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是件頗有成就感,但很多時候又相當痛苦的營生。“靈感爆棚”通常發生在入職的前兩個月,過后就是一周又一周又一周打磨心智的寫稿便秘時間。而面對后臺的催更也使我們心急如焚,如坐針氈。之所以搞這個“編輯肝稿時都在聽啥?”的企劃源于一次內部的談話,大林問我是否有好聽的歌曲推薦,快肝不動了,整個人堵塞了。
干!他竟然聽過!這里透露出兩個信息,原來他和我一樣也陷入寫稿的僵局,但同時也在透露出一絲掙扎(這里應該加粗讓老板看見我們不是在帶薪摸魚)。寫稿或者工作說到底更像是一場拉鋸戰,而工作時選好適合的BGM,就像便秘時選擇對味能夠閱讀下去的文字配方(如洗發沐浴產品配方)。從2020年開始,我便覺得世界像是被按下了暫停鍵,今天剛好是6月最后的一天,即將開啟2021下半年的篇章。這又是篇字面意義上的水稿,或許還將成為院辦們的團建項目,家常便飯。本次我們打算將自己寶箱里的歌曲共享出來,試圖達成一次內部拯救,起碼也能短暫緩解一次更新的緊張感。好了,開始進入主題,水它!(懶得看可以直接到網易云搜索“跳海大院meerjump”查看歌單,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直接跳轉)
院辦小龍NASA -《Untitled》哪怕大街小巷都充滿著“Super Idol的笑容、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最近的DNA也會跟隨做出反應,但數據是不會騙人的。我打開了常用的音樂軟件聽歌排行榜,映入眼簾的是《Untitled》,一首出自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氛圍音樂”,或許能讓你免費體驗到一場星際旅行。有時像走在下水道聽風卷過的聲音,有時像你對象給你吹頭的風筒聲音,更多時候是可以讓你的心在32℃的夏天急速降至體感24℃,是由一堆無序的太空星辰、帶電粒子、磁場等物體發出的信號所組成的音樂。
時長是7首常規歌曲的長度,聽到就是賺到。雖然NASA也推出了很多名為《無題》的歌,但偏偏是這一首在熱門1。
從播放的次數來看,是斷層式的存在。從我有意識擔任新媒體編輯這個身份以來,就是這首歌陪我走過一個又一個難熬的坎,雖然最難熬的坎永遠是下一個。猶記得音樂平臺每一年都會搞什麼年度歌單,如無意外,便是它躍然紙上。“6月28號這天你睡得很晚,你把專輯《Miranda: NASA - Voyager Space Sounds》里的《Untitled》反復聽了24次。”
我曾經想過,只要我不干新媒體,這首歌就會從我的歌單里面滅絕。“寫稿就是要放一些聽不懂的東西,有聲音隔絕外界分貝的同時又不會分散注意力。”總的來說,這是一首適合你憋稿的歌,也是一首適合你摸魚的歌,你可以當老板出現的時候戴上耳機,屏蔽掉一些麻煩,營造出很認真在工作(開啟不要打擾我模式)的同時但又可以間歇性的聽到他在講什麼(有沒有說你的壞話),請靈活使用。想起之前有一則新媒體的笑話,有一位編輯為了含蓄的表達自己沒有選題的狀態,偷偷把頭像換成了李商隱。
從迷信的角度來說,聽名為《無題》的歌曲怎麼會有選題呢?一則可能是溫馨的提示:雖然能使人靜下心來,但我從不在失眠的午夜聽,只在人多的公開場合當白噪音聽,因為晚上獨自聽會有猛鬼在身旁的錯覺。好了,今日的太空旅游就到這了,我們把視野交給下一個院辦。院辦廣廣걱정말아요 그대(你不要擔心)
今天是2021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這半年來,我通過一些非法網站,復習了不少韓國舊劇,同時學習了不少新劇,包括《signal》、《窺探》、《頂樓》、《遺物整理師》等。一邊在感嘆韓國影視工業發達之余,一邊沉浸在資本主義悅耳的OST之中。其中這首《請回答1988》的主題曲《你不要擔心》,有望成為我2021網易云年度歌單的top1。但說來奇怪,雖然我一直聽著《請回答1988》的主題曲,也復習了不少韓劇,但一直沒敢再看一遍《請回答1988》。因為我始終沒有勇氣帶著遺憾的心情接受德善最后沒有和狗煥在一起的結局。
說回這首歌,其實和我個人之間并沒有太驚心動魄而又難忘的故事,它只是陪伴了這一段平常的日子和一些日常的小事。寫稿累了聽,跑步運動時聽,下班的路上聽,洗澡時聽,護膚時聽,每一個想起這首歌的時刻都會聽。這首歌其實有兩個版本,兩個版本我都很喜歡。一版是原作全仁權演唱的版本,情緒更為高亢,唱出的感覺是“既然悲傷,那讓我們一起放聲高歌吧!”(據說這首歌和德國樂隊Black Fooss的作品《drink doch eine met》有70%以上的相似)而我推薦的李笛這版,獻唱的歌手較多,就像幾個朋友在悲傷之時,平靜的輕訴,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也正像這首歌的歌名,是啊,你不要擔心,所以我現在越來越能用平靜的心態去接受身邊發生的一切。接受自己是個過氣青年文化編輯,接受橙衣軍團又一次在世界大賽中淘汰,接受在38度高溫下仍需戴口罩的日子,接受甲狀腺被氣出了兩個需要定期復查的結節......也曾用這首歌去安慰過一些失落的朋友,希望大家都不要擔心,一起快樂聽歌兒吧。
院辦碳酸狗血男孩 -《愛不應該互相傷害》每次實在寫不出稿子的時候,我都會熟練打開血男孩的音樂,我自稱是他的頭號黑粉還經常辱罵他是傻逼,但卻依舊忍不住在他來廣州演出時拉著主編趕去live現場進行跳海團建。這是一種非常別扭的感情,起初我以為我是討厭這個音樂人,但后來我發現我可能就是愛他,而且我也的確討厭他,我花了大概半年時間來接受人會愛上自己討厭的人這件事情。血男孩確實很討厭,首先他的所有音樂毫無正能量可言,甚至連emo都是一些人眼里沒文化的那種emo,既沒有任何文學價值,也沒有任何意義上關乎哲學,關乎理想無法實現的悲劇,他就是單純像個一事無成的混蛋那樣沒有理由的emo打開他的歌單,你絲毫看不見人類之任何閃光的優點:《我希望我能像愛我的藥一樣愛你》,是的,他濫用很多精神類藥品每天把自己吃成外星人,《沒救》,他說自己想離開逃離地球,《身陷地球》,他又在抱怨地心引力太強只有死才能逃離生活。你可以說這一切都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自怨自艾,但如果你換個思路,一切就會豁然開朗:他有精神病,特別嚴重的精神病,不是抑郁癥,就是鐵精神病,可能是精神分裂,可能有妄想或者強迫的癥狀,可能他的主體意識確實不在這個世界上了。我之所以會替他辯解,不是因為我愛他所以理解他,而是我也是精神病,所以我愛他。我有很多很多極端又悲傷的念頭,哪怕是同事,我有時候盯著他們雙眼內心卻想的是:你剛剛傷害了我,我這輩子都再也不要和你說話,隨后試著在心里把這句話復述出來,我又會猛然驚醒,然后笑場,笑罵一句自己是不是有病。但是每當我循環聽血男孩的時候,我的確又會平靜下來,因為此時此刻,我找到了內心里一切完全不合理卻真實存在的情緒出口。聽著聽著就會平靜下來,然后又忍不住笑場,心想擦,你是不是傻逼啊,咋這麼中二。所以對于血男孩的愛,我也輕易不會說出口,因為有點羞恥,有點內個,懂得都懂。但是人可能都需要給自己難以啟齒的愛和不合理的痛苦找一個承托,那血男孩可能就是我的承托吧。院辦土土陳小云《愛情的騙子我問你》寫得出稿子和寫不出稿子的云泥之別會導致我聽的歌單也會有云泥之別,基本上是適配當前打字速度,寫得越快,聽得越鬧。能寫的時候就是聽萬金油《Hard Disk》,超實惠八合一,大碗不要錢的編曲配器是東京事變的一貫特色,非常好使,順利的時候整張過個兩三遍就能成稿。
或者是Berndsen的《Lover in the Dark》,一張和發行時代不太搭邊的玩意兒,快樂效果器就完事兒了。
稍微有點難搞的時候就不能這麼鬧了,只能聽點BPM友好的東西,這個難度段也是我寫稿卡得最多的一個階段。北極猴也行,山下達郎也行,Elli Ingram也行,最近這個梯隊的后進新秀是She Her Her Hers,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依舊是屬于不怎麼挑的階段。一小時敲不出來一個字的時候,聽的東西就會有本質的變化,一首歌就要開始單曲循環而不令人厭煩了。這些歌里面,“一見鐘情”的比重很大,不論好不好聽爛不爛大街,技能效果是把我抽離出現在的辦公桌,扔到我第一次聽這首歌的時候的場景。比如L'FREAQ的《Weird Awakenings》,我第一次聽是在Ezra Miller在18年穿著吊帶裙拍攝Playboy內頁的記錄短片里,或者是Grandbrothers的《Bloodflow (sir Was Remix)》,是和小龍和無情商務在成都藥廠喝酒的時候聽到的。
場景加成大部分時候都很好使,起碼不至于讓我寫不出來字,再往下就進入深潛階段,就是不能聽東西的意思,為此我買了一個能分段降噪的玩意兒,通常和一塊五一對的海綿耳塞搭配使用,取決我想不想讓外界的聲音令我意識到自己什麼都沒寫出來的時候,還能厚著臉皮在桌子前發一下午一晚上的呆。
啟動降噪模式,完全的空白才是白噪音的精髓。深潛抵達海底,想要再冷啟動的時候,標題提到的神曲就要出現了。《愛情的騙子我問你》,陳小云傳世之作,我一般不輕易點開,點開之前必須要有重返戰場的決心。我也沒有很清楚這是個什麼原理,什麼野生洗腦完全不足以形容這首歌,而且我覺得這首的旋律一點都不土,唱腔也很有力,其中澎湃的生命力簡直就是新媒體編輯可望不可求的救藥。目前這首歌還沒有試過冷啟動失敗的,撒,大家都來試試看吧!院辦gonegirl張震岳《秘密》上個周末,我給家里新購了電視。我之前從來沒覺得電視機在家里有必須存在的必要,當它安裝上墻,我才發現,家里有了電視才是家。因為落枕,行動受限,我周末都窩在沙發上重溫《想見你》。《想見你》讓伍佰重新翻紅了一把,以前看的時候,last dance的洗腦程度必不用說,之前更多時候我都在黃雨萱和李子維的愛情穿越線里云里霧里,直到這遍重溫,我注意到了莫俊杰的主題曲。這首歌我已經循環了很多遍很多遍了,這幾天。我聽歌是這樣的,必須要一直聽,干嘛都在聽,一直單曲循環,直到聽到把體內的那種極度內化的情緒,隨著歌曲排空掉。之前我聽不懂莫俊杰的暗戀,現在卻明白了。每次我都不好意思承認,我至今還在暗暗喜歡一個人,因為覺得有點丟臉。一個是我已經不是女高中生了,有大把時間對戀愛想入非非,另一個是因為現在的感情節奏很快,這種拉長戰線的單相思已經少的很了。與其說是暗戀,不如說是對愛而不能得做出的妥協。莫俊杰向陳韻如好好表白過,我也好好表白過,他反問我,你喜歡我啥啊,我愣了一會,“從一開始就喜歡了啊..."這個答案他肯定不滿意,連我也覺得不是很滿意。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像《秘密》這首歌里面一樣,是不是他心里早住進去別人了,還是我的答案不真誠,不真摯,但是實話啊。音樂是情緒的歸屬地,在一首很對味的情歌旋律中,好像總能找到一塊地方,給自己躺一躺,《秘密》給我提供了這種自留地,感覺聽著就像是躺在荔枝樹下,在做春夢,夏天愉快。
院辦星星
分享這首音樂的原由是看見一位朋友下班后玩空洞騎士,我想拉近彼此間一點點距離和話題,也入手了該獨立游戲,玩到淚水之城,就喜歡上了這首背景音樂以及伴隨的雨聲,看了看故事背景據說這座地下城市的上方有一座藍色的湖,藍湖的湖水滲透進土壤抵達下方的城市,導致下方城市常年下雨,這也給予了這座城市一個名稱--淚水之城。這座城市矗立著多座擁有華麗玻璃幕墻巨塔建筑,淚水之城在過去也被稱為“在王國中心的城市”“圣巢的心臟”“圣巢的首都”。
廣州現在也正值雨季。
如同游戲里的那樣,廣州同樣矗立著很多玻璃幕墻的高塔,我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但最近的狀態如同游戲里的蟲子一樣,對很多事物都感到迷茫,對前景充滿焦慮,城市一切的繁華好似與你無關,沒有歸宿,總有某個片刻想逃離,找尋某個“長凳”,與熟悉的或陌生的,無需言語坐在長凳上聆聽風聲雨聲或海浪聲,即便這行為同樣顯得毫無意義,但最近這個“長凳”,也被這個無時無刻往前滾動地城市巨輪無情碾碎,廣州很多大榕樹被砍,東山口附近的河邊最近也少了些樹,門前的路也都被打爛翻新。
在淚城里坐過的長凳 外面是嘩嘩的雨聲我跟朋友無奈調侃道“如果某左榕樹我訓邊度?(如果沒有了榕樹我睡哪里?)”。最近聽得比較多的一首粵語歌,城市是一座石屎森林,對于一個個體來講,它太大了。都市像畫一樣美,但卻始終沒有家的感覺,它太擁擠了。前段時間去了山東菏澤曹縣看見一望無際的稻田,喚起了小時候在外婆家的田野記憶,那時候還沒發展起來,還沒有麥當勞肯德基這些標志城市化的快餐店,每一天的生活簡單純樸,我外公做賣花生油的小生意,油都是自己親手榨的,小油廠后面是破舊的黃泥房,存放大量花生殼,小時候經常在花生殼堆里玩耍,作業區與花生殼泥房間隔著小院子,養著很多雞還有一棵黃皮樹,季節到了黃皮成熟了就上去采摘來吃,接待客人的時候就從小院子里眾多幸運兒中抓一只下廚,比城市的速凍雞有雞味。到了晚上還能買點煙火放,躺床上時安靜到耳朵嗡嗡響。仰望天空,肉眼也能看見許多星星,晚上不會因為想雜七雜八的事情焦慮到睡不著,而現在越來越城市化了,這些曾彌足珍貴的東西也隨之消失了,僅存在于回憶里。
“這朵花不會盛開,但始終想再喧嘩。”——《森林》最近開始動手組裝一臺無人機,恰巧碰上管控通知,組裝的零件也才湊了一半,無奈暫時封存了。想起以前在學校買了一臺索尼手提電腦VAIO用于學習,過了三個月索尼把VAIO給賣了不做電腦業務了。在psp晚期玩上了這款掌機,滿懷期待下一代掌機,結果psv釘在了恥辱柱上,我總是一腔熱血地施法,然后現實就會一巴掌打斷施法,大概我才是行業冥燈吧,老羅算個屁哈哈哈哈哈哈。
便宜的5寸機機架 便宜的電機
就像歌詞里的,其實命運就像大廈,如都市幻化,凌亂如燈火中的密碼。有一晚我跟我媽爭論一些問題,我媽說“人就是要活得自在一點,唔洗想那麼多。”我問“那代價是什麼?”
院辦屎大淋
Glenn Giuld《Bach:Goldberg Variations》
頭一次見到古爾德,貌似是通過看電影《此房是我造》。片中主角在剁人捅人時,背景音樂是段悠揚的古典樂,期間又閃過一個怪逼彈鋼琴的畫面。怪逼坐在一個兒童椅般的小板凳上,膝蓋頂起老高,整個身形佝僂得像個蝦米。一旦開始彈琴,他就像機器人被忽然按下了開關,騰地一下身子前傾,機械似地彈起琴來。
演奏一開始,怪逼就顯得更不正常了。他不光姿勢像掛在鋼琴上,嘴里還總是哼些不明所以的調調。興致高亢時,手還會抬在半空中亂揮。
之后,一位朋友告訴我,那個怪逼叫格倫·古爾德,是她最喜歡的鋼琴演奏家。順帶著,她給我安利了一張專輯,就是這張《巴赫:哥德堡變奏曲》(《Bach: Goldberg Variations》1951)。我不大懂古典樂,偶爾聽聽權當聽個響。對于《哥德堡變奏曲》這種冷門樂章,更是毫無印象。因此比起音樂,一開始更吸引我的其實是朋友分享的關于古爾德這人的軼事。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鋼琴演奏是項相當小布爾喬亞的活動。不管演奏者長啥樣,都得塞到一套燕尾服、襯衫、領結組成的標準套子里,擺明了跟窮糙漢拉開距離。
古爾德呢,則經常套件破大衣,在小板凳上縮成“G”形,像在打字機上敲莎士比亞的猴子。朋友說,古爾德的椅子是他父親在他小時候為他做的,被他用了一輩子。在他成名之后,椅子已經破破爛爛了,以至于給椅子上潤滑油已經成了他演奏前的必備儀式。但因為實在太老舊,椅子還是會在演奏時發出咯吱的響聲,連同古爾德的哼哼聲一起被灌進唱片里。
說回《哥德堡變奏曲》。這個樂章是古爾德的成名曲,也是他的生涯終曲,最出名的是1955年和1981年兩個錄音版本。55年版時長更短,演奏得更超然恣意;81年版慢了一半,也更深沉。我是個樂理盲,不懂什麼對位法、斷奏之流,但至少能感受到一種超凡的駕馭——音符不是有意彈出來的,而是像一開水龍頭閥門自己流出來一樣。被他按過的琴鍵,一定比做了次高級馬殺雞還要舒爽。新媒體編輯跟鋼琴演奏家其實有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是跟“鍵盤”打交道的行業。每在電腦鍵盤上敲下一個字等同于在鋼琴上敲響一個音符。而佝僂在鋼琴前的古爾德,更是跟頸椎腰椎陣痛的新媒體編輯有幾分神似。鑒于這種相似性,在碼字的時候聽古爾德,就如同拜行業祖師爺,其實是對“下筆如有神”境界的一種希冀。在準備灌注一片文章時,不妨先在空白處隨著音樂節奏敲點亂碼,當作熱身,培養手感。
最后,愿大家寫稿起筆都能像55年版《哥德堡變奏曲》一樣行云流水,收尾都能像81版那樣含蓄雋永。共勉。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