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冥也。——《說文》
杳,消失,不見蹤影。如:杳無影響(毫無音訊);杳沉(消失,渺茫無蹤);杳絕(消失)
覺,悟也。從見,學省聲。——《說文》
以此為題,只為重識鳥跡肇始,再探文字玄機。
順口編了一段定場文
結繩記事匪靡遠,鳥記代繩履輕盈,無處不在大寫人,隨隅可見手無形。
天神地靈常膜拜,親母戀子盡是情。揮刀舞鐮勤耕作,桑蠶織錦戶牘寧。
聲色犬馬在天鳥,虎豹狼豺伏地蟲,斗轉星移風云亂,四時幻化季歲更,
周易陰陽乾坤衍,金石鑄鼎銘文鏤,龜甲筮草推今古,秉筆揮毫寫春秋。
‘杳’文‘覺’字
漢字的神秘不單是因為它的幾千年的光輝歷史,也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藝術造型,漢字本身還包含著中華文明的發展史,從每一個漢字中都能透析出我們祖先的生活點滴,《詩經》《易經》固然是成著的經典,散落在漢字中的經典則是更加精深。
室有一女,安寧宜家 (安,家,室,宜)
‘安’安女女在家中,表示女子應安于家務,切忌出外招搖,如此甚妥。據說是到了漢代‘女’字的腳才沖破家的束縛,說明婦女解放應該始于漢朝。古稱‘男有室’(有妻),女有‘家’(有夫), 我們今天說的‘家室’則是他們的合稱。其實‘家’表述的是房中有豚有所圈養, 而‘室’的元素之一‘至’是說的是箭落而止的意思,把至放于房中意思是可以休息的地方。《詩經》中《桃夭》一篇就有“之子于歸,宜室宜家”的詠句。這可能是對 ‘安’字的最好詮釋吧。況且‘宜’字的出處是家中臺案上有諸多咸肉祭品,是個富足人家。
宜家購物多是女客可能就是此緣故!
八字兩撇, 合久必分。(八,六,半及其它)
《說文》:“八,別也。”但從字面上看不出‘八’與‘別’有什麼瓜葛,只是大寫的‘捌’字泄露一些端倪。但是‘八’八的形狀告訴我們是兩個人分道揚鑣而去。進而引申到‘分’分字,當中又多了一把刀,定是要切分什麼獵獲物了。事實上‘八’‘分’兩字同源,只是‘八’被借為數字后,為了區別不同的意思才有了加刀‘八’字‘分’。其實‘七’七字才真是用刀切分的意思,只是七字被借用做數字后,才有了帶刀的‘切’切字。同樣‘六’字的遭遇有些相仿。‘六’ 本來的出處是間房子,也就是說‘六’六與寶蓋頭是一回事。同樣有趣的還有‘五’本來寫成五很像古羅馬的十,上下各有一橫,上下兩橫代表天地,中央的交叉線是‘子午之交’取的是紡紗線相交的形狀。再說‘半’字,單從字形上看很難辨別出下半部的‘牛’字,而上半部分是到寫的‘八’字,如此拆分后便一目了然了,半字說的是‘庖丁解牛’的故事,與此同源的還有叛徒的‘叛’字。
棍棒孝子,尺牘英才 (改,教)
縱觀漢字,不難發現在右半部有很多形似的偏旁。支,攴,反文,又等等,它們表述的到都是一個動作,一只手揮舞著工具或是其他什麼東西。尤其是那‘反文兒’與文并無任何血緣關系。就說‘改’字,左半邊不想我們想象中是個己字,它實際上是個簡化了的‘子’,加上右邊有人用棍棒管教的會意,這個‘改’改字已經把 棍棒之下出孝子演繹的活靈活現了。再說‘教’教字,教的左邊上半部分原本是個‘爻’字,他代表知識。其下的小兒同樣是受著右邊的棍棒管教。真可謂是‘不打不成材’也。
以食為天,祭草祈豐 (拜)
‘拜’拜字的起源是拜谷草,左邊是祭拜時合實的雙手,右邊是簡化的‘黍’字。也有一說,認為拜與掰字有淵源。
盤橫作舟,謬誤千載(般)
般原本的意思是旋轉,《說文》:“般, 辟也”這里說的辟是指應酬時的周旋,但是有人將橫寫的盤般字豎寫后,與象形的舟字很相近,久而久之竟被誤寫成舟,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最初用來制作陶器的轉盤的影子遺憾的從漢字中永遠消失了。
拜字甲骨
北離乖向,南磬制樂 (北,南)
北北在做方向之前確是乖違,相背的意思。這點與‘八’稍有不同,八是說分開了,但北強調180度的背離。像意大利語里的Kappa。難以想象與其相對的字竟是‘比’比,從這兩個字中都看到了人型。其實在古漢字中到處都隱含著人字造型。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