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刀鐮關什麼意思

解夢佬

《龍文鞭影》釋義

龍文鞭影

《漢書•西域傳》中說:“薄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這里的薄梢、龍文、魚目、汗血即是四種良馬之名。其中龍文勿需鞭策,見鞭影即馳。蒙書《龍文鞭影》即取其意。

《龍文鞭影》,原由明代萬歷年間蕭良有撰寫。蕭良有系漢陽人(今湖北武漢),自幼聰慧。參加會試中會元,官拜國子監祭酒。國子監是中國古代教育機構中的最高學府,祭酒相當于此學府的校長。蕭良有以校長身份,瀝血寫蒙學,可見當時蒙學之重。《龍文鞭影》寫成之初,其名為《蒙養故事》。蕭良有搜羅典籍故事,輯錄人物軼事,并錄此書中,以四字言韻的形式編撰而成,所用韻部為平水韻的平聲韻。形文簡煉而朗朗上口,梗概備述而工整清晰。此書問世后,由夏廣文作小注釋要。

至清初,安徽一位私塾先生楊臣諍,認為蕭良有的《蒙養故事》并不全面,夏廣文作的小注亦紕漏甚多,所以增刪改補。改補后,其內容量比《蒙養》多出一倍,并把此書正式命名為《龍文鞭影》。清末,廣東番禺李暉吉、徐蘭畦二人又撰寫了《龍文鞭影二集》,質量、數量,大體與前者相當。我們現在所看《龍文鞭影》系一集與二集合訂本。

《龍文鞭影》包羅萬象,內容博雜,歷史、趣聞、世諱等等均備。若無釋要,恐難諳其一二。前人所釋亦頗多之,如大河濤濤而蕩人心魄,又如溪水涓涓而醒人精神。奈何均系它語,不能盡興。龍兒不才,試以綿薄之力而作。若有不當或簡略處,尚請諸公雅正增補。

戊子年荷月為序。

一集•卷上

一東:

粗成四字,誨爾童蒙。經書暇日,子史須通。

重華大孝,武穆精忠。堯眉八彩,舜目重瞳。

商王禱雨,漢祖歌風。秀巡河北,策據江東。

太宗懷鷂,桓典乘驄。嘉賓賦雪,圣祖吟虹。

鄴仙秋水,宣圣春風。愷崇斗富,渾浚爭功。

王倫使虜,魏絳和戎。恂留河內,何守關中。

曾除丁渭,皓折賈充。田驕貧賤,趙別雌雄。

王戎簡要,裴楷清通。子尼名士,少逸神童。

巨伯高誼,許叔陰功。代雨李靖,止雹王崇。

和凝衣缽,仁杰藥籠。義倫清節,展禽和風。

占風令尹,辯日兒童。敝履東部,粗服張融。

盧杞除患,彭寵言功。放歌漁者,鼓枻詩翁。

韋文朱武,陽孝尊忠。倚閭賈母,投閣揚雄。

梁姬值虎,馮后當熊。羅敷陌上,通德宮中。

粗成四字,誨爾童蒙。經書暇日,子史須通。

【釋略】粗略以四字為句,兩句為韻,用于教誨啟蒙兒童。經書,指四書五經,儒家經典書籍。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自南宋始,為儒家學子必讀基本書籍。我國古代圖書之四部分類法為:經、史、子、集。子史即指其中的子部與史部。子部,又稱丙部,專列諸子百家著作思想、藝術、譜錄等。史部,又稱乙部,專列各種體裁的歷史著作。經書暇日,子史須通:在以四書五經為經典的現在,諸子百家與史學著作等我們也要通曉。

重華大孝,武穆精忠。堯眉八彩,舜目重瞳。

【釋略】重華,即舜,三皇五帝之一。《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者,名曰重華”。《二十四孝》之孝感動天,記載的便是重華的故事。相傳重華目有雙瞳,其父瞽瞍,家中另有繼母以及同父異母的弟弟象。他的父母性格頑固,行事偏袒象,多次陷害重華。重華秉性純孝,從不以為惱。堯帝聽說此事后,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重華,后來又將帝位禪讓于重華。重華繼位后不計前嫌,侍父如故,并將弟弟象封為諸侯。

岳飛,字鵬舉,河北相州人氏(今河南安陽)。岳飛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宋史•岳飛傳》載,岳飛被誣陷入獄后,曾“裂裳以背示”,背后四個深入膚里的大字:盡忠報國。岳飛一生廉潔律已,忠君孝母,卻被高宗、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只到宋孝宗繼位,岳飛冤屈才得以昭雪,淳熙五年,謚號武穆。宋理宗寶慶元年,改謚忠武。金庸小說中所說《武穆遺書》,確有此物,但內容并非小說所說“兵法之術”,而是一套拳法。

堯,三皇五帝之一。姓尹祁,號放勛。因封于唐,又稱唐堯。《論衡•骨相》云:傳言黃帝龍顏,顓頊戴午,帝嚳駢齒,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湯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陽,周公背僂,皋陶馬口,孔子反羽。這里所說種種異相,旨在指出帝王圣人與普通人容貌有不同之處。

商王禱雨,漢祖歌風。

【釋略】商王,即商朝成湯王。姓子,原名履,字天乙。《呂氏春秋•順民》載:“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于是剪其發,磨其手,自以為犧,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說,雨乃大至。則湯達乎鬼神之化、人事之傳也。”當時大旱,太史占卜后,說應該以人祈禱,商王遂剪發、剪指甲,歷數自己有愧之事。祈禱完畢,天果然下起了大雨。

漢祖,即漢高祖劉邦。字季,沛縣人。高祖十一年,淮南王黥布起兵造反,劉邦率軍征討,得勝后班師回朝。路過自己家鄉沛縣時,宴請鄉里,即興為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秀巡河北,策據江東。

【釋略】劉秀,字文叔,南陽蔡之事。祈禱完畢,天果然下起了大雨。

漢祖,即漢高祖劉邦。字季,沛縣人。高祖十一年,淮南王黥布起兵造反,劉邦率軍征討,得勝后班師回朝。路過自己家鄉沛縣時,宴請鄉里,即興為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陽人(今湖北棗陽西南),系劉邦九世孫。西漢時王莽篡位,劉秀起兵平亂。公元二十三年,劉玄稱帝。《后漢書•光武帝紀》載:“(劉玄)乃遣光武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十月,持節北度河,鎮慰州郡。所到部縣,輒見二千石、長吏、三老、官屬,下至佐史,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輒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吏人喜悅,爭持牛、酒迎勞。”公元二十五年,劉秀代劉玄稱帝,改元建武,定都洛陽,稱光武帝。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東漢獻帝興平二年至建安四年,策得周瑜之助,率兵兼并各割據勢力,攻取江東,為東吳開國奠定了基礎。袁術曾有云:“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太宗懷鷂,桓典乘驄。

【釋略】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賢明君主,“振古而來,未之有也”。他與魏征之間即是君臣,亦是良友。太宗有錯,魏征向來敢犯顏直諫。這對君臣的交往,可謂其馨如蘭。《資冶通鑒》載,唐太宗“得佳鷂,自臂之,望見征來,匿懷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鷂竟死懷中。”這件小事,充分體現出李世民對魏征的懼怕敬重。

桓典,字公雅,太傅桓焉之孫,漢靈帝時官至侍御史,喜乘青白色的馬。靈帝在位其間,朝政由宦官趙忠、張讓把持。桓典不畏強權,直而不避。《資治通鑒》載:“桓典為侍御史,宦官畏之。典常乘驄馬,京師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

嘉賓賦雪,圣祖吟虹。

【釋略】南朝謝惠連,系謝靈運族弟,與靈運、謝脁合稱“三謝”。十歲能文,曾作《雪賦》云: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云繁。梁王不悅,游于兔園。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未至,居客之右。俄而未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風于衛詩,詠南山于周雅……嘉賓賦雪,即取梁孝王游兔園,嘗宴請鄒陽、枚乘、司馬相如。見有雪落,乃令作賦的典故。

圣祖,指明太祖朱元璋。張岱《夜航船》中曾備述此典:彭友信以貢至京師,遇上微行,占《虹霓》詩二句云:“誰把青紅線兩條,和云和雨系天腰。”命友信續之,應聲曰:“玉皇昨夜鑾輿出,萬里長空駕彩橋。”上大悅,問其籍,命翌晨候于竹橋,同入朝。友信如言,候久不至,遂入朝。上召問故,以實對。上曰:”此秀才有學有行。”遂授北平布政使。

鄴仙秋水,宣圣春風。

【釋略】鄴仙,指唐代李泌。李泌字長源,少而能文,歷玄宗、肅宗、代宗、德宗數朝,官至宰相,封鄴侯。因李泌好神仙之術,所以又稱鄴仙。《鄴侯外傳》曾載李泌:服氣修道,周游名山。賀知章曾贊李泌:此子目如秋水,必當拜卿相。

宣圣即孔子。漢武帝曾問東方朔,孔顏之道德何勝?東方朔回答說:顏淵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風,至則萬物生。 漢平帝元始初年,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此后孔子又被人稱為宣圣、宣父、宣尼。

愷崇斗富,渾浚爭功。

【釋略】按《世說新語•汰侈》載,西晉石崇生活奢華,廁所布置有若官宦人家內室,姬妾身著錦緞。他與晉武帝的舅父王愷斗富,王愷拿晉武帝所賜珊瑚樹向石崇炫耀,被石崇用如意砸碎。石崇又拿出六七株比砸碎的那株珊瑚樹更好的來,王愷見后,憮然自失。

《晉書》載,晉武帝女婿王渾與名將王浚爭功不止。王浚有功,武帝派史者慰勞,王渾嫉妒,上奏武帝說王浚不聽指揮。

王倫使虜、魏絳和戎。

【釋略】王倫,字正道,南宋使臣。靖康元年,王倫向欽宗自薦維持汴京秩序。后多次出使金國,約定議和事宜。最后一次出使時,遭金國相逼,不降,終被金國勒死。死后追封為通議大夫,謚號愍節。

魏絳,又稱魏莊子,系春秋時晉國八卿之一。執法嚴明。《左傳》有載:(襄)公曰:“然則莫如和戎乎?”(魏絳)對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薦居,貴貨易土,土可賈焉,一也。邊鄙不聳,民狎其野,穡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晉,四鄰振動,諸侯威懷,三也。以德綏戎,師徒不勤,甲兵不頓,四也。鑒于后羿,而用德度,遠至邇安,五也。君其圖之!”公說,使魏絳盟諸戎,修民事,田以時。這是說,和戎的話,可以利用游牧民族重視貨物而輕視土地的態度,來發展貿易關系;如果沒有戰爭的話,人民會安居樂土;戎狄與晉國交好,其它國家會對我們心存畏懼;和平局面下,不必消耗太多物資,晉國也可以休養生息,保存實力;前人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以德服人,才能夠保持和平局面。晉國曾九會諸侯,這也重用魏絳的結果。

恂留河內,何守關中。

【釋略】寇恂,字子冀,上谷昌平(今北京)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劉秀南定河內后,任命寇恂為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后漢書•寇恂列傳》載,劉秀對寇恂說:河內完富,吾將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蕭何鎮關中,吾今委公以河內,堅守轉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蕭何,沛縣人,助劉邦起義。后劉邦為漢王,蕭何為相。于漢惠帝二年卒,謚號“文終侯”。《史記•蕭相國世家》載: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

曾除丁謂,皓折賈充。

【釋略】王曾,字孝先,宋真宗咸平五年寅科狀元。時有丁謂阿諛奉承,排擠賢臣。后因擅自移動皇陵位置被王曾制罪。《續資冶通鑒》載:欲得天下寧,當拔眼中釘。釘即丁謂。

孫皓,字元宗,三國時期東吳第四任,亦是最后一任君主,為人殘暴,喜活剝人的臉皮。吳國最后為晉所滅。賈充反復無常,最初事魏國,后來事晉國。孫皓降晉后,賈充責罵孫皓對他曾實用過酷刑,孫皓回答,酷刑是專門對付奸詐小人的。田驕貧賤,趙別雌雄。

【釋略】田驕貧賤的故事,取自《史記•魏世家》。文曰: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於朝歌,引車避,下謁。田子方不為禮。子擊因問曰:“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貧賤者,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楚越,若脫躧(xi,三聲,這里指草鞋)然,奈何其同之哉!”子擊不懌而去。

史記中的故事是說:魏擊于路上遇到國師田子方,下車行禮后,田子方卻不回禮。于是魏擊問他:“是富貴之人可對人驕傲,還是貧賤之人可對人驕傲?”魏擊是魏文侯之子,自然稱得上富貴之人。田子方卻只是一方謀士而已。田子方回答:是貧賤之人可對人驕傲。假如諸侯驕傲的話,會失去一個國家。大夫驕傲的話就會失去家。沒有國家,人們不會稱他為君主,沒有家,人們不會稱他為家主。而貧賤之人,就算行為有所差錯,一言不合,也只是穿上鞋子就走罷了。魏擊聽到此話,告罪而去。

《后漢書》載,東漢趙溫曾云:“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于是棄官而去。就是說:大丈夫應該有所作為,不能甘居人下,沒有進取精神。

王戎簡要,裴楷清通。

【釋略】王戎、裴楷皆晉人。按《世說新語》載,文帝想選吏部尚書,向鐘會問王戎與裴楷的為人,鐘會回答說:裴楷清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于是楷為吏部郎。簡要:簡明切要。清通:形容裴楷容貌俊秀,儀表堂堂,通曉理義。

子尼名士,少逸神童。

【釋略】蔡克,晉惠帝時期人,字子尼。少而好學,博覽群書。《晉書》載,瑯邪王澄路過陳留郡,問陳留郡官吏:“此郡人士為誰?”官吏答:“有蔡子尼,江應元。”當時陳留郡有許多地位高的人,王澄又問:”然則為什麼只說他們兩個人?”官吏答:”您問的是人,不是在問地位”。

劉少逸,宋代人,自幼聰穎過人。相傳某日隨老師一起拜訪名士羅思純,羅思純出對子:家藏千卷書,不忘虞廷十六字; 少逸對道:目空天下士,只讓尼山一個人。

巨伯高誼,許叔陰功。

【釋略】《世說新語》: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訊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耶?”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命。”賊像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荀巨伯,東漢人氏。看望生病的友人,正值胡賊圍攻這里,巨伯不愿敗壞德行義氣而棄友求生。胡賊至后,聽說這樣事,被巨伯感動,遂率兵撤退。

許叔微,字知可,號近泉,北宋人。屢屢考試而不中,遂棄儒從醫。許叔微醫術高超,一次做夢,有神人告訴他,因為他救死撫傷,素有陰功,特賜他為官。紹興二年許叔微果然考中進士。

代雨李靖,止雹王崇。

【釋略】李靖,字藥師,唐初軍事家、民族英雄。相傳李靖未入仕途之前,曾經出去找獵,夜晚寄宿于一個農戶家。半夜有婦人叫門,告訴李靖她是龍母,因為兒子外出,希望李靖代為行雨。李靖行完雨后,見自己家鄉土地干枯,又向那里多滴了幾滴,并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婦人。老婦人說:君無家矣。

王崇,漢代人。相傳王崇喪親,哀痛不止。時六月,有冰雹下,周圍人家畜生莊稼盡死,獨王崇畜生莊稼得生。

和凝衣缽,仁杰藥籠。

【釋略】和凝,五代時文學家,法醫學家,中進士時名列第十三名。后來和凝主持考試,看到范質也名列第十三名。于是和凝對范質說:“君之文宜冠多士,屈居第十三者,欲君傳老夫衣缽耳。”

狄仁杰,唐代明相。武則天曾賜其紫袍龜帶,親書: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舊唐書》載,元澹曾對狄仁杰說,“下之事上,亦猶蓄聚以自資也。譬貴家儲積,則脯臘膎(xie,二聲,意為肉食)胰以供滋膳,參術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門下賓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備一藥物。”仁杰笑而謂人曰:“此吾藥籠中物,何可一日無也!”就是說,地位低的人服侍地位高的人,就像儲備物資一樣。您這里藥物美食已經很多了,小人愿意再充當一味藥物。狄仁杰說,你正是我藥籠中的東西,一日都不可缺少。義倫清節,展禽和風。

【釋略】沈義倫,北宋開國功臣,為避趙光義名諱而改名為沈倫。行為檢點,高風亮節,兩袖清風。《宋史•沈倫傳》載:(義倫)在相位日,值歲饑,鄉人假粟者皆與之。殆至千斛,歲余盡焚其券。

展禽,名獲,字季,春秋魯國人。封地在柳下,惠是他的謚號,所以后人尊其為柳下惠。展禽坐懷不亂的故事流傳已久,被人們認為是傳統道德的典范。《孟子》云: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占風令尹,辯日兒童。

【釋略】尹喜,字公文。精通歷法,善察天象,兼習占卜。周昭王二十三年,尹喜自請任函谷關令尹。某日占卜風向,知有圣人將行至此地。后來老子果然騎牛而至,尹喜請老子作《道德經》五千言。尹喜著有《關尹子》一書。

《列子》載: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盤盂:盛物之器,圓者為盤,方者為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的故事流傳廣泛,故事以兩小兒辯論時,各自片面看問題,永得不到結論的辯論開始,由孔子的不知為不知而結束。

敝履東郭,粗服張融。

【釋略】此東郭并非救狼的彼東郭。《史記•滑稽列傳》有載,方士東郭先生為衛青出謀劃策,漢武帝知曉后決定授予他東海郡都尉之職。此前東郭先生一直等待漢武帝詔見,因為貧困而寒冷苦頓。他在雪中行走,鞋子只有面,沒有底。路人笑他,他卻逍遙自在。唐李白《贈宣城太守悅》有句:自笑東郭履,側慚狐自溫。

張融,南朝齊人。張融生活檢樸,以至衣服破舊不堪。齊高帝認為有失威嚴,乃賜舊衣一套。《南齊書•列傳》有載其事。

盧杞除患,彭寵言功。

【釋略】盧杞,字子良,唐朝人。為人險詐。《舊唐書》載:及杞為相,諷上以刑名整齊天下。故天下無賢不肖,視杞如仇。袁高執奏曰:盧杞為政,極恣兇惡,三軍將校,愿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

彭寵,字伯通,東漢人。《后漢書》載:及王郎死,光武追銅馬,北至薊。寵上謁,自負其功,意望甚高,光武接之不能滿,以此懷不平。光武知之,以問幽州牧朱浮。浮對曰:前吳漢北發兵時,大王遺寵以所服劍,又倚以為北道主人。寵謂至當迎合握手,交歡并坐。今既不然,所以失望。浮因曰:王莽為宰衡時,甄豐旦夕入謀議,時人語曰'夜半客,甄長伯。及莽篡位后,豐意不平,卒以誅死。光武大笑,以為不至于此。及即位,吳漢、王梁,寵之所遣,并為三公,而寵獨無所加,愈怏怏不得志。嘆曰:我功當為王;但爾者,陛下忘我邪。

放歌漁者,彭枻(yi,四聲)詩翁。

【釋略】唐崔鉉為江陵太守,有漁者于楚江垂釣,即得,遂換錢購酒,高歌自若。崔鉉乃問,君乃隱士否?答:姜子牙、嚴子陵具隱士,殊不知乃釣名也。

宋卓彥恭行經洞庭,見月下一老叟泛舟。問,有魚否?答,無魚有詩。言畢敲枻吟唱:八十滄浪一老翁,蘆花江上水連空。世上多少乘除事,良夜月明收釣筒。

幼時讀書,每讀至士子隱逸,從此江河湖海任遨游時,總是拍案擊節,心中激蕩。若范蠡,急流勇退,與西施泛舟五湖,自有一番馨暖;若子陵,辭仕而去,垂桿相釣,與魚為友,自有一番清逸;若躬耕自資的陶潛,采菊東籬,南山為伴,自有一番瀟然。在我心中,人生一瞬,倘以有限生命去事權事貴,煩東惱西,不得自由,不若效法士子淡泊度日,“用宇宙以成心,借風云以為氣”。一應繁華盡數拋卻,眼耳鼻舌心意之間,只見自然。

然而要做個風流隱士,卻并不容易。士者,四民之首,原指武士,后來成為通讀過經史子集的知識分子之總稱。欲做隱士,先要為士。否則即使隱逸,也無非是個隱樵、隱農。隱士細分,亦有兩種。一種系先天之隱,一種系后天之隱。有一個故事。唐崔鉉為江陵太守,有漁者于楚江垂釣,即得,遂換錢購酒,高歌自若。崔鉉乃問,君乃隱士否?答:姜子牙、嚴子陵具隱士,殊不知乃釣名也。漁者之隱,便是先天。他自生來,便知曉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什麼。貧困、疾病都無法改變他的決定,即使嚴寒天氣,霜雪沾衣,坐在江邊亦是澄靜自在,甘之如怡。釣得一二尾魚后換錢沽酒,于案頭再置本好書,此時生活已經完備,再不須要什麼錢權利益摻雜進來。先天之隱是對天性的考驗,假如一個人不具備與生俱來的空靈之心,自然無從談及此等境界。

后天之隱更難。士子十年寒窗苦讀,目標大抵是為求個功名。也唯有功成名就后,才對得起十年歲月、一并守了自己十年歲月的家人。只是功成名就后,卻只能算了卻一樁心愿而已,內心尚有為國為民、舒展抱負的更大心愿。可憐官場之事向來黑暗,勾心斗角者大有人在。這些旁門左道,又豈是這些空有抱負的人能學得來、做的成的。于是只能心灰意冷,空嘆自己無力填其不平之處。悲憤之至時撣衣而去,不問世事,實在是無可奈何之舉。后天之隱是對人格、耐力、性情的考驗。為了維護自己的精神富足,就要懂得什麼叫舍棄。

一個人從心中充滿希望再至無欲無求、順應天命,須要十幾年,甚而幾十年光陰方可。甚至有些人,一生都不明白得失間的干系。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這三畏,可以說能夠代表士子從入仕至隱世的三種境地。

天命者,是自然之境。它之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譬如山在南端,高可百仞,縱有人非要妄說山在北端,高方盈尺,最終也只是主觀認識而已。山之方向、高矮從不曾因人的思維而改變過。意識的流動確是可以隨意更改,所更之物,卻不是事物的本質,而是它通過各種屬性表現出的外在。

大人者,是俗世之境。它如一道橫梁,隔開上下尊卑。權勢、財物、人際關系……一切于社會中不得不接觸的東西,都在此境中得以體現。地位低的人,因種種原因受制于地位高的大人,大人有令下,則恭敬接令,即刻為辦。大人有言出,則奉如圭臬,以為準則。

圣人者,是精神之境。古之圣賢,德才兼備,精神境界之高,自非碌碌小兒可比擬。所以畏之,其情似也合乎情理。

士之隱逸與否,無非是在這三種境地之間的選擇。如未隱時,三畏俱畏;將隱未隱時,稍畏大人、圣人;隱之不仕時,只畏天命。蓋因士之未隱,大人在上,總須聽其令而行其事,不去做,是目無尊卑。不提以往社會,即使如今社會若目無尊卑,也會招人嫉恨,工作之中難免會遇到不可測的麻煩。一遇到麻煩,則自己欲要實現的抱負理想未免受到阻礙。將隱未隱時,對尊、卑、圣人、小人等等已產生懷疑。蓋不懂究竟何為尊,何為卑;何為圣人,何為小人。人生正反兩面,原是密不可分。此時為正,焉知異日不是反。此時為反,又焉知異日不成正。轉換無常,從無盡處。尊、卑、圣人、小人恰也如此,一個人位高權重,并不代表他的人格高貴。一個人人微言輕,并不代表他沒有高尚的人格。一個人品德智慧極高,并不代表他沒有錯誤。一個人平素齷齪下流,并不代表他不能偶行善事。士子因種種疑慮,畏懼逐時減淡,漸生出欲隱之心,卻又因種種牽絆,而未能如愿。極至隱之不仕,則是看透名利場中事,原來無非是追逐利益的勾當而已。天大地大,皆在名利之外。而名利之內,全非自己所喜,只能算是片片微塵罷了。此刻眾生萬相,細細看來皮囊而已。

大人、圣人,俱是人間之物。對大人,如孟子所言,“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即可。他有地位,我有胸懷。他得厚祿,我求溫飽。所以吾何畏大人哉?對圣人,佛家又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之語,所謂圣人,原也系眾生其一,未脫塵跡。衣食住行、樣樣與它人無異。且要人一生德高智明,非但實際上說不通,縱理論上亦不能夠。所以大人、圣人之畏,似大可不必,不若省去。唯有天命,奈何不得,唯順受而已。其實自然之規律法則,人本也無力更改。順之任之,實在說不上悟到什麼,只不過回歸本性,通徹原委罷了。

放歌漁者的故事中,漁者顯然不承認子牙、子陵一輩的隱士之名。我思籌在他心中,要做隱士,就要從生來時就已定下位置,這才擔得起隱士之名。然而未經風波之隱,總是少了些煙火味道。那種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境地,也與我們自身距離甚遠。有一首歌,名字忘記,詞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詞很好。便須如此,飽嘗世道艱辛后,尋出一條適合適合自己走行之路來,放掉了錢,權,名,利,悲,憂等等概念,心中只見喜樂安然,方是隱之大乘。蓋因這樣的隱士,經歷過什麼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因此緣故,多了一分蒼桑大氣。

只是我又以為大乘隱士,認真算起來,歷史上的人物皆不能當得,他們之行徑,只是隱仕而已。當真要隱,就干凈利落些,索性隱居之地也不能叫人知曉。這點上,放歌漁者卻又比歷史上的人物要強些。韋文朱武,陽孝尊忠。

【釋略】韋文:韋逞之母宋氏,生于前秦時儒學大家中。宋氏幼年喪母,由父親扶養長大,在父親的熏陶下對《周官》產生濃厚興趣,生子韋逞后也一刻不怠。后其子韋逞官至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廟禮儀之官)。前秦君主符堅視察太學時,因未開設禮樂這門課程而深感遺憾,博士盧壺推薦年齡已八十歲的宋氏,符堅大悅,請宋氏在家中開設學堂,選派一百多名學生跟隨她學習,并賜宋氏為宣文君。宋氏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博士,即當時古代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朱武:晉朱序之母。符堅派符丕、慕容垂率十余萬人攻打襄陽,時朱序正鎮守此地。其母韓氏親自領婢女及城中女丁登城應戰,于西北角筑新城二十余丈。符丕進攻西北角時,朱序于新城堅守,終于使符丕潰敗。襄陽百姓遂稱此城為“夫人城”。

宋氏韓氏,一文一武,一靜一動。前者以德行教育服天下,后者以英烈果敢傳青史。若我撰《無雙譜》,一定分出陰陽雌雄,將宋氏韓氏皆刻入內。蓋其雖事微,卻能于草木處見女兒之志。

陽孝尊忠:王陽、王尊,皆漢代人。王陽赴益州為刺史,行到邛郲九折坂時,見到道路艱險,嘆道,“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至王尊任益州刺史,經九折坂時,問身邊官吏:“這就是王陽所畏懼的道路麼?”得到肯定答復后,王尊下令驅車,說:“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

《孝經》開宗明義: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珍惜身體,自無不當。然而就我來看,王陽的例子實在不能上綱上線到孝順上去。畢竟九折坂別人走得,為什麼他走不得?又譬如范跑跑,大難來臨之時,父母親恩怎麼可能有暇記起,只是出于本能逃之夭夭。自然,這純系我的揣測,并無實據。不提。

王尊的忠字亦是如此。走了九折坂,便是忠了麼?不走九折坂,便是不忠了麼?忠與不忠只憑一條路而論斷,實在太過片面。就如朱序來說,他的人生道路可謂曲折,襄陽破而降前秦。前秦攻晉時,派朱序做說客,他將前秦兵力全部告訴故國,使前秦大敗。由此聯想到王陽、王尊走的這條冰冷冷的死路,總令人有啼笑皆非之感。

這一句,唯一使我有所感悟的是:世事無常,須辯證論定。

倚閭賈母,投閣揚雄。

【釋略】倚宮賈母,出自《戰國策》: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睦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處,女尚何歸?”王孫賈乃入市中,曰:“淖齒亂七國,殺閔王,欲與我誅者,袒右!”市人從者四百人,與之誅淖齒,刺而殺之。

戰國時,齊國王孫賈,侍奉齊閔王。齊國發生淖齒之亂,王孫賈與出逃的齊閔王走散。他的母親說,你朝去晚歸,我倚門而望。你暮出不歸,我倚閭而望。現在你侍奉齊閔王,而閔王還不知下落,你怎麼可以回家?因此王孫賈率領眾人殺掉淖齒,并立齊閔王兒子田地繼位。

人生第一位老師是父母。父母行為,往往可以影響到子女的行為。賈母女流之輩,未必懂得政治,卻深明為人大義。只嘆閔王死后,齊國大業凋零,唯余莒與即墨二城。自此齊國一蹶不振,衰亡在即。歲月乘除加減,閑話付于文字,逸興自然有之。然而思及當年累累白骨之處,又不免凄凄。

投閣揚雄:揚雄,字子云,西漢學者。王莽稱帝后,揚雄正于天祿閣校書。因為門人犯罪被流放,怕累及自己,因此欲跳閣自殺。未死,后召為大夫。

我敬揚雄之處,在于他晚年時所說,作賦乃“童子雕蟲篆刻”。童子行徑,純系無機。信手就成,渾圓質樸。至于揚雄投閣之事,卻頗令人費些疑猜。《三國演義》借諸葛亮之口,說其為小人之儒,“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深以為然。

梁姬值虎,馮后當熊。

【釋略】梁姬:梁氏,南宋韓世忠妻子,野史中稱其為為梁紅玉。梁氏倫落風塵之時,見廊間有虎臥,心中害怕而走。不久其他人趕到,梁氏復往視之,才發現原來是睡著的是兵卒。詢問他的姓名后,得知是韓世忠。梁氏乃自贖其身,為韓世忠妾氏。后韓世忠原配白氏卒,扶為正妻。

馮后:馮媛,漢元帝妃子。《漢書•孝元馮昭儀傳》有載:(馮)初為婕妤,上幸虎圈斗獸。熊逸出圈,攀檻欲上。馮婕妤直前,當熊而立。上問:“人情驚懼,何故前當熊?”對曰:“猛獸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座,故以身當之。”帝驚嘆,自是倍敬重焉。漢元帝游虎圈,觀看人與困獸之斗,由后宮妃子作陪,時為婕妤的馮媛與傅婕妤都在內。忽然一頭大熊跑出,其它人全被嚇跑,唯獨馮媛擋到漢元帝面前,保護他的安全。由此漢元帝對馮媛愈加寵愛。

梁紅玉雖出身風塵,卻能慧眼識英雄。單只是自贖其身為韓世忠妾一事,便已使人驚心動魄。況還有飛馬傳召平叛亂、親操桴鼓等種種逸事。后世口頭相傳、書本記載、戲曲演繹,無一不對梁紅玉倍加贊賞,稱道有加。英烈夫人祠記有云:“梁氏,娼優異數也。以卑賤待罪之軀,而得慧眼識人之明。更縱橫天下,爭鋒江淮,收豪杰,攬英雄,內平叛逆,外御強仇,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古今女子,唯此一人也。惜乎天不假年,死于非命。然青史斑斑,名節永垂。”誠哉斯言。

若讀梁紅玉,自當肅然鄭重;若讀馮后熊,卻可以“且待小僧伸伸腿”。政治風云變幻,朝夕之間天壤之別。后宮爭斗亦是如此。有名的,譬如武則天、慈禧等,手上無不滴有淋淋鮮血。馮氏與其相比,還算純良。但心機殊深之處,又不得人喜。蓋漢元帝身邊,自有護衛,實不必她挺身而出,裝模作樣。放在現代來看,馮氏就是謀時謀機得當,博弈成功的典型。或有人說,她真心愛護漢元帝,因此才臨危不懼。客觀講那也可能,世間的事,總有千千萬萬種可能。然而我實在不能憐惜她,縱她后來被傅后誣以“詛咒罪”而自殺,也覺得無非是因果報應。話又說回,總體公正來看,馮媛身處后宮,處處刀鐮,也屬不易。斯事見仁見智罷了。

羅敷陌上,通德宮中。

【釋略】羅敷,邯鄲秦氏女,嫁于王仁為妻。時王仁為趙王家令。羅敷于山中采桑之時,被趙王看到,欲將之強娶。羅敷擅彈箏,做《陌上桑》歌以自明,趙王乃止。

樊通德,漢代伶玄之妾,曾為趙飛燕使女。伶玄根據樊通德的描敘,寫了《飛燕外傳》。

奇哉羅敷,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我讀《漢樂府集》時,恰是少年,十六七歲。當時許多內容生記硬背,其內涵卻所知淺淺。至如今重理舊書,再讀《陌上桑》,實在忍不住為羅敷而拍案浮白。“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這幾句寫盡羅敷外表美好;“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晳,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干人,皆言夫婿殊”這幾句寫盡夫君美好。夫妻恩愛,不容叫趙王不慚,更不容后人不為之所動。

宋劉克莊有詩寫樊通德:妝束姑隨世,風流亦動人。等閑擁髻語,千載尚如新。最是后一句摧人肝腸。二冬:

漢稱七制,唐羨三宗。 杲卿斷舌,高祖傷胸。

魏公切直,師德寬容。 禰衡一鶚,路斯九龍。

純仁助麥,丁固夢松。 韓琦芍藥,李固芙蓉。

樂羊七載,方朔三冬。 郊祁并第,譚尚相攻。

陶違霧豹,韓比云龍。 洗兒妃子,校士昭容。

彩鸞書韻,琴操參宗。

漢稱七制,唐羨三宗。

【釋略】西漢高祖劉邦、文帝劉恒、武帝劉徹、宣帝劉詢、東漢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章帝劉烜,各有作為,乃稱七制。唐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憲宗李純,皆系明君,并為三宗。

小時候讀民間故事,說劉邦幼年家貧,鍋碗全無。無奈之下,夜間去偷鍋,卻不慎被主人發現。劉邦只好藏匿在主人家中,只至黎明主人出行方敢動彈。此時路上已有行人,劉邦便在光天化日之下頂鍋而行。老天爺知道后,特意降下一場濃霧,才使劉邦得以人不知、鬼不覺將鍋頂回家里。按故事的意思,劉邦系真命天子,若是被人瞧見偷鍋之舉,未免會留下猥瑣形象,令世人不恥。

議及帝王,史書常有一個普遍通行的模式,即出生時必有異兆。或是母親夢到香氣襲人、有異物入口,或是經某個地方突然而孕,誕下麟兒。具此種種,不一而足。我們現在看是無稽之談,但當時卻是無可厚非。史官應命為帝王編撰一個類似于神靈般的故事出來,以愚惑民心,增強國家向心力,有利于進行統治。

七制三宗,有開朝辟地之功者,有雄居天下之功者,有中興國業之功者,有開創盛世之功者。凡此十帝,寧不令人神思悠悠。

杲卿斷舌,高祖傷胸。

【釋略】顏杲卿,陜西西安人氏,與顏真卿同宗。唐玄宗天寶年間,時顏杲卿任常山太守。安祿山圍攻常山,捉住顏杲卿兒子季明,以迫使顏杲卿投降。顏杲卿不降,導致其子被殺。后城破,顏杲卿被擒,猶自破口大罵,被安祿山斷舌而死。

公元前二零三年,漢高祖劉邦與項王對峙于廣武。項羽箭傷劉邦胸部,為使軍心安定,劉邦按住腳趾說傷到了腳部。

文天祥有一首詩講顏杲卿:“常山義旗奮,范陽哽咽喉。明雛一狼狽,六飛入西川。哥舒降且拜,公舌膏戈挺。人世誰無死,公死千萬年”。這首詩高度贊揚了顏杲卿義節氣魄,以及他寧死不屈的高貴品質。在婦孺皆知的《正氣歌》中,文天祥也有記載顏杲卿的事跡:“為顏常山舌”。

我讀顏杲卿,幾至唏噓。顏杲卿本為安祿山部下,安祿山反叛后,顏杲卿一面忍辱負重,一面招募壯丁。安祿山攻下洛陽之時,顏杲卿也伺機起兵平叛。天寶十五年,常山箭盡糧絕,加上防御設備不完備,終致陷落。安祿山將顏杲卿押至洛陽天津橋邊,用各種酷刑折磨他,最后甚至割下他的舌頭。

顏杲卿自起兵至失敗,雖然只是短短十幾日內發生的事。但他的頑強與反抗精神,卻令更多的人敢于站出來抗擊叛軍。一千多年后再復提及,只愿貞魂不墮,烈魄長存。蓋今日之人,利欲熏心者多,卿卿之大忠大義、不折不從反成無道也。搖頭嘆息,竟至無語。

余生也晚,只能從書本中獲知劉項一二。思及劉邦項羽,便想起鐵馬金甲、浩浩煙塵。英雄好漢,當以匡扶天下為已任。劉項不喜讀書,未必知曉此中道理。但是廣武對峙之時所比拼的耐力、智謀、勇氣、仁義等,卻無一不彰顯出他們發自本身的魅力。

“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若劉項在天能見現在棋盤上所書楚河、漢界幾字,也應當笑上一笑了。

魏公切直,師德寬容。

【釋略】魏公,即北宋政治家、名將韓琦。為人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純一,無邪趣,學問過人。韓琦年不足二十,已考中進士。至治平元年,為右仆射,封魏國公。韓琦敢于直諫,“凡事有不便,未嘗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紀綱、親忠臣、遠邪佞為急”。

婁師德,武則天時為相,為人寬容。《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韓琦是賢臣,歐陽修亦說他臨大事、決大義,重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但賢臣未必是賢人,自古文人相輕,蘇東坡便是在韓琦百般打壓下不得施展抱負。況在王安石變法一事上,韓琦與之百般纏辯,成為因循尋舊、不思變革之徒。外事爭紛尤是如此,韓琦奏請神宗去掉新法,以換取邊界的短暫安寧。目光淺短處,令人扼腕。我觀韓琦,切直有之,大義不足。

《新唐書》中,還載有婁師德另一件逸事。婁師德向武則天推薦狄仁杰,但狄仁杰對此事毫不知曉。他認為婁師德不如自己,一直看不起他。武則天察覺到后,與狄仁杰對話,問他婁師德賢明與否。狄仁杰答:為將謹守,賢則不知。武則天又問:知人乎。狄仁杰答: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因是,武則天告訴狄仁杰,正是婁師德向自己推薦了他。狄仁杰乃嘆道:婁公盛千,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最是寬容者能納天下。婁師德七十歲逝世,謚號為貞。其貞其行,大闊大廣,實令小女子汗顏。

禰衡一鶚,路斯九龍。

【釋略】孔融向曹操推薦禰衡,曾寫《薦禰衡表》,其中有載: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

路斯:唐初張路斯。其妻生有九子。張路斯曾于河南安陽任照靈侯,罷官歸鄉后,常于焦氏臺附近釣魚。一日釣魚處突然出現宮殿,張路斯走進去后,成為龍王。從此他朝走晚歸,每天回家時身上都冰冷濕漉。他的妻子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答:我已成為龍王,外地一名叫鄭祥的人也成為了龍王,與我不停爭奪地盤。我們約好明天決斗,你告訴兒子來幫我。我頭上扎紅頭巾,鄭祥頭上扎青頭巾。之后張路斯果然取勝。

讀正史中的禰衡,使人心酸。讀演義中的禰衡,使人慷慨。玩三國志游戲遇到禰衡,則使人會心發笑。

失眠時極愛亂想。有時也會思考為什麼人生這麼多條款法規。用來束縛常人尚可,但用來束縛異人卻不妥。異人必有異相,怎能拘其言談舉止,扼殺他一派天真。禰衡持才傲物,這也不過是個人的事,與它人何干,與它人何累,它人何必因此斬殺禰衡。小小的臉面上的挫敗,大得過世間損失一位高才之人麼。且不說異人,縱是我,普通百姓一名,卻也不喜世間規則,深受其縛而不得反抗。思禰衡英年而早逝,真真叫人可嘆可悲。

張路斯的故事,是小時候從民間故事中讀到。印象中似乎還有一個版本,內容與此相似,寫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男子下河殺惡龍,讓女子持矛為其助陣,若見頭上有紅綃者是自己,若見頭上有綠綃者便是惡龍。誰知男子與惡龍纏斗太過激烈,以至于雙方頭巾皆散落水中。女子無可奈何,只能站在岸上無言助威。最后男子與惡龍同歸于盡,女子亦投河徇情。

我不知張路斯的故事最早出自哪里,但于我來講,一心認為它只是民間文學。也唯有民間文學,才稱得上樸實生動,有著最為直接的人民性。純仁助麥,丁固夢松。

【釋略】范純仁,范仲淹之子。范仲淹命范純仁至蘇州取麥五百斛。即還,船行至丹陽,遇到石曼青。范純仁問石曼青來這里有多久,石曼青回答:已兩個月。家有三喪而未曾下葬。范純仁乃將麥子全贈給石曼青。歸來后他將石曼青的情況告訴范仲淹,范仲淹答:何不以麥舟付之。此后,“麥舟”成為助人喪葬費用的代名詞。

丁固少年時有夢,夢松生腹上。請人占卜,云:松字乃十八公。后十八年,君當為公。后果然如此。

助人為樂,樂善好施,這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延至今日,卻有些變了味道。君不見廣場邋遢兒童三三兩兩,鼻流清涕,張手便向行人要錢。若是給了其中一個,其它幾個馬上迎上來索取。更可悲的是,兒童身后還有一個號稱丐幫的組織。他們以乞討為主營業務,上有幫主,下有護法。上面要求小兵小卒每天都要上繳銀兩。有些人達不成任務,便去坑蒙拐騙偷。最常見的騙法,是在人流密集處鋪紙一張,上面列數自己不幸,云正上學焉,云家有病人焉。更有狠毒一些的,自斷雙腿,以博取看客同情。

我以前常想,無非損一錢而能行一善,縱然受騙亦無所謂。然而時日愈久,疑惑愈是多。我總疑心我在助紂為虐,在為丐幫中層干部以上的人淫樂買單。可是或不幫,心中又總是不安。猶豫之間,不可斷決。

乞丐問題,若是國力強勝、社會穩定,尚能解決。可是人心的冷漠卻不能。我少年時去外地,錢包與卡全部丟失,問旅館工作人員借七元錢買票回家都不能夠。那時傷心,今天仍真切明朗。這只是一個例子,普天下還有更多的例子。只能說,麥舟堂千古,古風卻已蕩然無存。

韓琦芍藥,李固芙蓉。

【釋略】北宋年間,韓琦鎮守揚州。揚州有寺名禪智,寺中有芍藥圃。其中一枝芍藥花開四朵,花瓣深紅,腰有金線,稱做金帶圍。韓琦知道后,請王珪、王安石、陳升之一起赴寺欣賞,每個人在頭上簪了一朵金帶圍。之后,四個人都做了宰相。

唐代李固,曾遇到一名姥姥,她告訴李固前年芙蓉鏡下及弟。次年果然如此,詩賦中有“人鏡芙蓉”等語。后人以人鏡芙蓉來比喻考試將名列甲等。

金腰帶是芍藥中至為名貴罕見者。名字取得也好,切合花朵外形,并且深有意喻在內。不知武則天醉令百花開時,芍藥仙子是開的普遍花呢,還是金腰帶。想及《鏡花緣》一書,不由悵然有失。只愿今生今世能有千山萬水之行,與這花兒草兒為友。

張九齡感遇一詩中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這句大妙。不管芍藥還是芙蓉,自開自敗,自生自滅,原不為人而勝而衰。

樂羊七載,方朔三冬。

【釋略】樂羊,戰國時中山國人,其妻不知姓氏。樂羊曾求學于外,一年而歸。其妻斬斷織機上的布勸他,積累學問,就應當與織布一樣寸寸積累。樂羊被妻子感動,再次離開繼續自己學業,愈七年始返。

方朔,即東方朔。曾上疏云: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

樂羊這個人,我不太喜愛。據《戰國策》載,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中山君烹煮了他的兒子,并留下羹湯。樂羊面不改色,居然飲下一杯。魏文侯稱贊他忠心,獎賞他的功勞,卻開始懷疑他。

虎毒不食子,況是為人。或有人說成大事不拘小節,然而殘忍到不顧骨肉親情,又何談大業與忠良。不僅如此,在其他方面,樂羊所作所為也使讀者搖頭嘆息。《樂羊子妻》中載,樂羊在路上撿到丟失的金餅,帶回家中交給妻子,經過妻子規勸才將金餅丟至野外。一個拾金昧之,又將金餅隨意扔到野外的人,有什麼道德可言。真可憐他遇人不淑的妻子了。

東方朔在自薦書中寫自己家世:少失父母,長養史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年十五學擊劍;年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東方朔是人中龍鳳,因此學書三冬便可以文史足用。至于我,還是老老實實學書一生罷,盡管這樣也不足用。

郊祁并第,譚尚相攻。

【釋略】北宋宋郊、宋祁兄弟兩人同時舉進。三國袁譚、袁尚兄弟兩人相爭冀州。

宋郊、宋祁的故事,往往被解讀成因果報應說的現身說法。兩人曾與僧人共處,僧人說宋祁以后會飛黃騰達,宋郊也會在科場有所小得。十年后,兄弟兩人與僧人重遇,僧人見宋郊面相大異,斷言他必有行善之事。因此善行,科場考試將會名列榜首。原來有一日下雨,宋郊見蟻穴將淹,乃編竹橋使其渡。考試過后,宋祁名列第一,宋郊排在其后。章獻太后認為兄不能次于弟,于是將宋郊改為狀元,宋祁反列于第十名。

佛教的因果報應說,仔細深研,至為有趣。人生萬物,環環相扣,沒有前一刻的行為,不會產生后一刻的結果。但任何事,總要加以分析,畢竟影響結果的因素不只一種。就宋氏兄弟的事情來看,對結果影響最大的,與其說是宋郊的善行,不如說是章獻太后的強權。

袁譚系袁紹長子。袁紹死后,袁尚即位。袁譚不滿于此,自號車騎將軍,引兵攻打袁尚。戰敗后,袁譚又投降于曹操。降曹終是權宜之計,降后不久袁譚又便于私下刻了將印,引起曹操提防,于建安十年正月將之捕殺。

手足相殘,廝殺爭斗,其原因逃不出利字。然而得到利益又如何,滿足了自己愿望又如何。即便位居人侯,身后寧無金丸懼?

陶違霧豹,韓比云龍。

【釋略】《列女傳》有載:陶大夫答子治陶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諫而不用。居五年,從車百乘歸休,同宗人擊牛相賀,唯獨他的妻子抱住兒子哭泣。陶答子怒斥其妻,其妻答: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國貧,君不敬,民不戴,敗亡之征見矣。愿與少子俱脫。之后不久,陶答子果因事而亡。

韓愈有詩:昔年因讀李白杜甫詩,長恨二人不相從。吾與東野生并世, 如何復躡二子蹤。東野不得官,白首夸龍鐘。韓子稍奸黠,自慚青蒿倚長松。低頭拜東野,愿得終始如駔蛩。東野不回頭,有如寸莛撞巨鐘。吾愿身為云,東野變為龍。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何由逢。其中東野,便是韓愈的忘年之交孟郊。

論語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錢終是身后之物,擁有的再多,也不能成為衡量一個人德行的標準。也只有道德才是人處世之本,若道德敗壞,必定惹火燒身。陶答子斂財無道,最終落得身敗名裂。反觀他的妻子,聰慧非常,一早就看透他的下場。最后一次勸諫,他的妻子說:愿與少子俱脫。畢竟一日夫妻百愛恩,說這句話時,由不得她傷痛欲絕。可她能如何,只有離開才是保存她與兒子的唯一辦法。更可嘆者,陶答子從車百乘,規模盛大,同宗皆為之歡喜,然而他們只不過是因為陶答子表面上的風光,絕不是因為他這個人。趨富若鶩,愚笨之至。

洗兒妃子,校士昭容。

【釋略】安祿山見楊貴妃受唐玄宗寵愛,便拜其為母。楊貴妃嘗于宮中為安祿山行洗兒禮,玄宗前往觀之,送楊貴妃洗兒錢。

昭容:古代嬪妃封號,此處代指唐中宗昭容上官婉兒。上官婉兒過目成誦,才氣過人。后宮設宴時,常代帝王后妃、公主賦詩作詞,兼考評士人詞賦。

有傳說講,楊貴妃在馬嵬坡未死,而是東渡去了日本。果然如此,則我真心為之賀喜。一代紅顏,實不該就此殞命。后人所說紅顏禍水,其實也并不該。弱質女流,何嘗能影響得了國家大事,一切決斷,其實都是君王做主。說到底,是玄宗不能知曉其中利害,自毀國祚。

安史之亂的起因,有種說法也影射到楊貴妃身上。認為正是因為他,安祿山才會興起清君側的念頭。古往今來,以清君側為借口的很多。比如晁錯,不就是委委屈屈死在這個口號上了麼。鄭畋有首《馬嵬坡》的詩: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在我看來,最是公允。

據說上官婉兒將生時,其母夢到巨人贈秤,云:持此秤量天下士。之后果然如此。

婉兒另一件逸聞,是她額頭的紅梅妝。武則天與張宗昌有染,親密之間并不避及婉兒。婉兒正當年少,不免有些動容,背武則天不察與張宗昌調謔。卻又不巧,被武則天看到,武則天以匕首割傷她右側額頭。婉兒為遮蓋傷疤,請人在右額刺了一朵紅梅。宮人皆以為美,紛紛以胭脂作梅效仿。彩鸞書韻,琴操參宗。

【釋略】吳彩鸞,唐人,嫁于文簫為妻。家貧而不能立,遂抄韻書為業。琴操,樂妓,嘗與蘇軾游西湖。蘇軾戲曰:“我作長老,爾試參禪。”琴操初問:“何謂湖中景?”蘇軾答:“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又問:“何謂景中人?”答云:“裙拖六幅瀟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三問:“何謂人中意?” 答曰:“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再問:“如此究竟如何?”答曰:“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如此四問而有所感,即日削發為尼。

琴操十六歲,正是花樣年華,卻因出身寒微,不得不入樂籍。雖被時任蘇州知府的蘇軾贖出,但受世俗所縛,并不能真心如愿。她與蘇軾四問四答,問而漸深,答而漸深。落霞秋水,眼前無非一刻。裙拖髻挽,身邊不過瞬時。尤是尾句,“老大嫁作商人婦”,斷卻一應念想。

從此人間少了位清麗少女,佛門多了位俗念纏身的小尼。小尼青燈古佛相伴,說不盡凄涼冷清。那端蘇軾日日思念于她,不時造訪,在她修行的玲瓏山上植了青松。這段孽緣,只至蘇軾被貶黃州、小尼闔然長逝之時方見解脫。

蘇軾與琴操相遇之時,已是知命之年。人情冷暖,世事起伏,早已看慣。偏偏遇到琴操,使他亂了陣腳。他贖琴操,原欲給琴操好的生活,但人言可畏,有情之人終不能成眷屬。這也罷了,普遍人的身份,原比一名樂妓要光明正大的多。可蘇軾又為何與琴操說這番話,熱切切將她帶入佛門,硬生生要她受盡苦楚。

琴操二十四歲,一代紅顏香消玉殞。徒留下她改的秦游的那闕詞: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征轡,聊共飲離觴。多少蓬萊舊侶,頻回首煙靄茫茫。孤村里,寒煙萬點,流水繞紅墻。魂傷當此際,輕分羅帶,暗解香囊,漫贏得青樓薄幸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余香。傷心處,長城望斷,燈火已昏黃。

多年過去,傷心處,依舊燈火昏黃。那一坡荒土,一塊粗碑,與“琴操墓”三個字,兀自郁郁茫茫。三江:

古帝鳳閣,刺史雞窗。 亡秦胡亥,興漢劉邦。

戴生獨步,許子無雙。 柳眠漢苑,楓落吳江。

魚山警植,鹿門隱龐。 浩從床匿,崧避杖撞。

劉詩瓿覆,韓文鼎扛。 愿歸盤谷,楊憶石淙。

弩名克敵,城筑受降。 韋曲杜曲,夢窗草窗。

靈征芻狗,詩禍花尨。 嘉貞絲慢,魯直彩缸。

古帝鳳閣,刺史雞窗。

【釋略】古帝:黃帝。黃帝即位后施行仁治,修德愛民。因未曾見過鳳凰,乃招天老問之:鳳象如何?天老答:鴻前、鱗后,蛇頸魚尾,龍紋龜身,燕頜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天下有道,則鳳來儀。于是黃帝著黃衣,戴黃冕,在宮中齋戒。鳳凰果然蔽日集至,棲于東園。

晉代宋宗,字處宗,官至兗州刺史。獨愛一雞,常與之語。某日雞吐人言,同宋宗討論學問。宋宗因是大有精進,儼然為玄學大師。

我讀此句,第一想到的居然是一輝。該打。

鳳凰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言、文字中幾乎無處不見。鳳凰于飛、人中龍鳳、龍飛鳳舞,百鳥朝鳳、鳳毛麟角、鳳采鸞章。成語如此,詩句亦如此:鳳歌笑九丘、趙琴初停鳳凰柱、鳳泊鸞飄別有愁、獨有鳳凰池上客。

神話中說,鳳凰是不死之神,周身烈火,浴火則生,因此便有了鳳凰涅盤的說法。說的通俗些,便是另類的打不死的小強。如同中華民族的圖騰龍一般,鳳凰文化在不斷推進演變中,其形象也逐日生動。只至今日,已化身為象征著吉慶的祥瑞之鳥。這其中,自然也飽含著善良的勞動人民,對于未來的潛在的希望與祝愿。

然而并非所有有鳳的字眼,都能解讀出喜樂平安。除此之外,還有一曲寫不盡蒼涼之意《鳳求凰》:

有美一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何日見許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亡秦胡亥,興漢劉邦。

【釋略】胡亥,秦始皇次子。始皇卒,亥繼,施暴政于民。劉邦、項羽起兵后,被迫自殺。公元前二零九年,劉邦揭竿起義,之后滅項羽,建漢朝。

胡亥父親始皇帝首稱皇帝,筑立長城,統一度量衡、泰山封禪、求不死藥、焚書坑儒……多少事煙消云散,可真真是關河空鎖祖龍居。可敬老子打下的基業,可嘆不肖子孫敗落的精光,可畏劉邦的伺機而成,可憐帝王的黃土一垅。

戴生獨步,許子無雙。

【釋略】戴生:東漢戴良,才高而事母至孝。成語獨步天下出自《后漢書•戴良傳》:我若仲尼長東魯,大禹出西羌。獨步天下,誰與為偶。許子:東漢許慎,字叔重,時人有“《五經》無雙許叔重”的美譽。

戴良寫過一篇名為《失父零丁》的七律,前莊后戲,一反常格。開篇莊重明確,倍數自己使父親走足的不是:“敬白諸君行路者,敢告重罪自為禍。積惡致災天困我,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傷,當以重幣用相償,請為諸君說事狀。”及至下文,寫自己父親的相貌特征時,風格突變,詼諧戲謔:“眼淚鼻涕相追逐,吻中含納無齒牙”。戴良號稱孝子,曾學驢叫以討母親歡心,為何在父親走失的尋人啟事時歷數父親丑陋,后人早已不得而知。我心中揣測,或許戴良本就是至真至情的人,事實原委是什麼,便要寫成什麼。若真當如此的話,戴良不止可愛,并且可敬了。

可以不知道許慎是誰,不能不知道《說文解字》是什麼。凡九千三百五十三字,歸五百四十部,并十四大類。卷末敘目總為一篇,計十五篇。清代段玉裁稱: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我今觀之,不由感嘆:經文語言舉世而無雙者,除慎能遺世獨立外,更有何人。

柳眠漢苑,楓落吳江。

【釋略】漢苑有柳,狀如人形。號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唐代崔信明,自恃才高,自負門弟,頗為世人所譏。時任秦川令,遇揚州參軍鄭世翼于江中。鄭世翼說:聞公有“楓落吳江冷”,愿見其余。崔信明示之。鄭世翼通篇未讀完便說:“所見不如所聞”。乃擲詩稿于江,引舟自去。

隋煬帝時,崔信明任堯城令。他的族弟勸他與自己同時參加竇建德的起義大軍,崔信明說什麼都不愿從,反而逃出城外,跑到太行山隱居。到了唐代,又跑出來做了官。所以說,這個人到是頂好頂好的墻頭草。

他的詩,整篇的只存一首,斷章殘句則只有“楓落吳江冷”。整篇那個,詩名為《送金竟陵入蜀》,似乎《全唐詩》中有載。句子并不見得多好,我甚而覺得,還不如那一句“楓落吳江冷”。

魚山警植,鹿門隱龐。

【釋略】魚山:東阿縣東南二十公里處。植:曹植。曹植曾受封東阿王,一日登山,忽聞空中梵天之響,清雅哀婉,其聲動心,獨聽良久。

鹿門:鹿門山,襄陽城東南約十五公里處。龐:漢末名士寵德公。荊州刺史劉表多次請其不至,后與妻子相攜至鹿門山采藥,而一去不返。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曹植,這個被父親贊為最能成大事的人,成就的不是乾坤天下,而是詩賦梵音。七步詩的鏗鏘感嘆猶自不止,梵唄音樂的溫凈空靈恰正響徹。曹植四十歲病死,其子曹志遵從他的遺愿,將他遷葬于魚山西麓。從此一代文豪與青山薄霧為伴,魚山亦是因此,憑添了幾分儒秀之氣。

能教出諸葛亮的人,該是何等的博學多聞,睿智敏慧。想當年寵公并臥龍、鳳雛、水鏡、徐庶一起縱談天下時,又是何等的逸興如飛。想來杜甫那首《望岳》,其中一句“造化鐘神秀”,也不妨送給寵公一用。

浩從床匿,崧避杖撞。

【釋略】浩:孟浩然。相傳王維曾邀孟浩然至內署,恰唐明皇至,孟浩然只好匿于床下。王維對唐明皇據實以告,明皇便詔令孟浩然出見。孟浩然自誦其詩,其中有“不才明主棄”句。明皇不悅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遂將孟浩然放歸襄陽。

崧:藥崧,漢明帝時任郎官。《資冶通鑒》載:常以事怒郎藥崧,以杖撞之;崧走入床下,帝怒甚,疾言曰:‘郎出!’崧乃曰:‘天子穆穆,諸侯皇皇,未聞人君,自起撞郎。’帝乃赦之。”

性格梗直的人,交真心朋友易,立身于政治洪流之上難。孟浩然便是如此。生在盛世,筆綻蓮花,心懷家國,卻空懷澄清天下之志。也妙,朝廷少了一位迂腐大夫,詩壇多了一位田園歌者。

漢明帝實在是個有趣的帝王。為人多疑,極愛聽小報告,還喜歡刺探官員隱私。官員若有什麼錯誤,他不止口頭責罵,還親自打。譬如藥崧,只因一時惹惱了他,他便拿杖擊之。這藥崧也是,不是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麼,他偏不,鉆進了床底下。漢明帝說:你出來。藥崧搖頭晃腦說了一番:天子就應該有天子的樣子,我沒聽說過有打郎官的九五至尊。也怪的很,漢明帝聽到此句,居然不氣了。

思前想后,都覺得那時那刻,這帝王不像帝王,郎官不像郎官。前似頑劣童子,后似深諳童子性情的表兄弟。兩人偶然之舉,到使得二千年后的小輩莞爾了。劉詩瓿覆,韓文鼎扛。

【釋略】劉基,字伯溫,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政治家。喜讀書,熟經文,諳兵法,能數術,知地理。

瓿覆:出自《漢書揚雄傳》。劉歆共揚雄語: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其若《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醬瓿也。

韓,代指韓愈,唐代文學家。

鼎扛:黃庭堅有詩,“我有元暉古印章,印刓不肯給諸郎。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元暉繼阿章。”虎兒,即米友仁。因其小名為寅哥,故黃戲稱為虎兒。

“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后北向中原,一統天下”。是劉伯溫為朱元璋制定的戰略方針,朱元璋依計而行,果然攻無不克。只是功高蓋主,總是不祥之兆。況有多少小人虎視眈眈,想制他于死地。洪武四年,劉伯溫卸下朝廷重擔,回故里青田隱居。他原想從此平淡生活,不問世事。然而終究不能,他的鐵血丹心,在政敵的誣陷君主的猜忌面前,不過一粒沙塵。洪武八年,劉伯溫在憂憤中逝去,時年六十五歲。

我讀這段歷史,總覺得劉伯溫太過聰明,以至于被聰明所誤,落了個謀命謀身皆不成的下場。好在還有時間,這個公正的法官,在劉伯溫逝去后不久,便為他昭雪平反。

鄭板橋自題家書:有些好處,大家看看。如無好處,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此話深為我所喜,蓋其達明豁朗處,別有天地。

愿歸盤谷,楊憶石淙。

【釋略】愿:李愿。韓愈有文,《送李愿歸盤谷序》: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間,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友人李愿居之。

楊:楊一清,明代人,七歲能文,蜚聲鄉里。歷四朝,官居人臣。鎮江府城南有楊一清石淙精舍。

渴飲清泉,餓食肥魚,困眠草木。沒有固定作息時間,也不存在爾虞我詐、勾心斗角。這樣的地方,怎能不令人生出向往之心。

弩名克敵,城筑受降。

【釋略】值金人入侵,宋韓世忠造克敵弓以御。射程可達百步,能穿鎧甲。漢武帝遣派公孫敖筑受降城。

韋曲杜曲,夢窗草窗。

【釋略】韋安石,唐代人,于西安府南建有韋曲花園。杜佑,唐代人,建有杜曲花園。吳文英,南宋人,有《夢窗甲、乙、丙稿》四卷。周密,南宋人,號草窗,有《草窗詞》兩卷。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云林。韋曲、杜曲,園林深深幾處,又有幾道青溪,幾處云林?是否曾有人于此地簪花斗草,低吟悄唱?又如夢窗草窗,何夢何草?臨窗而望,是閑情寄傲,是聽取嘶蟬?是買書安得黃金百,覓句如求白壁雙?斯人也遠,徒留后生小輩臨窗而望,見迎春花盛,楊柳枝青。

靈征芻狗,詩禍花尨。

【釋略】《魏書周宣傳》載:太史問宣曰:“吾昨夜夢見芻狗,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美食耳。”有頃,出行,果遇豐膳。后又問宣曰:“昨夜復夢見芻狗,何也?”宣曰:“君欲墮車折腳,宜戒慎之。”頃之,果如宣言。后又問宣:“昨夜復夢見芻狗,何也?”宣曰:“君家失火,當善護之。”俄遂火起。語宣曰:“前后三時,皆不夢也。聊試君耳,何以皆驗邪?”宣對曰:“此神靈動君使言,故與真夢無異也。”又問宣曰:“三夢芻狗而其占不同,何也?”宣曰:“芻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夢,當得馀食也。祭祀既訖,則芻狗為車所轢,故中夢當墮車折腳也。芻狗既車轢之后,必載以為樵,故后夢憂失火也。”宣之敘夢,凡此類也。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之相矣。其馀效故不次列。明帝末卒。后以芻狗代指夢境靈驗。

高啟,明代人,有詩:女奴扶醉踏蒼苔,明月西園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靜有誰來。因詩獲罪,被朱元璋腰斬。

我少年時,常夢到自己行于短墻之上,忽而手中有槍,前方有敵。欲要與之斗,奈何全身酸軟無力。因此驚醒,不是一次兩次。成年之后,這個夢依舊記得清楚明白,但反而在夢里見不到了。不知這個,是否有什麼特殊寓意在內。

高啟系吳中四杰之一,因詩獲罪確實有之,然而定非“夜深宮靜有誰來”句。蓋因其性情孤高之故,難免得罪于君。君若有心疑他,他縱有百口亦不得辯。傳說高啟腰斬之時,用手指蘸鮮血寫了三個慘字。自此朱元璋身體每況愈下,夜夜噩夢,不久便死去。

嘉貞絲幔,魯直彩缸。

【釋略】張嘉貞,唐代人。曾與郭元振語,我有五女,各持一絲于幕后,子牽之,得者為婦。”郭元振果牽一紅絲,得其三女。黃魯直,宋代人。其子娶蘇邁之女。行六禮之第三禮時,用紅彩纏缸作為彩禮。

懸絲娶妻、彩缸作賀,其事其行,瀟然灑脫。可是真要讓現代人重新來一回,只怕誰也不要。篡改前人詩句:苒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今古大有異,懸絲自為苦。蓋因絲后人,不知其美丑。況為彩缸賀,寒酸又老土。

然而若是我,有人小瓶纏彩帶贈給我,一定心中歡喜。其實缸也使得,只是份量重、占地廣,未免不美。

四支

算命刀鐮關什麼意思

王良策馬,傅說騎箕。 伏羲畫卦,宣父刪詩。

高逢白帝,禹夢玄彝。 寅陳七策,光進五規。

魯恭三異,楊震四知。 鄧攸棄子,郭巨埋兒。

公瑜嫁婢,處道還姬。 允誅董卓,玠殺王夔。

石虔矯捷,朱亥雄奇。 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伯俞泣杖,墨翟悲絲。 能文曹植,善辯張儀。

溫公警枕,董子下帷。 會書張旭,善畫王維。

周兄無慧,濟叔不癡。 杜畿國士,郭泰人師。

伊川傳易,覺范論詩。 董昭救蟻,毛寶放龜。

乘風宗愨,立雪楊時。 阮籍青眼,馬良白眉。

韓子孤憤,梁鴻五噫。 錢昆嗜蟹,崔諶乞糜。

隱之賣犬,井伯烹雌。 枚皋敏捷,司馬淹遲。

祖瑩稱圣,潘岳誠奇。 紫芝眉宇,思曼風姿。

毓會竊飲,諶紀成糜。 韓康賣藥,周術茹芝。

劉公殿虎,莊子涂龜。 唐舉善相,扁鵲名醫。

韓琦焚疏,賈島祭詩。 康侯訓侄,良弼課兒。

顏狂莫及,山器難知。 懶殘煨芋,李泌燒梨。

干椹楊沛,焦飯陳遺。 文舒戒子,安石求師。

防年未減,嚴武稱奇。 鄧云艾艾,周曰期期。

周師猿鵠,梁相鹓鴟。 臨洮大漢,瓊崖小兒。

東陽巧對,汝錫奇詩。 啟期三樂,藏用五知。

墮甑叔達,發甕鐘離。 一錢誅吏,半臂憐姬。

王胡索食,羅友乞祠。 召父杜母,雍友楊師。

直言解發,京兆畫眉。 美姬工笛,老婢吹篪。

王良策馬,傅說騎箕。

【釋略】王良、策、傅說、箕,俱屬星名。

王良,春秋人氏,善御馬,傳說死后被天帝選為車夫。王良策馬,車騎盈野。天變于上,而人、物應于下。

傅說,殷商王宰相,政治軍、建筑學家、思想家、軍事家,中華傅氏始祖。輔佐武丁,成“武丁中興”。死后成為星,在箕尾之間。

《史記•天官書》中載,銀河中有四顆稱為天駟的星,天駟旁一星王良,一星策。策星閃動,稱為王良策馬,此時人間會發生戰事。

傳說人死后,都會成為天上的星星,千古而恒,守護著自己至親至愛的人。這樣的傳說自然是無稽之談,然而信了又何妨。再理性的人也需要些浪漫情懷作為調劑品。

伏羲畫卦,宣父刪詩。

【釋略】伏羲:三皇之一。傳說他始畫八卦、始行漁獵。宣父:孔子,漢時被尊為至圣文宣王。傳說他曾編刪《詩經》。

古代神話當中,伏羲與女媧是中華人的始祖。唐代李冗《獨異志》中載,伏羲女媧為延續后代欲結為夫妻,但又因為是同姓兄妹,自以為羞。于是兄妹上昆侖山,起咒說:上天若使我兄妹結成夫妻,便讓煙合起來。若不肯,便叫煙散。繼而煙合,乃婚。

由此看來,中華人的始祖實在多。伏羲女媧是一份,女媧的小泥人又單獨是一份,盤古小面人仍是一份。特創論、生源論、有生源論、化學進化論還是一份。我是糊涂的,不過糊涂歸糊涂,我在就好。在了,便是一個世界。

孔子是否刪過《詩經》,此系懸案,不敢定論。

高逢白帝,禹夢玄彝。

【釋略】高:漢高祖劉邦。傳說劉邦酒醉入澤,見蛇而斬。前進后遇有老婦哭泣,問之答:吾子白帝也,化為蛇,當道,今被赤帝子斬之,故哭。

禹:大禹。治水至衡山,殺白馬祭天后,夢到有赤膊繡衣男子,自稱為玄彝,乃蒼水使者。告禹云:欲得我簡書,齋于黃帝之宮。大禹齋戒三日,果然得到金簡玉碟,乃知治水之要。

歷時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借助自己發明的測量工具準繩與規矩,終于疏導了大水,可最終卻被冠上金簡玉字書的小鞋兒。大禹也真是可憐。反過來講,“禹傳啟,家天下”,他們家開始世襲,也算值了。

寅陳七策,光進五規。

【釋略】寅:胡寅,宋代人。曾上書七策于宋高宗。光:司馬光,宋人。曾提五規于宋仁宗。為:保業、惜時、遠謀、謹微、務實。

胡寅少年時,是個不折不扣、桀黠難制的頑童。他父親將他關在空閣中,他便取里面的雜木刻成人形。家人為使他能轉移一下興趣,便在空閣放了一千多本書。一年后,胡寅一卷不落,皆能背誦。

我常想著,頑童比只知沉沉讀書郎更能有所作為。讀書太久,無非是個書蠹子。能知書事而不知天下事。而頑童,往往思維活絡,能有創新之舉。

這樣說,卻也不是定論。譬如我,少時是個頑童。現在是個覆醬瓿。

司馬光最深處人心的故事是砸缸。也虧得他小小年紀,能有將水缸砸破的力氣。若是我,缸還未破,弄不好人先吐血而亡。這也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好處,一應重活可以任意推委。

魯恭三異,楊震四知。

【釋略】東漢魯恭,任中牟令時,鄰縣有蝗災,而蝗不入中牟縣。河南尹袁安聞之,疑其不實,派擔任仁恕掾的肥親前往察看。肥親見兒童旁有雉,問何不捕之。兒童答:雄方雛。因是乃云: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后人以魯雛代指地方官員施行仁政。

東漢楊震,曾薦王密為官。后楊震路過昌邑,王密夜懷十金贈予楊震,楊震堅辭不受,責備王密道: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卻說:暮夜無知者。楊震乃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楊震為官二十多年,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子孫常蔬食步行,家中亦并無產業。如此之人,現在的腐官敗吏真應當頂禮膜拜。然而愿望是愿望,事實歸事實。可惜這四知,也不過空有余音在,卻無知行者了。所謂清白吏,亦只能向古風中覓,而不得自今朝里尋。

鄧攸棄子,郭巨埋兒。

【釋略】鄧攸,東晉為河東太守。時有石勒之亂,鄧攸攜家帶子,并亡弟之嗣逃亡。途中為活侄兒,將兒子懸于樹枝之上,使其自亡。

郭巨,漢代人。家貧,不能養母。因母與兒同分一食,故欲埋其兒。掘地數尺,忽見黃金一壇。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乃取之以養老少。

鄧攸為活侄兒,棄了兒子,結果其妻再不復孕。不孝有三,無后無大,沒有辦法又娶了一名小妾。后來問起小妾姓名與家世,才曉得小妾原是他的外甥女。當時人都說:天道無知,使鄧伯道無兒。天道天道,天能有什麼道義,其結果還不是受人類主導。所謂“運命唯所遇”罷了。

公瑜嫁婢,處道還姬。

【釋略】鐘離瑾,字公瑜,宋代人,曾任德化縣令。將嫁女時,買來一名婢女,詢問得知系前任縣令女兒,遂將婢女如女兒一般嫁出。后夢到婢女父親穿綠衣前來感謝。

楊素,字處道,隋代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豪之家,斯永絕矣。償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鏡,人執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在,即以是日訪之。”及陳亡,其妻果入越公楊素之家,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于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設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仍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陳氏得詩,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聞者無不感嘆。仍與德言陳氏偕飲,令陳氏為詩,曰:“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遂與德言歸江南,竟以終老。

李致遠《碧牡丹》中有句: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在社會大背景前,個人情感不過如螻蟻一般,哪里有自己做主的余地。夫妻兩個其實也都知道,這一別離,若是再見難上加難。但破一鏡,只為癡念仍在。誰知正是因為這面鏡子,兩人才又走到了一起。斯時恩愛,自不必說。

然而說句題外話,鏡子破便破了,縱然合在一起,貌似圓形,它也有裂痕在。樂昌公主的故事是與徐德言竟以終老,這固然好。可其它人呢,有這樣幸運麼。須知背景不同,際遇不同,因與果亦不相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一個楊素。不如鏡子未破,人未離之前好生抓在手中。否則就干脆全都舍棄。

允誅董卓,玠殺王夔。

【釋略】王允,字子師;董卓,字仲穎。皆漢末人氏。其實董卓大權在握,王允設計將董卓誅殺。王夔,號王夜叉;余玠,字義夫。皆南宋人氏。王夔手握兵權,兇悍殘忍,被余玠處斬。

少年時聽人講故事,說王允是大英雄、大謀士,能誅董卓于亂世之際、挽危難于將傾之時。當時心下對其十分傾服,恨不能自己有一個機器貓,幫我穿越到過去,一睹王公風采。及至現在,小時候的故事雖還記得,卻再也不能對他“十分傾服”。蓋因王允雖可以大英雄稱之,卻不能以大謀士命之。

有智謀的人,不但謀世,謀事,還能謀身。保全性命,是謀士的根本,否則根本談不上家國天下。而王允恰恰犯了這個錯誤。他在誅殺董卓之后,居功自傲、不聽人言,對董卓舊部亦是反復無常。如此一來,朝上朝下與他的關系自然不能持久,以至最后離心離德,被李催、郭汜處死。

斯時寒春,天陰而露重。清酒一杯,復憶王允,不禁搖頭嘆息。

石虔矯捷,朱亥雄奇。

【釋略】桓石虔,晉代人。《獨異志》載:晉桓石虔有才干,矯捷絕倫,隨父豁在荊州。于獵圍中,見猛獸被數箭而伏。諸督將素知其勇,戲令拔箭。石虔因急往,拔一箭,猛虎踞躍,石虔亦跳,高于猛獸。復拔一箭而歸。時人有患疾者,謂曰:“桓石虔來”以怖之,病者多愈。

朱亥,大梁人。本系屠夫,因其勇武,被信陵君聘為食客。后,信陵君遣朱亥奉壁謝秦,而秦王不使朱亥返,反令朱亥為秦效力。朱亥不從,秦王乃將朱亥關入虎籠中。朱亥怒喝驚虎,虎不敢動。

桓石虔的矯捷不算什麼,稀奇在他還有能療虐疾的本事。當時誰家有病人,只要喝一聲“桓石虔來”,生病的人大多數便會痊愈。這件事《晉書》里兒有寫,不是我杜撰。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有門神,灶神,還有病神。這病神可比藥王厲害,藥王還須采百草以熬煮,病神麼,拿出名頭嚇一嚇病便能成功。

我最早知朱亥,是李白《俠客行》:“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這首詩寫的有氣魄,十步、千里、三杯、五岳;閑過、脫劍;然諾、意氣;俠骨香、世上英……諸此種種,悲歌慷慨。

朱亥聲勢奪虎,這是小展其雄。揮四十斤鐵錘擊斃晉鄙,信陵君遂能率魏軍以攻秦軍,解了邯鄲之圍,這是大施其奇。

俠客文化,自當代金古梁始,愛的人越來越多。其中纏綿悱惻處,又著實使人不欲釋手。然而若想看真俠客的作為,還須向古書中尋。尤其司馬遷的《俠客列傳》,不能不讀。

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釋略】何晏,字平叔,三國時魏人。漢大將軍何進之孫。裴啟《語林》載:何平叔美資儀而色白,魏文帝疑其著粉。夏月予熱湯餅,既啖,大汗出,隨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杜乂,字弘治,晉人。性純和,美姿容,有盛名于江左。王羲之見而目之曰:“膚若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人也。”桓彝亦曰:“衛玠神清,杜乂形清。”

想晏當初,被曹操所養,其寵何深。娶魏金鄉公主時,其儀又何盛。可憐到了最后,卻走了大部分官僚都走的仗勢專政的路子。結果“何郎猶在無恩澤,不似當初傅粉時”。

歷史上的美男子,似乎大多結局都不好。譬如潘安,淌了八王之亂的渾水,落了個為虎作倀的惡名。譬如衛玠,被人活生生的看殺。譬如周瑜,事未成功而英年早逝。

伯俞泣杖,墨翟悲絲。

【釋略】韓伯俞,漢代梁州人。性至孝,嘗有過,母杖之,泣。母曰:“從前數杖汝弗泣;今泣,何也?”俞對曰:“往者杖嘗痛,知母康健;今杖不痛,知母力衰,是以悲泣。”

墨翟,春秋戰國時思想家。嘗見染絲者而嘆:“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五入為五色,不可不慎也。非獨染絲,治國亦然。”

陪母親上街,她買了一串糖葫蘆。果子酸的很,糖熬的也太久,有苦味。她不愛吃,卻又舍不得丟。有幾次我們路過垃圾桶,我把糖葫蘆拿過來,作勢想扔掉,都被她要回。她說,花了一元錢呢。她固然不心疼錢。尤其對我,幾乎有求必應。她知道我吃素,每次回家,都準備許多素食給我。我在家幾天,家里便不沾油水幾天。我說我缺什麼東西,想出去買,她每次都問:還有錢麼。

我的臟衣服,總是贊到五六件時才統一洗。但我回家時,只要一將臟衣服放在衛生間門外,父親便悄無聲息接水洗衣。他不用洗衣機,嫌洗不干凈,怕我穿出去不美。他有每天都出去釣魚的習慣,每次出去前必定先問我一聲:還有煙麼,要不要我買。

我的祖父,年紀大了,記憶力很差。他和我說他年輕時的事,翻來覆去的說,樂此不疲。家里有方硯臺,是以前他的同事所贈。都說是好東西,他也想將它作為傳家之寶。和他聊天,聊著聊著便聊到硯臺上,告誡我等他百年之后硯臺便交給我,好等我生活不濟時拿來換錢。母親給他隨時準備著點心和杏仁露,他一吃喝,必先想起我,問我餓不餓。一天下來,最少問我十回。

時間過的太快,我眼見他們的頭發由黑變白,視力由好變壞。我也知道,早晚有一天他們要離我而去。我能懂得莊子對生死的豁達,對于自己的生命也并不在意。然而我實在怕他們死亡那天,我不知道該如何自處。就算是現在和他們在一起,我也怕。時間越來越少,能盡的孝心越來越少。

有一年圣誕,家里舉辦一個小晚會,邀請了幾名相熟的人。我們都不過洋節,也不信仰耶穌,無非借他的名義一聚。我看圣誕樹旁有便利貼紙,便取了一張,在上面寫:祝父親母親身體健康,祝祖父長命百歲。你們都不能死在我的前面,否則我毀了閻王那里。母親偶爾在墻上發現它,高興的很,大聲給父親宣讀。我看著她的臉,卻只是想哭。

父母恩澤,無以為報。只愿有來生,還成一家。

能文曹植,善辯張儀。

【釋略】曹植,字子建,魏人。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聰慧敏捷,自幼能文。可出口成章,下筆萬言。

張儀,戰國時期魏人。政治家、外交家、謀略家。善辯。為秦、魏二國相,封武信君。《張儀列傳》載: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張儀已學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受辱挨打,回家后先問妻子自己舌頭還在否,難怪其妻會笑。

溫公警枕,董子下帷。

【釋略】溫公:司馬光,宋哲宗時為相,封溫國公。相傳司馬光曾以圓木為枕,取名為警枕。少睡而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董子:董仲舒,漢代思想家、政治家。少時讀書,曾三年圍帷不窺園內。后為博士,其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未見其面。

郭沫若有句話說的好: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溫公讀書,而成《通鑒》,古往今來誰不稱頌;董子讀書,卻創了獨尊儒術的局面。這也自然有漢武帝的原因在內。然而若無董子,武帝或者便不會造了這個今日猶為害的大醬缸。

會書張旭,善畫王維。

【釋略】張旭,字伯高,唐代草書大家。醉而呼叫狂走,落筆成書,甚而以發醮墨寫之,故有稱為張顛。又因其草書成就,而稱草圣。唐文宗曾有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工詩,又與張若虛、包融、賀知章并稱吳中四士。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有云張旭草書:“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杜甫《飲中八仙歌》云張旭醉態: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王維,字摩詰,唐代著名詩人。信佛教,人稱詩佛。蘇軾有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張旭的草書固然好,詩才也高。他有一首《桃花溪》: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這首詩何嘗不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只是不知,是否是酒后寫的。

因酒累有佳話來的歷史名人不少。儀狄、杜康,阮籍、陶淵明、李白,張旭,懷素,張旭的弟子鄔彤……信手拈來,便有七八。酒后或能歌能言,或能詩能畫。

我是愛酒的,只是量淺,又能節制。最是微醺那一刻,身似菩提,心如明鏡。這個也算得上古怪了吧。

周兄無慧,濟叔不癡。

【釋略】周兄:晉悼公。《左傳•成公十八年》載,晉大夫殺晉厲公,又至京師迎周子為君。有不服者云: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濟叔:西晉王濟的叔父王湛。王湛少有識度,而少言語,初有隱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為湛癡。王濟見叔,初不行禮。一日見王湛床頭有《周易》,乃與之共談,大感驚奇。后武帝問王濟,其癡叔死未,王濟答:臣叔不癡。并贊王湛學識在“山濤以下,魏舒以上”。事見《世說新語》。

聰明或者癡頑,是誰定下的標準?現在流通的國際標準智商測試題,不過是些空間題、邏輯題、數學題,有過一定訓練的人,要拿到一百二十分什麼問題都沒有。然而拿了一百二,便能斷定這是聰明人麼。若是真的聰明,為什麼每個人的心中又都會有一個解不開的結。和尚到是豁朗的,可普度眾生,就不是結了麼。

愚鈍不見得不好,聰明不見得好。愚鈍的人,不會想要自己聰明起來,如此反而能難得糊涂,一世長久。反過來講,聰明的人會不會厭棄自己的聰明,一心想要愚鈍,想要來一次難得糊涂呢?

風也是它,雨也是它。獨獨人,是它又非它。若可以,我真寧愿不讀書,不識字,不懂這世間萬機。晨作而夕息,糊糊涂涂過完一生,原沒什麼好壞之說。別人的話終究不是自己的感受,自己覺得舒適,才是真的舒適。

不辯菽麥是成語。不太常用的,因此特特在這里說幾句。起先它的意思是廣指愚笨無知的人,現在則專指缺乏生產知識的人。

杜畿國士,郭泰人師。

【釋略】杜畿,三國時魏人。《三國志》載: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傅子曰:畿,漢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延年父周,自南陽徙茂陵,延年徙杜陵,子孫世居焉。少孤,繼母苦之,以孝聞。年二十,為郡功曹,守鄭縣令。縣囚系數百人,畿親臨獄,裁其輕重,盡決遣之,雖未悉當,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舉孝廉,除漢中府丞。會天下亂,遂棄官客荊州,建安中乃還。荀彧進之太祖,傅子曰:畿自荊州還,后至許,見侍中耿紀,語終夜。尚書令荀彧與紀比屋,夜聞畿言,異之,旦遣人謂紀曰:“有國士而不進,何以居位?”既見畿,知之如舊相識者,遂進畿於朝。太祖以畿為司空司直,遷護羌校尉,使持節,領西平太守。魏略曰:畿少有大志。

郭泰,字林宗,東漢太原人氏。博覽群書而為人正直。魏昭少時多次拜訪,愿為隨從而掃庭院。并云: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故欲以素絲之質,附近朱藍耳。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道理,專業知識,解除疑惑,如此三者齊能做到,方稱良師。

說個小故事。鄰居甲有孫女,年方十歲,就讀于某小學。甲很是歡喜這個小孫女,視為珍寶,縱是日月星辰也愿意為她摘來。有一次,孫女老師留了家庭作業,要每人交一張手抄報,且要求電腦設計,彩色打印。孫女不會,鄰居甲便尋至我這里。我問甲,要放什麼內容。甲說,老師布置的手抄報要與奧運會有關。我在搜索引擎中找了幾張與奧運有關的圖,配上些文字花邊,打印出來給甲。甲千恩萬謝,拿著去了。次日見我,甲說:我孫女的手抄報得了全班第一。

十歲小孩,誰會設計打印,弄不好全班皆是求人所做。甲孫女得了第一,便是我得了第一,本該歡喜才是,然而卻再歡喜不起來。只是心中悵悵,坐立難安。我問甲,老師常留這種學生做不來的作業麼。甲說是。不久又補充說,不只如此,開運動會時也要學生做彩旗條幅。學生哪里有錢做,還不是家長出錢出力。

這樣的教育,還算得上什麼傳道授業解惑。這樣說卻也有失公允。傳道了,是偽道。授業了,是假業。解惑了,一惑不平二惑又起。

還有鄰居乙的事情。其孫女正上初中,老師留作業,要求每人交作文一份,打印出來。乙知道我這里有打印機,跑來求我,要我在網上任意找篇文章打印,后綴上其孫女的名字。我問他,這樣也可以麼。乙答,老師說可以這樣,睜眼閉眼罷了。

別的課程,尤其數理化英語,我實是不太懂的。中學語文教育,到是略知一二,因此多說一些。語文課程的任務,一要學生完成材料積累,二要發展學生語文能力,三要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四要構建應用必要語文知識。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先要培養她自主學習的能力,強調利用自己認知,對信息進行加工,進行構建自己獨特體系。這樣一來,才能獲得知識、情感、技能與態度之發展。

然而乙孫女的老師,明言告訴她可以在網上任意搜索打印,這明擺著是要扼殺學生的探索能力與創新精神。若有作業,便認真些;若不想認真,何苦來的留作業?

這世界變化快了些。我竟然真的逐漸與之生分起來。

伊川傳易,覺范論詩。

【釋略】伊川:即程頤,字正叔,人稱伊川先生,北宋洛陽人氏。易:易經。程頤著有《易傳》、《經說》等。

覺范:僧人彭覺范,名德洪,南宋人氏。飽讀經史子籍,工詩能文。曾有云:詩者,妙觀逸想之所寓也,豈可限以繩墨哉。如王維作畫雪中芭蕉,自法眼觀之,知其神情寄寓于物,俗論則譏以為不知寒暑。

王維的《袁安臥雪圖》中,有芭蕉傲雪而立。因其不和四時,爭議頗多。有說他“畫入神而不拘四時”;有說他“少不不檢點、便有紕繆”;有說他“不合畫了芭蕉,誤畫了芭蕉”。種種解釋,都有自己的證據。然而王維已逝,《袁安臥雪圖》不傳于世,后人便是再說千道萬,也只是猜度而已。

話又說回,既然不知眾人評的真假,何不自己試評一番。與事自然無濟,只當游戲。

德洪所說,我覺得有些意思。王維篤信佛教,不管詩畫,都受到佛學影響。比如《青溪》: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這句里面,禪道乍現,以閑、澹兩個字,道出參究禪定、明心見性的基本法門。又如:《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其一有句:因愛果生病,以貪始覺貧。聲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若前者初見端倪,后者便是純粹宣揚佛家道義的禪詩。

其例也頗多,暫以此二者論,王維以禪入畫,完全有可能。德洪在論述《袁安臥雪圖》時,提出一個重要原則:以法眼觀看,來探究什麼是存在物,什麼是存在者。德洪視語言、文字為禪道的直接顯現,亦即內心的直接顯現。畫作與語言、文字相同,一樣都是符號。王維以禪入畫,畫雪臥芭蕉,也是在以心入畫,使其有所寄寓。

然而寄寓的是什麼,我則又不敢胡說。也許是孤標高傲,也許是清奇無束,也許僅僅是嘲弄世人的迷惑執著。維也遠矣,不可得知。更或者就似張彥遠所說:王維畫物,不問四時——原也是個信筆由心的主兒。

這以上,是寫意之境。至于寫實之境,似乎也并非沒有可能。曇花原是夜間開的,但白天開放也不是新聞。大雪原是冬季下的,但胡天八月也飛雪。所以焉知芭蕉在大雪之時不能青翠如常,不能迎風招展呢?

淺論一二,終究不能得果。讓這千古懸案再懸幾千年也好。文人墨客,總須找些能與之糾纏的事跡,否則大雪茫茫時,與友人互酌,便沒有談詞了也。

董昭救蟻,毛寶放龜。

【釋略】董昭,字公仁,魏人。曾乘舟過錢塘,見一蟻著短芒走,甚危。董昭憐此蟻,會船至岸,蟻緣繩而出。后夢一烏衣客,其從者百人來謝,自云是蟲王,它日董昭若有難,必定出手營救。后董昭果遇難,取兩三蟻著掌中祝之,蟻結隊咬繩挖穴,終得以出獄。事出《齊諧記》

毛寶,字碩真,晉人。年十二時,曾救一白龜。后任郝城守令,與石虎戰,敗后投江,其足下有一物而得已不死。上岸視之,乃是白龜。

有句俗語,好心有好報。蟲王這件事是后人杜撰的偽事,我是不信的。蓋我千乞萬求,也沒見一個某某王出來與我夢中相會一次。白龜麼,有點信——民間故事看多了,總說大凡龜蛇犬類都有點靈性。

只是可惜我那一貓一狗,其名為芬達、帆船,個個頑劣刁鉆,患我苦難實多,沒奈何送給別人。因為它們,我也終生斷決了再養小動物的念頭。所以即使有靈龜靈蛇靈犬靈貓,也與我無緣了。

乘風宗愨,立雪楊時。

【釋略】宗愨,字元干,南北朝時著名武將。《宋史》載:叔父少文高尚不仕,愨年少,問其所志,愨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少文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

算命刀鐮關什麼意思

楊時,字中立,宋代人。《宋史》載:(楊時)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李白在《行路難》三首其一中寫: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以為,這與其說是志向,不如說是愿望。相比宗愨的“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總是多了分凄清無奈。

楊時程門立雪,尊師重道,可稱千古佳話。然而這也總歸是程頤人品學問所致,若換作它人,楊時未必愿自傷身體。

我其實很想知道,立雪次日楊時感冒也未?阮籍青眼,馬良白眉。

【釋略】阮籍,字嗣宗,三國時魏國詩人,建安其子之一阮瑀兒子,竹林七賢之一。曾任步兵校尉,因此也稱阮步兵。《晉書》載:籍又能為青自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赍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馬良,字季常,漢末人氏。兄弟五人,獨馬良眉中有白毛。鄉里皆云:馬氏五常,白眉最良。事見《三國志•蜀書》。

《阮籍傳》中寫:籍容貌瑰杰,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時人多謂之癡,惟族兄文業每嘆服之,以為勝己,由是咸共稱異。

這樣的文字組合,使了看了心中歡喜。并且我也愿意成為這樣的女子。

人生苦短,紅顏易老,何必為五斗米而折腰,何必看他人臉色做活。我唱我的歌,你盛放你的花朵。原都是擦肩而過者,青眼白眼,其實也并沒有什麼分別。金庸說:向來癡,從此醉,很有妙處所在。

韓子孤憤,梁鴻五噫。

【釋略】韓子:韓非,韓國諸公子之一,精于刑名法術之學。戰國后期,韓國貧弱,韓非多次上書韓王,其意見不得采納。因此退而著書,寫成《孤憤》、《內外儲》、《說林》等,計十萬余言。后為秦王嬴政所用,因李斯、姚賈之妒,并其韓國貴族身份,最終自殺。

梁鴻,字伯鸞,東漢人氏。梁鴻過京師洛陽,登北邙山,見宮闕華麗,民生疾苦,乃成《五噫歌》:陟彼北芒兮,噫!顧瞻帝京兮,噫!宮闕崔嵬兮,噫!民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后梁鴻更名易姓,隱居于齊魯之地。

熟讀《紅樓夢》的人,當記得寶玉對顰兒說的一句話: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這是正話反說,意思是問顰兒與寶釵的關系怎麼突然有了改變。至于歷史上,實在是梁鴻接了孟光案。《后漢書》有載:梁鴻靠為別人舂米過活。每次回家時,妻子孟光都已為他準備好食物。舉案遞過,不敢仰視。這之后,“舉案齊眉”原意逐漸改變,現在用來形容夫妻相敬。

我為孟光肅然又蕭然。肅然處,是她敢于自主擇夫。孟光生得并不好,黑胖而丑,卻立志要嫁于梁鴻。至三十歲時,夢境成真,梁鴻也果真下了聘書。其實女兒,受禁于儒制綱常,能有如此氣魄者舍孟能誰。然而做了夫妻后,她的氣魄卻又沒了,自甘于儒制之下,以夫為綱。

我這也不過是個人意見,不是歷史意見。或者她愛他,愛到低到塵埃里去,也不見得不可能。

錢昆嗜蟹,崔諶乞糜。

【釋略】錢昆,字裕之,五代時吳越王錢倧子嗣。后為宋吏。歐陽修《歸田錄》載:往時有錢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嘗求補外郡,人問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無通判處則可矣。

北史有載:河間太守崔諶,恃其弟暹勢,從(李)繪乞麋角鴿羽。繪答書曰:“鴿有六翮,飛則沖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膚體疏懶,手足遲鈍,不能近追飛走,遠事佞人。

說到螃蟹,我只是零星嘗過幾次,加起來不足一兩肉。至于整蟹,一個也沒吃過。赴宴時有人挾給我,一律原物奉還。畢竟想不通,難道螃蟹果有錢昆所說那樣味美,值得他舍高就低麼?

通判是通判州事的簡稱。宋太祖為加強對知州的控制與監察,乃設通判一職,以防地方官肆意專權。說起來,通判是知州副職,原沒有知州權力大。但因系皇帝直接委任,可以向皇帝打小報告,且知州發布的命令必須由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因此明擺著成了知州的定時炸彈。地方官若想與通判的關系相處好,除非用孔方兄擰成繩子,將兩人拴在一起。錢昆要尋“有螃蟹無通判處”,也著實難以尋到。

暹這個字,常見常不識。后來看了電影《暹羅之戀》,才總算記住了。

隱之賣犬,井伯烹雌。

【釋略】吳隱之,字處默,東晉人氏。嫁女時,謝石知其貧,乃遣人來幫忙。見吳隱之未宴賓客,未置嫁妝,只使一婢牽犬賣之。事見《晉書•吳隱之傳》。

百里奚,字井伯,又字井百、子明。春秋時人。先時,因家貧而出游,與其妻百里杜氏失去消息。后晉獻公嫁女給秦穆公,令百里奚作為陪嫁小臣。百里奚心有不甘,逃離秦境,被楚王所獲。穆公得悉,用五張黑羊皮將百里奚贖回,加封為五羊大夫。百里杜氏聞訊而來,歌曰: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嗟首,富貴忘我為?

吳隱之能安貧樂道,為雅士,亦是慈父;百里奚能安內攘外,稱賢相,卻非賢夫。

枚皋敏捷,司馬淹遲。

【釋略】枚皋,字少孺,為漢武帝仕。才思敏捷,文章一揮而就。司馬,即司馬相如,字長卿。構思淹遲,而累有佳作。《漢書•枚皋傳》載:(枚皋)為文疾,受詔輒成,故所賦者多;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故所作少而善于皋。后人以“馬工枚速”,稱贊彼此各有所長。

梁王慕相如的才華,請他作賦。于是相如寫了《如玉賦》。梁王歡喜之余,以自己收藏許久的傳世名琴綠綺為贈。琴遇君子,其聲更為錚錚。只是不合,相如遇到了文君,用綠綺向她彈了一曲《鳳求凰》。兩人因琴聲而心心相印,是夜私奔,結了姻緣。

若是良緣,到也罷了,說不上不合。然而不是,這是孽緣。當壚賣酒,事過境遷后,相如由一貧入洗而至功成名就。從此他冷了她,寄給她一封信,由一二而至千萬的十三個數字,獨獨缺了億。文君知道,他無意了。自己“愿得一人心,終老不相負”的愿望,全碎了。她給相如回信:一別之后,二地相懸。只說三四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字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相如讀罷此信,既驚嘆妻子的才華,又深感愧疚,自此再不提遺妻納妾。

后人都說,這是佳話,是堅守愛情。果真是麼。歡喜一個人,難道還會給自己留下背信棄義的余地?聰明如文君,難道不知道波折過后,仍有漣漪悄泛?

當爐卓女艷如花,不記琴心未有涯。

負卻今宵花底約,卿須憐我尚無家。

好個“當不負卿”。好個彌天大謊。

祖瑩稱圣,潘岳誠奇。

【釋略】祖瑩,字元珍,北魏人氏。年八歲,即能誦《詩》、《書》。好學不倦,晝夜為繼。時人稱其為圣小兒。中書監高允每嘆其: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

潘岳,即潘安,小字檀奴,西晉文學家。總角好辯惠,口藻清艷,被鄉人稱為奇童。《晉書》載:(潘安)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潘安人如玉樹臨風,才比明月高懸。與發妻楊氏情深意切,對母親又孝順有加。出行一次,總能“擲果盈車”。這樣的人,站在市井賣粉絲丟來的果子,也能活得有滋有味。他偏不,偏要趟政治的渾水,結果落了個滿門抄斬。

政治是各個階級之間的斗爭,是奪取經濟利益、權力。不可否定,斗爭勝利后帶來的權威性可以實現自己理想,為自己集團帶來利益最大化,甚而可以為所欲為,完全自由。但是不可能每場政治斗爭都沒有輸家,不可能不會流血。潘安不是不明白,也許他只是想著在賈氏家族的庇護下,可以一生無憂。事實結果是,賈后敗亡,司馬倫兵變,潘安于洛陽被殺,并夷三族。

我這樣說,其實有失公允。潘安陷害太子的事情,一團迷霧。畢竟東晉南北朝諸史都不曾記載,只不過房玄齡這樣寫過。姑妄言,姑妄聽。我不喜政治,多說幾句,原也是寫過便不理會了的。

紫芝眉宇,思曼風姿。

【釋略】紫芝:元德秀,字紫芝,唐代人。少年喪父,而事母至孝。參加進士考試時,不忍將其母留在家中,乃背母至京師。善文辭,曾作《蹇士賦》。房琯每見德秀,嘆息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于天寶十三載卒時,家中唯有枕、鞋、瓢一類生活必備用品。事見《新唐書》。后以紫芝眉宇稱贊人的德行高潔。

思曼:張緒,字思曼,南北朝時人。《南齊書》載:張緒少而知名,清簡寡欲。口不言利,有財輒散之。史臣評其:夫如緒之風流者,豈不謂之名臣。齊武帝亦曾贊蜀地之柳:此柳風流可愛,似緒當年。

名利兩字,求之而不可得,卻之而不可免。說是“使人名利之心都盡”,其實無非一時半刻,哪能便真的見此一面,而一生蕭然于名利。否則的話,元德秀豈不是個能醍醐灌頂的真佛。

惜乎未曾見過蜀地之柳,不知其風流可愛至何種程度。北國之柳,到是常見。如今北望有窗,窗外有柳。其枝正發,其芽正嫩,供我日折一枝簪在頭上。韓琦有芍藥,我有柳葉。雖非名品,一樣風流。

毓會竊飲,諶紀成糜。

【釋略】鐘毓,字稚叔,年十四即為散騎侍郎;鐘會,字士季,少有異才。毓會皆系三國時期鐘繇子。鐘繇假睡,見毓會二人偷偷飲酒。鐘毓先拜后飲,鐘會飲而不拜。因問之,鐘毓答,酒本成禮,不敢不拜;鐘會答: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陳諶,字季方。陳紀,字元方。諶紀皆系東漢陳實子,父子三人并稱“三君”。《世說新語》載: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簞,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簞,飯今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仿佛記之。二子長跪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鐘毓偷酒行禮,老成實在。鐘會偷酒不行禮,放達可愛。

釀酒之起源也頗多,實難分誰確誰偽。儀狄也罷,猿猴也好,杜康也由他,總歸我們今日有酒可飲。就連在天氣預報上,也有個啤酒指數,以指點人們在某日喝啤酒是否適宜。酒的別稱也實在多,酒居士,綠蟻,杯中物,椒漿,掃愁帚,釣詩勾……亦不過信手寫來,便達其六。有興趣的,不妨去百度百科查看“中國酒文化”一條,寫得詳實。

米酒我喝過兩次,一次是同學由西安遠道背回給我,一次是吃米線時見酒單上有便要了一碗。酸,軟,但有后勁。馬奶酒沒喝過,想來也喝不慣的。三十八度白酒正好,超過一度便使人腿腳發軟。

陳實評論他的兩個兒子陳諶與陳紀時,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看來老子對小子的才華也是不能評出誰高誰下來,只能用一句難兄難弟作個總結。

陳實的家庭教育也做的好。若是普通人,吩咐了兒子做米飯,兒子卻為了聽大人們講話將米飯煮成米粥,只怕早就跳將起來,只是礙于客人在不好發火。諶紀成糜是《世語新語•夙慧》里兒的第一個故事。夙慧兩字,除了難兄難弟自娘胎里帶來的慧根外,后天培養方面與乃父實在大有關系。

韓康賣藥,周術菇芝。

【釋略】《高士傳》載:漢韓康、字伯休。賣藥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余年。時有女子買藥。康守價不二。女子怒曰。公是韓伯休耶。乃不二價。康嘆曰。我本避名。今女子皆知。何用藥為。遂隱霸陵山中。屢征不起。桓帝聘之。中道遁去。

周術,字元道,號甪里先生,漢朝隱士四皓之一。劉邦久聞四皓之名,乃請其出山為官,四皓不從。周術曾寫《紫芝歌》銘志: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韓伯休年年賣藥長安市,誠信公道,從不漫天要價,更不因人漲價,如此而三十余年人不識。卻不料想,被一名莽撞女子脫口問的“你難道是韓伯休嗎”而避走。這女子問的也有趣,言下之意,是大家都知道韓伯休才是個守諾守本的人,而實則她也未必知道眼前這名賣藥客果真就是韓伯休。

我極愛《紫芝歌》,尤其后一句: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劉公殿虎,莊子涂龜。

【釋略】劉公:劉世安,字器之,北宋人氏。直言敢諫,人稱“殿上虎”,一時旁侍者無不敬懼。

莊子:莊周,后人稱其南華真人,戰國時宋國蒙人。《莊子•內篇》載: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

楚王派大夫兩名,請莊子前去為官。莊子說,楚有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大王叫人將神龜包在錦鍛里,又放在竹匣中,鄭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只龜,是寧愿留下骨頭使人珍藏呢,還是愿意活在泥中搖尾?大夫答:自然是活在泥中搖尾。

莊子這一招借力打力,用的極妙。妙在持竿不顧,毫不將楚王的邀請當一回事的率性;也妙在讓二大夫先說出愿意活在泥中的話來先發奪人。

唐舉善相,扁鵲名醫。

【釋略】唐舉,戰國時梁人,善相。《荀子》載:今之世梁有唐舉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兇吉、妖祥。世俗稱之。唐舉曾相李兌百日內掌趙國政權,相蔡澤余壽四十三年,皆中。

扁鵲,原名秦越人,戰國時齊國人,中國傳統醫學祖。

有一陣子,我癡迷《周易》占卦之法。古人都用蓍草,我沒有,只好買了三大枚古銅錢。銅錢法最簡單,擲上六次,便能得了六爻。得完之后,照書找卦,按詞解釋,居然也能吹得天花亂墜。不過若是離了書,可就不行了,連什麼卦都不能知曉。因此我對那些“善相、善斷、善記”的鐵口佩服的五體投地。

我少年時,也算過一卦,看的是手相。一名白須老者坐在市井之間與人弈棋,看去頗有些仙風道骨。父親抑或是祖父帶我走過,被老者叫住,說免費給我看相。我大喜,跑到他面前便伸出手來。他端詳一陣子,告訴我說,我長大后必成大事,尤其以中年最為富貴,之后便伸手要錢。我納悶,不是不要錢麼?他說,你是富貴之人,我討兩元錢沾點喜氣。

平生唯一一次算命,算得糊里糊涂,也不見他說什麼,更沒有鐵口直斷的風采。我好生失望,對江湖術士也不再相信。長大后,偶爾還和人談起過這件事來,人家說,你那是好的,若是相出有災來,還要花幾百幾千問他要法子避災。你算算,兩元與幾百幾千比,哪個更劃算?

原來如此。免費是幌子,經濟才是硬道理。我現在估計,那老者可能認識我父親或我祖父,他們在十里八鄉尚算有些名望,因此叫住我,想討個酒錢。至于說我有災禍,他是不敢的——怕我家人惱了和他分辯。

《史記》說扁鵲學醫于長桑君。長桑君是什麼人呢?都不知道,只知道他以禁方傳扁鵲,又出藥使扁鵲飲。扁鵲喝了此藥,從此自己變成了掃描透視儀,可以看到別人的五臟六腑。因此,才能以醫術聞名以世。

照這樣看,長桑君不是人,是神仙一流。自然,這絕不可信的。中國歷史上,哪朝哪代出個異人,總不將他的異相歸功于他好學不倦上,非要為他再制造另一種奇遇出來,以彰顯老天爺的英明。

我讀過一本中醫書,那時大約十七歲。把父親的銀針拿到學校,見人便給人診脈針灸。受害最深的是我的兄長草兒,他的合谷穴不知被我刺了多少次。我也只挑合谷來刺,因為不敢刺別處。所謂望聞問切,也略略明白過。不過現在全都忘記。

人說久病成良醫,其實也不準確。我是久病的,自小到大,不是這里有問題,便是那里有問題。如此一來,成了醫院的常客。怪的是,我這個常客到現在也記不住常用藥物的名字。反到是那股來蘇水味,生生世世都是難忘。

韓琦焚書,賈島祭詩。

【釋略】韓琦相三朝,立二帝。曾任諫官三年,上疏無數。其所存之稿,本欲焚之,又恐不能顯勸諫之功,乃存七十余疏,成《諫垣存稿》。

賈島,字浪仙,唐代詩人。每至除夕,必取一歲之作置幾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終年苦心也。典見《唐才子傳》。

推敲兩個字,本源于賈島的苦吟。他寫詩,有一句“僧推月下門”。詩成后,又覺得推字不如敲。反復推敲間,不知不覺,闖進了韓愈的儀仗隊。韓愈問明情況后說,還是敲好。

此詩名為《題李凝幽居》,錄于下: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復言。

寫詩講究詩眼,仿佛畫龍點睛般,有了它,生硬死板的龍便能騰空而起。而這詩眼,即要鮮活生動,又要回味悠長。即要統攝全篇,又要點出主旨。其難也哉,沒有詩心的人,是斷不能為之的。煉字也不能太過,南宋時極講究這個,專門愛在一二字上做足功夫。結果小巧太過,僵硬有余。周汝昌說:總是末流做法。深以為然。

文章詞賦,我到底不太懂。但我又覺得,詩出天然,何必煉之。蓋因唯其自然,才算本真。唯其本真,才見大氣。這是一個外行人說的不著邊際的話,有些好處,大家看看。若無好處,請關IE。

康侯訓侄,良弼課兒。

【釋略】宋代胡安國,字康侯。其侄即胡寅。胡寅少由胡安國養為已子。訓侄事詳見“寅陳七策”。

宋代余良弼,字巖起,曾寫教子詩云:白發無憑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將弱冠非童子,學不成名豈丈夫?

成名便是丈夫,不成名便不是丈夫麼?是真隱士自風流,其風骨高潔之處,又焉是人間丈夫所能比擬的。

顏狂莫及,山器難知。

【釋略】顏狂:南朝時宋文學家顏延之。與謝靈運并稱“顏謝”。嗜酒而狂放。

山器:西晉山濤,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王戎曾稱濤為“璞玉渾金,人莫知其器。”

顏延之與謝靈運并稱,可真真委屈了謝靈運。

《天龍八部》中,有南慕容,北喬峰。喬峰為國為民,大志大勇。為平息兩國干戈,寧愿自毀生命。反觀慕容,為了復國,什麼下三濫手段都使得出。就連一心想嫁給他的王語嫣,他也忍心傷害,更休提被他殺掉的非也非也包不同。

顏謝與慕容喬峰相比,頗有相似之處。慕容復空有虛名,其實武功不濟。顏延之空有聲望,而文章缺乏真情實意。謝靈運道法自然,文章絕不投機取巧。喬峰平實易近,遇事絕不怨天尤人。

懶殘煨芋,李泌燒梨。

【釋略】唐天寶初,衡岳寺執役僧也。退食,即收所余而食,性懶而食殘,故號懶殘。懶殘煨芋,又稱“領取宰相”。《鄴侯家傳》載:(李)泌在衡岳,有僧明瓚號懶殘。泌察其非凡,中夜潛往謁之。懶殘命坐,撥火中芋以啖之,曰: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

唐肅宗曾賜燒梨于李泌。并有聯句如下:

潁王:先生年幾許,顏色似童兒。

信王: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

益王:不食千鐘粟,唯餐兩顆梨。

肅宗:天生此間氣,助我化無為。

懶殘也煨芋,也垂涕。

那時懶殘隱居于衡山石室,唐德宗慕其名,派人召他入宮。使者到了石室宣讀:天子有詔,尊者當起謝恩。懶殘不理他,只顧撥灰而尋芋,鼻涕垂流到了下巴上。使者便笑著說:請勸尊者拭涕。懶殘說:我哪里有工夫為欲人拭涕?

這件事,素來被引為佛門佳話。至于其真實性,似乎也是確鑿的。但不知是德宗時事,還是太宗時事。

干椹楊沛,焦飯陳遺。

【釋略】楊沛,三國時人。《三國志》載:楊沛字孔渠,馮翊萬年人也。初平中,為公府令史,以牒除為新鄭長。興平末,人多饑窮,沛課民益畜乾椹,收幪豆,閱其有馀以補不足,如此積得千馀斛,藏在小倉。會太祖為兗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將千馀人皆無糧。過新鄭,沛謁見,乃皆進乾椹。

陳遺,晉代人,至孝。母好喜食釜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備一囊,每煮食,輒貯焦飯,歸而遺母。后值孫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時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及歸家,遂攜而從軍。與孫恩戰,敗,軍人潰散,遁入山澤,無以為糧,有饑餒而死者。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至孝之報也。事見《世說新語》。

文舒戒子,安石求師。

【釋略】三國王昶,字文舒。曾為其子王渾、王深寫戒子書。書見《三國志•王昶傳》。

王安石,宋臨川人,字介甫,晚號半山。世人又稱王荊公、臨川先生。《初譚集》載:王安石為子求師,要求師者學問淵博、能立規矩以束其子。

王安石寫了一句詩:明月枝頭叫,黃狗臥花心。蘇軾見到,覺得不妥,改成:明月當空照,黃狗臥花蔭。因為一寫一改,蘇軾被王安石貶到合浦。在合浦,蘇軾認識了明月鳥與黃狗蟲,知曉自己改錯了詩。后人說蘇軾因詩而貶,我說未必。蘇軾與王安石的政治立場不同,這才是根本原因。

防年未減,嚴武稱奇。

【釋略】防年,漢代人。《通典》載:漢景帝時,防年繼母陳論殺防年父,防年因殺陳。依律,殺母以大逆論。帝疑之,武帝時年十二,為太子,在旁,帝遂問之,太子答日:“夫繼母如母,明不及母,緣父之故,比之于母。今繼母無狀,手殺其父,則下手之日,母恩絕矣。宜與殺人者同,不宜與大逆論。”從之。

《新唐書》載:武字季鷹,幼豪爽。母裴不為挺之所答,獨厚其妾英。武始八歲,怪而問其母,母語之故。武奮然以鐵錐就英寢,碎其首。左右驚白挺之曰:郎戲殺英。武辭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兒故殺之,非戲也。父奇之,曰:真嚴挺之子!

八歲殺人,而且是以鐵錐“碎其首”。如此殘忍的事,居然被父親稱奇、聞名天下。怪哉怪哉。更怪的是,寫史的人不僅不苛責于嚴武,反而對此事津津樂道。

人命如草芥,古時女子更連草芥都不如。這泛黃發霉、到處充斥著仁義道德的史書中,究竟有幾頁不曾寫了“吃人”,有幾頁不曾寫了悲憤?

鄧云艾艾,周曰期期。

【釋略】鄧艾,字士載,三國魏人。其人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事見《世說新語》。

周昌,西漢人。時劉邦欲廢太子,周昌諫言: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不奉詔。

期期艾艾這個成語最是形象。我讀中學時,學校有一位男生,因為精神問題休學一年,再來讀時,正與我一屆。他原本不口吃,但因為重新復學,生怕又與同學老師相處不好,因此講話總是緊張。我那時辦報紙,自任社長。他聽說了來找我,熱心要幫我。說老實話,我是不太敢理他的,因為害怕他所謂的精神問題,但他一說話,我便釋然了。

他這樣說:其……其實,我……我……我。夸張的講,一句話講完,已過去了半個時辰。就是因為這樣,使我放松警惕,與之為友。此后他也果然助我良多。尤其印刷、發行,臟活、苦活,他幾乎全包下來。

我從他身上得出個經驗來,口吃的人容易相處。這其實是自私的想法,因為與他們在一起,聽得慢,也聽得真,有時間慢慢琢磨自己應該怎麼回答才恰到好處。

周相猿鵠,梁相鹓鴟(yuān chī )。

【釋略】抱樸子載: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后以猿鶴沙蟲喻陣亡之將士或死于戰亂之平民。

《莊子•秋水》載: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鹓雛,子知之乎?夫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耶?”

惠子跳梁丑態盡現。

臨洮大漢,瓊崖小兒。

【釋略】《漢書》載: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于臨洮。是歲始皇初并六國,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太平興國(宋太宗年號)中,李守忠為承旨,奉使南方。過海至瓊州界,道逢一翁,自稱楊遐舉,年八十一。邀守忠詣所居,見其父曰叔連,年一百二十二。又見其祖曰宋卿,年一百九十五。語次,見梁上一雞窠,中有一小兒,頭下視。宋卿曰:此吾九代祖也,不語不食,不知其年,朔望取下,子孫列拜而已。其事載于《洞微志》。

十二金人,尤以十二最有意味。一年四季,一季三月,共合十二。八方四面,亦合十二。前者一統千秋,后者一統天下。果然深有霸王氣魄。十二金人之后,又衍生出一所叫佛歸寺的寺廟來。其時巨人因為身體過大,不能進臨洮縣城,乃取道南下。眾人隨之,至城南紫云山而失其蹤。后唐代于此建佛歸寺。

找瓊崖小兒的資料,大約耗費一小時光景。找到后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故事是讀過的。年漸老去,其思愈晦。感慨良深,奈何時為?

東陽巧對,汝錫奇詩。

【釋略】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明代人,六歲即得神童稱號。代宗召之入朝覲見,東陽因人小,不能邁門檻,代宗乃戲云:神童足短。東陽答:天子門高。代宗大喜,乃設宴。席中拿螃蟹試東陽對聯:螃蟹渾身甲胄。東陽答:蜘蛛滿腹經綸。

陳汝錫,字師予,宋代人。有詩云:閑愁莫浪遣,留為痛飲資。此句為黃庭堅所賞。

東陽對得巧,不如紀曉嵐對的巧。紀曉嵐幼時聰慧異常,能讀書而不忘,因此學習較為輕松。學業之余,在墻洞中養了一只家雀。此事被先生知道,一怒之下摔死家雀,并向紀曉嵐出上聯:細羽家禽磚后死。紀曉嵐答:粗毛野獸石先生。

細羽對粗毛,家禽對野獸,磚對石,后死對先生。真真工整,也真真陰損。怪不得他叫鐵齒銅牙呢。

閑愁留不得,一寸便成灰。

啟期三樂,藏用五知。

【釋略】榮啟期,春秋時隱士。《列子》載:孔子游于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

李若拙,字藏用,宋代人。堪破官場之事,做《五知先生傳》。其云:知時,知難,知命,知退,知足。

我為啟期三嘆。一嘆萬物唯人最劣。不懂天恩地賜,任意妄為。砍伐樹木,制造核武器,大肆殺戮。諸此等等,不能盡列。科學日益進步,敬畏之心日益失去。自推萬物之靈,其實不如螻蟻親切。二嘆古時男子無情。一樣為人,偏生他能休妻,能娶妾,能入仕途,能登高一呼。女兒不能有才,不能意識到自我存在。生下來,便成了一個為男子所驅使的工具。這等男子,連同樣稱呼為人的異性都不能寬和體諒,地位權勢即便再高,又焉能稱一尊字?三嘆啟期行年已九十,尚不懂此間道理,反而沾沾自喜,自以為是。

金庸筆下有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以十二少比五知,少不如知。

墮甑叔達,發甕鐘離。

【釋略】《后漢書》載:鉅鹿孟敏,字叔達,客客居太原,未有知名,叔達曾至市買甑,荷擔墮地,徑去不顧。時適遇林宗。林宗異而問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顧?叔達曰:甑既已破,視之無益。林宗以為有分決,與之言,知其德性。謂必為善士,勸使讀書游學。十年,知名當世。

鐘離,即鐘離意。永平中,鐘離意為魯相,到官,出私錢萬三千文,付戶曹孔治夫子車,身入廟,拭幾席劍履。男子張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懷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幾前。孔子寢堂床首,有懸甕。意召孔問:何等甕也?曰:后也?對曰:夫子甕也,背有丹書,人勿敢發也。意曰:夫子圣人,所以遺甕,欲以懸示后賢耳。發之,中得素書,文曰:后世修吾書,董仲舒。護吾車,拭吾履,發吾笥,會稽鐘離意。璧有七,張伯藏其一。意即召問伯,果服焉。

東西損壞,若是價值低,可能只是回頭顧看,惋惜輕嘆。若是價值高,便可能號啕大哭,咒天罵人了。殊不知惋惜也好,咒罵也罷,做這多少事都不能改變已定之局。

因此我想到金角鑲邊的玉璽。王莽篡位時,玉璽被摔掉一角,雖說后來由能工巧匠用金邊鑲上,依舊由它去象征著至高皇權,但它本身質地已發生改變,這是意識所不能左右的事實。

這正是孟叔達豁達之處。知曉無法挽回,不如徑自前行。不背包袱,也不給自己壓力。

鐘離意的故事真有喜劇色彩。夫子居然能掐會算,知道將來張伯掘出七壁而匿其一。看來后人稱其為圣人,是輕薄怠慢了。應當叫天人。

我父親說他是三世和尚轉世,能記前世事情。他少年時做夢,夢見宅子里某處地方有寶物。到我少年時,他把夢講給我聽,我便極力攛掇他挖掘。祖父訓斥道:那是他胡說,你也信。

我自然不信,其實小時候也不信,只是覺得事情有趣,想挖著玩玩。說老實話,我到覺得我父親的光榮事跡,比那鐘離意更具玩味。

一錢誅吏,半壁憐姬。

【釋略】張詠,又稱張乖崖,宋代人,時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視其鬢旁巾下有一錢,詰之,乃庫中錢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仗劍,下階斬其首。

宋祁妻妾頗多,一日于錦江宴飲,偶微寒,命取半臂,諸婢各送一枚,凡十余枚皆至。宋祁視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歸。

一日一錢,千日一千,話是好的,只是張詠的做法過于嚴酷。也是,莫說古時,縱是現在,又有幾個官吏知道什麼叫人權。

宋祁看起來很是憐香惜玉,然而細觀之,又不免有些疑問:憑一個人的情感,真能分得給十余人麼?——還不是“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王胡索食,羅友乞祠。

【釋略】王胡,晉人,字修齡。《世說新語》載:王修齡嘗在東山甚貧乏。陶胡奴為烏程令,送一船米遺之,卻不肯取。直答語:王修齡若饑,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

《世說新語》載:羅友,晉人。家貧,乞祿于桓溫。為人放誕無束,桓溫以為非治民才,乃許而不用。時有同僚被任命為郡守,桓溫為其置酒送別。羅友亦被邀請,然而至尤遲晚。溫問之,答:臣昨奉教旨出門,于中路見鬼椰榆云:我只見汝送人上郡,何不見人送汝上郡。我因此感到慚愧,思索許久,不知不覺遲到。后,桓溫任羅友為襄陽太守。

王胡傲骨,羅友奇思。

今人以“鬼椰榆”做仕途坎坷講,有意思。

召父杜母,雍友楊師。

【釋略】召父:西漢召信臣,字翁卿。為人勤力有方略,好為民興利,務在富之,躬勸耕農。時人稱為“召父”。

杜母:東漢杜詩,廣開田池,郡內富庶。時人稱為“杜母”。

雍友楊師:雍退翁,楊沖元,皆宋代人。張浚任職興元府時曾問楊用中誰可交游,楊用中答:雍退翁可為友,楊沖元可為師。

直言解發,京兆畫眉。

【釋略】賈直言,唐代人。流放南海之前,與其妻董氏云:生死不可期,吾去, 可亟嫁,無須也。董不答,引繩束發,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貶二十年乃還,署帛宛然。及湯沐,發墮無余。事見《新唐書》。

京兆,即張敞。西漢人氏,任京兆伊一職九年。曾為妻子畫眉。

賈直言一去二十年,歸來后董氏方解束發之帛。人生幾個二十年,能為夫而守,其誠其志,著實可感。

我不曾畫過眉毛,也不會畫。有一只眉筆,是人家不要才丟給我的。我有時用它寫字,覺得還算順手。劉克莊《清平樂》寫: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詞固然好,但眉宇盈盈,情思脈脈之處,又豈是文字所能表達。

美姬工笛,老婢吹篪(chí)。

【釋略】美姬,即綠珠,晉石崇小妾,善笛。孫秀向石崇索綠珠不得,大怒,勸說趙王倫誅石崇。石崇因向綠珠道:我為你獲罪。綠珠答:當效死君前,乃跳樓而亡。

篪,橫吹竹管樂器。后魏王琛有婢女善于吹篪。時諸羌叛亂,婢女扮作老婦,在陣前吹篪。諸羌聞之落淚,乃降之。

癡哉綠珠,壯哉婢女。

五微:

敬叔受餉,吳祜遺衣。淳于竊笑,司馬微譏。

子房辟谷,公信采薇。卜商聞過,伯玉知非。

仕治遠志,伯約當歸。商安鶉服,章泣牛衣。

蔡陳善謔,王葛交饑。陶公運甓,孟母斷機。

敬叔受餉,吳祜遺衣。

【釋略】何敬叔,南北朝時南齊人。為官清廉,不納禮品。一年忽張榜收禮,數日得米兩千余斛,盡數予貧民以繳納租稅。

吳祜,字季英,漢代人,曾任酒泉太守。時有嗇夫孫性私取民錢,為父購衣。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孫性心中慚愧,乃向吳祜自首。吳祜曰:掾以親故,受污穢之名,所謂觀過斯知仁矣。使歸謝其父,還以衣遺之。事見《后漢書》。

《論語》說: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人的戀舊,不僅體現在自我中,還體現在對別人的印象中。譬如我有一位族中兄長,少年時游戲風塵,成婚后也不老實。先是在外面找了小妾,欲稱小媳婦,后來又休了妻。他與小媳婦顛沛流離,生活總不能有所保證,無可奈何之下去市場賣菜。之后又做泥瓦匠,又打工,又開出租車。其辛苦勞頓之處,自不必說。這時的他,說起來早無少年時的飛揚跋扈,真真正正成了老實本份之人。然而別人一提他來,都是不屑,說他以前曾經如何如何。

有過能改,便是仁義之舉。我不知道說他的人,是出于找話題的原因,還是出于天性的八卦愛好。我心中憐憫他們,覺得他們終其一生,都不會學會信任。

淳于竊笑,司馬微譏。

【釋略】淳于髡,戰國時齊國人。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列其為首,云其: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赍金百斤,車馬十駟。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豈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簍滿篝,污邪滿車,五谷蕃熟,穰穰滿家。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司馬承貞,唐代道士,法號道隱,又號白云子。斯時有盧藏用,隱于終南山,以期能名達天下而入紅塵,后武則天果任其為左拾遺。一日偶與司馬承貞遇,指終南山問司馬承貞:此處佳,何必居于天臺山?司馬承貞答:以我所見,那里確是仕宦之捷徑。盧藏用聞言面有愧色。事見《大唐新語》。

后人以“祝篝車”喻代價低微而所求甚巨。

終南捷徑,典即出自司馬與藏用。

子房辟谷,公信采薇。

【釋略】漢張良,字子房。輔佐劉邦得天下去,假托辟谷,隱居于紫柏山。伯夷,字公信。為商末孤竹君長子。孤竹君傳位于其弟叔齊,而叔齊讓位于伯夷,互相推讓,竟皆逃之。后兩人不愿食周粟,隱于山中采薇而食,終餓死。

辟谷是道家修煉法則,又稱絕粒、斷谷等。始于先秦,后代修習者頗多。大約是不食五谷,喝溪水吃野果。現代人其實應當學些辟谷之術,蓋因大魚大肉久吃反傷身體。辟谷時須要循序漸進,初三日,再七日,后半月一月。我不看電視,一次偶爾看到湖南衛視有期節日專講辟谷,說有些明星專門跑去山里道觀呆一個月,以求身體康健。普通人大可不必跑到那里去,別的不說,錢給不起。也不必真的只喝溪水吃野果,平常水果都可以,水以礦泉水為佳。好處也果真不少,能清腸胃,除穢氣,煥發精神。只是有胃病的人應當慎行,我試過一次,胃疼了幾日才好。

儒家給予伯夷叔齊很高評價,這自然是因為社會背景緣故。我是不太喜歡他們的,不敢擔當,也不見他們實現了什麼價值。他們有一首《采薇歌》,權記于此: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吾適安歸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其中所謂“以暴易暴”,實在與事不符。

卜商聞過,伯玉知非。

【釋略】卜商,字子夏,孔子學生。晚年喪子,而致失明,離群索居。曾子怒指其三罪:其一告老回鄉,使鄉人尊其為師;其二無可稱道之事;其三因喪子而失明。子夏投杖而拜:吾過矣,吾過矣。

蘧(qú)伯玉,名瑗,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后人以喪明之痛喻失子之悲。

伯玉行年五十,追憶過去四十九年,年年有過。其自省自警,著實令人敬佩。

仕治遠志,伯約當歸。

【釋略】郝隆,字仕冶,晉人。《世說新語》載:謝公(謝安)始有東山之志,后嚴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桓公(桓溫)司馬。于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坐,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通乃不惡,亦極有會。”

姜維,字伯約,漢人。姜維跟隨諸葛亮后,與母親分離。一日忽得母書,令求當歸。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遠志可安神、去痰、敗毒。它的別稱其實很多,又叫細草、小雞眼等。外相也很美,可以插在花瓶中賞玩。

桓溫問的“何一物而有二稱”, 頗有些像腦筋急轉彎。一物二稱者實在不缺乏者,便是桓溫,也可以叫成桓符子。他的問題出的不好,郝隆答的卻妙: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這是一語雙關的句子,既是說遠志:不出而有遠志,出則而為小草,又隱隱嘲笑謝安: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如今蒼生又將如卿何!

郝隆還有個小故事,我記得是在《世說新語》看的。手邊沒書,不查了。時值七夕,戶戶晾曬衣被,獨郝隆脫掉上衣,跑到陽光下。旁人問他做什麼,他說曬書。

現今有讀書節,但曬書節今人卻似是不曾定過。古時曬書之日也頗多,七夕先算一個;佛家六月六的翻經節算一個;四月四也算一個。

我總覺得,把書記在肚子中,不算真本事,活學活用才是真本事。 不過腹有詩書氣自華,縱是不會活學活用,關鍵時刻吟誦幾句也能騙得一二人上當。這“關鍵時刻”也應人而異,若是老師能贏得學生敬重;若是情侶能贏得對方愛慕。

但有遠志,不在當歸這句話,使我頗覺躊躇。

《論語》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我其實并不怎麼欣賞儒家思想,這句話,也系我本心所想,后來才知道原來它已流傳千年。因此說來,“父母在,不遠游”算是我的心聲,卻不是我的導語。

商安鶉服,章泣牛衣。

【釋略】商:卜商,即孔子門人子夏。家貧,而能安于破衣舊服。

章:王章,字仲卿,漢代人。家境頗窘,嘗臥亂麻草根編成的牛衣之中而泣。其妻斥之: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后王章果有所成。事見《漢書》。后人以牛衣對泣,喻家境貧寒。

鮮衣新服,使人飽受拘謹。不能席地而坐,不能臥花眠柳。新的被子亦是如此,半夜醒來,總是擔心它是否有一角掉在地上弄臟。與其如此,到不如舊衣舊被好。雖襤褸卻自在;雖破舊卻能安眠。

安貧樂道是個好成語。魯迅先生說它沒有十全大補的功效——固然如此,但是其它東西,也不見得能十全大補。一應法則,皆是雙刃利劍,但看人的應用罷了。

蔡陳善謔,王葛交饑。

【釋略】蔡:蔡襄;陳:陳亞。皆北宋人,好玩笑。兩人嘗會于金山僧舍,酒酣之時,蔡襄題詩:陳亞有心終是惡。陳亞索筆對云:蔡襄無口便成衰。

王:王導;葛:諸葛恢。皆晉人。《世說新語》載,兩人互相爭姓族先后。王導云:何不言葛王,而言王葛。諸葛恢答:譬如言驢馬,驢寧勝馬乎?

陶公運甓,孟母斷機。

【釋略】陶公:陶侃,晉人。甓:磚。侃任廣州刺史時,朝運百磚于齋外,暮運回齋內。人問其故,答曰:我要收復中原,不能過于悠閑,否則將來會力不從心。事載于《晉書•陶侃傳》。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狹子以居,三遷為教。及孟子稍長,就學而歸,母方織,問曰:學何所至矣?對曰:自若也。母憤因以刀斷機,曰:子之廢學,猶吾之斷斯機也。孟子懼,旦夕勤學,遂成亞圣。

孟子之母遷宅、斷機,陶侃之母責魚、截發。行為不一,目的皆同。真真“可憐天下父母心。”

六魚:

少帝坐膝,太子牽裾。衛懿好鶴,魯隱觀魚。

蔡倫造紙,劉向校書。朱云折檻,禽息擊車。

耿恭拜井,鄭國穿渠。國華取印,添丁抹書。

細侯竹馬,宗孟銀魚。管寧割席,和嶠專車。

渭陽袁湛,宅相魏舒。永和擁卷,次道藏書。

鎮周贈帛,虙子驅車。廷尉羅雀,學士焚魚。

冥鑒季達,預識盧儲。宋均渡虎,李白乘驢。

倉頡造字,虞卿著書。班姬辭輦,馮誕同輿。

少帝坐膝,太子牽裾。

【釋略】少帝:晉明帝司馬昭,元帝之子。昭少時,坐元帝膝上。時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因問昭:長安與日誰更遠?昭答:日遠,不見有人由日來。次日集群臣宴會再問,昭答:日近,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元帝異之。事見《世說新語》。

太子:晉愍懷太子。《晉書》載:幼而聰慧,武帝愛之,恒在左右。嘗與諸皇子共戲殿上,惠帝來朝,執諸皇子手,次至太子,帝曰:“是汝兒也。”惠帝乃止。宮中嘗夜失火,武帝登樓望之。太子時年五歲,牽帝裾入暗中。帝問其故,太子曰:暮夜倉卒,宜備非常,不宜令照見人君也。由是奇之。

司馬昭與愍懷太子小小年紀,便懂得隨機應變。相比時下兒童,何異皎月與爝火。

衛懿好鶴,魯隱觀魚。

【釋略】衛懿公好養鶴,其鶴皆有品位俸祿,上等為大夫祿,次等為士祿。外出游遠亦必帶其鶴于車前,稱鶴將軍。時有狄人攻衛,衛懿公欲發兵相敵,臣子皆云:君好鶴,鶴令可擊狄。后衛懿公兵敗被殺。

魯隱公將去棠地觀魚,臧僖伯諫云: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后臧稱疾不往。

葉公好龍,不過使后人也趣也笑。衛公好鶴,卻使得后人也啐也恨。

另則:葉舊時讀shé。

蔡倫造紙,劉向校書。

【釋略】蔡倫,字敬仲,東漢人。以樹皮、麻頭、漁網、破布等為原料制造植物纖維紙。

劉向,字子政,西漢經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成帝時任光祿大夫,校書藏書,編成《七錄》。

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詞詠玉鉤。只是書成寄給誰呢? 花容月貌為誰研,紙墨清香又為誰研呢?

唐詩之中,大凡標題有“寄”這一字的,往往是書信。縱是沒有紙筆寄不得,也會憑君傳語報平安。而今之世,不必傳語,不必寄信,更沒有舟車勞頓只為謀一面的苦楚。有手機,有網絡,有火車與飛機——是很快捷,然而索然無味。

《莊子》中有一個小故事,說子貢過漢陰時遇到一位老人,用最原始的方法灌溉田地。子貢問他,為什麼不用機械澆灌的方法。老人說,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

也記得林語堂在《國學拾遺》中說,莊子是一個才智的巨人,有玩世的機智。他歡喜莊子,我也是。但我畢竟做不來莊子那樣透徹。我也只不過愿自己在匆忙之中,能保留一份對紙筆的敬重罷了。

朱云折檻,禽息擊車。

【釋略】張禹為漢成帝丞相,為相六載,年老退位后,仍能左右朝政。常因私而謀利。時有朱云于朝上痛陳張禹之罪,成帝怒,下令賜其死。朱云緊攀殿前欄桿而不就范,欄桿竟因此折。成帝感其忠良,乃赦之無罪。后以朱云折檻稱頌為臣子者敢于直諫,氣節非凡。事見《漢書》。

禽息,春秋時秦國大夫。向秦穆公薦百里奚,穆公不納,乃以頭擊穆公車。

百里奚生前,舉賢任能,施德樹威;百里奚死時,男女流涕,童子不歌。孟嘗也說:竊感禽息,亡身進賢。只這兩件事,禽息便當得上大英雄。

耿恭拜井,鄭國穿渠。

【釋略】耿恭,字伯宗,東漢人氏。領兵守疏勒城時,匈奴斷絕城中水源。耿恭掘地為井,水不出,乃叩拜之,有頃,水泉奔出,眾皆稱萬歲。乃令吏士揚水以示匈奴。

戰國時韓國為使秦不犯韓,派水工鄭國至秦,勸秦修渠。秦王察其意圖,欲斬鄭國。鄭國陳說渠成之利弊,工程得以繼續完成。后此渠命名為鄭國渠。

耿恭拜井,與史不符。鄭國穿渠,為秦大利。

國華取印,添丁抹書。

【釋略】曹彬,字國華,北宋大將。時值周歲,父母以百物列席以供其抓周,曹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又取一印,他無所視。人異之。

添丁,唐代盧仝之子。盧仝有詩《示添丁》: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

小外甥出生之時,姐姐拿了我的書給他枕著,說這樣可使他知書達理。我雖不信,卻覺得有趣。這也類似于抓周,是為風俗,既是父母小小心愿,也是一番深情體現。

抓周之始,是在江南。小兒一周之時,男孩身邊便放弓劍紙墨,女孩身邊便放針線服飾。也有個名頭的,喚叫“試兒”。據說此方法可以以小見大。《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抓周,便因只抓了胭脂水粉,惹得他父親認定他系浪蕩子、不思進取之輩,從此不愛他。

涂鴉一詞,源于“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但現在的涂鴉已成為風尚,與詩句所言已極不相稱。還是詩句活靈活現,將小兒頑皮之態盡攬其中。

細侯竹馬,宗孟銀魚。

【釋略】郭伋,漢人,字細侯。時任并州牧,行至美稷縣時,有兒童數百名騎竹馬道次迎拜。郭伋奇而問詢,小兒答: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

蒲宗孟,宋人。神宗愛其才,命其修兩朝國史,為翰林學士兼侍讀,又賜其可以官服之上配飾金魚。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給人的印象素來溫馨曖昧。卻不知在郭伋這里,即是一種認可,亦是一種信任。愚弄成年人,總是容易的事情,做些錢權利益上的表面功夫即可。若要愚弄孩童卻極為不易。只因孩童天真純樸,眼中心中沒有機關,好便是真的好,壞便是真的壞。郭伋能得百小兒竹馬相迎,也算是人生無愧了。

學士官服配飾金魚,便由蒲宗孟而始。

管寧割席,和嶠專車。

【釋略】管寧,三國時期名士。《世說新語》有云:管寧、華歆嘗同席讀書, 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而觀,寧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和嶠,西晉人,字長輿。時和嶠為中書令,荀勖為中書監,當同乘一車入朝。和嶠不恥荀勖為人,遂專乘一輛,與之抗衡。

安貧樂道,好學不殆,已經十分了不起。難得的是,管寧還能鬧市取靜,閑讀一隅。有這樣定力的人,除非自己不愿成就大事,否則必是國家棟梁之才。

管寧、華歆還有另一則故事:兩人在園里鋤菜,管寧一鋤下去,翻出一錠金子。他視而不見,繼續勞作。華歆明知不當撿,卻仍舊撿來看看。此后雖然扔掉了,但他內心的欲望卻已彰顯無疑。兩相對比,優劣自見。

和嶠珍重自愛,頗負一時盛名。但他同時也是個愛財如命的人。現在有一說為戀物癖,和嶠則算是個戀錢癖了。他愛錢,有錢也不花,吝嗇的緊。這雖是件小事,卻給我們增加了些許談資,也算有趣了。

渭陽袁湛,宅相魏舒。

【釋略】袁湛,晉人。渭陽,舅父別稱。謝絢為袁湛甥,卻對舅父無禮。袁湛甚不堪之,謂曰:汝父昔已輕舅,汝今復來加我,可謂世無渭陽情也。事見《晉書》。

魏舒,晉人。少孤,為外祖母所養。外家起宅,有相宅者說:必出貴甥。魏舒回答道:當為外氏成此宅相。后果任司徒。

渭陽即渭水北。《詩經•秦風》中有一首詩,名字便是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自此以后,舅父方別稱渭陽。

永和擁卷,次道藏書。

【釋略】李謐,三國時人,字永和。好學,博覽群經。嘗云:丈夫擁書萬卷,何暇南面百城。

宋次道,晉人。家中藏書頗多,每本都讎校三五遍。時人為向他借書方便,都搬至他家附近居住,導致他家附近房租高漲。

看過一位朋友的回貼。說一人藏書十年,得千本,寄放在朋友家中。朋友因為不慎將書全賣掉。此人立時吐血,損了半條命。無可奈何,又積十年,復得千本。

藏書是個好習慣。擁書萬卷,閑來只是翻檢一番,心中也是喜悅無比。更況清風月朗之時,持卷在手,時吟時得。但有的人藏書,卻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炫耀的。很多政府官員就是如此。在他的辦公室內,書柜之中了無虛席,但每本都干干凈凈,字里行間連個手指印都沒有。這種人藏書,就是對資源的浪費。

常去舊書攤的人,遇見自己所愛的書,是不拘品相成色的。若是有相同的本子,一本上面只字也無,另一本寫滿心得體會,那多半買后本的機會多些。說到底,藏書總是為了讀,讀書總是為了得。我想世界上想借讀書消耗時光,以待來生的,除我應當別無它人了。

鎮周贈帛,虙(fu2)子驅車。

【釋略】張鎮周,唐代舒州人。由壽春轉任舒州都督。回至舒州后,他宴請親朋故友,又分金帛與其,泣淚作別。并對他們說:今日猶得歡飲,明日則官民禮隔,不復交游。自此一無所縱,境內肅然。

虙子賤,孔子弟子。魯國國君使他治理單父縣。行前,子賤問道于漁者陽晝。陽晝說:釣魚之時,迎鉤而上的魚叫陽橋魚,這種魚瘦并且味道不鮮美;要吃魚食又似不吃的魚叫做魴,這種魚十分肥美。后,子賤將至單父縣,見富者官吏與道邊相迎,不禁馳車云:夫陽晝之所謂陽橋者至矣人情冷淡,如魚飲水。張鎮周深知自己即任舒州都督,故交就一定有求于已。于其讓他們先開口,到不如自己先封住他們的嘴。這一招先發制敵用得妙。當今官吏,只要能做得一半,就已經算是政治清明了。

虙子賤,虙字有作宓者。宓是俗字,說不上不對,卻也說不上全對。顏之推在《顏氏家訓》考證過,是字誤的原因。后來逐漸演變相傳,即成宓子賤。

子賤治單父,每日多彈琴自娛,很少出戶,單父縣卻一派富饒景象。后來巫馬期治理單父,每日頂星而去,頂星而歸,然而政績一直不理想。因此巫馬期問道于子賤,子賤說:我發動眾人之力,自己自然就安逸了。現在有許多人學習行政管理,甚至評定級別,但效果一直不大。其實不如看看子賤這個小故事。要知道,一個好的管理者實在不必事必親恭,而是要知用人之術。

廷尉羅雀,學士焚魚。

【釋略】翟方進,字子威,西漢人。任廷尉時,家中賓客滿坐。及廢,門前幾可羅雀。未已又復起用,賓客又至。翟方進深為感嘆,在門上寫: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張褒,南北朝人,為學士。嘗云:碧山不負吾,即焚掉所配銀魚而去。

翟方進的門可羅雀,是人情冷暖的又一次體現。

許多有權有勢的人,相識都遍及天下。但真正的朋友,只是當他孑然一身時還守著他的人。人在患難之時,最易看清誰是誰非。

只是說到底,冷也好,暖也罷,最終無非一個土饅頭。該淹的淹,該散的散。來也單單,去也寂寂。知曉此理,就不妨待一切都淡定平和些。

冥鑒季達,預識盧儲。

【釋略】楊仲希,字季達,宋代人。客居成都,主人妻子向他調情,不受。后,其妻夢中聞一人說:你的丈夫身在異鄉,卻不因你不知道而做對不起你的事。這件事神明已經知曉,一定保佑他奪魁。

盧儲,唐代人。曾向時任尚書的李翱投卷,求其薦舉。李翱斯時正有要事,便將卷暫置于案上。其女時年十五歲,偶然見盧儲卷,對侍女說:此人必為狀元。李翱深以為異,乃招盧儲為婿。第二年盧儲果為狀元。完婚之夜,盧儲作《催妝詩》贈給妻子:昔年將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許狀頭。今日幸為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楊仲希磊落光明,實在可敬。

十五歲的小女子,果真能識英雄于草莽麼?或是李翱托辭也不一定。

說起識英雄,到想起黃蓉來。郭靖與她初遇之時,口舌愚笨、武功低微。黃蓉歡喜他,自然是歡喜他的這番俠義心腸。這英雄二字,不論文武,斯人必有異于常人之處,這是錯不了的。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