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正傳…笄始初、立教派分三,其源一。”這是宋末元初李道純在《滿江紅.贈丁縣令三教一理》中關于三教的詩句。
從進入奴隸社會時期開始,我國就逐漸形成了一套將社會人群區分開來的等級制度,在商周時期,《周禮》將社會區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和奴隸等六個等級。
到了秦漢,社會的等級又形成了天子、諸侯、士、農、工和商;發展到隋唐之后,社會上基本就形成了三教九流的等級區分,并且被確定下來,直至清朝滅亡。
與三教九流同時作為社會等級區分的,還有九流十家、上中下九流等。所謂的九流十家,指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農家、雜家、陰陽家、兵家和縱橫家,到了明朝時,在這個基礎上又增加了“小說家”,所以形成了十家的說法。
而對于其中的上中下九流,知道的人就很少了。那麼,它們是什麼意思?指的又是哪些人?我們首先要理解其來源,然后再對其具體的內容進行講解。
一、上中下九流的來源有關"九流"的社會等級區分的說法,最早可以在《漢書·藝文志》中去尋找,書里面用“九流”去形容形成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墨、道、法、雜、農、陰陽、縱橫等學術流派。
在最初的時候,“九流”并非是一個貶義詞,這里面的“流”指的是門派的意思,用如今的學術話語來說,也可以將這些門派稱之為某一種信仰,如西方的“弗羅伊德主義”、“存在主義”和“新實證主義”等。
大約到了唐代,佛道儒三教正式形成,而在這之后,人們又將三教和九流結合到一起,從而才有了三教九流的說法。不過將社會階級區分為上中下九流的理論,卻與這個三教九流有很大的區分,被使用到的范圍也更廣。
因為三教九流主要用于職業的從事者和信仰方面,而上中下九流則可以運用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不僅被運用于社會階級的區分,而且還被用于形容人們的職業。
所以,這個時候的“九流”已經不同東漢時期的“九流”,它的含義不僅僅出現了變化,而且還形成了一個貶義詞。上中下九流指的是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那麼,它們指的又是什麼意思?主要用于形容哪一些職業?
二、什麼是上九流?在民間就有一句非常順暢的順口溜用于形容上九流,即“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君王四流官,五流閣老六宰相,七進(進士)八舉(舉人)九解元”。
從這里的閣老就可以看出,這種區分的方法主要是明朝才形成的,縱觀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體制,擁有閣老制的,只有明朝才獨自設立。
在明朝之前,皇帝之下主要有三公和九卿;明朝之后的清朝,朝廷之中的權貴主要是鐵帽子王和議政王大臣。所以,這種說法來源于明朝無疑。那麼,它又是什麼意思呢?
“一流佛祖二流天”主要用于形容宗教界的主神,封建時期的皇帝權力依靠的是“神權天授”,所以神靈遠遠比皇帝的地位還高。
排在其后的是君王和官員,而在君王之下,又排列著閣老和宰相,最后就是科舉考試成功的狀元、進士和解元等。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所謂的“上九流”其實都只在一個圈子之中對人們的社會地位進行排練。皇帝是這個圈子里面的最高層,其下地位由高到低地排列著,位于最后的是還未參加殿試的解元(鄉試第1名)。
只能說,這里雖然有九流的說法,但其實都歸屬于社會階層之中的頂層,是人們對于金字塔頂端的人群的劃分。那麼,什麼又是中九流和下九流呢?
三、什麼是中九流和下九流?由上九流就可以得知,上中下其實是用于社會階層的區分,人們將社會劃分為上中下三個不同的等級,而在各個等級之下又劃分出了9個小等級,一共形成了擁有27個等級的體系。
所謂的“中九流”,人們也用一句順口溜去形容,即“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丹青(畫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在官僚階級之下,被納入中等階級的主要有秀才、醫生、畫家、皮戲表演者、賣唱者、算命先生、僧人和賣藝者。
秀才雖然說是一個快要步入官僚階級的人,但其實地位并不高,是讀書人之中排在最后的一個。他們在社會中享有的最高權利,就是見到縣令的時候不下跪。
醫生對于社會的影響和作用比較大,但是他們的地位并不高,一般都被認為是富貴之家或者皇族的侍者,這些人可以對他們呼來喝去。
畫家、賣藝者和僧人是社會中的擺脫生產人群,一般也會受到社會的尊重,但地位其實比官僚階級的要低得多。
在這一個階級有一個非常大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既受到來自底層的尊重,但又被上層人物所排擠。 只能說,他們是排在中間的那一個部分,上九流一般都是完全脫產者,他們是社會中的頂層消費者,也是社會最大的剝削者和寄生蟲。那麼,人們又怎麼排列下九流呢?
所謂的下九流,在民間的順口溜中就是“一流高臺(戲臺表演者)二流吹(戲臺配樂者),三流馬戲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其實他們也是脫生產者,主要依靠的是賣藝為生。不過他們的這種換取經濟的方式比較低端,所以被排練在最后。
結語由上面對于上中下九流的區分來看,農民階級和商人階級沒有被排入其中,而被納入其中的基本上都是社會的脫產者。盡管如此,這些高高在上的人也被區分為三六九等,處在每一個檔次的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社會地位。
其實,雖然沒有農民和商人的排列,但下九流的地位比他們還要低得多。在明朝就有明確的規定,娼妓者的家人必須要戴上綠色的帽子和穿上綠色的衣服,在大街上,他們也不能走人行道的正中間;見到人不僅僅需要低頭,而且還要等別人走完了之后自己才能行走。如果違背了這一些規定,輕則被打幾十下,重則有牢獄之災。
僧人雖然被排在最高的一個檔次,但是在現實的社會中,他們的地位并不高。這與當時極其流行的儒家文化有關,基本上在唐朝中后期之后,佛家和道家均被儒家所排擠,盡管他們也被納入了三教之中,但是能夠左右官僚階級和社會的只有儒家。
由此可以看出,在等級嚴格的封建社會之中,想要取得社會地位的平等或者提高,必須要改變自己賴以為生的職業,否則目標永遠都不能完成。
參考資料
《漢書·藝文志》
《舊中國的下九流》
《中國古代的三教九流》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