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取象比類學說,不是五種元素,而是將萬事萬物按照潤下、炎上、曲直、從革、稼穡的性質歸屬到水火木金土五個項目中,與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風四元素學說有區別,是集哲學、占卜、算命、歷法、中醫學、社會學等諸多學于一身的理論。
這里靈沖霄帶大家了解一下與五行相關的冷知識:
五行的起始與盛行五行的起源非常古老,早在《尚書·洪范》中就有“五行”這一概念的提出。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彎曲,舒張),金曰從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穡(意指播種收獲)。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從這里看,中國的五行學說自上古夏商周三代就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基本體系架構。
我們現在引用的五行學說真正盛行開來,靈沖霄個人認為是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諸子百家大多有復古情節,借助古籍來引申發展自己的學術主張。其中對五行學說繼承和發展最為深刻的是陰陽家的大佬鄒衍。
鄒衍借助五行的概念、提出了“五行生勝”的理論,來試圖說明事物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他認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生的轉化形式,說明事物之間有著對立的關系。因為鄒衍對五行學說的精深研究,故而人們也將“陰陽家”稱為“陰陽五行家”。
他用五行學說來解釋王朝更替和社會變遷,引申出“五德終始說”。鄒衍的“五德終始說”為齊閔王稱東帝,燕昭王稱北帝奠定了理論基礎。后來被秦始皇接了去,為他的稱帝及其統治服務。《史記·封禪書》說:“鄒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在漢代被董仲舒的新儒學所吸收,成為支持“君權神授”的學說的理論框架,更深遠的影響到了后世。
舉個栗子,《三國演義》中有曹丕廢帝篡炎劉,劉備稱帝后為昭烈皇帝等描寫。這是因為漢朝在鄒衍的五德學說中屬于“火徳”,故而漢朝一方的稱呼中會有“炎”“昭烈”等與火相關的名號。
五行生克都知道?反生反克了解一下五行學說中的五行生克,大家想必都知道。哪怕小學生也能說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和“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來。
這里靈沖霄帶大家了解一下五行生克中引申開來的“五行反生反克”的說法。
反生為克:“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塞。木賴水生,木多水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土是生金的,但土太多反而把金埋沒了,使金失去應有的作用。比如一個人身體本來很健壯,又吃人參補品,結果不但沒有起到補身的作用,反而由于補得太過致病(例如流鼻血等),此為反生為克。
反克︰五行生克中并不只存在順克,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旺克衰,強克弱;也有反克︰如“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蕩。水能克火,火旺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比如用小刀去伐巨木,小刀反為巨木崩斷,這就是金弱木強下,金反為木克。
兄臺,你命中五行缺……電視劇和小說中常常會有剛出生的孩子起名字時,家里大人或者算命先生一算孩子出生時間(生辰八字)后來一句“你家孩子命中缺水(或其他五行)”之類的說法。
這命中缺什麼之類的說法還是跟生辰八字及天干地支的五行屬性有關。
中國古代采取天干地支相合的方法來計算時間。這里不再細說,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時間為2019年8月30日上午10:30,那麼換算成干支計時就是“己亥年癸酉月己亥日己巳時”,此時出生的孩子的生辰八字就是“己亥癸酉己亥己巳”。
具體看八字中的五行屬性還是先了解一下天干地支的五行屬性。
那麼由上表來看的話,這孩子生辰八字中的五行屬性分布就是“己亥 癸酉 己亥 己巳”對“土水 水金 土水 土火”。細查一下,這里面有“金水火土”四行,沒有“木”,所以此時出生的孩子按五行理論的說法就是“命中缺木”。家里大人迷信的話,起名字時會給孩子起帶“草字頭”或者“木字旁”的名字來彌補所缺的“木”。
我是靈沖霄,擅長金庸武俠和文學名著點評!歡迎關注評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往期精彩回顧:逍遙游中有大道:北冥、鯤鵬等瑰麗畫面下隱藏的圣人之境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9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