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 (紀曉嵐) 于乾隆至嘉慶年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
01
—
讀
“獻縣吏王某工刀筆①,善巧取人財。然每有所積,必有一意外事耗去。有城隍廟道童,夜行廊廡②間,有二吏持簿對算,其一曰:渠②今歲所蓄較多,當何法以銷之?方沉思間,其一曰:一翠云足矣,無煩迂折也③。是廟往往遇鬼,道童習見亦不怖。但不知翠云為誰,亦不知為誰銷算。俄有小妓翠云至,王某大嬖④之,耗所蓄八九,又染惡瘡,醫藥備至,比愈則已蕩然矣。人計其平生所取,可屈指數者,約三四萬金,后發狂疾暴卒,竟無棺以殮。”
--《灤陽消夏錄一》
① 刀筆:古代在竹簡上記事,用刀子刮去錯字,因此把有關公文案卷的事叫作刀筆,后世多指寫狀子的事(多含貶義)
② 渠: 他
③ 廊廡[láng wǔ]:堂前的廊屋
④ 迂折:周折
⑤ 嬖[bì]:寵愛
02
—
譯
河北獻縣有個姓王的小吏,是當地的訟師,靠給人寫狀紙,打官司為生,有點像現在的律師。
訟師是中國古代訴訟中的重要角色,不但可以左右案件的勝敗輸贏,而且對原告與被告雙方的生死都起著生殺予奪的大權,一張嘴就可以草菅人命,同樣的一張嘴也可以力挽狂瀾。
正是因為有這麼強的能量,不少訟師就通過顛倒黑白,以曲為直等各種陰險手段來巧斂錢財,清初方汝浩《禪真逸史》中有一段文字,這樣描述訟師丑陋不堪的形象:
槍刀不見鐵,殺人不見血
棒打不見疼,傷寒不發熱
毒口不見蛇,蜇尾不見蝎
苦痛不聞聲,分離不見別
世上若無此等人,官府衙門不用設
圖片來自網絡
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個王訟師就是這樣的人,王訟師在寫狀紙打官司這個行業上算是老油條了,也因此聚斂了不少錢財。可以奇怪的是,只要口袋里稍稍有了些積蓄,總會橫生出一些事端,把錢財消耗掉。
當地有個城隍廟。城隍廟在今天也還能看到,比如北京就有兩處城隍廟,一處是在居庸關,另一處在西城區。里邊供奉的是城隍爺,被人們奉為是地方上的守護神,負責一切善惡禍福。城隍廟在明朝尤為盛行,相傳朱元璋稱帝之前,曾經宿身城隍廟而幸免大難。所以建立城隍廟的本意就是要 “以鑒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幸免”。
圖片來自網絡
回到我們的故事,在獻縣的城隍廟里,住著一個小道童。一天夜晚,這道童在大殿前的走廊經過,無意間看到殿內有兩個官吏模樣的人,手里拿著冊子,好像是在算賬。于是停下腳步,便聽到了這二人的對話:
“他今年的積蓄有點多了,找個什麼法子消耗掉他的錢財呢?”
小道童聽后,一頭霧水,不知什麼意思,正在疑惑的時候,卻聽到另一個人答道:
“一個翠云就夠了,何須再費周折~”
因為這廟里邊不止一次鬧鬼了,所以小道童也是見怪不怪,并沒有害怕,就徑直走開了。只是搞不懂此二人所說的翠云是誰,也不知道是要消耗掉誰的錢。
不久,縣城的妓院里,新來了一個叫翠云的年輕姑娘,生的是嬌艷如花,楚楚可人。這王訟師見到后,對翠云喜愛有加,恨不得天天泡在妓院里。
你想啊,青樓妓院那是什麼場所,里邊的老鴇子盯著的就是著嫖客兜里的錢,到那里去的人雖不說是揮金如土,那也是一擲千金。況且這翠云又是新來的姑娘,身價自然與其他姑娘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沒過多久,這王訟師積攢下的那點錢就花得差不多了。因為終日在妓院廝混,還染上了毒瘡,于是又是請大夫,又是抓藥,一通折騰下來,病總算是治好了,可口袋里的錢也花了個精光。
有人根據他這輩子過手的案子,算了算聚斂的錢財,大約就有三四萬兩之多。可是后來當他身染暴病而亡的時候,竟然連個棺材錢都拿不出來。
03
—
評
曾經有段時間,研究袁天罡的 “稱骨算命” 法。也就是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這個人,命格中的福祿大概有幾錢幾兩,自然是越重越好。
但后來在網上看到一段話,覺得很好,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下
“其實命格的重輕,就像一個碗一樣,越重的命,就是越大的碗,能裝的東西就越多,這是先決條件,不是必然結果,自己不努力還是不行的。碗小的裝多了就自然漏出來。
小道建議,自己生活可以就行,多出來的多做善事,功德可沒這方面的限制哦,多多益善。”
你覺得呢,歡迎在下方留言~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關注哦~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