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這麼一句話:
“想要了解一個人,就去看看他的朋友圈。”
這里的朋友圈,不僅僅是指微信上的一個功能,還是一個人的朋友圈子。
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
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
荀子也曾感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一個人混得怎麼樣,看他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最近,關錦鵬加盟了《導演請指教》。
很多人感慨,與一群小白導演相比,關錦鵬這樣的大神,無疑是節目質量的保證。
但關錦鵬之所以能夠成為這麼厲害的導演,成功導出《胭脂扣》《阮玲玉》等等作品,還要得益于他的一次選擇。
在從浸會大學畢業后,關錦鵬進入了香港無線電視臺。
從一個小小的場記做起,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逆襲。
那時候,香港無線電視臺群英薈萃,趕上了新浪潮的機遇,出現了無數優秀的導演。
作為一個場記,關錦鵬不是給許鞍華打雜,就是給譚家明做助手。
而在與他們的朝夕相處中,他也漸漸受到了影響,從許鞍華那里學到了與眾不同的女性視角,從譚家明那里學到了超乎常人的細致。
多年后,關錦鵬成功出師,開始了自己的執導生涯,也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經典影片。
有的人變好,是因為自己努力,有的人變好,卻是因為遇見了優秀的人。
正如《孔子家語》中說: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優秀的人啊,就像太陽一樣,為你帶來光芒,伴你走向遠方,陪你見識天地。
有人說:“你的水平,就是你最常接觸的5個人的平均值。”
誠然,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離什麼人最近,這也將決定你是誰。
薛兆豐在《奇葩說》里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他讀博士,是在美國排名100多位的一個大學,不算很好,見識有限;
后來,他去了美國排名前10的西北大學去讀博士后,那里有全世界最好的經濟學家,能接觸到最前沿的知識,入學兩周,自己就眼界大開。
他感慨道:“我們在什麼地方,跟什麼人在一起,這點非常重要。”
選擇一個交往圈子,其實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不同的圈層,會見識不同的格局。
勤奮,努力,互助,是成功人士的標配。
懶惰,頹廢,嫉妒,卻是底層圈子的通病。
教育博主宋智鳴,也曾講過自己的一個故事。
當年,他以全市高考狀元的成績進入中南大學。
頭腦聰明,長相帥氣,還熱愛文藝,讓他交到不少朋友。
但他卻無意聽到,宿舍里的兩個“兄弟”在背后吐槽他。
說他每次考第一,在學習上不給別人留余地,還愛出風頭,總是參加唱歌比賽,在生活上也不給他們留活路。
因為這件事,宋智鳴自閉了一段時間,甚至不敢去做真正的自己,也不敢用真心交朋友。
直到他去新東方當講師,認識了周思成和孔煒。
三個人不僅成了事業上的伙伴,每天交流怎麼講好課,后來一起成了合伙人創業;
而且成了生活上的朋友,一起唱歌,一起旅行,一起去發現未知的自己。
低層次的圈子,人踩人,相互嫉妒。
高層次的圈子,人捧人,相互成就。
在不同的高度看世界,見識天壤之別。
就像是登山,
在山腳,看到的是花草;
在山腰,看到的是密林;
在山巔,卻能一覽眾山小。
站在山腳的人,很難理解站在山巔的人眼中的景致與胸懷。
卡耐基曾說:“成功來自于85%的人脈關系,15%的專業知識。”
也就是說,你所處的圈子,已經決定了的階層。
巴菲特之所以能成為股神,和他的朋友圈也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小時候,他最好的朋友叫拉塞爾。
兩人在一起時,不會像其他小男孩那樣調皮,喜歡捉弄他人。
他們喜歡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事情,還常常以訓練記憶力為樂趣。
比如說,他們喜歡把報紙攤開,默記每個字母出現的次數,他們還會拿出年鑒,考察彼此對城市人口數量的認知。
這讓兩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對數字有了驚人的敏感度。
有一次,兩人去了拉塞爾家附近的加油站,整理出售賣機里的飲料瓶蓋,統計出各種飲料的銷量,以期了解各種飲料的市場份額。
這種看似無聊的舉動,卻開啟了兩人最原始的生意頭腦。
后來,巴菲特又認識了芒格。
那時候,巴菲特還只是一個沒啥名氣的私募投資人,芒格卻已經是個小有建樹的律師。
因為一見如故,芒格就把自己的人脈資源介紹給了巴菲特,后來,這些人基本上都成了巴菲特的“天使投資人”。
而在巴菲特的建議下,芒格也全身心進入了風投領域。
此后的多年,兩人彼此扶持,紛紛成為世界公認的“股神”和“投資大師”。
從巴菲特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你的命運,帶領著你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很喜歡韓寒說過的一段話:
“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有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要看他有誰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要看他與誰相伴。”
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與什麼樣的人同行,就會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英國著名社會學家羅賓·鄧巴在新書中指出:
“一個人一輩子60%的時間,給了最親密的15人,85%的信息,給了最親密的2人。”
也就是說,一個人混得怎麼樣,看他的朋友圈就知道了,他處于什麼樣的圈子,就會有什麼樣的談資,他和什麼人在一起,就會過怎樣的一生。
牢騷者的圈子,談的是閑事,留下的是抱怨。
上進者的圈子,談的是機遇,留下的是能力。
智者的圈子,談的是智慧,留下的是格局。
正如曾國藩所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
人生下半場,說到底拼的是圈子。
作者 | 納豆,我在彈指間環游地球,個人公眾號:四五頁(dreaminggirls3)
圖片 | 視覺中國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