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山區學生搭起圓夢之橋
9月5日,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隆重召開,陸軍工程大學野戰工程學院學員七大隊二十二隊愛心團隊作為全軍唯一獲評“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的單位,受邀在江蘇省分會場參加了表彰大會,見證了團隊獲獎的榮耀時刻。
“榮譽的取得對我們是肯定,更是鞭策,我們將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繼續奉獻愛心、踐行善舉,一如既往把‘愛心向黔進’活動傳承下去,努力為更多的山區學生搭起圓夢之橋。”獲獎后,愛心團隊骨干張銳激動地說。
據了解,這個愛心團隊是一個以軍校學員為主體、部分教職員工及社會愛心人士參加的愛心助學團隊,先后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南京首屆“最佳慈善公益項目”,其中一名骨干成員還被評為“南京軍中好人”。
“破裂的黃土房屋檐下,搖晃的鐵門便是學校的大門。走進學校破舊的教室,踏上坑坑洼洼的操場,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時,我就想一定要為他們做點什麼。”愛心團隊的發起人、該校2011屆畢業學員袁道銀回憶起當年發起這項活動的初衷時說。
2009年,袁道銀在網上了解到貴州貧困山區孩子們的讀書情況后,就利用暑假時間和學員謝開武一同前往山區走訪考察。小學位于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化作苗族彝族鄉野雞落村,那里大山綿延、交通閉塞、經濟落后。
“條件雖然艱苦,但孩子們非常熱愛學習,渴望走出大山去看一看烏蒙山外的世界。”在與老師和孩子們的聊天中,袁道銀深切感受到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
回到學校后,兩人把資助學生的想法說出來,得到了戰友們的積極響應。愛心捐助如星火燎原,學校官兵、離退休干部以及部分地方大學生,紛紛加入公益活動,奉獻自己的愛心,一座跨越萬水千山的“愛心之橋”就這樣架起來了。
活動發起12年來,一茬茬官兵不辭辛勞,不斷延續著愛心善舉,每年校、院領導都會利用暑假等時機帶隊赴小學看望慰問、對接項目、捐贈物資,并籌措資金為學校修建操場、多媒體教室、圖書室、蓄水池等教學生活設施,更新黑板、課桌椅等教學器材,讓孩子們能夠在更好的條件下讀書學習。
家訪是愛心團隊到達山區學校后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2017年9月,愛心團隊來到學生謝宇翔家中調研,謝宇翔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能干重農活,謝宇翔兄弟4人靠叔叔平時在外打工接濟生活。
“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這個家就徹底塌了。”謝宇翔66歲的爺爺激動地說。除了最小的孩子還沒有到上學年齡,他家的另外三個孩子都是在愛心團隊的“愛心基金”資助下圓了讀書夢。
“哥哥,你們什麼時候再來?”這是家訪中孩子們問得最多的一句話。
“放心,我們畢業了還有別的哥哥姐姐,他們每年都會來的。”聽到官兵們的回答,孩子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叔叔,我長大后也要像您一樣,參軍入伍、保衛國家,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有一年,前去慰問的學員即將離開受資助學生明波家時,孩子的一番話溫暖了愛心團隊的隊員們,也堅定了他們繼續資助貧困學生的信心和決心。
紅色的燭光、閃爍的彩燈,一個眼含熱淚的小女孩在一群軍校學員的簇擁下,對著生日蛋糕悄悄許下了生日愿望……小女孩名叫林蕾,是受資助小學的一名學生。“這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和解放軍叔叔一起過生日。”林蕾說,這是她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生日。
2019年5月,正值陸軍工程大學“愛心向黔進”活動開展10周年之際,林蕾和另外9名師生代表受邀來到南京,與該校野戰工程學院共同開展“愛心十年,黔進十載”主題實踐活動。多年來,愛心團隊采取邀請優秀師生回訪交流、過軍營日等方式,激發學生刻苦學習、追逐夢想的強大動力。
“外面的世界真大!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后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那一年,離開南京博物院時,三年級小學生楊肖激動地說。
在愛心團隊的帶領下,學生們來到雨花臺烈士陵園,面對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他們一起抬起右手,齊刷刷地敬了一個標準的少先隊隊禮。
隊伍中,個子最高的小男孩蒙春江凝望著紀念碑,久久不肯放下舉起的右手。
“長大以后想當兵嗎?”愛心團隊成員王曉輝問蒙春江。
“想!我也想像你們一樣,穿上帥氣的軍裝,保衛國家!我還要像你們一樣,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弟弟妹妹……”
受資助小學的校長謝志昌說,自從“愛心向黔進”團隊走進小學后,很多小學生都和蒙春江一樣非常崇拜軍人,“學員們潛移默化地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希望他們都能以軍校學員為榜樣,長大后成為陽光自信、樂于助人、報效國家的棟梁之材。”
多年來,團隊累計籌措資金50余萬元,先后幫助400余名貧困生完成學業、100余人考入大學,目前“愛心向黔進”活動已成為陸軍工程大學雙擁共建、助學興教的一個閃亮品牌,成為該校官兵關愛社會、奉獻愛心、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一張亮麗名片。(王含豐 云利孝)
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