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山南村早年間的婚嫁習俗,源于周代的“六禮”,即納采(提親)、問名(合八字)、納吉(訂婚)、納征(拿聘金)、請期(送日子)、親迎(迎娶新娘)等。按照“六禮”的要求,男婚女嫁從提親到拜堂成親、新女婿過門,要經過10多道程序,禮儀繁瑣復雜。其具體過程和做法如下:提親 舊社會男婚女嫁,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人沒有選擇的自由。雙方家庭講究門當戶對,即所謂“窮不搭富,綢不搭布”,有錢人家的小姐,不會嫁給窮漢做老婆。
一、提親
一般是男方主動。男方父母根據自己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在給兒子物色好適當的對象后,要請出媒人到女家提親。媒人有專業性的,從業者大都是一些老于世故、能說會道的成年女性,稱之“媒婆”。也有從親戚朋友中請出合適的人做媒人的。媒人又叫“周公”,托媒也叫請“周公”。據傳,古代的婚姻禮儀是周文王的兒子周公姬旦所創制,《周禮》“媒氏疏”中也有“使媒求婦,就合二姓”的記載,所以媒人被尊稱為“周公”。 經“周公”說合,如女方同意議婚,男方便先要買幾件姑娘的衣料和胭脂花粉送到女家作見面禮,并索取姑娘的“年庚八字”。所謂“年庚八字”,就是將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時,與相應的天干地支對照,排出8個字。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時”,其中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便稱“八字”。
二、合“八字”
男方將女方寫在紅帖上的“年庚八字”取回后,放在灶頭上或放到堂前香幾上押上7天。如7天內家中不打破碗盞瓢勺,不發生其它不吉利的事情,便可請算命先生合“八字”。合“八字”,又叫排“八字”,就是根據男女雙方的“年庚八字”和生肖屬相進行綜合推斷,看男女雙方是否“相克相沖”。犯有六沖(子午沖、丑未沖、寅申沖、卯酉沖、辰戌沖、已亥沖)和六吹(子未吹、丑午吹、寅已吹、卯辰吹、申亥吹、酉戌吹)的屬“八字”不合,不能成親。如果男女雙方“八字”中帶有六合的,犯六沖六吹就無大礙,仍可成婚。此外,還要看女方命里有無“關煞”,如孤老煞(不能生育)、桃花煞(俗稱花癲瘋)、望方煞(克夫)、八敗煞(俗稱敗家貨)、下勒關(投水死)、上勒關(上吊死)等等。犯有這些“關煞”的,男方不敢接納。遇到特殊情況,也有到菩薩廟里求簽定親的。
三、定聘
“八字”合好后,如果不犯沖,女方的長輩、親眷就要到男家拜訪,考察男方的家境和人品相貌,謂之“相親”,也叫“看人家”。若雙方滿意,便可定聘。這時,女方也要請出一名“周公”,由雙方“周公”來往于男女兩家,議定聘禮聘金。一般由女方先提出要求,通過“周公”與男方協商。待雙方意見大致統一后,便可行聘。行聘俗稱“拿聘金”,也就是訂婚。男方設宴招待雙方媒人和至親好友,席間敲定聘金、彩禮,并于當日將部分禮金、衣料、首飾等,交女方“周公”清點,派人送到女家。同時交換龍鳳帖。男方交“龍帖”,女方交“鳳帖”,所以行聘也叫行帖。“龍帖”隨聘金、彩禮送到女家后,女家回禮,也于當天將“鳳帖”送到男家。禮籃中除放“鳳帖”,還須放兩只紅紙袋,一只裝大米,一只裝茅柴或茶葉。紙袋封面上分別寫“天作之合”,“麟趾呈祥”、“春茗千茶”、“秋粟萬鐘”等吉祥詞。此外,籃中所放米糕、柏枝之類,也都取吉祥之兆。一經行聘,婚姻關系便正式確定,不能反悔。
舊社會聘金一般是講稻米糧食,也有講“代金銀子”的。彩禮是指衣料、飾物,如金環銀鐲、四綢八布、胭脂花粉之類。
四、送日子
送日子也叫“清擔”。當男女雙方到了結婚年齡,一般由男方向女方提出迎娶的要求。在征得女方同意后,便請算命先生算定迎娶的吉日良辰,用紅帖寫上“謹定于×月×日為令嬡于歸之期,眷姻弟×××頓首”的字樣,交媒人送到女家。同時將未清的聘金、彩禮也一并送達女家,謂之“清擔”。送日子時,男家一定要將祖孫三代的鞋樣交媒人帶到女家,以便女方早作準備,做好后隨嫁妝送上。這一天,男方女方都要設宴招待雙方“周公”和至親好友,一來答謝,二來告知親友,女兒出嫁的日子已定,到時將請他們參加婚禮。此后,親朋好友便陸續登門,給嫁姑娘贈送賀禮。
五、迎娶
迎娶前的一兩天,男方要用抬箱給女家送“四式禮”,即豬肉、魚、雞、蛋等。并辦好“待媒酒”,答謝“周公”。迎娶的前一天晚上,男女雙方都要分別舉行“上頭”、“暖轎”、“坐嫁椅”等儀式。男方“上頭”就是由新郎的父親給新郎穿戴女方送來的禮帽、鞋子,并說一些祝福的話,諸如“禮帽上頭,富貴萬年”、“雙腳落地,買田置地”等。“暖轎”就是男方將準備好的花轎停在堂上,燒香上祭,由童男童女雙雙跪拜轎神。花轎中放一只取暖用的腳爐過夜,以求吉利。 女方在姑娘將出嫁時,要請人替她絞臉,謂之“開臉”。即用棉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使面部光潔紅潤。按民間的說法,姑娘絞完臉之后就是大人了,不再是“黃毛丫頭”。臨出嫁的前一天晚上,要舉行“上頭”、“坐嫁椅”的儀式。“坐嫁椅”就是在堂前放一把椅子,由兄長抱嫁姑娘坐到上面,并在兩旁各坐一名伴嫁的姑娘。嫁姑娘面前放一張桌子,桌上除擺放酒菜外,還要放一面鏡子,一個量米的五升斗。斗里裝滿米,中間插一把尺,一把剪刀和一桿秤,秤上搭一塊黑色皺紗頭巾。儀式開始,先由父親給嫁姑娘斟酒3杯。第一杯斟完,叮囑女兒要孝敬公婆;第二杯斟完,叮囑女兒要尊重丈夫;第三杯斟完,叮囑女兒要善待鄰居。同時,母親在一旁“哭嫁”,對女兒再三叮嚀,并交待一件件嫁妝。父母教訓結束,嫁姑娘由有福氣的“攙拜媽媽”攙扶著,邊哭邊一一跪拜宗親長輩,表示告別哭別按輩份大小,逐個進行。哭的內容因人而異,無非是一些祝福的話。受拜者一邊給嫁姑娘贈送禮錢,一邊上前攙扶并講祝福的話。
有的人家舉行“坐嫁椅”,作興在堂前桌上放3盤團子,桌底放一只五升斗,斗上架一把大(音代)斧。當桌上點燃香燭,門外響起爆竹時,儀式開始。嫁姑娘由“攙拜媽媽”攙著來到堂前,先面對堂上神像磕3個頭,然后坐上椅子,雙腳踏在大斧上,討“萬代富貴”之兆。兩位未出嫁的女孩,站在兩旁,稱為陪嫁姑娘。“攙拜媽媽”上前,用五色絲線給嫁姑娘象征性地絞臉。前額絞3下,后腦絞4下,邊絞邊說:“前頭絞得方正方,養個兒子坐書房;后頭絞得滴滴圓,養個兒子中狀元”。“坐嫁椅”結束,上供的團子擺在桌上讓前來看熱鬧的親友鄰居爭搶,以討吉利。
迎親這一天,男家要雇吹鼓手吹吹打打,抬上大紅花轎,熱熱鬧鬧到女家迎娶新娘。若家窮雇不起由吹鼓手和大紅花轎組成的“響動轎子”,就只好雇一乘沒有樂隊的小轎,又叫“啞巴轎子”。而多數貧苦人家只能用推車、木船迎娶新娘。
花轎快到女家時,女家幫忙的人趕緊關閉大門,向男家索要“開門禮”。等“周公”代男家封了“開門禮”(一般是瓜子、花生、糖果、香煙之類)后,對方才打開大門,讓迎親者進屋。這天,女家要請“攙拜媽媽”給嫁姑娘梳頭。梳頭時要講吉祥話,如“手捧鏡子亮堂堂,我給新娘巧梳妝。前頭梳個龍抬頭,后頭又梳龍戲水,兩邊梳個插花棒,一對金圈(耳環)垂兩旁”等。梳好后給嫁姑娘戴上鳳冠,披上霞帔,坐到床上“哭嫁”。女兒哭,母親也哭。哭了一遍又一遍,再三催促也不肯起身上轎,這叫“詐床頭”。迎親者為了讓新娘早點上轎,圖個順當,便拿出“起床禮”,請新娘子動身。嫁姑娘動身前,母親要給她交“里邊箱”(一種放貴重物品的小木箱)和首飾盒的鑰匙袋,邊交邊哭好話。有的地方在嫁姑娘上轎前,娘家要為女兒擺上酒菜,讓她吃飽了才動身。這時,嫁姑娘要哭六樣菜、八樣菜或十二樣菜,如“一粒圓子(肉圓)滴滴圓,把我哥哥弟弟吃了中狀元,狀元頭上一點紅,穿靴戴頂上我的門”;“一塊豬肉四角方,把我哥哥弟弟吃了開礱坊,大礱坊開在溧水縣,小礱坊開在家門口。金玉石臼有兩張,烏金榔頭配成雙,打出秈米白似霜,打出糯米亮汪汪”;“一塊雞肉白洋洋,把我哥哥弟弟吃了開錢莊,財神菩薩來幫忙,開了錢莊開銀行。銅錢銀子沒浪當(喻多),用車推來用船裝”等等。吃完飯后,“攙拜媽媽”給嫁姑娘蓋上紅巾褡,拎上“子帕”(裝有紅蛋、柏枝、萬年青、花生、瓜子、紅棗、桂圓的紅布包),準備“發親”,“發親需要放36門炮”(至少36個炮仗)。嫁姑娘由哥哥抱上轎。這時,男方“周公”要給抱轎的哥哥封“抱轎禮”。在一片爆竹聲中,哥哥抱起嫁姑娘走向花轎,目的是不讓嫁姑娘腳踩地面,以免帶走娘家的財運。嫁姑娘上轎后,迎親者告別女家起轎回程。女家的長輩親友隨轎送行,一直將嫁姑娘送到男家。送親隊伍按例必須湊齊4代人,以示人丁興旺,“四世同堂”。抬嫁妝的隊伍走在最前面,其中有一付“三朝擔”,須讓嫁姑娘的弟弟挑著。“三朝擔”由椅子、畚箕、小腳盆、捶衣棒、苗帚、鞋匾等組成。另有一只“子孫桶”(即馬桶),讓小孩挑著,男家要專門給這個小孩封一份禮錢。迎親轎子在途中過第一座橋時,轎夫要停下轎來,向男家索要“過橋禮”。
花轎快到男家時,男方要燃放爆竹迎接。轎子停下來后,男方的“攙拜媽媽”迎上前去,手拿鑲有明鏡、八卦的篩子在轎前晃一晃,謂之“退轎神”。然后用秤桿挑起轎簾,請新娘子下轎。這時,幫忙的人趕緊在地上鋪上麻袋,讓新娘踩著麻袋走向婆家。麻袋一般用3只,一只接一只地朝前移動,寓意“傳宗接代”。也有新娘下轎后直接由新郎抱人家中的。新娘進家時,大門口早準備了一蒸籠飯,上面擺放染紅的喜蛋和紅棗、桂圓等。新娘到門口后稍停,用手在飯里抄一下,取兆“萬(飯)代富貴”、“早(棗)生貴(桂)子”。
新娘子進門后,男家要大擺筵席,宴請送新娘來的女方至親好友。因為是新親,接待時十分注重禮節。要請對方的長輩坐首席,以示尊卑有別。并請會應酬能喝酒的親友代表主家上席陪酒,讓客人喝得開心。開席后,陪酒者給桌上的客人一一敬酒致意,營造友好氣氛。席間,新郎也要在父輩的帶領下,給客人們逐桌敬酒,表示敬意。喜宴結束后,新親告別回家,男家要給每一個送親的人贈送雞蛋、花生、糖果之類,叫做“回頭禮”。對其中尚未婚配的童男童女,還要另外“串錢”(在一股棉線上系上紅包),祝愿“長命百歲”。新親出門時,燃放爆竹送行。
六、拜堂成親
拜堂一般在迎娶的當天下午或晚上進行。屆時,堂上紅燭高照,供桌上擺一盒娘舅送的“百子糕”,取兆多子多孫。待爆竹轟鳴,鎖吶響起,拜堂儀式開始。新娘子在“攙拜媽媽”攙扶下與新郎并立堂前,隨著司儀的口令,先拜天地神靈,再拜列祖列宗,后拜父母及諸親長輩。拜親戚時,拜到誰,誰受拜,向新郎新娘贈送紅包喜錢。司儀在一旁高喊:“××贈大洋X塊!”由專人一一記錄在簿。拜堂結束,新郎新娘在眾親友簇擁下送人洞房。這時,主家請“攙拜媽媽”給前來看熱鬧的鄉親散發花生、葵花子、糖果等“新娘子果”。若人多擁擠,“攙拜媽媽”難以一一分發,只得將果子撒出去,任大伙哄搶。這叫“撒新娘子果”,也給喜事增添了熱鬧氣氛。
晚上,諸親六眷吃“人情酒”。這天娘舅要坐首席,待為上賓。當地民間有“天上雷公大,地上娘舅大”的說法,娘舅被視為至尊。其他姑姨表親也要按輩份依次就坐,體現尊卑有別。席間劃拳行令,一醉方休。辦“人情酒”,主家也須安排能喝酒會應酬的人陪酒,讓客人們喝足吃好,高高興興。上菜后,陪酒人舉杯請客人隨意喝。酒過三巡,開始敬酒。敬酒時行酒令。陪酒人在喝干第一杯酒后交令說:“一心敬!”接著客人們按逆時針方向逐個干杯交令。第二杯酒令是“二喜”,接下來喝“三星照”、“四季財”、“五登科”、“六順”、“七巧”、“八仙會”、“九長壽”、“十大全”。連喝10杯,叫做“喝十大全”。
喝完“十大全”,有時候陪酒人還要編出一套酒令繼續喝。酒令編得既長又拗口,說得不好就要出錯。說錯了要被罰酒。有時候在喝完“十大全”后,就各找對象喝,方法有“劃拳”、“抽籌”等。因此“人情酒”一般要喝上幾個鐘頭,盡興而歸。
當晚,同族中人及新郎的表兄弟要湊錢購買紅燭、鞭炮和5至7樣糕糖點心,給主家“送房”。主家要請送房人喝“送房酒”。有錢人家還請戲班唱“送房戲”。也有民間藝人湊在一起主動來唱戲祝賀的。主家設宴招待,還要給演員封酬金。與此同時,村里的年輕人也結伙前來看熱鬧、鬧洞房,往往要鬧到深夜。所謂“送房”,是給新郎新娘討吉利,講的全是吉祥話。一人講眾人和,形式很活躍。好話有:“喜燈掛在喜門前,喜對貼在喜堂上。喜福壽、喜雙全,喜子喜孫萬萬年”等(附件3)。講完好話,新娘子要親自發香煙,送花生、瓜子、小糖之類,以表謝意。有人搞惡作劇,趁新娘子劃火柴給“送房”人點煙時,湊上去將火吹滅,讓新娘子再點,借以取鬧作樂。也有將馬桶蓋、枕頭等藏起來,向新郎新娘索要賞賜的。鬧洞房的人有老有少,取鬧的方法也多種多樣,都是為了開心、熱鬧。
第二天清早,新娘子要到公婆面前問安,給二老敬茶,聆聽教誨。
七、謝“周公”
婚后一兩天,主家辦酒謝“周公”。俗話說:“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舊社會最忌男女授受不清,當女孩成年后便深居閨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幾乎與外界隔絕。談婚論嫁,要有媒人牽線搭橋才行。從提親到完婚,每一道程序都少不了“周公”從中聯系協調,真可謂磨破嘴皮跑斷腿,十分辛苦。請過謝媒酒后,新郎的長輩還要帶上肉、蛋、茶點、鞋子等禮品,到“周公”家中登門致謝。
八.新女婿過門
婚后第三天,新郎要在宗親長輩的陪同下,帶上10個菜和其它禮品,到女方家中拜見岳父岳母,這叫新女婿“過門”。岳父岳母要辦酒招待,并請人陪新女婿喝酒。席間,陪客向新姑爺頻頻敬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酒量小的很容易被灌醉。還有姑娘嫂子給新姑爺“椏飯”的習俗。即幾個人配合好,悄悄地將飯團扣到姑爺碗里,非逼他吃掉不可。還有姑娘嫂子“弄損”(為難)新姑爺的,特意在飯里加一把咸鹽,或者倒一些菜湯,讓姑爺下不了臺。
新女婿“過門”后,整個婚嫁儀程便圓滿結束。而在女家,此后還有兩件事要辦。一件是在新婚的第一年“立夏”時節,岳父岳母要給女兒女婿“送夏”;另一件是,在新婚的第一個春節,新郎新娘回門拜年時,本家叔伯兄弟要宴請新女婿,叫做“接新親”。“送夏”是由岳父岳母備好成雙成對的涼枕、毛扇、夏裝衣料等禮品,送到女婿家,以示關懷。“接新親”是在新婚夫婦備禮品去女方宗親家拜年后,由女方的叔伯兄弟設盛宴招待,并給新婚夫婦“串錢”,饋贈桂圓、花生、米糕等吉祥禮品。
早年間婚姻制度要求按“六禮”行事,免不了爭彩禮、講排場,男女雙方花費都很大。窮人家的孩子娶不起老婆,就想出變通的辦法,于是就出現了搶親、招親、“轉茶”、調親、帶童養媳等一些特殊的婚姻方式。
1.搶親。搶親并非“王老虎搶親”那樣的強搶民女,而是經雙方家長商定,或在女方默許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既省錢又省事的帶有戲劇性的婚嫁形式。有的常常是男家選好日子,撐一只大船到女方家水埠口等候。待嫁姑娘踏上水埠,蹲下來淘米洗菜時,男方的人飛速上前,將她抱起來就走。上船后,有人立即向岸上撒出一把紅帖,搶親就算告成。當女方的父母兄弟聞訊趕來時,船已經離岸遠去。見到滿地的紅帖,就不必再追。做母親的又哭又罵,一來心疼女兒,二來裝裝樣子,圖個吉利。有的則將接新娘的獨輪車停在村口路邊,等嫁姑娘拎著包袱“走親戚”時,抱上車子就走。同樣有人撒紅帖,放鞭炮,告知女方家長。也有趁趕廟會搶親的,做法基本相似。
2.招親。招親又叫入贅、招女婿。一般是男方家窮、男孩子多,而女方無子嗣,經雙方協商讓新郎到女家成婚,既做女婿,又做兒子,為岳父岳母養老送終。也有丈夫去世,寡婦招一個男人進門做老公的,都屬招親。
3.“轉茶”。“轉茶”又叫收繼、轉房。過去,男女人洞房后要喝“和氣茶”。喝過“和氣茶”,夫妻倆就一輩子相守,白頭偕老。這杯茶有分量,象征夫妻系的恩愛綿長。“轉茶”就是婦女在丈夫去世后,不改嫁他姓,而由公婆作主,求得同族宗長支持,轉嫁給死者的兄弟做老婆。只要舉行簡單的結婚儀式,不須驚動太多的親友。
4.調親。調親又叫交換婚。一般是甲乙雙方都有待婚的兒女,因家貧或其他原因,一時找不到對象,經人介紹由甲方娶乙方的女兒做媳婦,同時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乙方的兒子做老婆,互相交換,結成親家。雙方都免了彩禮聘金,也可少掉許多應酬。但這樣做,往往違背子女的意愿,釀成不幸的后果。
5.帶童養媳。帶童養媳就是在兒子年幼時,就領養人家一個女孩進門做媳婦,等到了結婚年齡再舉行婚禮,也叫“圓房”。舊社會,子女多的窮人家,為了減輕負擔,只得將女孩早早送給人家當童養媳;對方也樂得不花錢或者少花錢,就娶回一個媳婦,還能當丫頭使喚。因此,過去在農村,帶童養媳的現象比較普遍。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