛腳男子和一個獨眼女子做媒,她想如果讓他們兩個這樣見面,恐難成功,得想個辦法讓他們揚長避短。到了相親這一天,媒婆讓男青年騎著一頭高頭大馬,把有毛病的這一條腿背向姑娘,好的這一條腿朝向姑娘;讓姑娘手拿一把扇子,把瞎了的那只眼睛遮住,完好的這只眼睛朝向男青年,做出害羞的樣子。結果,男青年只看到姑娘含羞脈脈、燦若鮮花的半張臉,覺得很美;姑娘只看到男青年騎在高頭大馬上,覺得很英俊瀟灑。雙方都很滿意。媒婆見兩人都滿意,怕日后知道實情后會后悔,就不失時機的說:“你們兩個都見過面了,沒什麼意見了,三人共五目,日后無長短腳好。”過后,夫妻倆都覺得媒婆欺騙了他們,就找到媒婆要討個說法。媒婆說:“我當時就跟你們說清楚了,三人共五目,就是有人少了一只眼,日后無長短腳話,就是暗示有人腿腳沒有一樣長短,你們都說沒意見。現在還來找我。”夫妻倆無話可說,只好作罷。這句話后來就成了媒人的口頭禪,沿用至今。
再說相親當天,媒婆陪同相親的男子(有些地方風俗還連同父母一起)前往女方家。主客坐下寒喧之后,相親的女子由一位已成家的婦人陪同,端著茶盤進來,依序逐一向客人敬茶,敬完茶后順手把茶盤放在男子身旁的茶幾上。男女雙方也就在敬茶的這一刻互相對視一下,女子就馬上離開廳堂回到自己的房間。男子喝完茶后就要把事先準備好的紅包放入茶盤中。如果男子覺得中意,就會給一個大紅包,數額必須雙數;如果不中意,就給數額較少的紅包。過一會兒,女子會來收回茶盤。女子見紅包的大小,就知道男子的心意,如果女子同意,就會再次端出用芝麻、紅棗、花生泡的甜茶給男子。這樣,這樁婚事就基本上定了下來。
4:男女雙方經過前幾個環節的溝通了解,彼此認可之后,就要舉行“定親”之禮,也就是締結婚約,確定婚姻關系。“定親”在民間上有很多種叫法,如“定(訂)婚”、“定聘”“文定”、“送定”、“過定”、“下定”、“小聘”等等。“定親”的形式通常為:男方選擇吉日把禮物、定金和定帖送往女方家里,女方家里接收之后回贈相應數量和品種的禮物和女方定帖給男方。男女兩家各以對方之禮帖為信,定下親事。一般情況下,男女雙方不得反悔,否則就會遭受輿論的譴責。
定婚這一天,男方要先在祖先牌位前燃香禱告,求祖先保佑婚姻美滿。然后,由媒婆陪同,男方和父母及親戚一起帶著禮物到女方家里“送定”。出門時要燃放鞭炮。到了女方家門口,女方家也要鳴炮相迎。進門落坐之后,女子本人要出來向未來的公婆問安,并為客人敬上“甜茶”。男方長輩給未來的兒媳婦戴上戒指或項鏈,表示這樁婚事已得到男方父母的認可,同時也表示此女子已屬男方之人,不得再與他人有任何瓜葛。“送定”的禮物一般要雙數,如四色、六色、八色、十色不等,其中常見的有禮餅、豬肉、面、糖、雞、鴨、蛋、魚、酒以及戒指、項鏈、衣料等。當然還有定金。禮物和定金都要“掛紅”,也就是要用紅紙或紅布包起來,禮餅正面要用紅色染料點上幾點或印上紅色圖案。雞腳要用紅線系上。有些地方還要送一束紅線,表示“千里姻緣一線牽”,預祝婚姻長久。民間有句說法:“受了男家線,婚姻不能變”。男方禮物送進來后,女家也要將禮物供于祖先牌位前,敬告祖先,祈求賜福。男方送的財禮除聘金(定金)外,女家一般不能全部收下,而是取出其中的一半或大部分,另外再加上一些禮物,送還男方,作為答禮。女家回送的禮物也大都帶有寓意,如鞋底,意為“起底”,表示能起家底;花生,取意能生能發;桂花枝一對,寓意早生貴子;甘蔗,取意夫妻恩恩愛愛,甜甜蜜蜜。定帖也是定親的要件之一,俗稱“龍鳳帖”,男的叫“龍帖”,女的叫“鳳帖”。“龍帖”和“鳳帖”主要是男女雙方各列聯姻者姓名、年齡、住址以及主婚人、媒人姓名。有的地方還要訂立“婚書”,男為“乾書”,女為“坤書”,各屬主婚人姓名,彼此申明訂婚結親之意。一般是男家先出“龍帖”“乾書”,女家以“鳳帖”“坤書”回復。兩家交換定帖、婚書,也就立下了婚約。自定親起,兩家就開始改換稱呼,以親家、親家母、姨、舅、叔、伯等相應稱呼,未婚男女互隨對方稱呼其父母。訂婚后一般要等一年左右才完婚。在此期間,男方縫年過節要給女家送禮物,主要是端午節、中秋節、過年這三大節,俗稱“送節”。
5:請期。俗稱“提日子”、“送日頭”、“送日子”、“送日子單”。這是男方家里預先選定吉日佳期,用紅帖寫好,并備上禮品,托媒人送到女家。紅帖上要寫明迎娶日期、新娘上轎、進門的時刻,有些地方甚至還寫明安床、裁衣時日及其宜忌等內容。在臺灣,請期之后,男女兩家還會舉行“教茶禮”。男家在廳堂中央放斗米,男子臉朝內坐在上面,由辰年或已年出生的女子在后面梳他的頭發三下,接著盛裝戴帽拜天公、三界公、佛祖、祖先,然后進房間等待迎親的日子。女方同時在廳堂中央放張凳子,女兒向內而坐,由辰年或已年出生的男子在后面梳她的頭發三下,接著盛裝戴冠拜天公、三界公、佛祖、祖先,并向父母親敬茶,再拜神明后,入房內等待迎親之日。臺灣民間婚嫁忌諱在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九月舉行,因為四月的“四”字與“死”同音;五月的“五”字與“無”同音,這個月結婚有不生育之虞;而六月為一年之半,如果這個月結婚,被稱為“六月娶半年妻”,擔心不能百頭偕老;七月是鬼月,如果這個月結婚,就是“娶鬼娶”;九月的“九”字與閩南話的“狗”同音,俗謂“九月狗頭重,死妻又死夫”。總之,在這幾個月迎親是不吉利的。
6:迎親。迎親禮是整個婚禮中最重要的環節。男女雙方都特別重視。在龍海和臺灣各地都流行沐浴、更衣、“上頭”、“開臉”等習俗。在婚前數日,男女兩家都選擇同一吉時,由福壽雙全的婦女行裁衣之禮。男女雙方都要裁制“上頭”那天所用的白布衣褲一套,俗稱“上頭衫仔褲”,女方還要多做一件結婚當天要戴的肚裙。在龍海和臺灣的舊時婚俗中,婚禮同時也是冠禮(男子成年禮)和笄禮(女子成年禮)。婚嫁之前,新郎新娘都要修飾面容,俗稱“上頭”。“上頭”既是為了裝扮,也是“成人”的標志。在臺灣,新郎“上頭”主要是剪發、剃臉,結婚當天早上,新郎沐浴、盛裝,并頭戴紅帽,由父親引領到祖先牌位前,四拜后讀文。父親告誡新郎:“汝親迎承接宗祀,應敬上慈下,勤勉家政。”然后把一杯酒遞給新郎。新郎接酒答道:“豈敢違命,唯恐不堪勝任。”說完,把酒喝掉,四拜后起立。然后,父親拿來米篩蓋在新郎頭上,新郎上車或上馬前往女家迎娶。新娘一般是請福壽雙全的“好命”老婦女來梳頭發、挽髻、加簪、插花。新娘還得請“好命人”進行“開臉”。出嫁當天,新娘內穿白布短衫、白布裙、腹掛肚裙,裙內裝鉛錢、紅糖、五谷等十二種東西,外穿男家送來的盤頭裘裙。
在臺灣民間,新郎到達女家后,新娘就盛裝出堂,先拜神明祖先,再拜別父母,接受新郎獻花,然后,于擇定的良辰吉時出門上轎,一般由年高多福的“好命人”扶著新娘上轎。上轎前新娘要哭,民間上認為這是“哭好命”,認為哭了才會發財、吉利、好命。
在龍海和臺灣的一些地方還流行著“潑轎”的習俗,就是在新娘上了花轎后,轎夫抬起花轎即將起行時,新娘的母親或者是兄弟將一碗水潑在花轎上,這就是所謂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意思是女兒出嫁后就是夫家的人,如同潑出去的水一樣不可收回。這表面上看很沒有人情味,似乎是把女兒掃地出門,其實這是母親對女兒的最美好的祝愿,祝愿女兒出嫁后能夠融入夫家的生活,不會被夫家休棄,借以希望女兒婚姻美滿幸福。花轎起行一段距離后,新娘要從轎內拋下一把扇子或手帕,也有拋下鑰匙的,表示不歸娘家,也就是不被休棄。
7:入門。迎親的花轎到了男家大門口,迎親禮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新娘下轎入門的程序,各地習俗五花八門,可謂異彩紛呈。在臺灣,花轎到了男家門口,新娘不能馬上下轎,必須由男家姑姨的小孩子用盤子捧著雙柑或蘋果來迎請新娘。新娘則以紅包放在盤上還贈。隨后由新郎來請新娘下轎。新娘下轎之前,新郎要用扇子敲打轎頂三下,并用腳踢轎門三下,以示新郎威嚴。新娘出轎門后,男方請來的“福命婦”一手牽新娘,一手舉著米篩罩在新娘的頭上,俗稱“過米篩”,表示男人壓服女人的意思;新娘來到大門前,還要踩破男家預先放置的一塊新的瓦片,這叫“踏破瓦”,閩南話的“瓦”和“邪”諧音,意為“破邪”;然后,要跨過一盆用木炭燃燒著的火爐,叫“過火爐”,這個習俗有兩重意思:一是表示能夠生育,因為“生育”閩南話叫“生炭”。二是表示新娘到了男家后要有不怕困難、不怕危險、赴湯蹈火、和丈夫共進退的決心。經過“過米篩”、“踏破瓦”和“過火爐”之后,新娘就要跨過門坎,進入男家,但是,在跨過門檻,進入男家的這一瞬間,卻是眾人矚目、驚心動魄的一刻,因為,新娘的腳不能踩到門檻上。如果踩到的話,就會給夫家帶來悔氣或不吉利。所以,這個環節特別重要。男家為了避免出現意外,有的是在門檻上特別放上一張小矮凳,讓新娘跨過小矮凳;有的是特意安排一個或兩個健壯的婦女站在大門的兩邊,等新娘來到門檻前就趕快把新娘架起來跨過去,不讓新娘的腳碰到門檻。
8:拜堂與入洞房。這是婚禮中最隆重最重要的禮節。先說“拜堂”儀式。“拜堂”也叫“拜天地”,一般在男家中庭正廳舉行。新娘下轎入廳,與新郎并立,聽司儀號令進行: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父母(高堂),夫妻對拜。接著,新郎新娘由司儀或媒婆引導下“拜親”,按血緣親疏、輩分大小依次揖拜三親六戚。受拜者要回贈紅包,俗稱“見面禮”。拜堂后,新郎新娘入洞房,然后,新郎新娘要吃“新娘圓”,實際上是吃湯圓。一粒湯圓一人吃一半表示不分你我,“一人吃一半,一世人不分散。”吃完“新娘圓”之后,隨即舉行“吃新娘桌”(即古代的“合巹”禮)儀式。新郎新娘按男左女右依序對坐,由“好命人”(有的地方叫“送嫁姆”)用筷子將十二碗菜按照一定的次序一一挾給新郎新娘吃,每吃一樣菜就要念一句吉利的話,如“吃紅棗,年年好”、“吃甜芋,仔婿(新郎)好頭路,新娘快大肚”等等。十二碗道菜吃完后,新郎新娘要同喝交杯酒,俗稱“合巹杯“。到此,婚禮告成。
婚禮結束之后,一般是要宴請親朋好友。宴席上,新郎新娘必定要給客人敬酒。宴請后,一般還會鬧洞房,戲弄新郎新娘,以增加喜慶氣氛。
鬧洞房之后,客人散去,新郎新娘要上床睡覺。此時,新房內一對大紅花燭點燃著,這對花燭不能吹息,傳說如果新婚夫婦誰先把燭火吹滅誰就先死。所以,要讓這對花燭一夜長明,自己燃完為止。民間有這樣說法“左燭盡新郎先亡,右燭盡新娘先亡”。
9:拜公婆下廚房。在龍海和臺灣,都有一個共同的習俗,就是“出廳”。這是在新婚后的第二天早晨,新婦要到廳堂拜見公婆和祭拜神明祖先。一般是先祭拜神明、祖先,然后拜見公婆。拜見公婆時,公婆端坐在八仙桌的兩旁,新婦捧著茶盤跪在公公婆婆面前,把茶盤高舉過頭頂,請公公婆婆喝茶。等公公婆婆喝完茶、把茶杯放下后才能起來。之后,還要同全體家里成員見面。婚后第三天,新婦就要下廚房,為一家人煮飯作菜。
10:歸寧。歸寧也叫“作客”。一般是完婚后的第四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作客”,這也是新郎首次作為女婿登門謁見岳父岳母以及女家親人,所以,民間上也叫“作女婿”。到達娘家時,由新娘引新郎進門,同拜祖先,后拜岳父母和各位親人,女方則向族人介紹女婿,并宴請親戚朋友。宴席中,每上一道菜,必由新女婿先動筷子。新女婿要給岳父母家大小發紅包。新婚夫婦第一次回娘家一般都不能過夜,當天必須返回娘家。女婿辭別時,女家必送雌雄雛雞一對,這一對雛雞閩南話稱為“娶路雞”;另外還有兩根帶葉的甘蔗,用紅線或紅紙條綁著。回到男方家門前,應當男前女后進家門。帶回來的“娶路雞”要放在新娘房的床下,然后打開雞籠門,看先跑出來的是雄的還是雌的,如果先跑出來的是雄雞,就預示著頭胎生男孩,如果先跑出來的是雌雞,就預示著頭胎生女孩。這對“娶路雞”是不能殺了吃掉,要好好飼養,讓它們繁衍,將來好作為女人生孩子后坐月子吃補的補品。帶回來的甘蔗要立在新娘房的門后三天,然后才可以吃掉,但不能全部吃掉,要留下一部分作為種苗栽種,表示日后子孫繁榮,生活節節高,日子越過越甜。歸寧回來后,新郎要攜帶禮物前往媒人家拜謝。至此,媒人的職責就結束了,以后,夫妻倆關系好壞、是否幸福美滿,都跟媒人無關。媒人有一句口頭禪:“保你入房,無保你一世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