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地產老板而言,這個秋天有點冷!
之所以感覺冷,是因為監管層面的“三道紅線”如泰山般壓頂。
對于“三道紅線”,相信大家早已有所耳聞:
紅線1: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大于70%;
紅線2:凈負債率大于100%;
紅線3:現金短債比小于1.0倍。
如果三道紅線全部命中,只能借新還舊,不能新增負債。
踩中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 5%;
踩中一條,增速不得超過 10%;
一條未中,不得超過 15%。
從最初的傳聞,到一步步被證實,三道紅線的最終落地似乎已不可逆轉。
而一旦三道紅線落地,房地產行業的新時代或將就此開啟。
行業大洗牌、大分化或不可避免
我們先來看一張圖,這是某機構依據“三道紅線”標準制作的各大房企的踩線情況。
如上表所示:真正滿足監管紅線要求,也就是三道紅線一條都沒踩的只有少數幾個,典型如華潤、中海、保利、龍湖、金地和濱江。
有人統計,目前百強房企中的61家上市房企,踩了一條以上紅線的就有48家,接近80%。
挺觸目驚心的吧。
這其實是中國房地產上半場的真實寫照:高杠桿、高負債,拼命跑馬圈地做規模。
這個時代的特點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所以,這些年,我們經常看到,忽然之間,就跑出幾匹黑馬,今年剛過百億,就喊出了明年沖千億。
當然了,你也不能說這些房企不優秀,畢竟,其中的很多人都是上半場的大贏家。
問題是,上半場的游戲規則在下半場注定是玩不通的,比如“三道紅線”的泰山壓頂。
很多人問,這三條紅線意味著什麼?
答案其實相對簡單:
1、這或許是房地產上下半場的真正分水嶺:那個依靠高杠桿野蠻擴張,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時代再也沒有了。
2、房企間大分化時代正式到來:部分負債高的巨頭承壓,增速會放緩甚至大幅下滑,中小房企尤其是小型房企再無逆襲機會。
3、穩健型的房企們,將獲得豐厚回報。
再來看看這張表。
這是以今年中報為基準,并結合“三道監管”紅線,對頭部房企幾個財務指標的梳理。
在這張表上,很清晰的體現了這麼幾個特點:
1、多數大型房企的財務狀況良好,負債率也相對可控。
2、央企表現更為優秀,比如中海地產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超過了200億,甩開了其他房企一大截,華潤置地和保利地產的凈利潤也都突破了百億大關。
3、綜合實力強的房企盈利能力更突出。
在前10強房企中,只有華潤,中海的凈利潤率超過20%,超出其他十強房企一大截。
這兩家房企有一個共同點,在商業地產領域優勢明顯,其中,華潤是商業地產領域絕對的老大,2019年商業地產板塊的營收超過了100億,有著“寫字樓之王”之稱的中海緊隨其后。
之所以把這兩張表放在一起,是因為這張表大致代表了房地產上下半場兩個時代:
踩中“三道紅線”的多數都是上半場的大贏家,至少在規模上如此;
“三道紅線”之外的穩健型房企在下半場擁有更好的未來。
房地產運行規則變了嗎?
其實,監管層擬定的“三道紅線”隱含著地產下半場的運行邏輯:
1、要控制發展速度,注重增長質量;
2、不要再寄望于高杠桿,要靠自己造血;
3、不要再野蠻生長,要靠精細化管理;
那麼,趨勢之下,哪些房企能在下半場勝出?我想大致的邏輯應該有這麼幾條:
1、一定的規模。
這個鐵律在地產下半場仍舊管用,有規模不一定有用,但沒有規模是萬萬不行的。
2、良好的盈利能力
簡單一句話,不賺錢的都是耍流氓。
3、良好的財務結構。
這是本次監管的重點,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4、良好的布局,得一二線者得天下。
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將是一個大分化的市場,一二線城市高房價與三四線城市高庫存并存。
未來,在人口、資金持續流入的一二線城市、在以北上廣深為核心的大都市圈內,樓市還將持續繁榮,而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將被遺忘。
5、強大的產品力。
地產下半場,既是戰略的競爭,也是產品的競爭。
6、相關多元的綜合實力。
未來的房企會分化為兩類,一是平臺型的巨無霸,二是機會主義者的小型房企。
以萬科、中海、保利為例,所謂的平臺型房企,就是除了住宅開發之外,寫字樓、購物中心、酒店、長租公寓、養老、教育等眾多業態都必須會,而且做得好。
7、獨特的競爭力。
在地產下半場,每個活得好的公司,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力,比如碧桂園強于三四線,而中海則有獨特的城市更新能力,有強大的大項目運作能力。
8、優秀的掌舵者和強大的團隊。
這個不做論述,因為這是常識。
哪些房企能打跑贏?
很多人問,地產下半場到底哪些企業能勝出?哪些企業又將衰落。
其實任何預測都有點像算命,我們能做的只能是依據上面的邏輯,給出了大致靠譜的評級。
五星:
中海、保利、萬科
中海可能是地產下半場最具想象力的地產公司。
核心看點在于,中海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一騎絕塵的,是今年上半年唯一一個凈利潤突破200億的公司,甩開第二名一大截。
另外,中海的逆勢加速能力也是其他房企無法比擬的。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的前十強中,銷售正增長的只有中海和恒大。而在過去的2018、2019年中海的銷售增速分別為29.8%、25.2%,也超出前10強一大截。
中海第三大優勢是其商業地產板塊的低調崛起,綜合實力已僅次于華潤。
關鍵是,中海還有行業內最好的財務結構,最低的融資成本,最高的國際信用評級。
保利地產和中海一樣,綜合實力強勁,無論是規模、利潤還是對負債的控制都是頂級的,而且自2019年提出“不動產生態發展平臺”戰略后,保利的相關多元化也有聲有色。
萬科貴為多年的老大,這次踩中了三道紅線中的一道,但整體影響不大,綜合實力也沒得說。
相對于中海而言,萬科的綜合盈利還有待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萬科的凈利率只有8.5%。
四星:
碧桂園、龍湖、華潤置地
單就銷售規模而言,碧桂園已是行業多年的老大,且領先的優勢有擴大之勢。
其實,當下的碧桂園顛覆了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和萬科一樣,三道紅線只踩中了一道(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83%,超了13個點),但在另外一些核心財務指標上,比如負債率、利潤規模、現金儲備等都處在行業領先位置。
當然了,在地產下半場,碧桂園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布局多位于三四線城市,相關多元化(農業、機器人)面臨挑戰等。
華潤置地作為央企,各方面表現還是非常出色,尤其是在商業地產領域,領先優勢十分突出,是唯一一家商業地產板塊營收能過百億的公司。
華潤的問題主要在于規模不足,對于華潤這樣的央企而言,什麼都不缺,缺的是決心。
龍湖可以看成一個是小型版的中海,各項指標都極為優秀,不足的是,龍湖的規模略小,而且近幾年的進取心略微不足。
三星:
融創、恒大、世茂、金茂
融創和恒大一樣,綜合實力沒得說,最大的挑戰來自于負債,但這個問題解決起來難度不小,起碼得和時間賽跑。
金茂也是一家央企,近幾年快速崛起,今年上半年已不聲不響的排到了前10。金茂走的是高端路線,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規模的擴張。
自許世壇接班后,世茂的增速明顯加快,并購也很猛烈,對負債端的控制也不錯。
二星:
這一梯隊的房企實在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靠放杠桿野蠻擴張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因此,這一梯隊的房企要想逆襲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但其中也不乏好公司。
一星
這種公司的基本特點是,規模不大、盈利不好,戰略布局也一般,但負債卻不小,典型的代表是踩中三道紅線的泰禾、富力。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