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的削藩令下達之后,野心勃勃的吳王劉濞一下子看穿了其中玄機,雖然暫時沒有削到吳國頭上,但漢景帝絕不會罷手,吳國早晚要挨一刀。
與其等死,不如拼死一搏。劉濞決心和漢景帝硬抗到底,為了壯大聲勢,他派遣使臣前往勸說膠西王劉卬,使臣的三寸不爛之舌果然說動了心懷怨念的劉卬。
劉卬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兒子,按輩分是漢景帝的堂兄弟,可能還要年長一些。劉卬在諸侯王中以勇猛強壯著稱,頗有威望。他加入后,諸侯聯盟增加至七位。
漢景帝和晁錯深知,一旦削藩觸及到吳國的根本利益,劉濞不愿束手就范,內戰就不可避免。他們一面視察軍隊、加強戰備,一面加緊和匈奴的和親。
視察軍隊的過程中,周亞夫的細柳營表現最為亮眼,得到漢景帝的高度認可,提拔為太尉。其實,這個橋段發生在漢文帝身上,電視劇移花接木給了漢景帝。
漢景帝想通過和親穩住匈奴,吳王則想和匈奴結成聯盟,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巧合的是,漢景帝的和親公主與吳王的使者幾乎同一時間抵達匈奴,匈奴該作何選擇呢?
此時的匈奴單于號為軍臣,他雖然經常騷擾漢境,卻又奉行和親政策。所以,一開始,他對于吳王使者提出的聯合進攻長安的計劃并不感冒。
軍臣單于認為,漢朝的諸侯王是一群烏合之眾,把寶壓在他們身上是不明智的,一旦得罪了漢景帝,不僅要失去以往的好處,還可能遭受報復。
這時,中行說提出了不同意見,并獻上了八字方針——分而治之,以漢治漢。
中行說,本是漢朝的太監,因被強行派往匈奴,而對漢朝心懷怨恨,處心積慮和漢朝作對,甘當匈奴人的走狗,是歷史上第一個名副其實的漢奸。
軍臣單于剛開始還不理解八字方針的含義,經過中行說的解釋,他忍不住拍案叫絕,其他匈奴首領也樂開了花。那麼,這八個字到底有多毒呢?
在匈奴人眼里,漢朝就像一個倉庫,需要什麼就去拿什麼。如今,有人要來搶倉庫,匈奴是該幫著原來的主人,還是想要換一個主人呢?
中行說認為,對于匈奴人來說,倉庫的主人是誰不重要,關鍵是不能讓他強大起來。
所以,一旦漢景帝和藩王自相殘殺,無論誰最終獲勝,匈奴都是受益者。中行說僅僅是想坐山觀虎斗嗎?不,他還要為交戰雙方搖旗吶喊、加油鼓勁。
中行說建議軍臣單于,一方面高高興興的接受漢朝的和親公主,讓漢景帝以為匈奴不會趁虛而入,放開手腳和吳王大戰一場;另一方面又向吳王承諾出兵,讓他也感覺勝券在握。
如此一來,漢景帝和吳王都會拼盡全力,不管誰最終獲勝,獲勝的一方必定元氣大傷。如此,匈奴再去倉庫取東西就更方便了。
不得不說,中行說是個老謀深算的戰略家,給漢景帝和吳王各打興奮劑的做法確實毒辣。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不是中行說所能看清的,誰能料到竟吳王如此不堪一擊呢?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