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
小說中的自然環境描寫與散文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在景物特點及技巧等方面絕大部分是相同的。如果有區別的話,區別在于小說中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更尊重小說的文本特征,更貼切小說的文體特征來分析、作答。
小說中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主要有:
1.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地域風光和文化,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渲染故事氣氛。作者往往用生動的自然環境描寫,來創造故事的特定氛圍,從而增強故事的真實性。
3.烘托人物形象。環境是為人物活動提供場所和背景的,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的心境、復雜的性格,而為人物設置多種不同的自然環境,用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其性格。
4.推動情節發展。情節發展與環境描寫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環境描寫要以情節為依據,情節發展離不開環境描寫。
5.暗示社會環境。優秀的作者,總是通過對特定的自然環境的描寫,來展示獨特的社會環境。
二、情節
“梳理概括情節”,就是要求考生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梳理情節,并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表述。高考考查這一考點的試題一般有兩種:①概括小說的部分情節,如概括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中某一部分的情節。②概括全文的故事情節,這種試題有時候要求考生用--句話概括故事情節,有時候要求考生就某一角度對小說情節(情感變化)進行概括。
概括情節的角度:
1.找出線索,理清文脈。線索是貫穿小說情節發展的脈絡,一篇小說可以以物或人為線索,也可以以時間、空間為線索。找出了小說的線索就把握了小說故事發展的關鍵。
2.明確沖突,把握矛盾。小說情節的發展是矛盾沖突。激化的體現,因此概括小說的情節要抓住小說的矛盾沖突。
3.簡明扼要,全面概括。概括情節要言簡意賅。一般采用“誰干什麼”“誰怎麼樣”的形式概括情節。概括時不要遺漏要點,一定要概括全面。由于事件的復雜性,概括時要避免前后情節的相互交錯。注意題干要求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后一脈貫通。
三、鑒賞小說的結構藝術
敘事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敘事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敘事視角:1、全知全能視角(也叫“上帝視角”、“0視角”)。
2、有限視角(也叫“凡人視角”、“內視角” )。
3、兒童視角。 4、動物視角。
敘事技巧:傳統小說中,多以情節為中心。其在情節安排上的特色有:線索、懸念、伏筆、照應、鋪墊、抑揚、對比、襯托、突轉、以……話題引入
詩化小說/散文化小說:沒有完整的情節以及矛盾沖突,淡化人物形象,注重意境的營造(場景描寫的詩情畫意),語言表達上的抒情意味以及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狀態和特有情緒的展示。
敘事安排:對話、心理、回憶、敘事與描寫(人、景、物:各種描寫手法)結合、回憶與現實交織、歷史與現實交織,科學和幻想、時空/場景集中、真實與幻覺、時空切換
敘事節奏:1、快速:概要、省略 2、慢速:停頓、場景
(一)敘述技巧
1.人稱
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敘述人稱AND敘述視角
1.在全知視角敘述中敘述者無所不在、無所不知,有權利知道并說出書中任何一個人物都不可能知道的秘密。這里的第一人稱“我”是隱含的作者,不在作品的情節中出現,作品中通常出現的是作者描繪的對象,是第三人稱;
2.有限視角的特點是:敘述者知道的和人物知道的一樣多,人物不知道的事,敘述者無權敘述,敘述者可以是幾個人輪流充當,限制敘述作者可以用第一人稱的姿態出現,也可以不直接出現而比較客觀地以第三人稱去觀察和敘述;
3.客觀視角,在純客觀敘述中,敘述者只描寫人物所看到和聽到的,不作主觀評價,也不分析人物的心理,這里的作者也不在作品中出現,更加“隱含”,作品中常出現的人稱是第三人稱,仍是作者描寫和敘述的對象。
2.順序
順序: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倒敘:造成懸念,引人人勝。.
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人物形象或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與上文或下文形成對比相互照應。
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作某些交代。平敘: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二)結構技巧
1.懸念:作者為了激活讀者的“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在藝術處理上采取的一種積極手段。通俗地說,即在小說的敘述中先設置一個謎面,藏起謎底,在適當的時候再予以點破,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懸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讀者關注、引人人勝。
2.抑揚:對寫作對象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然后陡然一轉,出乎讀者所料,從而使文勢曲折多變,使文章產生峰回路轉、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3.照應: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照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
4.伏筆:作者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筆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應,結構更嚴謹,情節發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5.對比: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對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突出主題。
6.襯托:描繪某一事物來表現另一事物的藝術手法。它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襯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動,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題更鮮明。
7.鋪墊:也稱鋪敘襯墊,它是為了襯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鋪敘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襯墊。運用鋪墊寫法是為了蓄積氣勢,突出文章主旨。
8.突轉(歐·亨利式結尾):在小說結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轉的方法形成情節的某種“巧合”、某種意料之外的反轉,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劇改變”。這種突轉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對表現小說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常見設問方式:
1. 小說在敘事謀篇方面很有特點,請簡要說明。
2. 作品是怎樣敘述……故事的?
高考題型示例:
1.小說在敘事謀篇方面很有特點,請簡要說明。
答:運用插敘手法,插入主人公讀書、討薪等內容,交代事件的起因、人物的遭際(使情節的發生發展更合理)。現實與回憶交織,把主人公在泳池里真實的感受與對故鄉、大海、社區圖書館的回憶巧妙融合(巧妙推進故事情節,有利于展現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時空集中,故事發生在“泳池”這一地點,“他”準備輕生到被工友救起這一時間段(情節緊湊)。前后照應,如開頭結尾都有對淺水區孩子們的描述,之前只能聽見他們的說笑,后來看到了他們“明亮的面孔”。
2.本文在敘述故事時有哪些特點,這樣寫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以第三人稱全知全能的視角敘述故事,這樣寫更能全面細致的描述人物的形象,展開故事情節。以趙仲的雅盜為線索,敘事脈絡清晰,結構緊湊設置了許多懸念,整個小說一波三折,情節起伏,懸念迭起。結尾趙仲的逃脫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多用對話形式,以人物之間的對話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樣寫能夠使敘述的情節更加集中。
3.作品是怎樣敘述路遺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答:用第三人稱敘述故事,可以靈活自由地呈現小說情節。以“路遺”為線索敘述故事,使故事條理清晰,結構更加嚴謹。以對話的形式敘述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4、作品是怎樣敘述渡夫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答:以“我”的視角來敘事,使事件顯得真實可信;以“錢”為話題,引入渡夫的故事,喚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多用對話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經歷,使敘事更加集中;情景描寫與渡夫講述相結合,賦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傷的詩意美。
明確行文線索
1、以核心人物為線索。2、以核心事物為線索。3、以時間為線索。4、以地點為線索。5、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
四、人物
1.肖像描寫。對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進行描繪的手法,具體的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著、姿態等描寫。它對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體現,有著重要的烘托作用。因為人物的外部特征總是同人物內在的心理活動、精神狀態相聯系的。
2.動作描寫。對人物在典型環境中的行為動作進行描寫的手法。典型的動作描寫,不僅要寫出人物在特定情勢下的行動,還要寫出人物以何種獨特的方式完成這個動作,通過對人物動作的描寫可以透露出人物內在的心靈世界。
3.語言描寫。具體包括對話、獨白、旁白以及對語氣情態的描寫。對人物語言的描寫要注意人物語言的個性化,要與人物的身份經歷、文化修養、習慣愛好、心理狀態以及所處的特定場合吻合。
4.心理描寫。對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觸、情緒意識等進行的具體刻畫。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礎和行動的內在依據。有時可直接由作者進行描繪,或由人物的獨白、夢幻來進行披露,有時可以間接地通過景物及人物肖像、動作、語言、所處環境及遭遇等來進行折射。
5.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指對生活中那些細致而又特別富有表現力的典型環節所作的特寫式描寫。它是敘事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寫單位。它把事物細微本質的情狀特點,鮮明逼真地呈現出來。細節描寫在文章描寫中的地位看似閑筆或贅筆,信手拈來,無關緊要,可有可無,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設置和安排,不能隨意取代。--篇文章,恰到好處地運用細節描寫,能起到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
6.白描和工筆。白描指使用最簡潔的筆墨,不加烘托地勾勒出生動、傳神的形象。工筆指用細膩入微、工整細密的筆觸,對人物和環境進行精雕細琢的描寫方法。表達的文字細膩、色彩濃郁,往往借助對比、比喻、比擬、夸張等修:辭手法,把客觀事物復雜斑斕的狀貌,具體而細致地表現出來。在小說中常用來寫景和展示人物心理。
7.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即直接描寫,是對所描寫的人物、事件等作正面、直接的刻畫,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側面描寫,即間接描寫,是對所描寫的對象不作直接的刻畫,而是借助于對媒介物的描寫,來烘托所要描寫的人或物。這種筆法比較含蓄、委婉,給讀者留下較大的自由想象空間,增加描寫對象的主題內涵和藝術感染力。
一、(2020·福建泉州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志愿者
一
在志愿者中,他有點傻。
他在防控點的具體工作是負責超市與小區的配送對接,再具體點說,就是超市的配送物品到了,他負責通知居民來拿。
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很不簡單。
配送單是居民自己下的,然后發送給了負責配送的超市代表。有什麼問題也應該是居民與超市的事,與他沒什麼關系。
但是居民拒收就與他有關系了。
拒收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還是萊不新鮮,居民對缺貨替代品不滿意等。
居民拒收是有道理的,但是拒收的時期不對。疫情封區是非常時期,超市不再是看人臉色的自由市場,總能哄著。居民與超市鬧起來,鬧僵了,沒的吃,防控組是有責任的。
居民拒收的物資,又不能退回超市,怎麼辦?他自己收了,然后自己退款給居民。居民可以重新下單,超市什麼也不知道。
大包小包的東西拎回去,對老婆說是自己訂購的超市配送。也說得過去,封區期間物質短缺,有東西往家拎是一種幸福。
時間長了,家里的物資過剩了,老婆起了疑心。一打聽一調查,事情就露餡了。老婆不干了,說見過傻的,沒見過這麼傻的!
老婆跑到小區防控組,說要找領導。找了半天,原來自己那傻老公就是領導,小區防控組組長。
防控組的志愿者聽說組長悶著頭干了這種好事,吃驚之余馬上又理解了。
事情解決了,防控組一共六個人,從此不再下配送單,別人拒收的,大伙輪流往家拎。
大家都笑著說,省事,也省心。
二
沒當志愿者時,她經常在手機視頻上看人家站崗。視頻上經常有闖關者吵吵鬧鬧,有人還動手打管控人員。她覺得又緊張又刺激,這工作還挺有挑戰性的。她感覺自己如果當班,是不會出現這些問題的。她有口才有耐心也有愛心,她是一名幼師。
她報名當上志愿者后,第一天當班,幾乎沒看到什麼人,她以為這是特殊情況、結果第二天第三天也是如此。第四天,她呆呆地望著寂靜的小區和空蕩蕩的大街,落淚了。
遇上闖關者是她當班的第六天。
大約晚上八點,一輛小車亮著刺眼的燈朝著防控點來了。她趕緊站起來,直挺挺站在了路中,打手勢讓對方停車。車停了,車窗也搖下來了,一個年輕的姑娘伸出腦袋。
姑娘說自己是小區的業主,要回家。
她查看了一下值班記錄,姑娘沒有出門登記。姑娘說自己出門上班半個月了,今天才休假。她問姑娘是什麼單位,姑娘說自己是個護士,就在人民醫院上班。
一聽說是護士,她沒有再問,馬上準備放行。
但是值班的負責人上前再一次攔下了姑娘。按防控規定,一線的醫務人員不得回家中居住,必須在醫院隔離觀察十四天,持院方證明才能回家休假。姑娘沒有院方證明,顯然是偷偷跑回家的。
在值班負責人向姑娘說明規定的時候,姑娘忽然“哇”的一聲哭了。姑娘邊哭邊說,自己上了半月班一天也沒休息,好不容易休一天假,想回家好好泡個澡,在自己房間好好睡一覺。
值班負責人呆若木雞,再沒有說一句話。
姑娘仍然在車內哭著,因戴著口罩,看不清姑娘的面容,但從稚氣未脫的哭聲判斷,姑娘顯然還不到二十歲。
她想上前安撫一下姑娘,才發現自己的好口才完全派不上用場,因為自己也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三
他是在家里悶得慌才報名當志愿者的,可以說動機沒那麼高尚。
戴上志愿者的紅袖章,他可以大搖大擺從家中穿過兩條街去上班。自由行走在大街上的愜意,只有被關久了人才有深刻的體會。
上班一周,他的積極性就下去了。相對的自由也沒什麼意思,而且還苦。天晴還好點,下雨降溫,待在防控點還不如被關在家里。
“我不想干了。”他回家對妻子說。
但是第二天他并沒有當逃兵,而且越干越認真。
那天,他當班時接到一個任務,到天然氣公司幫居民辦充值卡。返程時,路過一座橋,忽然被路邊跳出來的一個人攔下了。這是一個近乎乞丐的小老頭,說是近乎,是因為小老頭除了衣服臟點,臉卻是干干凈凈的。
小老頭告訴他,自己是河南到本地賣味精的,被封在城里了。剛開始還有旅館住,后來旅館停業,他就露宿街頭了。小老頭向他求助,讓他幫忙買點吃的。
他想了想,答應了,并將小老頭帶到了他值守的小區附近。
他將這事對妻子說了,妻子心疼得不得了。妻子說天地良心,這外地人可憐。妻子還時不時用保溫瓶裝點熱飯菜,讓他捎給河南人。
就這樣,他不當志愿者都不成了,他不出去的話,有個可憐人餓著呢。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寫居民拒收超市配送物品的情節,既寫出個別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志愿者工作的客觀現實,也可從中看出志愿服務工作的煩雜不易。
B.自信有好口才的女志愿者,面對痛哭的女護士卻說不出一句話,這樣的反轉不僅表現了女志愿者的善良,也彰顯了人們對醫護人員的敬重。
C.文中有意使用“他”“她”而不是具體人名來稱呼志愿者,意在表現志愿者的平凡及志愿服務的普及性,從而傳達出對志愿服務精神的禮贊。
D.小說語言平實,敘事簡潔,幾乎不事雕琢修飾,但這種如話家常的行文反而能更大限度地還原生活,帶給讀者真實而觸動心靈的閱讀體驗。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鑒賞文章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A項,“寫出個別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志愿者工作的客觀現實”錯誤,由原文“疫情封區是非常時期,超市不再是看人臉色的自由市場,總能哄著。居民與超市鬧起來,鬧僵了,沒的吃,防控組是有責任的。居民拒收的物資,又不能退回超市,怎麼辦?他自己收了,然后自己退款給居民。居民可以重新下單,超市什麼也不知道”可知,是他自己收了,然后自己退款給居民,不是“居民不配合志愿者工作”。并且由“拒收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還是萊不新鮮,居民對缺貨替代品不滿意等”可知,居民只是對蔬菜不新鮮不滿意,不是不配合工作。故選A。
2.小說是如何表現志愿者的志愿服務精神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①客觀敘事,小說采用第三人稱,客觀真實地呈現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案例,能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他們的志愿服務精神。②形象描寫,小說描寫三位普通志愿者參與抗疫志愿服務的舉動,其體表現他們的志愿服務精神。③情感表達,小說敘事時,不時出現對人物似貶實褒的評點,這些評點既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也是對志愿服務精神的贊美。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表現手法的能力。由原文“在志愿者中,他有點傻”“沒當志愿者時,她經常在手機視頻上看人家站崗”“他是在家里悶得慌才報名當志愿者的,可以說動機沒那麼高尚”可知,三個部分文字都采用第三人稱來講述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所以,小說是通過客觀敘事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他們的志愿服務精神的。由原文“居民拒收的物資,又不能退回超市,怎麼辦?他自己收了,然后自己退款給居民。居民可以重新下單,超市什麼也不知道”“大約晚上八點,一輛小車亮著刺眼的燈朝著防控點來了。她趕緊站起來,直挺挺站在了路中,打手勢讓對方停車”“他想了想,答應了,并將小老頭帶到了他值守的小區附近”可知,小說通過對三位普通志愿者參與抗疫志愿服務的舉動加以描繪,所以,小說是通過形象描寫來體現他們的志愿服務精神的。由原文“在志愿者中,他有點傻”“找了半天,原來自己那傻老公就是領導,小區防控組組長”“她想上前安撫一下姑娘,才發現自己的好口才完全派不上用場,因為自己也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她想上前安撫一下姑娘,才發現自己的好口才完全派不上用場,因為自己也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可知,作者敘事時不乏對人物進行似貶實褒的評點,所以,小說是通過情感表達來體現對志愿服務精神的贊美的。
3.小說分三節分別選取三個志愿者的故事來結構全文,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省去相關的銜接過渡和敘述交代,使小說內容更集中,行文更簡潔明快。②塑造不同的志愿者形象,組成志愿者群像,突出志愿服務人人參與的主題。③轉換敘事場景,多鏡頭展現志愿者的抗疫情景,增強小說的現場感與感染力。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從情節安排上看,小說通過選取小區防控組組長自己掏錢給居民退賠、女幼師被醫護人員工作的不易感動、原本不想繼續當志愿者的市民為了不讓外地人挨餓堅持當志愿者三個故事分三節來結構全文,可以省去相關的街接過渡,使小說內容更集中,結構更清晰,行文更簡潔。從人物和主題上看,小說分別選取“小區防控組組長”“幼師”“普通市民”三個志愿者的故事分三節來結構全文,通過選取不同的志愿者對其形象分別進行塑造,以突出其各自特點,同時構建志愿者服務的群體模式,借以突出志愿服務人人參與的主題。從表達效果上看,三個故事都是獨立的,原本毫無關系,小說運用多鏡頭轉換敘事場景展現志愿者抗疫這一同一主題,可以增強小說的現場感與感染力。
雅盜
陳州城西有個小趙莊,莊里有個姓趙名仲字雅藝的人,文武雙全,清末年間中過秀才。后來家道中落,日子越發窘迫,為養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竊的勾當。
趙仲是文人,偷盜也與眾不同,每每行竊,必化裝一番。穿著整齊,一副風雅。半夜撥開別家房門,先綁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禮地道一聲:“得罪!”依仗自己藝高膽不懼,竟點著蠟燭,欣賞墻上的書畫,恭維主人家的藝術氣氛 和夫人的美麗端莊。接下來,摘下墻上的琵琶,彈上一曲《春江花月夜》,直聽得被盜之人瞠目結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 趙仲說,這叫落道不落價,也叫雅癖。古人云:有穿窬之盜,有豪俠之盜,有斬關劈門貪婪無厭冒死不顧之盜;從未有從容坐論,懷酒歡笑,如名士之盜者。——趙某就是要當個例外!
這一日,趙仲又去行竊。被竊之家是陳州大戶周家。趙仲蒙面入室,照例先綁了主人夫婦,然后點燃蠟燭,開始欣賞主人家的詩畫。當他舉燭走近一幀古畫面前時,一下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幅吳偉的《灞橋風雪圖》。遠處是深林回繞的古剎,近景是松枝槎椏,板橋風雪。中間一客,一副落魄之態,騎驢蹣跚而過,形態凄涼。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連接灞橋濺溪以助回環之勢,上可伸延向窗渺以續古剎微茫……整個畫面處處給人以失意悲涼感! 趙仲看得呆了。他由畫聯想自己的身世,仿佛身臨其境,變成了那位騎驢過客,不由心境蒼涼,心酸落淚。不料趁他哀傷之時,周家主人卻偷偷讓夫人用嘴啃開了繩索。周家主人奪門而出,喚來守夜的家丁。家丁一下把主人臥房圍了個嚴實。 趙仲從藝術中驚醒,一見此狀,急中生智抓過夫人,對周家主人說:“我只是個文盜,只求錢財,并不想鬧人命!你若想保住夫人,萬不可妄動!” 周家主人遲疑片刻,命家丁們后退了幾步。 見形勢略有緩和,趙仲松了一口氣。他望了周家主人一眼,問:“知道我今日為甚吃虧嗎?”
“為了這幅畫!”周家主人回答。 “你認得這幅畫嗎?”趙仲又問。 周家主人見盜賊在這種時候竟問出了這種話,頗感好笑,緩了口氣說:“這是明朝大家吳偉的真跡《灞橋風雪圖》!” “說說它好在哪里?”趙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釁般地問。 周家主人只是個富豪,對名畫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說不出個道道兒,禁不住面紅耳赤。
那時候趙仲就覺得有某種“技癢”使自己渾身發熱,開始居高臨下,口若懸河地炫耀道:“吳偉為陽剛派,在他的勾斫斬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畫家的清雅、幽淡和柔媚,而剛毅中透凄涼的心境處處在山川峰巒、樹木陰翳之中溢出。不信你看,那線條是有力的勾斫和斬截,毫無猶豫之感。樹枝也是釘頭鼠尾,頓挫分明,山骨嶙峋,筆筆外露……”說著,他像忘了自己的處境,抓夫人的手自然松了,下意識地走近那圖,開始指指點點,感慨陣陣…… 周家主人和諸位家丁都聽得呆了,個個木然,目光癡呆,被盜賊那臨危不懼的執迷而嘆服不已。
趙仲說著取下那畫,對周家主人說:“此畫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頂你半個家產!你不該堂而皇之地掛它,應該珍藏應該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過那畫如接珍寶,愛撫地抱在了胸前。 趙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頭,安排說:“裱畫最忌蟲蝕,切記要放進樟木箱內!”說完,突然挽過周家主人的胳膊,笑道:“讓人給我拿著銀錢,你送我一程如何?” 周家主人這才醒悟,但已被趙仲做了人質。萬般無奈,他只得讓一家丁拿起趙仲開初包好的銀錢,送趙仲走出了大門。 三人走進一個背巷,趙仲止了腳步,對周家主人笑道:“多謝周兄相送,但有一言我不得不說,你老兄抱的這幅畫是一幅贗品,是當初家父臨摹的!那真品仍在我家!為保真品,我寧愿行竊落罵名而舍不得出手啊!” 那周家主人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畫軸摔得老遠,忿忿地說:“你這賊,真是欺人太甚!”趙仲飛前一步,揀了那畫,連銀錢也不要了,雙手抱拳,對著周家主人晃了幾晃,然后便飛似地消失在夜色里…… 從此,趙仲再不行竊,帶著全家躲進偏僻的鄉村,用平日盜得的銀錢買了幾畝好地,白日勞作,夜間讀畫——讀那幅《灞橋風雪圖》。 據說,趙仲常常讀得淚流滿面……
(1)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筆下的盜賊是個溫文爾雅的書生,博學多識,在幽默風趣中盜走名畫,既讓人捧腹,又讓人佩服。
B.趙仲不僅是雅盜,而且是智盜。他先后抓住夫人和周家主人當人質,以便自己脫身,后來又設計騙得《灞橋風雪圖》,故事情節峰回路轉。
C.趙仲智取名畫真跡,贗品不贗。作者在結尾運用了出其不意的強烈對比,充滿悖論效果,一波三折,懸念迭起,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D.這篇小小說的敘事視覺由近及遠,娓娓道來,在結尾處才做點破,讓讀者在敘述中驚醒,而在故事之外,又給讀者留下一個充分想象的空間。
2、《雅盜》在敘述故事時有哪些特點,這樣寫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1)(5分)E(由遠及近)
2、①以第三人稱全知全能的視角敘述故事,這樣寫更能全面細致的描述人物的形象,展開故事情節。
②以趙仲的雅盜為線索,敘事脈絡清晰,結構緊湊
③設置了許多懸念,整個小說一波三折,情節起伏,懸念迭起。結尾趙仲的逃脫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④多用對話形式,以人物之間的對話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樣寫能使敘述情節更加集中。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