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罵和尚
清朝康熙年間,上海陳道員處有個掌管文書的人,名叫李正,聰明能干,在陳道員處很是得意。他在上海呆長了,和當地寺院的一個和尚交了朋友。這和尚也是個讀書人,二人常在一起聊天喝酒,不分彼此。后來,陳道員調離上海,李正沒有跟隨他前往,一時又沒找到合適的事情做,便失了業。遠離家鄉又沒有了經濟來源,不到一年家底便折騰得差不多了。這天,他又來到寺院和尚處,想向朋友發泄一下心中的煩悶,討頓酒喝喝。誰知這和尚是個嫌貧愛富的人,一見李正這副落泊的模樣,便生出幾分厭惡,對他的態度和以前判若兩人,雖沒下逐客令,但那不冷不熱的態度讓李正十分寒心。又過了沒多久,李正找到了一份美差使,有了錢就闊了起來,穿上輕暖狐裘,騎著高頭大馬,比以前更得意。那個和尚見了很后悔,心想,早知李正能有今天,我怎麼會那樣對待他呢!便找機會向李正逢迎諂媚,以求恢復從前的友誼。
有一天,和尚又來邀請李正到寺院去。李正礙于情面,答應了,并在忙完公務后,就一個人來到寺院。和尚準備了豐盛的酒席。酒酣之后,和尚為討好李正,取出自己的畫像,請李正題字留念。李正思忖良久,笑了笑,拿起筆來寫道:“一夕靈光出太虛,化身人去意何如?秋丹不用爐中火,凡子心頭一點除。”
和尚看后很高興,就把畫像與題字掛到寺廟的墻上。在墻上掛了一年多,寺院內人來人往,誰看過,也沒覺得有什麼問題。一天,寺院內來了幾位書生,在畫像和題字前站了一會兒,只聽他們議論了一番,便哈哈大笑起來。和尚覺得奇怪,于是就走上前去請教。其中一個人指著畫像和詩解釋說:“這首詩是個字謎,前兩行組成個'死’字,后兩行組成個'禿’字,合起來是“死禿”。和尚仔細一琢磨,這才恍然大悟,趕忙把像和題字取了下來。
134.蒲松齡詩謎諷惡奴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從小勤奮好學,聰慧過人,雖科舉考試連連失敗,一生窮困潦倒,靠教私塾維持生計,但卻一身正氣,疾惡如仇。他給我們留下了千古不朽的文學巨著《聊齋志異》。蒲松齡的家鄉山東淄川縣有個王大官人,是地方一霸,為富不仁。他的獨眼管家也狗仗人勢,欺壓窮苦百姓。這王大官人附庸風雅,家里字畫滿堂。這個獨眼管家也想弄點字畫掛在自己家中,風光風光。當他想到蒲松齡的詩才,便想求蒲給自己寫首詩。蒲松齡早就恨透了這幫欺壓窮人的惡棍,本不想給他寫,轉念一想,何不借此機會……于是,便佯裝笑臉,提筆寫下了四句:“一頭尖尖一頭扁,扁頭只有一個眼;獨眼只把衣衫認,任憑主人來使喚。”獨眼管家如獲至寶,千恩萬謝地拿走了。其實這是一首打油詩,表面上是一條物謎(謎底是“針”),實際上諷刺了獨眼管家的品行和職業。
135.乾隆送壽禮
相傳清代乾隆皇帝巡視江南,途中經過一個村莊,只見全村人都喜氣洋洋地奔忙,一打聽,原來是村里有位老壽星當天過生日。乾隆便率隨從人員一同到了老壽星家。只見這位老壽星鶴發童顏,兩眼炯炯有神,正樂呵呵地和五六代重孫子逗樂。
老壽星的孫子過來告訴了老人的年齡,乾隆帝嘖嘖稱奇,便命隨從人員給老人留下一份厚禮,并揮毫寫了一副對聯贈送給老人。對聯是這樣寫的:“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這副對聯內隱含老壽星的年齡。后來傳回宮中,宮內人士爭相猜謎,還真熱
鬧了一番。老壽星到底多大年齡呢?141 歲。花甲,是60歲代稱。我國古代以干支紀年,從甲子開始,干支各號錯綜參互,每 60 年成為一個周期,故稱六十花甲。“花甲重開 ”,是 120歲;“外加三七”,三七是二十一,合起來正是 141 歲。“古稀雙慶”是兩個古稀之年,一個古稀之年是 70 歲,兩個古稀之年是140歲,“內多一個春秋”,加起來也是141 歲。
136.大師謎含詩情畫意
晚清燈謎大師張起南,字味鱸,號橐南,福建閩侯人,生于1878 年。他自幼喜好猜謎,又聰慧過人,10 歲時就能在謎會上獨自猜射。張起南一生制謎數以萬計,著有《橐園春燈話》、《續橐園春燈話》等,被后人譽為“謎圣”。相傳有一年新春,張起南在辰州任職,見窗外大雪紛飛,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觸景生情,巧制字謎一則:“雨余山色渾如睡。”當時適逢元宵節,他便將此謎寫在燈上,懸掛在街上,供游人猜射。有位書生看了好久后,撫掌贊道:“此謎富有詩情畫意,可謂妙極!”張起南一聽,拱手相問:“看來這位公子已胸有成竹,愿當面領教。”那書生答禮后說道:“久聞先生大名,今得以當面請教,實在是小生有幸,請聽不才賦詩一首:'此花自古無人栽,一夜北風遍地開;近看無枝又無葉,不知何處長出來。’” 張起南一聽,此書生不僅猜出謎底“雪”,而且以詩謎猜謎實屬高手,連聲稱贊:“猜得好!猜得好!”還將自己所著謎書《橐園春燈話》奉贈。還有一次,有位朋友來找張起南玩,張正構思好了一則謎語,便說給朋友聽:“兩行蠟炬已成灰。請打五言唐詩一句。”朋友聽了,沉思良久卻猜不出來。張起南解釋道:“此謎謎底是唐朝詩人杜甫《月夜》這首詩中的一句詩:'雙照淚痕干’。兩行蠟炬——雙照,已成灰——淚痕干。”朋友聽后,方才恍然大悟。
137.口大吞天
清代乾隆年間有個學臺叫吳省欽,是個不學無術卻又貪婪不法的家伙。有一次,他到某地去主持鄉試,利用職權,行私受賄,并按行賄的多少來確定考生鄉試的名次,結果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的子弟全都榜上有名,而一些真正有才學的清貧之士卻名落孫山。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有位窮秀才,雖不能說學富五車,可也飽讀經書,很有才華。此次鄉試本來是十拿九穩的,可是因家境貧寒,無錢賄賂這位學臺大人,結果榜上無名。他實在氣憤不過,夜里在學臺住所門口貼了副對聯。橫額是:“口大吞天。”這四字暗隱“吳”字。兩旁的對聯是:“少目焉能識文字?欠金安可望功名!”
上聯譏諷學臺胸無點墨,下聯譏諷學臺貪贓枉法;而且對聯采用的是謎語的離合法,“少目”為“省”,“欠金”為“欽”,暗隱“省欽”名字。真是構思精巧,妙語雙關。第二天,有人發現了這副對聯,很快就在當地傳開了。大家爭相來看,一時間學臺住地被圍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知道對聯是諷刺吳學臺的,無不拍手稱快。
138.富貴毋心想
清代康熙年間有位名臣叫朱軾,他博學多才,為官清正,任過刑部主事、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政績卓著,著作甚豐。相傳他年輕趕考的時候,還有一段趣事。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城附近,有座夢山,誰若在這里住一宿,便會得夢,圓夢的和尚可以通過夢來預卜一生的吉兇禍福。這年朱軾赴京趕考,路過豫章,順便到夢山試試。他夜間宿在山中,果然做起夢來,夢見空中一條白練,徐徐飄落在他面前,他撿起來一看,上書兩行小字:“富貴毋心想,功名兩不成。”他醒來記起夢境,心中十分喪氣。但他也有個硬脾氣,為了證明這夢靈不靈,偏要努力考好來試試。不料到京一考竟中了狀元。他心想:夢山果然不靈。不過如果誤信了夢中的文字,豈不誤了前程?所以在他衣錦還鄉路過夢山時,便力責夢山誤人,擬下令制止和尚的圓夢活動。寺中的老和尚便前來叩問緣故,朱軾便把他做的夢說了一遍,說:“這不全是妄誕之言嗎?”老和尚聽后便問:“大人何年及第?身居何職?”
朱軾說:“我是戊戌年及第,身居相位。”老和尚笑道:“這不正合您夢中白練上的兩句話嗎?你看:'富貴毋心想’,'想’字無心,乃是'相’字,說明您有宰相的富貴。'功名兩不成’,'戊戌’兩字都很像'成’字卻不是'成’字。所以說明您的功名當在兩不成之年,即'戊戌’年取得。”經老和尚這麼一解釋,他才驚服老和尚的才辯能力,心中釋然,應老和尚所請,給夢山題了一副對聯:
大夢誰先覺,
此山神最靈。
139.因地而異
清朝雍正年間 ,有個大臣叫李慎修;因為個了矮,人稱“李矬子”。他為人忠直而機敏,因審理年羹堯案而得罪了兩宮娘娘,便辭官回到山東歷城縣佛峪村,過起田園生活。有一次,雍正召集群臣議事,議完事,雍正一時高興說:“我出個題,看誰能對得上:
什麼高?什麼低?什麼東?什麼西?
大臣們議論紛紛 ,對上來的都不能使雍正滿意 。雍正不禁嘆一口氣說:“唉!自從李愛卿辭朝之后,朝中就再沒有人與朕隨口對詩聯句了!”在場的好多大臣們聽了都不服氣,其中有個與李慎修要好的大臣把這話記在心里,趁出巡山東的機會,順便去探望李慎修。李慎修正在菜園子里干活,那位大臣便把皇帝出的題和嘆氣說的話都告訴了李慎修。李慎修聽了笑了笑說:“這有什麼難的,你看這:黃瓜高,茄子低,冬瓜冬,西瓜西。要是皇帝在這里,一下子就對上來了。”
大臣回到京城,便向雍正皇帝說:“萬歲,你那天出的題,我對上來了 。”雍正說:“你說說我聽聽。”大臣就說:“黃瓜高,茄子低,冬瓜冬,西瓜西。”雍正一聽連連搖頭說:“不對,不對!什麼茄子黃瓜的,朕問的哪是這個?”大臣聽了驚異地說:“皇上不是說只要李愛卿在這里就可以隨口答上來嗎?這就是李慎修親口對我說的。”雍正不信,就傳旨李慎修進京。
李慎修聽說皇帝調他進京,嚇了一跳,心想 :“這一下恐怕有好去,無好回了。”對家里安排好后事就進京了。到了北京,見了皇上,皇上說:“李愛卿,這回請你來,不為別的,就是為請你對我的一個題目。”李慎修說:“老臣才疏,年紀老了 ,恐怕很難讓圣上如意了 !”雍正說:“無妨,你且聽來:什麼高?什麼低?什麼東?什麼西?”李慎修接著說:“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君為高,臣為低,文在東,武在西。”雍正一聽撫掌大笑說 ;“果然李愛卿才思不凡,所對正和朕意 !”那個大臣在旁聽了迷惑不解地說:“李大人,前次我問你,你不是說黃瓜高,茄子低,冬瓜冬,西瓜西嗎?”李慎修說:“那是在菜園子里說的,于今皇上在朝廷里問,我自然就得照朝廷里的事來說了!”
140.尚書是狗
清乾隆年間,有個有名的才子紀曉嵐,學識淵博,又機智詼諧,是《四庫全書》的主編。他曾作過侍郎的官。當時還有一個有名的權臣和珅,貪婪狡詐,弄權黷貨,官至尚書。他兩個人都是乾隆寵信的人物。兩個本來冰炭難共,但又不敢在明處反對。有一天,兩人在一起夜間游園。園中忽然有一只狗驚慌而逃。和珅借題發揮地問紀曉嵐:“是狼(侍郎)是狗?”紀曉嵐聽明這家伙話里有刺,便回答:“尾下垂是狼,上豎(尚書)是狗。”和珅一聽,啞口無言,好似挨了一悶棍。
141.蠟燭頭兒
清乾隆年間的大權臣和珅,小時候原是宮里的一個小當差的,專管每天晚上點蠟燭。因為那時他生得矮小,所以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蠟燭頭兒 ”。后來,他憑著鉆營拍馬,不斷受到重用提拔,一直升到戶部尚書兼軍機大臣的要職,他就憑借權力,大肆收刮。他49 歲那年,辦過一次慶壽禮儀來廣收財禮。當時有不少大小官員迫于他的權勢,有些人也為了巴結他,都送了厚厚的貴重禮物。只有劉鏞,送來蠟燭一對,和珅一見到蠟燭,就像禿子見了皮球一樣的有點敏感,一看兩只蠟燭上分別寫著“福如北海”、“壽比南山”一副對聯,這是祝壽的兩句吉利話,也就說不出什麼來了。
席間,和珅敬了劉鏞一杯酒說:“本職不才,枉過五十,劉公學識高深,為本職取個雅號如何?”劉鏞想了一想,指了指蠟燭上的兩句話說:“祝公臺福壽雙全,就取號'海山’如何?”和珅一聽甚為滿意。劉鏞便親自把蠟燭點上為他祝壽并賀其得雅號,待到席散人去之際,和珅見這一對蠟燭快要燃盡,兩支燭上只剩下海山二字,他怕兩字也燒盡,便趕緊吹滅,再看這“海山”二字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兩個字就是兩支“蠟燭頭兒”。雅號化為當年入宮當差時的綽號了。
142.紀曉嵐巧解東西南北
紀曉嵐隨乾隆皇帝出巡江南,看見一個賣竹籃子的,乾隆問 :“這是什麼?”
紀曉嵐說:“竹籃子。”
乾隆又問:“作什麼用?”
紀曉嵐說:“盛東西。”
乾隆又問:“為什麼只能盛東西,不能盛南北?”
紀曉嵐說:“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金和木都可裝入籃中,所以叫盛東西;而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登水,盛火則籃子被燒,盛水則水漏,因而不能盛南北。
143.題亭額紀昀戲權奸
清代乾隆年間,朝中有個權臣叫和珅,不學無術,只玩權術 ,還硬充文雅。和他同時的有位大學士紀昀,是位翰苑名賢,以能詩善文、通曉經史而蜚聲朝野。和珅很想得到紀昀的題字,來提高自己的身價。
一天,和珅在路上碰到紀昀,忙滿臉堆笑地向紀昀問安,隨后說道:“紀學士,我新近在敝舍花園里修一亭臺,竹林環繞,十分幽靜,想請紀學士揮毫題個亭額,不知可否?”紀昀素聞和珅有幾個兒子,一個個都像其父,不學無術,并且不務正業,只是依仗其父的權勢在外胡作非為。于是紀昀想趁機作弄他一番。他略加思索,在紙上寫下了“竹苞”兩個大字,然后將紙遞給和珅,便笑嘻嘻地走了。和珅一看,字寫得相當漂亮,龍飛鳳舞,蒼勁有力,的的確確是大手筆。“竹苞 ”,含義也不錯,這是在稱贊我的花園的風景。和珅即刻叫工匠刻成匾額,懸于亭上。
一天,乾隆皇帝御駕光臨和珅府第,和珅便陪皇帝到他的花園去,并特指亭臺上的“竹苑”二字向皇帝介紹,說這是紀學士所題。乾隆皇帝想起紀昀平日慣于詼諧諷人,琢磨著這兩個字的含義,突然哈哈大笑起來。和珅愣愣地站在一旁,不知所措。乾隆笑夠了說道:“愛卿,這是紀學士在嘲笑你家的寶貝兒了們!什麼是'竹苞’?這是個字謎,拆開來就是'個個草包’。”
和珅一聽,十分尷尬地站在那里,不知說什麼好。
144.《紅樓》謎語寓意深
《紅樓夢》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現實主義巨著。在當時險惡的政治環境里,曹雪芹為了逃脫“文字獄 ”,故意在書中設置了許多迷障,謎語也就成了書中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的有機組成部分。《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元宵節后,元春娘娘從宮中送出一個燈謎命大家猜,猜后每人也作一個燈謎送進去。第二日晚間,小太監又送出了娘娘的回信。當時,恰逢賈母高興,于是在堂屋設了一架小巧精致的圍屏燈,將元春及寶玉等人做的燈謎都抄在紙上,粘在屏上。
第一個謎是元春的:“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驚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
第二個是探春的 :“階下兒童仰面時 ,清明妝點最堪宜。
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打一玩物。”
接著是寶玉寫的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憂亦憂,像喜亦喜。——打一用物。”
寶釵的謎是:“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打一用物。”
那天,賈政也陪伴在賈母左右。賈母便叫賈政先猜,賈政看了一圈,略一思索便猜了出來,同時,也深感不祥。但他當然不能領會謎面中所隱含的更深的寓意。
元春的詩謎謎底是爆竹。一響而散、回首化灰的爆竹,正是對賈元春“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的命運的寫照。元春之死,敲響了賈府敗亡的喪鐘。探春的詩謎謎底是風箏。這是作者以斷線風箏暗示探春將來的遠嫁不歸。“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賈府三小姐探春,雖是庶出,但憑著“東風”——王夫人的賞識,在賈府一度當上了發號施令的女管家。一旦風箏斷線,“東風”又把它遠遠地送走,結局便是“千里東風一夢遙”。寶玉的謎語謎底是鏡子。寓意是喜、憂郁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暗示著寶玉后來大徹大悟,遁入空門,并揭示出賈府的表面繁榮與悲慘結局。寶釵的詩謎謎底是竹夫人。它用竹篾編成,中空、透風,夏天睡時抱著取涼。它夏天“荷花出水”時可供取涼,秋天“梧桐葉落”時被棄置不用,暗示寶釵與寶玉“夫妻不到冬”,結局悲慘。
《紅樓夢》中的這些謎語,都是作者借書中人物之手寫出的 ,并不是可有可無的閑文,它是小說人物的未來命運的隱語,具有“讖語”式的特點,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學表現才能。
145.川菜館中的謎語
謎語不僅可以啟迪智慧、鍛煉思維、增長知識,而且有時還能起到廣告的作用。1940年,有個名叫徐林的人在廣西桂林開了一家川菜館,請了上等的廚師。但因為是新開業,雖然菜美價廉,來吃飯的人卻很少。掌柜徐林本是文人出身,只因仕途無望,才做了這菜館的生意。他冥思苦想,用什麼辦法能使生意紅火起來呢?忽然,元宵節燈謎會上那擁擠的場面出現在他的眼前,于是想到燈謎可擁有眾多的愛好者啊!
他馬上找來紙和筆,在紙上寫 :“本館主人燈謎候教,猜中奉送川菜一桌。”并將其貼在門前醒目之處。然后請一位當時頗有名氣的制謎能手端木蕻良作了一謎,高懸在堂內。此謎的謎面只有一個“文”字。要求打《紅樓夢》中一個人名。旁邊還有作者親筆贈詩一首:“未到巫山已有情,空留“文”字想虛名;可憐一夜瀟湘雨,灑上芙蓉便是卿。”川菜館有燈謎一事很快就傳開了,來川菜館的人越來越多。有的想一展才華,有的想白吃川菜,有的想來湊湊熱鬧。但不管是怎麼想的,來者必吃飯,這個川菜館便很快興隆起來了。雖然到這里吃飯的各種人都有,但半年過去了,此謎仍沒有人猜出。一年以后,有個叫陳開端的書生來到這里,才揭出了謎底。原來,謎底是“晴雯”。
“情”與“晴”諧音。“晴”即“無雨”,“雯”字無雨字頭,便為“文”字。徐林用謎語為川菜館打開了局面,不能不說是一件新鮮事。
146.秀才自大遭慘敗
一天,三個進京趕考的秀才來到一家客店住宿,客店女老板非常熱情地招呼他們,并問:“三位客官貴姓?”
三位秀才自恃喝了一點墨水,便借機賣弄起來。其中一個答道:“四個山字山靠山,四個口字口對口,四個川字川連川,四個十字顛倒顛。”女老板聽后,笑了笑剛想說話,只聽第二個秀才也搖頭晃腦地說:“千字不像千,八字排兩邊,有個風流女,卻被鬼來纏。”
另一個秀才不甘示弱,接口說道
:“孔明借箭草人充,曹操北兵走西東,一口想吞孫吳地,卻遭周郎用火攻。”只見女老板笑盈盈地說:“田、魏、燕三位先生,請進來!”三位秀才聽了一愣。心想,本想難難這位女老板,不料他們的姓氏謎卻被女老板輕而易舉地破了。他們頓時對女老板敬重起來,一起拱手相問:“老板尊姓?”女老板笑了笑說:“我也說個字謎:三斗三,四斗四,二斗三升共個字。”三個秀才你看我,我看你,誰也猜不出來,便支支吾吾地進了房間,又想了半天,還是猜不出。后來偷偷地問了送茶的小伙計,才知女老板姓“石”。原來古時十斗為一石,三斗三、四斗四、二斗三,加在一起正好是一石。
147.“林”字酒令
清代大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世稱詩書畫三絕。他也很喜歡謎語。有一次,揚州城里一個姓林的鹽商過六十大壽,大設筵席,遍請當地官紳名士,以事慶祝,并借以攀親接貴。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他也給鄭板橋送來了大紅金字請帖。
鄭板橋本來對這些不學無術的、為富不仁的鹽商很看不起,這次為了看個究竟,便也逢場作戲地應邀而至。
酒席間,大家猜拳行令,好不熱鬧。鄭板橋提議說:“今日是林府壽筵,行酒令何不以'林’字為題?”眾人都說妙極。
鄭板橋便舉杯說:“林字拆開成兩木,東邊木升官,西邊木發財。”鹽商一聽,又升官,又發財,真是喜慶如意,便連忙說:
“依金口,依金口 !”舉起杯來滿滿地干了一杯 。席散之后,有人提醒他說:“老爺,鄭板橋那個酒令,并不吉利,你想一邊木字加官字,一邊木字加才字,是兩個什麼字啊?”鹽商一聽,氣得昏了過去。
148.四個戴帽三個淋雨
鄭板橋在揚州賣畫為生,有位老主顧陳子書喜歡與鄭板橋對對猜謎為戲,但他總是斗不過鄭板橋。有一次,他經過冥思苦想,想出了一條難度很大的連帶著謎語的絕聯,滿以為可以難倒鄭板橋,便興沖沖來訪鄭板橋。鄭板橋一見就知道了他的來意,便問:“今天來猜謎還是對對子?”陳子書說:“猜謎對對交互進行,可好?”鄭板橋就請他先講。陳子書說:
十月懷胎,十日分娩。打一字。
鄭板橋接著就說:“這是個'朝’字。”陳子書又說:
多一半,打一字。
鄭板橋打是個“夕”字。陳子書說 :“六個'朝’字相連,最后加個'夕’字,請對。”
鄭板橋想:六個'朝’字相連,怎麼理解?必定是“朝朝(每天)朝(日出)朝朝(每天)朝夕(日出日落)”才能讀通,他便對道:
月月(每月)月(月亮)月月(每月)月圓
陳子書一聽板橋竟很工整地對上了,又說:“要是改成七個'朝’字相連,還能對上嗎?”鄭板橋想:這七個“朝”字連在一起怎麼念法呢?必定是“朝(早)朝(朝見)朝(早)朝(朝見)朝朝(每天早上)朝(朝見)。”于是他就對道:
長(長遠、長久)長(生長)長(長久)長(生長)長長(永遠)長(生長)
陳子書又說:“把第二 、四、七的'朝’字都加三點水,請再對。”
鄭板橋默念著加三點水后的句子應是:
朝潮朝潮朝朝潮
便反問說:“我先出個謎請答;
月當頭,打一字。
再用這七個連起來對你的上聯。”
陳子書問:“ 我的上聯有三個帶水的 ,你七個同樣的字怎麼能對?”
鄭板橋說:“我還沒說完,我這七個字有四個戴帽子,三個淋雨水。你猜得出就對上了。”
陳子書眼睛瞪得大大的,許久也沒猜出這個字來。鄭板橋笑著說:“老兄認輸了吧?”接著提笑寫出:
宵消宵消宵宵消
149.普救寺詞謎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永濟縣。寺塔高聳,松柏滿園。王實甫所著的《西廂記》,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有一次,有個文人來到普救寺游覽 ,望著寺內十三層的“鶯鶯塔 ”,觸景生情,想起了動人心弦的《西廂記》,便用謎語的形式寫下了《西廂記》的故事梗概。謎面是一首詞:“普救寺,草離離,花園中,或借棲;情侶二人有相約,一炷香,卜神祗。薄暮日西沉,張生長別離,雖有約,負佳期!噫!錯道白馬將軍來矣!”謎底共七個字,打《孟子》中一句話。
這首詞謎就寫在普救寺內的墻上,凡是到寺里游玩的人都能見到,但是很長時間沒有人能猜出謎底。后來,有個過路秀才到寺院來游玩,看到這首詞謎,很感興趣,一時又解不了,就在寺院住了下來,思考了整整兩天,總算解開了這首詞謎。
寺院里的人聽說詞謎解開了,都圍攏到秀才身邊,讓他說說怎樣解的謎。他逐字逐句地給大家作了解釋:“普救寺,草離離”,是“普字去掉上面兩點,為“晉”字;“花園中,或借棲 ”,是“園”字中去掉 “元”(繁體為“袁”)字,加“或”字,為“國”(繁體為“國”)字;“情侶二人有相約”,“二人”合為“天”字;“一炷香,卜神祗”,“一”、“卜”合為“下”字;“薄暮日沉西 ”,是“暮”去“日”,為“莫”字;“張生長別離,雖有約,負佳期”,是“張”去“長”,為“弓”字,“弓”與“雖”合為“強”;“錯道白馬將軍來矣”隱“焉”字(意為錯將“焉”字當作“馬”字)。
合起來為“晉國天下莫強焉”。
大家聽后,無不嘆服這位秀才的學問高深。
150.洪升新婚答新娘
清代戲曲作家洪升,以他的《長生殿》名傳于世。他的夫人黃蘭次,也是名門之女,工詩詞,通音律。夫妻相處,十分諧和。相傳他們新婚之夜,也有一段新娘以詩謎難新郎的佳話。黃蘭次想測試一下洪升的才華,連出了三個謎,讓新郎來猜。第一個謎是:
無心驕白晝,
有力破黃昏。
洪升笑而未答 ,只將洞房中紅光熠熠燈舉到新娘的面前,問道:“娘子可是需要此物?”蘭次點頭微笑,又出了第二個謎:
相看黑面真如鐵,
獨具丹心未肯滅。
洪升想了一想,仍未說話,只是湊近火盆,用火筷微微翻動了一下暖烘烘燃燒著的木炭,讓新娘看了一下。新娘又是笑笑點頭。接著又出第三個謎:
古月照水水長流,
水伴古月度春秋,
留得水光耀古月,
碧波深處可泛舟。
洪升拉起新娘的手,相攜來到窗前,撩開窗簾,洪升指著窗外月光下的一片湖水說:“娘子喜歡這月光下的湖水嗎?但愿水月永伴!”蘭次報以多情的微笑,遂相攜入帳。
151.一點一橫
清代文字學家王筠,字篆友,山東安丘縣人。他著的《說文句讀》,獨辟蹊徑。專家們認為是段玉裁、桂馥二家之勁敵。
他為了普及文字學,讓小孩子也能認識中國文字的規律,特著有《文字蒙求》一書,流傳于世。
有一次他到郊外散步,遇見一群兒童。兒童們看見是文字學家出來了,中間有一個大一些的孩子便上前攔住王筠的去路說:“王老夫子,聽說你精通文字,我出個謎語,猜四個字,猜得出來,才讓你過去 。”王筠很感興趣地說 :“小友,你要出個什麼謎呀?請說說看。”兒童說:
一點一點分一點,
一點一點合一點,
一點一點留一點,
一點一點去一點。
王筠一聽,心想:這個謎果然很巧,想不到這些童子有如此的聰明。可他是個文字學專家,能難住他嗎?他便笑瞇瞇地對兒童們說:“你們看,我寫得對不對?”說完,撿起一根樹枝就一邊念著“一點、一點…… ”一邊在地上寫出“汾 ”、 “洽”、“溜”、“法”四個字。兒童們一看,都拍手大叫:“對了!對了!真不愧是文字專家!”那個大點的孩童說:“先生肯收我做學生嗎?”王筠說 :“我也出個字謎你猜 ,猜對了,我就收你當學生。”接著說道:
“一橫一橫又一橫,
一豎一豎又一豎,
一撇一撇又一撇,
一捺一捺又一捺。
這是個什麼字?”
兒童在地上畫來畫去也畫不出個字形來,撓撓頭說:“先生,告訴我吧,我猜不出來了。”王筠便在地上上面畫一橫,下面畫兩橫,并在每一橫上加了一豎,又在每個“十”字上加了一撇。此時,那個孩童搶過王筠手里的樹枝便在每個“才”字上加了一捺,說:“先生,我猜對了嗎?”王筠笑嘻嘻地拍著孩童的頭說:“好吧,我收你做學生。”
152.豈可見物不見人
文字學家王筠在山西鄉寧作官的時候,應朋友陳嵋山的要求,著作了教兒童識字的《文字蒙求》。一次,他去看陳嵋山,遇見陳嵋山的鄰居老人要砍倒院中惟一的一棵榆樹。王筠問其原因,老人說他近來心神不適,經一個風水先生說:“這四合院中有一木,是個'困’字 ,不吉利,把樹砍樹,就不犯困了 。”王筠一聽,不禁哈哈大笑說:“想不到這位風水先生也是位文字學家。可惜他見物不見人,他沒有看到四合院里還住著人吶。有樹、有人就不是個'困’字了。可是你若把樹砍掉,四合院里光剩了人,你想是個什麼字?豈非更不吉利嗎?”老人一聽,恍然大悟說:“咳呀,幸虧縣太爺是個真正的大學問家,要是聽信風水先生之言,豈不落入更兇險之境嗎!大人救了樹,也救了我,恩德無量啊!”
153.他們姓什麼
兩個書生赴京趕考,在旅店相遇,二人互問貴姓。
甲說:
左邊加一是一千,
右邊減一是一千,
不加不減再計算,
其中共有人一千。
乙說:
左看不出頭,
右看不出頭,
左右一齊看,
兩個不出頭。
正巧旁邊有位教書先生 ,聽了兩人報姓的方式很感興趣,便也來湊熱鬧 ,他先向兩位書生道了一聲:“任、林二君可好?”使二人不覺一驚,一看過來的這位老者并不相識,便問:“老人家,咱們素不相識,何以能知道我們兩人的姓?”老人笑著說:“剛才你們二位不是互通過尊姓了嗎?”二人又問老人貴姓,老人卻吟出一闕《憶江南》來:
遙望處,牛女正雙棲。天上人間相與共,銀河杳渺水迷離,新月落西垂。
兩位書生猜了半天也沒猜出來。忽聽店家女兒來到桌前喊了一聲:“滕老先生,飯已備齊,請用餐。”他們不禁佩服這位店家女兒的聰明,也稱贊這個字謎比他們二人的謎更高明,更有詞采。
154.是也?非也?
有個秀才,認為自己讀過《四書》、《五經》,很有學問,就一天到晚之乎者也地到處賣弄。有個酒店老板,也念過幾天書。一天,老板見秀才又在街頭上賣弄之乎者也,他便把秀才請到店里說:“我這里有個謎,正想請教你。你解得出來,白喝我的酒不要錢。你要解不出來,罰你說話不準帶一個'也’字 。”秀才說:“行,你說謎面吧。”老板就說:
從前,孔子和他的兩個門徒子路和顏回聊天,孔子問徒弟:“是也?非也?”子路說:“是也。”顏和說 :“非也。”二人爭執不下,孔子說:“是也,則直在其中矣!”
兩個人點頭,都說:“非也。”
老板問:“這是個什麼字?”秀才越聽越糊涂,孔子明明說“是也”,子路和顏回卻又說“非也”。究竟是也還是非也?他猜不出來。老板笑著蘸著酒在桌子上寫了一個“乜”。秀才剛要念“也 ”,一看又忙說“不是也”。可孔子為什麼又說是也呢?
老板笑著說:“孔子說'直在其中’才'是也’呢。”
155.名士設謎選婿
宋末,京都名士郝昌兆,素以蘇洵自比。膝前只有一女,取名小妹。這位郝小妹生得秀美淑靜,而又才華俊逸,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不嫻熟。慕名求婚者紛至沓來。但是,郝昌兆卻對女兒的婚事,要求甚高,想找到一位像秦少游那樣才高品優的女婿。所以一直未能給小妹選中可意的郎君。一年的新春之日,郝家來了三個“拜年”的書生。老學士明白,這些人是借拜年之機來求婚的,便讓家人領到梅軒堂相見。老學士說:“新春伊始,三鳳求凰,真乃美事。無奈老夫只有一女,只好出題試才,選求才郎。今天我出一聯,內隱兩位本朝的人名,請賢契們一猜。”接著就展出一聯:
落凡七仙女,
鬧海一哪吒。
三個人想了一陣,那兩位衣著華麗的公子都沒想出個頭緒,獨有布衣書生魏可海起身拱手答道:“此聯所詠,乃是一對詩苑伉儷,詞林鴛鴦,七仙女是仙女姐妹中最小的一位,故可射'小妹’。哪吒乃古代少年神衤止,鬧海是在海中游戲也,故可射'少游’。不知猜中否?”老學士聽了非常滿意,郝小妹在屏風后聽了,也很稱羨這位書生的才華,于是便將他留下,細細敘談,見這位書生確實才資不凡。決定擇為佳婿。
156.翁婿都是《三國》謎
劉老漢是個《三國》迷,連給閨女選女婿也要以是否精通《三國》為標準。他在門口懸了一條招婿謎:
喜鵲落梅哨
打《三國》人名二。
后加說明:猜中者請入門面試,合格者招為佳婿。一時求婚者盈門,只是這頭一關過不了,無法進門面試。
后來來了一個小伙子,扯下謎條就闖進門去。劉老漢見小伙子舉著謎條走了進來,便穩穩坐定,笑嘻嘻地問道:“年輕人,猜中了嗎?”小伙子上前施了一禮答道:“老伯在上,容我答來:喜鵲落,必然收攏翅膀,當是關羽;落在梅梢,是馱在花枝上,一定是華佗了。”
劉老漢一聽大喜,忙讓小伙子坐下來,先問過姓名。小伙子姓田,因為最敬重諸葛亮,所以取名為亮,二十八歲,尚未成親。老漢問第一個問題:“《三國》中有姓而無名者是誰?”田亮答:“江東喬玄有二女,人稱二喬,大喬配孫策、小喬配周瑜,人們光稱其姓而沒有名字。老漢點頭說 :“不錯,不錯。” 又問第二個問題:“《三國》中有名而無姓者又是誰呢?”田亮回答:“司徒王允有一歌伎,名叫貂蟬,卻沒有姓。”老漢又連連點頭說:“對!”再問第三個問題:“《三國》中無名無姓者是誰呢?”田亮說:“張飛怒打督郵,那個督郵就沒名沒姓。”老漢聽了高興得不得了,田亮也得意起來,便站起來躬身問老漢說:“小侄也有一題請老伯指教。桃園三結義,三個人都是干什麼的出身?”
老漢哈哈大笑說:“這個問題三歲小孩都知道,何用問我?這劉備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可是小時候死了父親,跟母親編席子、賣草鞋過日子;關羽流落江湖,賣過豆腐;張飛殺過豬,開過酒鋪。”
田亮又問:“那四弟趙子龍過去做什麼生意?”
老漢想了一回,搖搖頭說 :“這倒沒有在《三國》書里看到過,也沒聽別人提起。難道賢侄知道嗎?”
田亮得意地說 :“這我是在京戲里聽姜維說的,他說趙子龍是賣年糕的。”
劉老漢一聽,更加驚喜地說 :“果然年輕后生可畏,這可是個新發現,姜維是怎麼說的?”
田亮說:“京劇《天水關》那出戲里 ,姜維是這麼唱的:'這一班五虎將俱都喪了,只剩下趙子龍老邁(賣)年(糕)!’”
劉老漢一聽,把大腿一拍,就說 :“好小伙子,就憑你這兩句,我就收你為女婿了!”
157.才女選婿
一個書香人家 ,只有一個女兒,自幼聰慧好學,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一不會,尤其喜愛詩詞,姑娘漸漸長大,登門求婚的越來越多。姑娘的父母疼愛女兒,沒有別的條件,只要女兒本人滿意就行。姑娘對來求婚者,沒有一個看中的。為了選一位才高學深的如意郎君,姑娘親筆寫了馬致遠的散曲《天凈沙》一首: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射七言唐詩一句。掛在大門之外,射中者方可托媒議婚。
多少少年學子、富家子弟,聚集在門前,反復吟味著這幾句話。卻沒有一個人答上來。幾天過去了,忽有一個趕考的舉子走過此地,他看了看姑娘寫的那首招婿詩謎,便從行囊中掏出紙筆,用素箋寫了崔顥《黃鶴樓》詩中的一句:
日暮鄉關何處是交人遞給了小姐,小姐一看,正中自己的心意,于是通過父母答應了書生的婚事,結為美滿姻緣。
158.水果感悟負心郎
有一對夫妻,本來互相恩愛,相處很好,不料丈夫在外讀了幾年書,便覺得自己的妻子土氣,起了與妻子離異之心。在回家過中秋節的晚上,夫妻在庭中賞月,他心思重重地寫了一句:
中秋月下寫休書
流露出離異的思想。妻子看了 ,便回到房中端出了一盤水果,送到丈夫面前說:“你的心思我已猜到,我給你對個下句,你來猜猜好嗎?”丈夫一看,這盤子里盛的是:石榴、青棗、荸薺和梨,他默默地一點這水果的名字,恍然明白了,這四樣水果連念起來正是:
十六清早逼妻離
他不禁羞愧得滿臉通紅,他佩服妻子的聰明賢慧,于是打消了離異的念頭,夫妻之間更加相愛了。
159.不準說“酒”字
有個酒鬼,把家里都喝窮了,還向妻子要錢買酒喝,妻子勸他戒酒,他說:“要我不喝酒,得有個條件:從今以后,你說話不準說出一個與'酒’字同音的字來 ,帶出一個酒字來,我還得喝 。”妻子想了想,就說:“那你也不準說,你說就更不給了。”三天過去了,妻子一直沒講出一個“酒”字來,他可忍不住了,就到幾個酒友家里訴苦。一個酒友就幫他出了個主意:要他先不要回家。這位酒友一手拿著酒壺,一手提著銅錢,來到他家約他喝酒,他妻子說當家的不在家。來人便說:“那就請大姐待他回來時告訴他:張老九、李老九,提著銅錢九百九,手拿酒壺去打酒,接他九月九日去到我家來喝酒。”
酒鬼晚上回到家,故意問:“有誰來過嗎?”妻子對他說:“張三三,李四五,提著銅錢一千差一數,手里拿的酉水壺,接你重陽日,去到他家走一走。”酒鬼一聽,一個“酒”字也沒說出來,便假裝昏了過去。妻子一看也撲上去哭道:“我曉得你這樣少不得三六,怎麼不準你喝點冬至數呢?”酒鬼一聽妻子的哭聲里好像要準許他喝點酒的樣子,便立刻醒了過來說:“快拿來!”妻子說:“拿什麼?”酒鬼要說“酒 ”,可又想起妻子也向他提出的條件,如果說了就更不給了,便只好用手向嘴邊比畫了一下。妻子說:“我可沒說出一個你要喝的字來,你還是喝不成。”
160.戴紗帽翅的工具
戲曲上有個為官公正廉明而又詼諧機智的徐九經。他為了弄清案情,不惜沖破重重阻力,多方調查研究,經常跑路下去私訪,雖然十分勞累,卻總是樂呵呵的,時常說一些妙語或做一些滑稽動作來自我解嘲和打趣。差役問他:“老爺,你這樣成天忙忙碌碌,到底圖個啥!”徐九經風趣地說:
頭戴紗帽翅兒,為官不省勁兒,
平事我不管,單管不平事兒。
后來有人把這四句話借來作為一個謎語,打一木工工具——刨子,的確非常形象而切合。
161.天干地支作堂號
從前有弟兄二人,哥哥是鐵匠,弟弟是皮匠。兩人的手藝都很好。他們辛勤半輩子,有了一點積蓄,便各自修了一所新的房子。兄弟倆商量,要請人起個堂號,題塊匾掛上。堂號要表示出他們各自的行業特點,又要雅而不俗。請了好多文人秀士,都作不出來。最后找到一位教書先生。教書先生想:這兄弟倆不識字,必須讓他們看見匾上字的樣子,就認得出是自己的堂號才行。于是他思索片刻,便給哥哥題了“二酉堂”,給弟弟題了個“甲乙堂 ”。兄弟倆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教書先生說 :“這是用象形法制的兩塊謎匾。你看:'酉’字正著看,就像鍛鐵爐;倒下來看,就像風箱。這兩件東西,都是你們鐵匠少不了的。再看這個'甲’字,好似釘鞋用的砧子,'乙’字就像裁皮子的刀。這兩件東西是你們皮匠所必備的。你們看行嗎?”兄弟二人非常滿意,便重重地酬謝了這位教書先生。
162.只能治病不救人
從前有個醫生,他家世代從醫,醫術高明,又熱情周到,在當地很有威望。在他的門前掛著一個木牌,上寫:
祖傳秘方,
手到病除,
只能治病,
恕不救人。
有一個外地人路過他的門前,看到這個木牌,大大迷惑不解。人們總是用“治病救人”這句話來贊揚醫生的美德和醫道。
為什麼這個醫生卻只治病不救人呢?他看到門口有個小孩在玩,便去問這個小孩。小孩說:“這家醫生從來不給人看病。”又問:“既然能治病,為什麼不給人看病?”小孩大聲說:“他是獸醫!”
163.藥名詩
中唐詩人劉禹錫,幼年多病,十六七歲時身體十分瘦弱,便常常閱讀醫書,搜集驗方。永貞元年由于和柳宗元等人積極參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后被貶為郎州司馬,后又貶到連州,柳宗元則被貶到柳州。二人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除討論詩文之外,也涉及醫學。柳宗元得知劉禹錫仍在孜孜不倦地鉆研醫學,便將自己在柳州搜集到的一些醫書奇方寄給劉禹錫,在信末還抄了一首關于藥名的謎語詩,與之共娛。詩云:
四月將盡五月初,刮破窗紙再重糊,
丈夫進京三年整,捎封信來半字無。
打四味藥名。
劉禹錫讀罷,笑了笑也寫了一詩作答:
五月既望時,出門多加衣,
游子離鄉久,素箋未寫詩。
柳宗元接到這首小詩,知道劉禹錫已猜中了。
164.皮陸和詩嵌藥名
唐代詩人皮日休和陸龜蒙是好朋友,二人經常互相唱和,時稱皮陸。他們也經常互相出些謎語來猜答。一次,他倆在郊外散步,溪水湍流,翠竹掩映,皮日休觸景生情隨口吟道:
數曲急溪沖細竹,葉舟隨水自流通,
草香石冷無近遠,志在天臺一遇中。
陸龜蒙聽了,也順口吟道:
桂葉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綬蘸溪黃,
連云更入幽深地,骨錄閑攜相獵郎。
皮日休說:“我的詩里含了三味藥。”
陸龜蒙說:“我的詩里也含了三味藥。”
他們把自己詩中前一句的末字與后一句的首字連讀,果然,都是三位中草藥的名字。
165東坡佛印對藥名
一次,佛印邀請蘇東坡游廟會。他們游到鼓樓前,看到上面的舊鼓,佛印上就想出一個上聯要蘇東坡來對。他說:
鼓棰捶鼓,陳皮半下。
舊鼓上的兩面皮子自然是陳皮了,半下是半夏的諧音,后半句是兩味中藥名。蘇東坡想了許久,想不出合適的對句。這時隨哥哥同來的蘇小妹看到東坡的窘狀,便牽了牽東坡的袖子,又指了指廟廊下的一個白紙糊的燈籠。東坡會意,便吟道:
燈籠籠燈,白紙防風。
166.祝蔣吉一時
復旦大學前身的創建人馬相伯先生 ,是20 世紀初葉著名的愛國詩人。1903 年,他六十四歲,創辦震旦學院。后因抗議帝國主義教會干涉教務,憤而辭職,又創辦復旦公學。1907年參加梁啟超的“政聞社 ”。辛亥革命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學校長。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任南京市長。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他一直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他發起組織中國民治促進會、江蘇省國難會等抗日社團,還寫字義賣,支持東北抗日義勇軍。1936 年,蔣介石五十歲生日,有個蔣氏幕僚求馬相伯寫個“壽”字送蔣。馬相伯思索了一下,提筆寫了一個“壽”字給他。蔣收到這件祝壽禮物,大喜過望,還專門派人到上海登門致謝。來人走后,家人覺得老人對蔣的態度反常,有些不解,便問老人是何道理。這位九十七歲的老人捋須大笑道:“這個小子哪里懂,我只祝他'吉一時’呀!”大家聽了,也隨著大笑起來。
167.藝術大師論膽
藝術大師李苦禪先生向齊白石先生求教,有一次,白石老人說:宋朝的王安石有一個謎語說:
日月一齊來,不作明字猜,
冒字更不是,悶煞老秀才。
你猜這是個什麼字?李苦禪對謎語很感興趣,想了一下說“這就是老師常說的那種可貴者嘛!”
白石老人欣慰地笑道:“正是。”苦禪先生對于白石老人總結的這個“膽”字,深有體會。他曾對學生們說:“章法要大膽,要險;創造就是敢想敢干!”但他又反對那種把胡涂亂抹自以為大膽的作風,告訴人“謹防魯莽用筆。切切?切切!”
他說:“膽愈大心愈小,智愈圓而行愈方。誠哉是言!”
168.無字家書
宋代有個叫郭暉的人,外出做事,不得回鄉,思念妻子,就托人捎回一封家信。妻子打開信一看,信封里只裝著一張白紙,紙上一個字也找不到,心中好生奇怪。不覺望著這張白紙出神。過了一會兒,她忽然明白了。便寫了一首詩寄給丈夫。這首《答外》詩是:
碧紗窗下啟緘封,
尺素從頭徹尾空,
應是仙郎懷別恨,
憶奴全在不言中。
郭暉讀到妻子這首詩,知道妻子完全理解了他那封素白家書的意思,心有所感,便又寫了一首《寄內》的詩,托人帶給妻子:
情長箋短費心神,
尺素無言勝有聲,
書山不是無佳句,
兩字相思寫不成。
想不到一張白箋,不著一字,卻訴出了這多相思!
169.一方素帕寄相思
明代學者楊慎 ,24 歲中狀元,因向皇帝進諫,得罪了明世宗,被關進監獄,后發配到云南。在發配期間,博覽眾籍,又搜集民間俚曲,獲得了極為豐富的知識,成為明代著作最多的學者。他的妻子黃娥,也是一位才情很高的女子。當時朝政腐敗,奸臣當道,常以文字興獄。黃娥思念遠在云南的丈夫,但又怕因文字而招禍,只好將千言萬語寄托在一方素白的手帕上。當楊慎接到千里之外的妻子托人帶來的這方素白的手帕時,翻來覆去地看了好久,無限情思縈繞心頭,便寫了一首《素帕》詩:
不寫情詞不寫詩,
一方素帕寄相思,
郎君著意翻覆看,
橫也思來豎也思!(思、絲雙關)
以后,黃娥和楊慎在詩中相互寄答,傳為千古佳話。
170.紙花匠的家書
明朝崇禎年間,湖廣沔陽州一帶 ,有一個年輕的紙花匠,名叫繼兒。他 3 歲喪父,7 歲喪母,孤苦伶仃中長大,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卻學得一手剪紙花的好手藝。他做紙花活,總是現做現賣,客等貨成。生意一天比一天興旺,成為湖廣遠近聞名的最精巧能干的紙花匠。有一年湖廣大旱,人們處在饑荒之中,繼兒的紙花生意也蕭條起來。繼兒正愁得沒辦法,他的妻子杏子從剛由浙江販牛回來的鄰居牛經紀那里得知浙江一帶盛行紙花生意,勸繼兒遠去碰碰運氣。夫妻倆商量好,準備停當,繼兒就別了妻子杏子,到浙江去了。繼兒在浙江做紙花生意,很快就有了名氣,三年之間賺了不少錢,便惦念起在家的杏子。想回家,又舍不得這里的好生意,要捎錢回去又沒有可靠的便當,時常到酒店里飲酒解悶。一天,在陽春酒樓里忽然遇到了又來浙江販牛的牛經紀,他在請牛經紀喝過酒之后,便把一百吊錢和一封家書交給牛經紀,托他交給杏子。
牛經紀知道繼兒夫妻倆都不識字,要看看這封家書是怎麼寫的 。他拆開一看 ,只見里面是一張黃紙上貼著剪的4 只斑鳩,8 只八哥,還有兩只鸚鵡口銜兩件小孩衣服,一個壇子。另外一個字也沒有。他不禁暗笑這個剪花人竟把自己賣不出去的剪花樣子貼起來當家信,真太土氣了。又想他這次來浙江販牛,遇上牛瘟,虧了本,何不從繼兒交給他的一百吊錢中拿出些來用用呢?料想他妻子也不知道究竟給她帶回多少錢來。牛經紀回到家,便到杏子家把在浙江遇到繼兒的情形告訴給杏子,并把家書和50 吊錢交給了她 。杏子打開家書一看,便問 :“牛老板,家書上寫的是捎給我100 吊錢,你怎麼只給我50吊啊?”牛經紀一聽,心里暗暗吃驚,便又拿過家書來仔細看過 ,還是沒有一個字 ,便說 :“這上面并沒有寫明是100 吊錢啊 。”杏子說:“這4 只斑鳩,正是四九三十六,這8 只八哥是八八六十四,加在一起不正是100 吊嗎?”牛經紀才恍然大悟,但還不死心,又問杏子:“這兩只鸚鵡口含兩件小衣服是啥數呢?”杏子笑道:“兩只鸚鵡不正是二五一十嗎,這是說用10 吊錢給孩子添置兩件衣服”,又指著那口壇子說:“還剩下的90 吊錢,讓我放到壇子里存起來。”牛經紀才心服口服地把另外50 吊錢又交給了子。
171.久別妻子的新年禮物
有一個人在外面做事,長年不歸。這年舊年將盡,新年將臨,仍是不能回家,正在思念自己的妻子的時候,竟得到了妻子寄來的一份禮物,還附了一封信,信上說:
自入君家,便與我翻臉。你應知我心中寒暖,縱然有時節、氣滿胸間,也強忍得五天十天。眼見得光陰似箭,年節不遠,我在你心目中,更難比從前。怨郎君薄幸,厭舊喜新,終于將我拋在一邊。郎君啊,如今盼你心回意轉,來年重相見。
他讀完這封信,不覺更加引起對妻子的同情和愛憐,打開禮物一看,才知道這封信里說的,原來就是這件禮物——年歷。他無限深情地說:你的心思我知道了。
172.正月沒初一
有個窮女婿,準備正月初一與妻子去岳父家拜年。可是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妻子便勸他到隔壁王二嫂家借一件衣服。
窮女婿見了王二嫂說:“二嫂,我打算正月初一去給岳父拜年,可是沒有件像樣的衣服,想借王二哥的長褂穿一穿,不知肯不肯借?”王二嫂答道:“你王二哥的長褂在這里是現成的,可是,正月沒初一呀!”窮女婿一聽,一時弄不明白,正月怎麼會沒有初一呢?分明是你不肯借罷了。轉身便想走。王二嫂笑著說:“別走,我說正月沒初一,你還不相信怎麼的?”窮女婿又回轉身來看了看王二嫂手里拿著一件干凈的長褂笑瞇瞇地看著他,他又想,正月沒初一,是什麼意思?他忽然明白過來,這是個字謎。我問肯不肯借,她才這樣回答我的。于是從二嫂手中接過長褂,說了聲謝,就高興地回去了。
173.各取所需
有個雜貨店,老板為了吸引顧客,便在門前掛出兩條謎箋,注明:猜中者即以該物相贈。第一條謎是:
墻里開花墻外紅,思想采花路不通,
東方一亮花要謝,一場歡喜一場空。
第二條謎是:
少時青,老時黃,
盤起辮子擋太陽。
果然吸引了不少過往的行人,一時間門庭若市,熱鬧非常。到中午,一個農民打扮的小伙子走上前來拿起店前擺的一個草帽,舉到第二條謎語前,晃了晃,戴到頭上就走。大家最初覺得這人買草帽不付錢,無理,繼而明白他是猜對了。不料老板卻大聲喊:“客官請回!”那人回過頭來問道:“難道我猜得不對嗎?”老板說:“猜得對,請回來留下姓名 ,交個朋友。”
天快黑的時候,有一位穿長衫的老者,走上前來,指著掛在店前的燈籠說:“他把草帽拿走了,這一件屬于我了。”老板立即把燈籠摘下來送給了他,從此,這個雜貨店的生意就更加興隆起來。
174.桃符是怎麼來的
對聯又叫桃符,這是起源于古代的神話。傳說在茫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樹。
這棵桃樹,鋪天蓋地 ,樹枝盤曲有 3000 里。在東北方向上,有一個地方桃枝疏稀,形成了一個門,叫做“ 鬼門”,天下所有的“鬼”都從這里進進出出,接受檢查。在這里看門的有兩位神,一個叫荼(音舒,sh ū),一個叫郁壘(音玉立,y ù l ì)。他們是兄弟倆,都有識別“善鬼”和“惡鬼”的本領。凡看到不講道理專門禍害人的“惡鬼”,他們就用葦繩子捆起來,喂給老虎吃。因為這兄弟倆能幫人驅鬼避邪,據說從黃帝那時候起,人們就在門上釘桃木板,畫上兩位神的像,這就是門神。大約到春秋戰國或者還早些,有的人不再畫門神,只是在桃木板上寫兩位神的名字。可一邊是一個字“荼”,一邊是兩個字的“郁壘”,不對稱,也不美觀,就在前頭加個“神”字,成為:
郁壘神荼
“郁壘;神荼 ”,不妨看作最早的人(神)名門對,這就是“桃符 ”。它的出現是產生對聯至關重要的一步。后來用吉祥話代替兩位神名,用普通木板(或紅紙)代替桃木板,才完成了對聯的演變。這時,擺脫了以往的神話,走向現實生活。
但是,直到今天,人們還把春聯(或對聯)叫做桃符;而“桃符的故事”大概永遠也說不完呢!
175.拆字為對
唐代的莫宣卿,是封川(今廣東封開)人。他 17 歲就成為兩廣的第一個狀
元,被譽為“嶺南八大才子”之一。
他7 歲時,就作過一首明志(表示自己志向)的詩:
英俊天下有,誰能佐圣君?
我本嶺南風,豈同凡鳥群。
因此被稱為神童。有一個姓梁的知縣,路過封川,想見識見識這神童到底有多“神 ”,就去了莫家。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有禮貌走出來迎接,行了大禮。梁知縣問 :“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嗎?”莫宣卿回答:“是,大人。”知縣一聽,我給你個“大名鼎鼎 ”,你一點不推讓就“接”過去了,便出了個上聯責問他:
廿日小孩豈稱大
這是將“廿 ”、“日” 、“大”三個字合在一起為“莫”。莫宣卿心想 :“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說的,你干嗎奚落我呢?
就對了個下聯:
三兩木頭不成官
這是把“梁”字也給拆成“三 ”、“刃”(商業上對“兩”的俗寫)、“木 ”。知縣由此知道這個小孩確實聰明,逢人便說,莫宣卿真夠得上“大名鼎鼎”了。
176.西湖岳墳聯語
岳飛于 1142 年 1 月 27 日被高宗 、秦檜以“ 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于杭州錢塘門外九曲城下五顯神祠附近,宋孝宗時以禮改葬于棲霞嶺下,這就是西湖邊上的岳墳。在岳墳前有這樣一副對聯: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毀譽于今判偽真。
這副對聯,鮮明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岳飛和秦檜的不同態度。
岳王廟殿門兩側的另一副對聯是: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據說,這副對聯出自一位姓徐的女子之手。她以擬人和對比手法表達了對岳飛的敬意和對秦檜的憎惡。
177.師生賞月夜對
唐代的李群玉是很有名的才子,他的詩文意境優美,他小時候熟讀詩書,常常和老師在一起吟詩作對,老師很喜歡他的聰明好學的精神,也經常指教他。
有一天,師生倆一起到外面散步,他們走在明月當空的小道上,遠處傳來了寺廟的鐘聲。小路兩旁是竹林,竹林里不時飄來一陣陣的花香,在這幽靜之中,老師詩意勃發,吟出了一句上聯:
風吹鐘聲花間過,又香又響
李群玉也被周圍的景色所迷,聽到老師的對聯,他環顧四周,看見明月的光芒皎潔如水,小路兩旁的竹林中不時有螢火蟲飛來飛去,螢火蟲的光亮忽明忽滅,時隱時現,就馬上對道:
月照螢燈竹畔明,且亮且涼
上下聯句很巧妙地把明月照耀下的景色描繪出來,使人覺得身如其境,這真是一副美妙的圖畫。
178.重修岳飛墓
十年動亂期間,岳廟也難逃厄運 。不僅岳飛被“打翻在地”,連廟宇也被砸得墻殘壁斷。1977 年又以更大的規模將岳廟翻修一新。岳飛塑像又重坐于殿上,四奸鐵像亦再次跪伏于階下。有一副未署名的新聯寫道:
山河光復十七年,忽四害興禍,毀墳廢像,忠魂遭浩劫;
魔鬼逞兇雙五載,賴群英仗義,除惡誅邪,廟墓得重修。
此聯既備述了岳廟十載遭浩劫的原委,又道出了人們對英雄的懷念,也實在是難得的佳作。
179.千古罪人遭唾罵
在岳墳前墓墻旁邊,面對岳墳有秦檜夫婦及其同伙萬俟卨、張俊等四人反剪雙手的歷史罪人的鐵鑄雕像囚禁在鐵棚里,意在讓這些殘害忠良的奸佞之臣,永遠跪伏在岳飛的腳下,俯首認罪。據史書記載,初建岳王廟時,前來朝拜進香的游客,蜂擁而至,不分晝夜。當四個鐵像鑄成放置之后,游客紛紛向秦檜夫婦鐵像吐唾沫,以示憤恨,還有人用秦檜與王氏追悔和相互埋怨的口吻,分別在秦檜、王氏的鐵像上掛了上下兩聯:
秦檜:“咳!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王氏:“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這副聯語,寫得詼諧風趣,痛快淋漓地刻畫出彼時彼地兩個歷史罪人的丑惡的心理狀態。
180.神童神對
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王禹偁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才氣的人,他從6 歲就能做詩,7 歲時就能做文章,人們都稱他為神童。
有一天,郡太守大宴賓客 ,賓朋好友聚集一堂,可熱鬧了,這時,王禹偁也作為郡太守的“小友”隨著人們一同入席
就坐。在宴席上 ,郡太守心里很高興,就出了一聯讓眾人來對:
鸚鵡能言難似鳳
出句之后,眾位賓客都開始躍躍試對,人們搜腸刮肚、絞盡腦汁地想著,可是,過了好半天,也沒有人能對出來。又過了一會兒,有幾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酸溜溜的秀才,對出了幾個不三不四的句子,郡太守聽了,搖著頭否定了,然后他催促著眾位賓客,繼續對下去。眾位客人還是想不出好對子來,令郡太守很失望。這時,小王禹偁在心中已想好了,于是,他就用銅鈴般的天真稚氣的聲音大聲說:“我來對。”眾位客人順著聲音一看,見是一個小孩,不禁發出一陣鄙視的笑聲。
可是,王禹偁不慌不忙地揮筆寫出了下聯:
蜘蛛雖巧不如蠶
頓時,四座議論紛紛,不斷發出贊嘆的聲音。
181.日影和人影
北宋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寇準,他能文能武,為人正直忠貞。歷史上記載了他的業績,也記載了他對對子的故事。
說是有一天,他和幾個人在亭子上聊天。這個亭子在水池邊上,快到中午時分,太陽在水中倒映出來。寇準寫了個上聯讓他們來對:
水底日為天上日
意思很簡單明了,可大家一時誰也對不上。問寇準,寇準也是笑而不答。正巧,楊大年有事來向寇大人匯報,也找到這里。楊大年是對對子的行家,他一來,仿佛為眾人解了圍。大家讓他先把對子對出來。
寇準把出句告訴了他。大年想,宰相說的是日影,還有什麼影兒呢?對,人影。他看著寇大人眼睛,突然發現里面有自己的人影,就立刻對出: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準夸獎他:“好一個大年,真是絕頂聰明!”
182.“畫像”
北宋晏殊是個大詩人,他作了大官以后,手下有兩個筆桿子,一個張亢,一個王琪。這兩位的長相卻都不怎麼樣。張亢是個大胖子,從頭到腳堆滿了肥肉,王琪就總叫他“肥牛”。而張亢反過來叫王琪“瘦猴”,一般人跟張亢比,都能“瘦”下兩圈,更何況王琪又真的是個骨廋如柴的人。兩個人關系很好,卻又不分場合互相取笑。有一次,晏殊請客。大家喝得正在興頭兒上,王琪放下筷子,伸出兩手的食指向兩邊撇著,笑嘻嘻地說:
張亢觸墻成八字
牛腦袋撞上墻,兩只犄角,向兩邊分開成“八”字的樣子。王琪說張亢是“肥牛”,撞了墻頭上也分“八”字。大家一聽, “哄”地笑了。張亢也不示弱 ,立刻想到“猿啼三聲淚沾裳”這句古詩,便反唇相譏:
王琪望月叫三聲
大家也是一陣哄笑。看著“ 肥牛 ”,想那句“ 成八字”,看著“瘦猴”,想這句“叫三聲”,越琢磨便越覺得可笑了。
183.俞樾一家對冷泉
清朝時候,西湖的冷泉亭上,掛有一副對聯: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戊辰九月,清朝有名的文人俞樾和他妻子到飛來峰下游玩,坐在冷泉亭邊休息,欣賞這副對聯。妻子看了一會,要求俞樾給以解釋,俞樾把原來的對聯改了二字,作為回答:
泉自有時冷起,
峰從無處飛來。
妻子一聽,覺得改得不好,立即表明自己的看法:
泉自冷時冷起,
峰從飛處飛來。
過了幾天,俞樾帶著次女秀孫又來到冷泉亭邊。他給秀孫說明上次怎樣給對聯改字一事,秀孫趕緊望著亭子,沉思了好大一會兒,慢慢地說:
泉自禹時冷起,
峰從項處飛來。
俞樾明白上聯的“禹時”是指大禹治水的時候,改得實在是好。至于那“項處”卻不大好理解,便向秀孫追問。秀孫爽朗地笑著說:“項羽曾有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這座峰不是他從別處拔起,怎能飛到這里來呢?”
俞樾聽罷,深為女兒的智慧所震驚,連連鼓勵她奮發向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184.伸頭出腳
北宋的王安石,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但精通詩文,在對對子上也下過一番功夫,算作一位古代楹聯家。
一次,他宴請一位客人。酒后閑談,王安石突然來了對句的興趣,說:“我這里有個對子,不知可能對上?”
“愿聞出句。”客人說。王安石出了上聯:
老欲依僧
客人也不是等閑之輩,很快對出:
急則抱佛
王安石說:“我這出句,前面加個'投’字就是一句古詩'投老欲依僧’。”客人說
:“大人既然伸頭(投),我在這里只好伸腳了,'急則抱佛腳’是一句俗語。以俗語對古詩,也還說得過去。”
說完,兩人都笑了起來。
185.發憤立志
蘇東坡年輕時候,仗著自己聰明機敏,又常被人夸獎,便漸漸驕傲起來。有一年春節,他作了一副春聯貼在門上: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瞧這口氣,真有“天下第一”的樣子。過往行人看了,有的夸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搖搖頭,覺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發老者登門拜訪,見了蘇東坡,老人說:“聽說蘇才子學問蓋世無雙,老朽特來請教。”蘇東坡見這麼大歲數的人都找自己問問題,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為老者讓了坐,問道:“老先生可有什麼疑難?”老人沒有說話,笑吟吟捧過一本書來。蘇東坡接過來,翻開第一頁,頭一行就讀不下去了。為什麼呢?有兩個字不認識。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臉上紅一陣、白一陣,腦門上汗涔涔的。老人說:“怎麼,這些字連蘇才子也不認識呀?”說完笑吟吟地走了。
蘇東坡呆若木雞,一時都忘了送客。等緩過神來,才恍然大悟,趕忙添了幾個字,重新寫成這副門聯: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后來,他果然成了中國的大文豪。
186.岳陽 樓
岳陽樓,在岳陽城西,“八百里洞庭”湖東岸,遙望群山,景色秀麗,為唐中書令張說守此州時所建。三國時,東吳于洞庭湖上操練水軍,便在這里觀兵。登上岳陽樓,極目遠眺,真是水天一色,湖中波光粼粼,漁帆點點,遠山蒼茫,縹緲云間,令人心曠神怡。這里成為歷代的游覽勝地,文人、學士贊美題詠,多不勝數。在岳陽樓門口,有副對聯:
四面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這副對聯,上聯寫景,下聯寫情,情景交融,并與《岳陽樓記》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相呼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是很高的。清道光年間云南羅平縣人竇蘭泉所撰、何紹基書寫的一副長聯(一百零二字),更是岳陽樓對聯中的佼佼者,歷來膾炙人口,其聯云: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漬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上聯貫串了岳陽樓的歷史掌故,下聯寫盡洞庭湖的山川地勢,問答慨嘆更顯得情真意切,余味無窮。
187.妙計討魚吃
蘇東坡與佛印和尚是好朋友,兩人論詩作聯,也常常互相取笑,從中得到極大樂趣。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葷。一天,他燉了魚,正要吃,抬頭一看,蘇東坡進了寺門。心想:早不來,晚不來,一吃魚他倒來了,先不給他吃。急中生智,順手把敲的磬翻過來扣在魚盤上推到一邊。蘇東坡一進廟門就聞到香噴噴的魚味,心想: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可以享口福了。挑簾進門一看,佛印吃著米飯,桌上只有一碟咸菜。佛印也很大方:“學士駕到與貧僧一起吃粗飯吧!”
蘇東坡只好坐下來吃白飯。他邊吃邊琢磨,這魚放在什麼地方呢?發現不遠處有一個倒放的磬,心里明白了,可怎麼把磬里的魚拿出來吃呢?忽然心生一計。蘇東坡說:“前幾天,你讓我給一位善人寫對子,我一直沒寫出來。后來想,索性用一副現成的對聯算了。”
佛印問:“哪一副?”蘇東坡告訴他,就是常見的春聯:
向陽門第春常在
積善人家……
說到這兒,蘇東坡裝作忘記的樣子:“下邊是什麼來著?”佛印說:“慶有余。”
蘇東坡趕忙接過話岔兒 :“ 什麼?'磬有魚 ’,那為什麼不拿出來吃呀?”說完,一欠身,把不遠處的磬翻了過來,“果然有魚,吃呀,吃呀,不要粗茶淡飯了。”佛印也笑了:“這個學士,真夠機靈的。”
188.船上戲對
蘇東坡與秦少游經常一起出游。這天,他們同乘小舟,沿江而下,飲酒吟詩,好不痛快。
這時,蘇東坡看見岸上有個醉漢,騎著一頭毛驢,走走停停,東倒西歪,樣子十分可笑,就出了個上聯:
醉漢騎驢,顛頭晃腦算酒賬
這對聯十分形象,秦少游一時無以為對,正思考時,忽然看見船尾的艄公,這艄公一仰一俯地搖櫓,引發了他的聯想,于是對出下聯:
艄公搖櫓,作揖打恭討船錢
艄公聽見“船錢”二字,趕緊說 :“不忙,不忙,下了船再說!”
蘇東坡和秦少游二人大笑不已。
189.妙對難新郎
傳說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也是個才女,她后來和年輕的才子秦少游成親了。新婚之夜,蘇小妹緊閉洞房大門,讓丫環給新郎送出三道題目,并傳話說,全答對了,才許進屋。第一題是藏頭詩,第二題是人名謎,對于秦少游來說,沒費事就答對了。拆開第三個題封,是個對子:
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一看,正中下懷,因為他是對對子的高手,而且出句并不難,用不著各種修辭。他心想:既然出句普通,我得對個奇句,讓小妹也知道知道我秦某的才華。越想對出佳句,越覺得出句不一般,便越加對不出來,到這會兒,靈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這會兒著急的不止秦少游一個人。還有誰呀?蘇東坡。他知道小妹的脾氣,常辦些奇奇怪怪的事。怕今夜難為秦少游,特地出來看看。
果然,秦少游在廊下轉來轉去,嘴里不斷地念叨:“閉門——推出——窗前——月——”,兩只手又推又拉,還直搖腦袋。蘇東坡琢磨出來了,這是讓對對子呀!我得助他一臂之力。又不能去跟前告訴他,怎麼?小妹肯定在窗內盯著呢!他一看離少游不遠處有一口大金魚缸,心里有了主意。他隨手撿起一塊小石子,一揮手,扔進水缸里。缸里清水一下子濺出來,夜深人靜又傳出“撲嗵”的聲音。秦少游往水缸里一看,只見波紋蕩漾,天光月影隨之搖動,一會兒便復原了。他一下子明白過來,大聲對道:
投石沖開水底天
聲音剛落,“吱呀”一聲,房門大開,丫環提著紅燈走出來說:“小姐有請!”秦少游向后一拱手,轉身昂首挺胸,邁著方步,出了洞房。
190.下棋聯句
宋代的蘇軾和黃庭堅都是大文學家,兩人見面,常互相對對子,來增加談話的興趣。
有一次,兩人在松樹下邊下圍棋,蘇軾剛投下一子,忽然落下一顆松子掉在棋盤上。過了一會兒,又落下一顆。蘇軾盯著松子,隨口說道: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說完,看著黃庭堅。黃庭堅心里也有數:這是讓我對對子呢。黃庭堅抬起頭來,向四面張望,尋找對聯的題材。他一眼看見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有條小河,河邊上幾株柳樹,清風吹來,長長的柳絲悠悠蕩蕩,劃過水面。樹下正坐著一個漁夫,握著長長的魚竿兒在釣魚。這不是送上門來的對子嗎?黃庭堅對出下句: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文興助棋興,棋興助文興。兩人邊下棋邊論文,直到很晚才歇手回家。
191.一拍一罵
從前,有一個地主做壽。當地有個富農,特地寫一副連環式壽聯祝壽,借此獻媚討好。他搜腸刮肚湊成上聯,但怎麼挖空心思也寫不出下聯了。無奈,只好把上聯送去,上面寫著:
壽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壽年豐,豐衣足食,食盡珍肴美味,位尊德大,大享榮華富貴,貴客早應該來,來之是理,理所當然;
有個才華出眾的貧農,看了這個令人作嘔的上聯,非常氣憤,提起筆來,立即對出下聯:
福如東海,海闊大,大老人,人面獸心,心黑手毒,毒如豺狼虎豹,暴病而死,死無葬身墓地,地方好人莫去,去了后悔,悔之晚矣。
上面兩聯,一捧一嘲,針鋒相對,是一副生動而有趣味的連環式對聯
192.中藥名巧對
有位著名中醫老先生,最喜歡用中藥名作對聯。
一天,一位客人來訪,看到院子里的叢竹,贊嘆道:
煩暑最宜淡竹葉,
老醫生馬上答道:
傷寒尤妙小柴胡。
進屋坐定后,客人又說:
白頭翁,持大戟 ,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志;
老醫生對答道:
紅娘子,插金簪 ,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云母天仙。
聯中全系中藥名,對仗工整貼切,頗有風趣。客人看到幾盆玫瑰,不勝感嘆道:
玫瑰花小,香聞七八九里;
老醫生捻著銀須,笑著答道: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賓主唱和屬對,沉浸在妙思雅興之中,不覺天色已晚,客人起身告辭,約定改日再會。
193.州官放火
宋朝有個州官叫田登 ,欺壓百姓 ,橫行霸道,還蠻不講理。他不許別人直接說出他的名字,說這是不尊敬他,叫“犯上 ”。他叫田登 ,不但“登”字不準說 ,不準寫,而且像“燈”、“蹬”、“噔”什麼的,也一律是“禁字”,比皇上還厲害。誰要是不留神犯了“禁”,馬上叫人拉下去打一頓板子。這年正月十五要到了,這是民間的元宵節,也叫燈節,家家戶戶要掛燈、賞燈,叫做“放燈”。田登讓人在城里貼出告示,規定正月十五怎麼過。那告示上寫著:“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怎麼“放火”呢?本該寫“放燈三日”,那“燈”字不是不敢寫嗎?起草告示的只好寫“放火”了。老百姓看了,又笑又氣:大過節的,連燈字都不準說,這是什麼世道!有人就借此編了副對聯:
只準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不敢貼出去呀 ,老百姓就在下邊一傳十 、十傳百地傳開了,并且一直傳到現在。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