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寶寶八字帶敬神

解夢佬

中國有另外四種稱呼“中華、華夏、九州、神州”,遍布在神州大地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又有很多另外的人群叫法,或者聚集在某一地特有人群,或者是講同一種語言的人群,有“客家人”、“閩南人”、“廣府人”等等,只能說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值得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經驗深耕研究學習。

上篇我們講到客家的飲食文化,揭秘了客家各種特色菜肴和風味小吃。今天小編為朋友們揭秘一下客家的部分特色民俗文化,純屬個人見解,如果您有更多關于客家民俗的相關知識,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指導,關注小編了解更多趣事雜談。

寶寶八字帶敬神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客家民俗文化是客家人在長期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傳統節日、社會組織、個人成長、結婚典禮以及精神禁忌等等領域形成和流傳下來的民俗習慣及文化。

1.日常生活民俗

趕集,又叫赴圩,逛街的意思,客家集市是有周期性的商品交易地點,常見的周期多為5天一次,或是3天一次,或某樣產品收成,在圩上售賣。由鄉土鄉親發起的“農夫市集”,是對趕集文化傳統的傳承和針對新時期需求的變化。

寶寶八字帶敬神

趕集圖片

酒俗文化。客家人十分好客,每當親朋戚友到來,他們都喜歡以家釀米酒相待,這種米酒又稱“水酒”,如是初開壇提取的酒,稱之為“酒釀”。這種“酒釀”好喝,度數雖然不高,但后勁大,容易醉人。他們在喝酒時,很注意禮節。 客家人喜歡使用四方桌,俗稱“八仙桌”,一種可供八個人同坐的木頭桌。宴席間第一回斟酒(亦稱篩酒),是按尊卑長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給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壺嘴不能對著客人,要對著自己,否則就是失禮。敬酒時,敬酒者要站起來,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誠意),右手舉杯講幾句祝頌的吉祥語,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

寶寶八字帶敬神

劃拳

客家人喝酒時,為了增添酒興和熱鬧氣氛,在各種宴會場合,或俗、或雅、或簡、或繁,都有猜拳助興的習俗。猜拳時還有一些規則,比如出三時,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時,大拇指要側向,不能往上翹。出二時,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時要側向,不能象燈駁殼槍一樣食指指向對方,以表示禮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豐富的知識性。猜拳的數字從零到拾,如猜中雙方所出的手指合計數,即為勝方。如雙方同時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時叫“一品高升”;猜“二”時,叫“兩家和好”;猜“三”時叫“三星高照”;猜“四”時叫“四季發財”;猜“五”時叫“五子登科”;猜“六”時叫“六六順心”;猜“七”時叫“七巧成圖”;猜“八”時叫“八仙慶壽”;猜“九”時叫“九久長長”;猜“十”時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語。

2.節慶民俗

客家婚俗,客家婚姻是通過一系列流程下來的:

首先是說媒,古禮稱“納采”,一種是媒婆主動上門征得男女雙方父母同意;一種是男方看中誰家姑娘請媒婆通傳征得女方父母同意;還有一種是通婚或指腹為婚。

傳庚,古禮稱“問名”,男女生辰“合八字”。

下定,古禮稱“納吉”,正式確定男女雙方婚姻關系。

過禮,古禮稱“納徵”,男家擇日向女家下聘金聘禮。

揀日,古禮稱“請期”,確定新娘出門的日子、時辰和進男家門的時辰。

哭嫁,喜娘出嫁前“哭婚”,表示不愿離開父母和家鄉。

開臉,新娘出嫁前,由父母子女雙全的婦人用五色絲線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齊額發和鬢角。

祭祖,新郎家準備四副對聯,分別貼在新郎家祖祠、大門、迎親的花轎和新娘家大門上。

賞花,婚禮前一天晚上,男女雙方分別在家用柚葉水沐浴后,新郎戴上氈帽,帽上插花,身上掛紅。雙方廣請街坊好友吃圓仔粄(紅色茶果)。

鋪床,婚禮前一晚,男方家把床鋪好,由輩分高和“好命”(夫婦健在,多兒多女)的長輩親自在床上撒花生、糖果等食品,讓小孩子上床爭搶。

梳頭,新娘出門前,由“好命婆”為其梳頭。

撓姐妹錢,迎親當天,姐妹們會把新娘的門緊鎖,為難迎親的人并討要紅包。

迎親,迎親隊伍中一人挑著兩只公雞到新娘家換回種子等物品,在新娘未出門前先回男家。送親隊伍依次是新娘花轎、送嫁婆布轎、鑼鼓及樂隊、麒麟隊、彩旗隊,送嫁姊妹,挑嫁妝隊。

拋生雞仔,接上新娘的花轎出門時,由阿娘或叔婆把一只漂亮的公雞拋過花轎。

踢轎門,新郎要用腳踢開花轎門,牽著或背著新娘下轎,沿著紅粬水的路徑(也有頭頂著或腳踩著米篩)跨火盆、跨門檻進家門。

拜堂、鬧洞房,新娘跪拜祖宗、天地、父母及長輩,并敬茶,親朋好友進新房與新娘嬉戲取鬧。

寶寶八字帶敬神

過三朝,新娘結婚后兩天不出門,稱“守洞房”。第三天,新郎新娘帶著禮品回娘家。

客家春節,百節年為首,過年一直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崇尚傳統的客家,圍龍屋里的春節更有著一番濃郁的親情。 客家人過春節,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節至除夕為準備階段;正月初一至初五為過年階段;年初六至元宵節為余興階段。

寶寶八字帶敬神

入年假,農歷十二月廿五開始為入年假。入年假后,農戶都暫停下田工作,有大鑼鼓樂隊的就可以開始打起來了,各個村莊里都可能聽到此起彼落的鑼鼓聲。家家戶戶開始籌備柴片、食油及過年食品,采購豬肉、雞、鴨,炸豆腐、蒸年糕、做米馃等,

尤其是家家戶戶都要進行一次打掃衛生,清洗門窗、地板、家具等,叫做“掃塵”或者叫“打彈煤”(“彈煤”即火燒煙熏后的灰塵),男女老幼還要理發淋浴換上新的或清潔的衣裳,干干凈凈過新年。在此期間,左鄰右舍之間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

蒸歲飯,客家人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歲(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祗時,“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逢閏年要加一雙筷子和一根大蒜)。

要燒紙錢,供桔子、柚子等,有的還要擺上幾枚銀元(取意有食有財),“隔年飯”要供奉數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飯”要重新蒸過,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歲歲有余糧”,到初五“隔年飯”吃完后,才開始放新米下鍋煮新飯,這種吃“隔年飯”的習俗,一直沿用。

年三十,大年卅日,也就是除夕。這一天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還要挑好時辰全族人一起在祠堂或廳下敬祖公,大家挑著三牲、紙寶二頭跑。敬過神的三牲可再敬祖公,直到最后從八仙桌上撤回家,供全家團圓吃年夜飯之用。

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谷倉門上、禽畜欄前、家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除夕晚大家必須洗澡,否則下輩子會變牛的。大人小孩洗完澡后穿上新衣,干干凈凈過年。

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肴豐盛。此時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表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倒酒,將酒灑地,然后才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吃年夜飯,一般都要有“肉丸”,其象征團圓之意,還有一般要喝客家娘酒煮的雞酒。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歲的習俗,家家通宵達旦燈火明亮,稱之為“點歲火”,火籠加炭稱之為“漚火桶”。大家團聚一起,辭舊歲迎新春,共享天倫之樂。除夕之夜,大人還有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開大門,正月初一凌晨打開大門,有的地方又稱接財神。過去每年選擇吉時,現多以零時為準(臘月年三十,如月小年廿九,午夜12點正子時)。大門一開,鞭炮聲立即響成一片,萬爆齊鳴此起彼伏。

人們競相歡叫,熱鬧非常,在爆竹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這是一年中第一次開大門,非常隆重,要在門上貼“開門大吉”、“萬事如意”的小紅聯,廳堂、灶堂、大門點上大紅蠟燭,焚香禮拜。響亮而頻繁的爆竹聲,五顏六色的煙花燈火,徹夜不停。在歡騰的鞭炮聲中,家家戶戶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

拜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新年第一天。開大門后,視歷書當年的吉利方向出行,面對著吉方行走或跪拜,稱為“出天方”或“出方”以迎喜神。同時鄰居親友互相拜年,多說“新年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添福添壽”之類吉利的話。初一早餐,客家人習慣要吃“長壽面”,因為面條長象征長壽。

接著小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孩子糖果桔子,有的還會給“紅包”,舊稱“掛頸”。到親戚家拜年,一般要帶桔餅、糖等禮物,主人備茶果接待,有的還要留飲“拜年酒”吃雞腿,拜年活動一般會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客家人出嫁的女兒,有回娘家探親的習俗,又稱“轉妹家”。她們帶著雞、糖果等禮品,回娘家看望父母,與家人團聚。

特別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倆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當天回來,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和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岳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岳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

吃歲飯,初三早上吃“歲飯”(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飯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幾個人就插幾雙,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有的還要放上桔、柚等水果。

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歲飯要準備很多菜,有雞有肉,與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差不多。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

迎神接福,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來,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諸神都在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賀述職,報告一 年來下界人間行為的善惡。

正月初四這天,再回到下界來繼續監督人們,于是家家戶戶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臨。迎神時,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雞、魚、豬頭,如果經濟不允許,也可免去,但是一盤米、一盤紅糖卻少不了。因為奉上白米千盤,意謂新年五谷豐登;紅糖一盤,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禮畢,便燃放爆竹,這時神靈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出年界,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俗稱“火燒門前紙”,意即“嬲(玩)新年”到正月初五為止,以后要恢復正常的工作。“開小正”俗諺云:“火燒門前紙,大人做生意,細人(小孩)夾狗屎”。

人日,初七稱為“人日”,根據中國傳統習俗,當日為眾人的生日。人日亦稱為“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及“人七日”。根據古書記載,農歷新年的首八天為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依次序為“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客家有吃七樣菜之俗,即把蔥、芹、韭、蒜等七種青菜混合煮吃,寓意聰明、勤勞長久、會劃算等。

3.禁忌民俗

客家人跟別的少數民族一樣,也有著很多禁忌方面的民俗,特別是一些特殊節日或者重大活動的時候禁忌特別多。比如說春節的時候,禁忌就很多了。客家俗話說:“入哩年界禁忌多”。客家傳統民間奉行的春節禁忌包括:禁打罵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講粗話惡語。

寶寶八字帶敬神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人們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這一天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貧、災、亂、荒、殺等;米缸不能空著,以免一年之中有斷炊之意。忌灑水、掃地、倒垃圾,這叫做"聚財"灑掃、傾倒垃圾,唯恐把"財氣"掃走、倒掉。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里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初三日忌出門訪友,初三各家都習慣掃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邊去,喊做送窮鬼。因此這日少人出門;忌用針線,尤其忌在廳堂做針線活等等。

小孩腰上平時忌系草麻繩,因有披麻戴孝之嫌;

“倒茶窮”,“倒酒滿地紅”,忌茶水濺潑人身;

男子忌在曬有女人褲子的竹篙下通行;

父母逝世后四十九天內不能理發,三年內赴宴不能坐上席,否則視為不孝兒孫;

病人忌聽鴉叫,常人忌眼皮跳;

走路時忌踢腳趾或小孩跌跤,如遇要“呸!呸!”猛吐口水,以嚇跑拖腳鬼。

女子懷孕期間,忌摸果樹,不能抱別人的小孩,不能摸敬神物品;忌女子在娘家生小孩;剛生過孩子的房間,外人特別是男子、讀書人不得入內。

初一,十五不探親,不看望病人,看望病人要在上午,下午忌帶禮物看望病人,因有不吉利之嫌;

外出做客,有“逢七不去,逢八不回”之說。

即逢七的日子不去走親戚,逢八的日子不回家,這里面含有“七生八死”、“七衰八敗”之意;

正月不到別人家借錢,借物;新喪家人忌諱到別人家賀年;

以上就簡單介紹客家民俗的一部分,想了解更多關于客家民俗的,可以關注小編,如果您有更多關于客家民俗的知識,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指導。

下一篇一起來揭秘客家人之建筑文化,一起來探討客家的建筑文化。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