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辰
1898年夏秋的那場變法,不僅開展百余日便遭扼殺,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頸血畫上了句號,愈發染上悲愴的色彩。譚嗣同、楊銳、劉光第、康廣仁、林旭、楊深秀的名字,從此在諸多歷史書寫中融為一體,成為一個為改革而犧牲的經典象征。 “六君子”的合稱,讓六人的個性差異在大眾眼中顯得模糊不清,似乎是一個志同道合的小團體。事實上,在經歷、性格乃至政見上,他們之間頗有不同之處,并不能一概視之。之前國歷君給大家講過譚嗣同的豪氣沖天,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六君子中最年輕的一位——林旭。
林旭的英氣或許不如譚嗣同,但才氣猶有過之,梁啟超說他“天才特達,如竹箭標舉,干云而上”。他的同鄉沈瑜慶有位才貌雙全的女兒,一直想找一位配得上的女婿。沈瑜慶既是名臣沈葆楨之子,又是被《光宣詩壇點將錄》評為“九紋龍史進”的閩派詩家,眼光自然不低。林旭18歲那年,沈瑜慶偶然從塾師那里見到他的文字,大加贊賞,于是招為乘龍快婿。第二年,林旭又接連奪得童試頭名與福建鄉試解元,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真是少年得意。
不過,張之洞對這位少年解元的評價是“平日功夫甚淺”。科舉考試畢竟規矩謹嚴,年輕進士并不多見。1894、1895、1898年的三次會試,林旭都是鎩羽而歸。其間發生甲午戰事,他也開始留心西學,參與創辦保國會、閩學會,還在上海學習英文。1898年春,他拜入康有為門下。不久后,榮祿又將他招攬為幕僚。
在天津,林旭結識了當時應召進京的譚嗣同。譚嗣同的湖南同鄉譚延闿傳神地記錄了兩人訂交的一幕:當時他與林旭在酒樓喝酒,忽然聽到隔間有人嘆息“有君無臣”。一看是熟人譚嗣同,他便叫來介紹給林旭認識。兩人一見如故,高談闊論,盡興而別。這樣的相會,猶如《三國演義》中劉備初遇張飛的情節。但是,此時距政變發生只有一個月了。
林旭隨即步這位新朋友的后塵進京。8月29日,詹事府少詹事王錫蕃保舉四人,其中評價林旭“才具實屬超群”。9月4日,他與劉光第一同被光緒帝召見。青云得意,不免忘形。軍機章京任命一下,林旭曾邀朋友赴宴,酒酣耳熱之際,說起曾有算命先生說自己“年不過三十,及三十當為軍機大臣”,如果年過三十,這一預言看來真會實現。他的同鄉鄭孝胥也說,林旭太招搖了些。就連他的前幕主榮祿,也很客氣地寫信規勸,遇到新政事宜應當仔細斟酌,不要“遇事紛更”。榮祿雖是重臣,但畢竟不在北京,對四章京的工作并不清楚,實在是把林旭的地位瞧得太高了。可以想象,他的背后會有多少嫉恨的目光。在北京的官場圈子里,不少關于林旭的流言蜚語傳播開來,甚至有人說他剪掉了辮子,在家身穿洋人衣帽,出門才換上袍褂。
9月23日,四章京中的楊、劉、譚三人一齊被捕。第二天,有官員來到林宅,聲稱首席軍機大臣禮親王找他問話,于是一去不回。那名老獄卒說,“林旭秀美如處子,在獄中時時作微笑”。目睹六君子身赴刑場的刑部主事唐烜也寫道,林旭聽到處刑的上諭時仍然面色含笑。《中外日報》則報道,他臨刑時“先號咷而后笑”。大概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在笑些什麼……
林旭擅詩,有詩集《晚翠軒集》,妻子沈鵲應也會作詩。如果讀到這首《讀夫君〈晚翠軒詩〉》,或許他會含笑九泉:
人生誰氏免無常,離合悲歡夢一場。何事為榮何事辱?只求到死得留芳。
林旭,字暾谷,福建侯官人,1875年生,1898年9月28日被殺。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