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關于算命中天女散花什麼意思的信息

解夢佬

臺海網4月8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4月2日,在閩劇《雙蝶扇·回書》委婉頓挫的唱腔中,由省文聯、省文旅廳主辦,省戲劇家協會承辦的第十五屆福建省戲劇水仙花獎決賽落下帷幕。來自省屬戲劇院團、各設區市藝術院團、藝校、民營職業劇團等42家單位的300余名選手齊聚榕城,角逐這一我省戲劇專業大賽個人表演最高獎。他們把對角色人物的心靈世界探究融入表演之中,為福建劇壇帶來了春天的消息。

算命中天女散花什麼意思

閩劇《同心結·夜審》

戲曲牽手校園共育傳承人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如何實現戲曲高水平傳承?答案是,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

3月24日,吳儂軟語中,福建芳華越劇院參賽的《紅樓夢·焚稿》《盤妻索妻·洞房》《雙玉蟬·菱花鏡》《何文秀·算命》等經典折子戲,拉開本屆水仙花獎決賽的帷幕。其中,由福建芳華越劇院和嵊州越劇藝術學校共同培養的10名學員與專業演員同臺亮相,她們清麗婉轉的唱腔和真切動人的表演,讓人沉醉。

“這樣的聯合辦學有創新機制做支撐,在培養學院派演員上邁出可喜步伐。”大賽評委呂忠文由衷感嘆。

1990年和2006年,當年的福建芳華越劇團先后兩次從浙江、福建等地招進新學員,與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原福建省藝校)、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原浙江省藝校)等藝術院校合作,學校教育與專業院團訓練并重,戲曲理論和表演實踐緊密結合。兩批學員先后于1994年、2011年以學員身份參加第四屆、第十屆水仙花獎比賽,多人榮獲優秀新苗獎。

2019年,福建芳華越劇團更名為福建芳華越劇院,與嵊州越劇藝術學校合作,在該校越劇流派傳承人班招收10名學員,芳華越劇院安排舞臺經驗豐富的演員赴嵊州進行教學。本次比賽,10名學員全員出戰,輔導教師中不少人恰好是1990級那批學員中的佼佼者。

福建省劇協主席吳新斌認為,以口傳心授、師父帶徒弟為特征的傳統戲曲人才培養模式之所以長期存在,與戲曲的藝術特性密切相關,要實現戲曲人才培養模式的現代化轉變并非是新與舊的簡單替換,而應在破除陳規陋習的同時,盡力從傳統中汲取經驗,并充分發揮現代教育優勢,創新戲曲人才培養方法。

本屆大賽的參賽學員中,還有來自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閩劇專業及莆田藝術學校莆仙戲專業的年輕人。伴著鑼鼓和絲竹,這群后起之秀在傳承和創造的舞臺上揮灑青春風流。選手們的表演雖尚顯稚嫩,但傳統折子戲已喚醒他們對于藝術的理解和初心,也讓觀者看到福建戲曲的希望。

算命中天女散花什麼意思

薌劇《趙氏孤兒·舍兒》

水仙花獎是梅花獎的搖籃

福建省戲劇水仙花獎大賽創立35年來,共有5000多人次參賽,眾多獲獎者成為各大院團的中堅力量,先后共有16人17次榮獲我國中青年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中國戲劇梅花獎”。

“水仙花獎就是梅花獎的搖籃。我省涌現的一朵朵‘梅花’,基本上是水仙花大賽的佼佼者。如今,水仙花大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仍在擴大,對培養戲曲人才、繁榮八閩文化大有裨益。”大賽評委王景賢說,有好的演員才有好的戲劇,他從大賽中看到了演員的成長。

第三次參賽的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青年演員黃碧洪選擇了閩劇《天女散花》。比賽中,她舞起17米長綢,綢花躍動,環繞周身,將天女祈盼人間福瑞安泰的曼妙身姿詮釋得淋漓盡致,引得掌聲一片。

“舞臺藝術沒有捷徑。我本來主攻文戲,為了挑戰這折邊舞邊唱的戲,精心準備了小半年。”她回憶說,春節期間訓練曾中斷了四天,再上排練場頓覺生疏了許多,從那時起再不敢有絲毫懈怠。

連城縣木偶藝術傳習中心的伍玉琳從小看著木偶戲長大,雖是第二次參賽仍感緊張。“木偶戲表演不可控的因素很多,既要管好自己,又要管好木偶,唯有勤加苦練、及時應對,才會不斷超越自我。”她說。

在呂忠文看來,有一批路子很正、基礎扎實的年輕演員脫穎而出,他們是可塑之才,是福建戲劇的新鮮血液。

此前很少參賽的漳州潮劇這次表現亮眼。選手們不但念白字斟句酌、步伐干凈利落,而且舉手投足、啟口輕圓間流淌出了人生感悟,把潮劇《六月雪》《徐九經》《白兔記》等劇中的人物演繹得形神兼備。

“這次,平和、東山、云霄三個縣都有潮劇演員參賽,他們準備得很充分,現場發揮也很好,特別是參賽演奏員很出彩,這跟省文聯、省劇協去年專門在漳州舉辦福建省中青年戲劇人才培訓班,鼓勵當地戲劇人踴躍參賽不無關系。”福建省劇協副主席、秘書長余守英說。

算命中天女散花什麼意思

四胡演奏莆仙戲《傍妝臺》選段

重視唱腔方能迎來新高度

戲諺云:腔好唱,味兒難磨。本屆比賽繼續將“重錘”落在傳統唱腔上,以名家名段為大賽內核,結合選手舞臺表演進行全方位考評。舞臺上,觀眾耳熟能詳的代表性劇目滋養著一代代戲劇傳人,成為每個演員戲劇之路的基石。

“重視唱腔的做法,彰顯了大賽旨在助推我省戲劇演員在突破唱腔瓶頸、強化戲劇表演基本功方面的良苦用心。”吳新斌說。

從高亢爽利、幫腔意味雋永、語言生動活潑的高甲戲,到唱田間地頭調調、你一句我一句纖毫畢現的四平戲,再到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善于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的京劇……纏綿婉轉、柔曼悠遠的聲音仿佛從歷史中傳來,演員們的一顰一笑牽動著觀眾的心。板起腔落之間,演不盡世間冷暖,唱不完悲歡離合。

福建省實驗閩劇院演員江忠巖帶來的閩劇《同心結》選段,字正腔圓、以情帶腔、以腔帶韻,引起戲迷的極大興趣。“參加這樣的大賽,是對自己這些年藝術成果的檢驗。練唱腔,也要守正創新,以傳統唱腔為基礎,充分運用自己嗓音的特點,創造更具韻味的新腔。”他說。

位列我省五大地方戲劇種之一的莆仙戲,素以傳統科介聞名梨園。因此,莆仙戲的比賽專場吸引了眾多目光。臺上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嗓,皆逃不過臺下人挑剔的眼睛和耳朵。

“莆仙戲又稱興化戲,唐宋詞調、宋元佛樂深蘊于唱念之中,讓人仿佛站在歷史的對岸,觀照千年來的自我。品莆仙戲,如飲陳年老茶,香氣徐徐,回味無窮。”賽后,戲迷劉君豎起大拇指。

“金嗓子一唱天下驚。福建省劇協一貫主導重視戲曲唱腔水平的提高,這個著力點抓得很準。唱念做打,唱排在第一位。如果不格外重視唱腔,福建戲曲想上一個新高度很難。”吳新斌說,京劇、越劇、歌仔戲、閩劇、閩西漢劇等劇種的唱腔,我們沒有理由輸于人家。“福建‘梅花獎’得主的唱功絕大多數都很了得。戲曲演員只有唱功過硬,可塑性和表現力才會更強。”

(記者 樹紅霞 通訊員 陳曦 杜牧君 文/圖)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8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