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嫁俗之一
滿族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由于文化和交往受到傳統約束,所以在婚姻方面也很傳統。一般的男女婚姻大事都由父母包辦下進行的。
滿足的姑娘一般在十五六歲就已訂婚了。也有雙方覺得門當戶對而“兩好嘎親”和“指肚嘎親”的特殊婚俗。這兩種情況都是對雙方家庭比較了解,認為是“好上加好”從而做到“親上加親”。男孩女孩都是在孩童時代時,雙方同意兩個孩子長大成為夫婦的,叫“兩好嘎親”。“指肚嘎親”是指雙方婦女在孕期時就有這種協約,如果都是同樣性別的孩子,就結為“金蘭”,如生下一男一女就確定婚姻關系。
女孩在要訂婚年齡之前,“學針線”是女孩子的必修課。那時候沒有學堂,也不像現在的女孩可以走到外面長長見識。所以那個時候的女孩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進”的。所以做母親的在女兒十一、二歲時就要輔導女兒做“針線活”。開始輔導女兒做鞋做襪做褲子,等活。再大一些就要學習刺繡的活了。過去做鞋、幔頭、枕頭頂子以及荷包之類都要繡上花、鳥、魚或山水之類圖案的剌繡。所以,過去的姑娘和媳婦都以“炕上活”或“針線活”好為榮。
十六、七歲是女孩訂婚的年齡段,這個年齡段屬于大姑娘了,所以就有“二八佳人”一詞。指的就是女孩已經二八一十六歲了,象征著已經是成年人了。這時,隔三差五總會有媒妁之人前來提親。那時候提親的條件,家庭必須是“在旗”的,而且兩家也要門當后對。年齡和屬相也要考慮,“金雞怕玉犬”、“蛇虎如刀錯”、“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等語也影響著婚姻大事。如果女方相中了男方,要由媒人將女方的生辰八字寫入婚帖交給男方。南方要找算命先生,按男女的生辰八字和陰陽五行進行推算,雙方沒有相克之處,就叫“合婚”。男女雙方的婚事就算定了下來。
滿族嫁俗之二
雙方己“合婚”,南方的父母和一些親屬要來到女方家“相門戶”。看看女方和男方是否相般配,如果表示滿意就要“過小禮”了。“過小禮”就是訂婚禮,物品有較好的布料,金鎦子(金戒指)或金手鐲之類飾品,同時給女方一定數量的“裝煙錢”。
過完“小禮”,男方父母和媒人來到女方家,女方家要設席款待。席間雙方父母都要交換著相互敬酒,這種過程叫“換盅”,一表示牢固,婚姻關系。酒席間,女方家人把聘禮單子交給媒人,由媒人同男方家人商議,并征求男方家人的意見。如果協商后,雙方都沒意見,最后落實聘禮,並確定“過禮”(聘禮)的日期。
“過大禮”也稱“過聘禮”,雙方商定取錢的日子,就要進行過大禮了。在娶親前的一個多月,南方的一些近親屬和媒人把聘禮送到女方家中。聘禮有一個禮匣和幾個包袱。禮匣也稱“梳妝匣”,主要有兩面鏡子、臉盆和一些高檔化妝品等物,包袱里是女方的衣服和布匹。富庶的大戶人家還要過“單豬單酒”或“雙豬雙酒”(兩口肥豬和兩鐔好酒)。“過大禮”這天女方也要設席款待男方來的賓客和女方前來的近親屬。女方的親屬們也拿一些首飾布料或錢表示祝賀,稱作“填箱”。
“過大禮”一個多月以后,南方就找陰陽先生瞧日子(選吉日),確定過門日期。這個日期,如果女方沒有極特殊的情況是絕對不能更改的。“過門”的前一天,女方家里也要擺酒宴,招待親友,你方也能收到一些“填箱錢”。
滿族人家結婚(民間稱“辦事情”)一般為三天。第一天,男方家里要殺豬、搭鍋灶、搭“吹手”棚子(鼓樂班子專用棚)。全家人這一天還要拜祖。
第二天,安箱柜,布置妝扮喜車。從第一天起,男方家里就鼓樂喧天,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熱鬧非凡。“屯中”鄰居和親友們就都前來“撈忙”(幫忙)。
第二天,是女方家“送親”的日子。一般的家庭,要雇上三輛大馬車,家族人員和近親屬們陪同送親。人員數是“去單回雙”,由女方的弟弟(或侄輩)“壓車”,在離男方居住地較近的屯子或居住地的屯子,找一合適人家做“彩房子”(也稱“打下處”)。安頓好后,男方來車把“送親”的人接走,只留下“新娘”和“送親婆”(滿族也稱“送命墅”)留在“彩房子”家。
滿族嫁俗之三
生活在廣東的滿族人基本上都是以農耕為主,“三季忙”之后的冬季是農閑時間,所以,結婚的時間大多數選擇在冬季的冬日(農歷十一日)、臘月或正月。
“正日子”是結婚典禮最為隆重的一天。雞叫頭遍的“丑”時,娶親的洗車就來到“彩房子”(打下墅)接新娘上車。同車一起來的“娶命戚”(娶親婆)給新娘梳洗打扮,戴花塗粉。然后給新娘穿上紅色的“抱轎”褲和綠色的“抱轎”襖,並給穿上“踩堂鞋”。這期間,“喇叭匠”們面對“彩房子”這間屋的窗戶外,要吹三遍“抱轎”喇叭曲牌。
到“寅”時(凌晨3至5點),新娘的哥奇用“報轎”被把新娘抱到接親車上。新娘坐在車中間,緊挨著新娘是“儐娘”(伴娘),“娶命戚”在前,“送命戚”在后,新娘的弟弟在最后面“壓車”。接親的喜車要婆家住的位置為軸心,車要向里繞(逆時針方向),這叫“大娶大繞”。
洗車走后,男方家里人要給“彩房子”家畄一些“壓炕錢”和一些糕點和水果類的東西。
迎親隊伍最前面兩人鳴鑼開道,跟其后的是“吹手班子”,樂隊后面是執著紅紗燈的二位年輕人,執燈后面是“執客”(也稱“代東”,是替東家主持全面事物的人),“執客”的后面是兩匹頭上戴花的高頭大馬,一匹是新郎騎著,另一匹騎著的是“儐郎”(伴郎),喜車緊隨其后。一路上鑼鼓喧天,喇叭聲纏綿。
喜車是用葦蓆搭成,外裹紅毯,前面用紅布做成花結,兩個車壓箱前面各掛一面“托為”(銅鏡),用來驅魔避邪的。
如果女方的家離婆家很近,就省去了“彩房子”這一環節。女方用車送親,男方去車迎親,在兩家車輛相會時,女方的哥哥用“抱轎被”把新娘抱到迎親的喜車上。這叫“插車”。
滿族嫁俗之四
接親的喜車回到男方家,滿族婚俗中有一個“憋性”過程。新郎的弟弟沒等喜車到門前就關上大門並把門栓插上,不讓喜車進院,送親的一方知道是“憋性”,忙把“紅包”遞了上去,新郎的弟弟才開了門。車隊緩緩進院,喜車停穩后,送親的人都下了車,惟獨新娘和“壓車”的弟弟不肯下車。原來這也叫“憋性”,新郎走到車旁也同樣拿出“紅包”,新郎的小舅子(壓車人)看了看紅包中的錢數還是不肯下車,新郎無奈,只好從兜里又拿出一些錢。“壓車”人感到滿意,把“紅包”裝進衣兜。這時,新娘的婆婆端著紅通通的炭火盒來到新娘前讓新娘烤火。寓意是烤烤手,手暖下廚房不打碗盤等炊具,另一意義是日子一定會紅紅火火。在“娶親婆”和“送親婆”的攙扶下了車。新郎拉著新娘的手,踏著腳下鋪著的紅氈,進入在院心搭起的帳蓬中。帳篷中間放一桌子,桌上有酒飯和碗筷以及化粧品等物。新娘面南坐在“抱轎被”上,由“娶親婆”重新開始化妝。化完妝,新郎接過新娘遞過來的三盅酒,新郎都一飲而盡。然后領著新娘圍著桌子左走三圈,又右走三圈,完成了滿族婚俗中的“坐帳”環節。
新娘“坐帳”完畢,兩人雙雙來到供桌前。此時己到“卯時”(早5至7點),是夫妻拜天地的吉時。供桌上有供品供器以及酒壺酒盅。新郎點燃三支香,插進香碗中,二人又雙雙跪下,向南面磕了三個頭。每磕一次頭,新郎都要酙滿一盅酒澆灑在地上。這就是“拜天地”。新郎領著新娘要進入洞房,房門坎上放一馬鞍,新娘要跨越馬鞍進入洞房。跨馬鞍是不讓新娘腳踩著滴水檐。“新人踩到滴水檐,兒女要等二三年”是滿族的一個婚俗,寓意早生貴子,另外也有“跨平安”之意。在跨越馬鞋時,新郎用秤桿挑下新娘頭上的“蒙頭符子”(漢人稱“蓋頭”),兩人一起進入洞房。
滿族嫁俗之五
新郎在新娘跨越馬鞍時用秤桿將蒙在新娘頭上的“蒙頭符子”(漢人稱蓋頭)挑下后,兩個攜手走進洞房。洞房內,許多人在欣賞到新娘子的刺繡活。幔套罩外面繡的是“鯉魚臥蓮”,象征著“連年有余”,幔套內側繡的是“五子登科”,寓意生下的孩子都能進入仕途,升官發財。四個枕頭頂子上繡的是四季花鳥。這是檢驗新娘“針線活”主要時刻,如此時人們贊不絕口,驗證新娘的活計是很不錯的。
新郎扶著新娘,踩著炕沿下面的高粱袋子上了炕。新娘脫下“踩堂鞋”放在洞房門的門坎上,取“步步登高”之意,寓意日子一年比一年強和吉祥如意。新娘剛剛在炕上坐下,小叔子來到新娘跟前。先打了新娘一拳,緊接著又拽了一下新娘的衣襟,讓其下炕。這叫“小叔子打一拳,又有金銀又有錢”,“小叔子拽一把,又有騾子又有馬”。新娘下炕時換上紫色的繡花鞋象征著子子孫孫旺旺興興。
結婚的第二天早晨是“分大小”時候。婆婆領著新娘給宗族老輩人以及近親屬“裝煙”,以借“裝煙”來認識婆家的眾親屬,也稱作“分輩份”。親朋好友們也要拿出一些“裝煙錢”。當然給“裝煙的”眾親屬和一些朋賓也要給新娘“裝煙錢”。
吃過飯,新娘要把箱子和櫥柜中的嫁妝拿出來,兩婆婆、嬸婆、姑婆以及大伯嫂子等長輩和平輩的女眷來看。這是新娘一生中展示“針線活”的最關健時刻。這叫“翻箱”。然后再把“當姑娘”時在娘家給公婆、叔伯公公和兄嫂、弟弟妹妹等做的鞋襪或衣物等分別贈給眾人,這叫做“散箱”。
滿族的婚俗,一般都是三天“回門”(回娘家),探望爺奶、父母等娘家一些近親屬。臨行時,婆婆給拿上一碗左右的高粱、三根大蔥、四把粉條和豬肉。在娘家只能住一宿,吃完早飯就得回婆家。小兩口在回婆家臨走時,娘家要把來時同樣東西翻倍拿回。高粱象征“步步高升”,大蔥象征年年日子充裕,生下的小孩聰明,粉條意為“天長地久”,豬肉象征著兩家骨肉親、輩輩親、相互依存、相互共榮和永世同好。
富察晨楓稿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