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易經春去幾多時什麼意思的簡單介紹

解夢佬

大家好,我是雅風,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關注和支持。

在儒家經典中,《易經》被尊為“六經之首”,尊享著無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經典中,《易經》也享有同樣崇高的地位,被道家奉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作為華夏文明長河中智慧與文化的結晶,經過五千年的發展,《易經》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各個方面的重要元素符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于《易經》,曾給出這樣的定位:“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可以說,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講,《易經》的影響都是世所罕見的,也從來沒有一部著作能夠產生如此廣泛而重要的影響。

易經春去幾多時什麼意思

數千年來,中國的文人學士們都將《易經》作為一部值得日日、時時研讀的經典,研習并遵從其中的道理。儒家創始人孔子說,“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唐代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大醫學家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知醫”;宋人葉采也曾講,“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足見《易經》對后世人的重大影響和吸引力。

然而,歷史上真正能夠參得透、講得清這本書的人,實是少之又少。從古至今,關于《易經》的論著浩如煙海,每家都從自身感受的角度出發,試圖解讀《易經》中蘊含的觀點,但鮮有成功者。就此,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曾說,“《易》難讀,不比他書”,同時又說“是圣人事,非學者可及也”。

“具體來說,《易經》以眼花繚亂的八卦、六十四卦符號為載體,并配合晦澀艱深的卦辭、爻辭闡述世事、事理,文辭艱澀。雖然以卦爻為工具和載體,但《易經》并不僅僅是一部關于卜筮的經書,而更像是古人關于世界、人生體悟的綜述,旨在引導人們重新認識自身所生活的這個世界,進而體悟它所深深蘊藏的哲學,獲得源源不斷的生活智慧和前進動力。

易經春去幾多時什麼意思

可以說,連朱熹這樣的大儒都連呼“《易》難讀”,更不要說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的現代人了。這也就難怪現代一些人將《易經》視作一部“天書”。

鑒于此,雅風精選古本正源,并兼采眾家著作,精心研讀易經,以求能夠參悟這部偉大著作的精華。雅風會按照《易經》六十四卦的順序,每卦獨成一節,將原文、譯文、卦象、易理等幾個板塊,在力求保持《易經》原有意味的基礎上,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和研究易經,努力在生活、事業和經典原著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希望能和大家一起進步,共同領會《易經》中的思想韻味和人生智慧。

《易經》流傳數千年,難免有各種各樣甚至互相矛盾的解讀,雅風在博采眾家思想的基礎上,以經解經,力求做到前后思想一致、明晰,但由于易道水平有限,難免出現理解不夠精準到位,或者是誤解、疏漏的地方,萬望各位家人朋友們批評指正,雅風不勝感激。

凝聚著中國古圣先賢智慧結晶的《易經》,曾長久地被誤解為一本算命的書。隨著科技的發展,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易經》越來越受到中外科學界、文化界的重視,西方學者也同樣稱之為“一部奇妙的未來學著作”。

易經春去幾多時什麼意思

那麼,《易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真正研讀過《易經》的人大都認為它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測又簡單易懂的書。面對這一組互相矛盾的詞語,我們不禁要問,《易經》究竟是什麼?我們又如何才能夠讀懂古老而神秘的《易經》呢?而懂得了《易經》的道理,對于我們的人生會有什麼意義呢?

要了解《易經》,首先要從“什麼是《易經》”這個題目開始。

《易經》是什麼?幾乎所有文獻都是這麼記載的:《易》是群經之首。因為不管是五經也好、六經也好,都把《易經》擺在最前面。實際上這句話說得還不夠全面,應該是說“《易》既是群經之首,又是群經之始”。因為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是諸子百家的開始的思想源頭。

關于《易經》,學界總是見仁見智,各執已見。那是因為每一個人大都只是從一個角度去看,都只看到一個方面,每一個人只說對一部分,很難把它講得很全。所以要研究《易經》,一定要有比較寬廣的包容性。聽過我解讀《道德經》的朋友都了解,《道德經》就是老子先生在給統治者和領導者講解《易經》中的管理智慧;老子把道稱為天地之始和萬物之母,道無處不在,無所不包,可以說《道德經》一書,是有記載的對易經思維最早的全面性解讀的文獻;所以學習過道德經的人會更容易領悟易經的智慧。

易經春去幾多時什麼意思

那《易經》這部千古奇書是怎樣完成的呢?按照學界一般的說法,叫做“人更三圣,世歷三古”(《漢書·藝文志》)。也就是說,《易經》的完成,經歷了三位圣人:第一個是伏羲,第二個是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他們一家人算作一圣,第三個我們大家更為熟悉,就是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中古,而孔子在近古。

實際上,《易經》成書所經歷的時間非常長,所經歷的圣人也很多,應該說,《易經》是我國古圣先賢集體創作的成果。在中國古代,差不多所有東西都是集體創作的,很少有一個人單獨完成的。

《易經》廣大精微,無所不包。《呂氏春秋》上稱作“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學過易經或道德經的朋友對這兩句話應該非常熟悉。大到沒有外面,夠大的吧!小到沒有里面,夠小的吧!我們今天很喜歡講系統,而世界上最大的系統,就是《易經》。因為所有能列舉出來的大系統,像太陽系、銀河系等等,天外還有天,都不可能大到“其大無外”;所有能列舉出的分子、原子、質子、電子等等,還有更小的夸克,都不可能小到“其小無內”。所以說,不僅中國,就連很多國外的大哲也認為易經是包羅宇宙萬象的神奇著作。

那麼,這樣廣大精微的一本書,到底有什麼用處呢?說出來,有些人會不相信,有些人會嚇一跳,但是如果大家認真讀完這本經典奇書,一定會恍然大悟——《易經》是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

易經春去幾多時什麼意思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說很夸張,因為現在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兢兢業業,就是為了解開宇宙的密碼。有了那麼多的科學儀器,那麼尖端的技術,他們都還不敢說能夠做到,這麼一本幾千年前的古老經書,怎麼能做到這樣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大家心里一定充滿疑問:到底有沒有解開呢?

我們可以大膽地說:當然解開了。

當年孔子解開這個密碼以后,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千五百多年,但是我們一直都是小用,從來沒有大用過。孔子曾感慨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但是他的感慨我們依然聽不懂,我們把它當知識來背誦,可就是不知道它的真正的含義是什麼。“人能弘道”,意思是人能夠把這個密碼好好來運用;“非道弘人”,是說你不能在這兒躺著,等它來給你幫忙。孔子的這句話是說:宇宙的密碼已經解開了,但是要靠人來把它發揚光大,而不是被動地等待那個密碼來幫我們解決問題。那麼,我們又憑什麼說,到孔子的時候,就已經解開了宇宙人生的密碼呢?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使用各種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奧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宇宙對于人類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問號。那麼我們的古圣先賢在幾千年之前,怎麼就能夠得到破解宇宙的密碼呢?我們的老祖宗是如何一步步獲得這些密碼的呢?我們這樣說又有什麼國際認可的證據呢?下一期,我們將繼續探秘易經,了解更多易經中蘊藏的奧秘!

這里是雅風國學,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贊、評論和轉發,謝謝大家。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