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關于易經中講的沒有正妻是什麼意思的信息

解夢佬

今天要講的還是卦爻辭的故事——晉卦

易經中講的沒有正妻是什麼意思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卦辭,前面4個故事都是在爻辭里面找到的,我們今天尋根,說卦辭,在前文我們說了一個觀點,周文王作卦辭,我們現在就用卦辭來說明這件事。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序卦傳》“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晉,晉升,上進。《說文》“晉,進也。日出萬物進。從日,從臸。”《雜卦傳》“晉,晝也。”晝為白天,夜晚休息,則白天表示上進。

我們先按照顧頡剛先生的考釋,其他觀點我們暫且放置:

康叔,姬姓,名封,又稱衛康叔、康叔封,周王姬昌與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同母弟 ,因獲封畿內之地康國(今河南禹州西北) ,故稱康叔或康叔封。這個和伯禽被封于魯叫魯侯一樣;又因為事武王的弟弟所以叫康叔,類似于“管叔”、“蔡叔”(聯合武庚造反的兩位,和武王、康侯是兄弟),河南浚縣衛侯墓出土青銅器康侯鼎銘文“康侯封(“封”字參見下圖)作寶尊”、青銅簋銘文有“王朿伐商邑,令康侯啚于衛……”

易經中講的沒有正妻是什麼意思

封字銘文

周成王即位后,發生三監之亂,康叔參與平定叛亂,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縣) ,建立衛國,成為衛國第一任國君。康叔赴任時,其兄周公旦作《康誥》、《酒誥》、《梓材》,作為康叔治國法則。并告誡康叔,務必明德寬刑、愛護百姓,向殷商故地賢豪長者詢問殷商興亡之道。

易經中講的沒有正妻是什麼意思

根據于省吾先生考釋“金文康叔均作康侯”(《雙劍誃易經新證》)這個觀點應該可以補充到顧先生的考釋中來。那這個卦到底要給我表達什麼觀點呢? 《周書·康誥》曰:“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這是周公代成王頒發給康侯的三篇文告,倒是很像“晝日三接”但是難以理解的是錫馬、蕃庶,這個我們還是要回到甲骨文中來,我們前文講“易”字的時候提到“錫”字,到了周朝,錫字的寫法已經發生變化

易經中講的沒有正妻是什麼意思

以前的錫和易是及其相似的,這里補充前文一點故事,有關王亥的,《易傳》服牛乘馬,指的是王亥跑到有易國交易,因為某些不好的事情得罪了有易國王,被殺,但是這為殷王為何被后世的子孫經常祭奠呢?我猜想應該是開創了交易的先河,所以我在前文說易是變化就是這個意思,交易也是變化的意思,用自己馴養的牛馬,多了吃不完,和其他國家交易,這應該是最開始的交易,就像我們小時候沒有錢的認識,用自己的玩具換其他的玩具,另一個會告訴你這個玩具的價值和自己的價值不同,其中肯定有人不愿意交易,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問題,隨著市場的慢慢擴大,這種問題會日益突出,慢慢人們發現金屬比較稀有,也有一定價值,所以為了區分易和錫的本質,在易錢加金,表示是用金錢交換貨物,對交換的方式區別,衍生出了錫字,這是我個人對錫字的解讀淺見。然后我們在說說“蕃”字,這個字比較好理解,古人一般稱別的國家叫蕃,庶:眾多的意思。我就簡單翻譯下這個卦辭的意思吧:康侯和其他許多外藩交易馬匹,一天多次接見不停歇(我在前文說過,《易經》中“三”是指多的意思,后人很多就翻譯成為一日接見三次)。其實這個卦就是說明康侯很忙,為了國家,不辭勞苦

其他觀點:

1.馬王堆中的帛書《二三子問》《易》曰:“康侯用錫馬番庶,晝日三接。”①孔子曰:此言圣王之安世②者也。圣之正③,牛參④弗服,馬恒弗駕。不憂⑤乘牝馬⑥□□□□□□□□□□■⑦時至,芻稿不重⑧,故曰“錫馬”。圣人之立正也,必尊天而敬眾⑨,理順五行⑩,天地無困,民□不滲,甘露時雨(11)聚降,剽風苦雨(12)不至,民心相■(13)以壽,故曰“番庶”。圣王各有三公、三卿,“晝日三接”,[接此三公三卿]者也。

有關馬王堆出書的《二三子問》主要是介紹孔子對易經的一些理解(“精白”為道家觀念),但是含有很多老黃思想在里面,后人很多對此書是否含有孔子的思想在里面存疑,再此我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可以網上看看

2.王弼:康,美之名也。順以著明,臣之道也。“柔進而上行”,物所與也。故得錫馬而蕃庶。以“訟受服”,則“終朝三褫”。柔進受寵,則“一晝三接”也。

孔穎達:是以康侯”至“三接也”。○正義曰:釋訖舉《經》以結君寵之意也。○注“康美之名也”至“一晝三接也”。○正義曰:舉此對釋者,蓋訟言終朝,晉言一晝,俱不盡一日,明黜陟之速,所以示懲勸也。

這個解釋是把康作為“美”的意思,在這里有一個疑點就是,王弼到底認識衛康侯這個人嗎?把這個人稱作美其實也沒太大疑問,但是后面的康侯難不成翻譯稱享有美名的侯爵?只能說明王弼不懂這段歷史,但是從孔穎達翻譯王弼的注可以看出,孔是知道這個歷史的

好了,如果以上的推測都為真,那麼卦辭也不屬于文王作了,為什麼?因為晉卦這個故事發生是成王時期,而康侯是文王的兒子,文王是怎麼知道這段歷史的(一個死人)?莫非真的是“圣人”?所以按照我前文的觀點推測,《易經》應該是屬于太史官們慢慢總結出來的然后附在卦上的,主要是用先王中的有名的故事引導今王做出仁政,指導帝王的行為。極有可能是伏羲八卦,文王64卦,周公卦辭,加上太史們(包括卜筮官)添附一些,到孔子和學生作余下的解釋和引申,才有我們今天的《易經》。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9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