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根苗花果的意思

解夢佬

孔子在《為政篇》中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在孔子看來,人生就是不斷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過程。十五歲立志于學,三十歲立足于世,四十歲不迷于事,五十歲懂得于"道、禮",六十歲聽人之言而可明辨,七十歲做事隨心而不越規矩。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求學、立身、明道的過程,是人從不自覺到自覺,從必然到自由追求的精神境界提升的過程,也是少有所學,長有所立,壯有所成,老有所為的成長過程。

算命根苗花果的意思

孔子并非宗教之主,但他卻有兩個極高的信仰:一個是道德信仰,一個是窮極一生的求知、求學的信仰。孔子所言的“志于學”,并非年青之時的“學”,而是至其一生的“學”。志,是士子之心,十五之前所學“小學”,多在被動學,而十五之后志于學的“大學”,則是懂得學的目的、學的作用之后,發自內心的去求學。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求知先求學,求學先求志。人生之路,漫漫修遠,倘無堅韌之志,便會淺嘗輒止,難以做到有始有終;倘無求學之心,人便會深陷愚昧之中,難以適應社會的變化而誤入歧途。如此以來,人何以立足于世,又何以有所作為?惟“志”與“學”相結合,才能行千里路,所以孔子才讓人“志于學”。

張岱說:“志學,是種子也。下得真種子,根苗花果日生日新。”若無“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就不會有后面的“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從而所欲而不逾矩”。十五歲是人的價值觀培育期,在這個年齡段,若種子沒有下好,后面的發展就會很難進行。

算命根苗花果的意思

三十而立,是一個人價值觀從十五開始培育,至三十而成型(四十之后在成型中慢慢修正)。這個階段,也是一個人真正獨立的開始,包括思想的獨立,以及可以肩負重任的獨立。那麼,又如何而“立”呢?厚德載之,大義堅之。有德之人必穩固,無德之人易傾覆;有義之人邪不侵,無義之人易夭折。

所以,“而立”靠的就是德、義之心,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而后必然福來之,禍遠之。猶如《易經·坤卦》之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極也。

如果人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做到了“三十而立”,然后又有十年“志于學”的積累,以及人生經驗的積累,由此便到達了“四十不惑”的境地。不惑,即明辨是非和善惡,獨立思考,擁有更為完善的是非觀、善惡觀。人有異同,命有逆順,現實世界之博大、繁雜,讓人總有疑惑處。志于學至四十,學問及人生經驗的積累已近三十載,必然對外界一切事物明到深處,洞察究竟,便無可疑,無可惑,無可癡,無可迷。

算命根苗花果的意思

人至知天命,可謂知"道、禮",這是孔子心中所向往的一種境界。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知天命,故不怨天;耳順,故不尤人。孔子認為,從志于學到而立、不惑,這些皆是下學,而知天命、耳順、從心欲不逾矩,才是學到最高層次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人之成長,需要對人與社會深刻的認識、體察,方可適應時代的不斷變化,也只有如此,才可做到之后“聞人之言,而知其微意,明其德行”的耳順;而后再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知人言之學,其實是知人——對人更為深刻的洞察和了解)

”知天命“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進步,是人類理性的去看待世界的開始,也是人類智慧的覺醒。孔子從不輕言知天命,然而其言知天命之時,已經年至半百。在他看來,天是對命的一種約束與規范,也是使人生避免走向歧途的坐標,就如《尚書·盤庚》之言:“先王有服,恪謹天命。”。

知天命,是人需要先知天,而后才能知命,因為命由天造,其存在于宇宙自然之中,故必受制于天。天,不僅是人類生命存在所依靠的自然規律和生存法則,還是孔子的“仁性”,孟子的“良知”,墨子的“天志”,朱熹的“天理”。

命,是天(自然)賦予的心性,知命就是能夠洞悉和了解自我,看透生命的本質,明白自己何去何從,并在生命的歷程中,依照天命,不斷的自省和修正,讓一切行為,不能偏離了人性、良知、天理的本質——從心欲而不逾矩。

知天命、耳順、從心欲不逾矩是一個緊密連貫的過程。然而,這些看似簡單,做起來其實很難,因為知人易,自知難。人貴有志,而更可貴的是擁有自知之明。所謂“知天命”,是開始于“知天”,而終于“自知之明”。(《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孔子教導學生,即使一代宗師也并非天生俱來,學問亦是通過人生的不斷積累,學而知之。我們生而為人,守于仁,習以禮,立于信,重于義,學于智。學無止境在于自強不息;學以致用在于厚德載物;學而時習在于社會踐行;學以修身在于為人立世。文明在于傳承,未來在于不可知而敢于進取開拓的精神,希望在于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對于下一代,應當順天命教而育之,絕非父母之命。

孔子在《論語·述而》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物欲橫流,世風日下,自稱千年“儒家”的國度,但在當下我們面對孔子像,除了燒香跪拜祈禱,還能夠真正的懂得什麼?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