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來,我沒有小名,因為家里人一直叫我紅雨,那麼紅雨就是小名了。
一,有次在酒桌上,一個發小對我說:“我現在還記得曾叔叔每天晚上站在陽臺上,用四川普通話喊你:‘小紅雨,吃飯嘍!’”我笑了,然后突然淚崩。桌上之人相繼回憶自己逝去的親友,飯局在滿座掩泣中結束。
二,一個兒時的小姐姐跟我說:“小時候我們都叫你肥雨子,你記不記得?”“啊?!我小時候胖嗎?”“怎麼不胖!”我翻眼白算算,五十多年有十年左右還算苗條,哈哈。
三,從小只知道“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對人戲稱自己的名字是政治產物。直到讀了李賀“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袁枚“千枝紅雨萬重煙,畫出詩人得意天”,張可久“淚彈紅雨笑鄰姬,同立蒼苔地”……字面很美,內里意蘊卻是見仁見智的。
——曾紅雨
小名小雨。初夏近小滿,有雨夜發生。又逢5.20,被稱雨愛神。
——王靜宇
小名不小,細處著筆,映現歷史。它是時代烙在個人身上最經典的印記。小名的變化,可見時代之發展與進步。
本人1981年出生,小名明明,我妹夫小我三兩歲,小名亮亮。八十年代初,村子里男孩兒,小名中有明、亮二字的不在少數。當時年少,不知為何大人給孩子起個小名,也愛扎堆兒;如今回望,才發現:改革開放伊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正如浩蕩春風逼退寒意,正如無量光明驅散黑暗。老百姓心中高興,心情舒暢,生活有奔頭兒,有干勁兒,有希望!于是大家便不約而同地給孩子取名“明、亮”,天天呼喚著,將此種心情表達出來。河清海晏,心中明亮!此之謂也。
老百姓不知道什麼“”詩言志"!但從某種程度上講,孩子便是他們一生最美的詩篇!而孩子的小名便是其詩題之名!
——朱孝兵
小名小紅,出生時正值文革,遂取此名,帶有濃厚的時代痕跡。
——張永紅
我的小名叫“發水”。在村民的記憶中,上世紀七十年代發水的年份應是1975年,故此他們也都認為我是1975年生人。其實不然,我并不是1975年生,而是要早于1975年。此前皖北也曾發過一次水,只不過水情很小,遠沒有1975年這次洪水來得迅猛。但我出生正逢主汛期,水勢較大,所以母親給我取名字的時候,隨口而出,就叫“發水”吧。一語成讖,在我三歲那年,皖北大地果然被一場洪水淹沒。
把一場比較重大的自然災害作為孩子的名字,這是鄉下人給孩子起小名的由頭之一。以重大自然災害為名字的還有“抗旱”,比我小一歲,因為1973年天氣比較干旱。鄰居郭叔家的大兒子叫“震停”,二兒子名字叫“抗震”,村里還有叫“防震”“避災”的,大抵都是因為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人們心理上造成的一種恐慌。
——肖龍
我出生在舊歷的十月,當時,父母正在絞盡腦汁取名,不料,沒有文化的婆婆卻記得有句老話“十月小陽春”,于是取名“小陽”。后來,村子里一位老師說我這小名取得好,因為在夏歷中十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我又是家中第一個孩子,而且聽起來也朗朗上口。
長大上小學前,按慣例,得取個大名,按我們王家字輩,我這輩屬“志”字輩,于是父親為我取大名“王志軍”。后來發現這個名字不大好,不好不是因為意義不好,一是王家屬于大姓,叫“王志軍”的僅在我們村就有好幾個,將來不好區分;二是我從小體弱,看起來將來也不像能從軍的樣子。于是父親又琢磨重取大名,想來想去總不合適,又是婆婆一錘定音,她說,干脆就叫王小陽嘛。媽媽說:“小”字不好,兒子是拂曉出生的,不如叫“王曉陽” !于是大家同意,我也用此大名至今。
——王曉陽
我的小名叫“小之”,現在,家人在一起,也是這麼叫我的時候多。我父母生前很少叫我的大名“冷冰”。 哥哥姐姐曾經和我說過,之所以叫“小之”,是因為家里到我是第6個孩子,三男三女,父母不打算再生了,“小之”的意思就是”最小的那個“。而且,筆畫少,好寫好記。 開始寫作之后,我曾用我“小之”作雜文的筆名。
我很喜歡我的小名,“之”是漢字當中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字,既可作虛詞,又可實指;既能做賓語,又能成謂語,角色多變,在句子中靈活實用。一個“活”的字,啟發我寫“活”的文章。
——冷冰
我寶寶的小名叫:C龍,其實最初是英文名字,叫Ceven,但是老人念不來,就簡稱CC,后來孩子爸覺得太女性化了,就改為C龍,正好孩子缺水,龍王管水。
——王玉
在蘇中鄉下,細伢兒一出生,父母便會去找個算命瞎子掐算一下,五行當中缺了什麼,就在名字里補綴、鑲嵌上。為了不讓算命瞎子賺“瞎錢”,父親便擅自給我取個小名:lin兒。父親完小畢業,在鄉下也算是喝過墨水的。他認為,這個“lin”,可以“一字多解”為:鈴、林、凌(淋)、靈、菱,盡占了金木水火土這五行。這辦法倒也省事,反正小名就是個符號,多半是掛在嘴上的,并不太需要在紙面上書寫。
小名是任憑怎麼曝曬也不蔫的植物,如同狗尾巴草、牛舌頭草,不用堊肥、松土,自然長勢旺盛。只是這種植物不便于移栽。離開了衣胞之地,即便是再柔軟的土壤長著,再上好的肥料侍候著,小名也會蔫了!
——江東瘦月
我的小名叫“明娃”。小名亦稱乳名,這種成長中的稱謂,蘊含著天然的血緣親情。大凡稱呼你“小名”的,不是你的家人,就是你的好友。稱呼“小名”,總會讓親切感和親近感油然而生,一下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楊明強
我是家里的長孫女,長子長孫是不同的。在家里雖不叫萬千寵愛于一身,卻也是寶貝一樣的捧著,當然也就在名字里寄托了許多希望。故而爺爺給起的小名叫麗娟,寓意美麗娟秀之意。小名就叫娟了。
可是到了上學的年齡,我也懂些事了,年紀雖小,卻也總覺得這個名字重的太多,本想美好,卻成了眾多俗名中的一個。便不喜歡這個名字。于是,姑姑就將名字改成了現在的大名。但是小名還是這個娟。而這個小名也真成了小名,只有回家時家里人叫。連老公在家都連名帶性呼我大名。
現在,我的爺爺、奶奶全都不在了,想起過去兒時的時光,雖然那時生活不如現在富裕,但那每到夜晚,想起爺爺將我摟在懷里,給我講三俠五義、秦瓊賣馬、白蛇傳、天仙配等故事的情景,心里還是酸酸的,也是暖暖的。往日的時光不會再來了,但有幸在我的生命里有過這樣一段時光,讓我非常感謝上蒼,感謝我的父母和爺爺奶奶。
——馬春靜
說來尷尬,我的小名叫“小氣包”。因為在我之前,爸媽已經生了倆女兒,全家多希望我是男孩啊!奶奶抱起剛出生的我,遺憾地嘆了口氣,說道:“唉,要是多長一點點就好了!真是個小氣包!”于是,“小氣包”就成了我的小名。
——雪蓮花
我家妞乳名為“丑丑”。一來希望她長大了,不丑;二是我(懷她時)一直以為是個男孩,也希望是個男孩,結果是個女孩,當時我特別失落。小妞躺在我身邊的搖籃里,似乎知道她不是很受“歡迎“,不哭也不鬧,一個勁地瞅著我,弄得我非常愧疚。于是給她取了這個乳名,諧音“瞅瞅”,鞭策自己加倍疼愛這小東西。
——楊淑玲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小名。小名不小,小名里有時代,小名里有故事,小名里有玄機。
小名是一株生長在原鄉的小草,小名是一首寫在心底的小詩,小名集中了烝烝生民的智慧,小名記錄了變革時代的歷史。
親愛的朋友,“曬小名“的活動進行到今天就要告一段落了,讀了我們編發的這三期小專題,有沒有一些短章勾起您對過往的回憶,有沒有一些故事讓您感到溫暖,或者小小的苦澀?!
從即日起,我們會陸續為參加活動的每一位朋友寄贈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編寫的采風集,敬請查收。
如果你還想參加“曬小名”活動,請記住我們的郵箱fkyjh2018@163.com并賜稿,我們將在往后擇機予以刊出。
輕輕喊出你的小名,讓童年的陽光再次沐浴你的身心!
主編:毛東紅 |編輯:袁浩
—END—
你的小名是?
▼ 熱門閱讀文章 ▼
★ 本號姓“副” 歡迎來“刊”★ 王蒙:不忘金庸★ 大地有多大★ 王鋼:忍別二月河★ 三會大俠——追憶金庸先生★ 花甲副刊“朝花”,人間哀樂關情★ 追憶與漫畫大師方成的“忘年交”★ 毛澤東呼吁請保留專刊副刊★ 1979年的那個春節★ “北京老壺”的壺中天地長按二維碼關注“中國副刊”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