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農歷1994年五月初十生辰八字

解夢佬

收錄于話題

農歷1994年五月初十生辰八字

漳州人把春節叫做“新正”

新正乃歲首,萬物更新

是一年中最盛大、最熱鬧的節日

在多姿多彩的年節事象背后

蘊涵著古往今來人們的信仰與祈求

歲月變遷,許多傳統已被人們淡忘

史海鉤沉,只是想提醒我們

生于茲長于茲,勿忘來時的路

唐代,中原的辭歲之俗南傳。開漳圣王陳元光的《教民祭蠟》詩,描述的正是鄉中父老在官員的帶領下,于臘月治酒設饌載歌載舞敬謝神靈社稷、祈望賜福禳災的情狀。在此后千百年的演化中,地方的辭歲活動盡管脫不了迷信的色彩,卻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1

賀新正

初一:往昔在正月初一早晨,多根據通書所載的吉時“開正”。人們在圍著新布帷的供桌上,擺放糕、粿、面線及紅柑等果茶素品,祭拜神明、先祖,然后打開大門,朝通書指示的吉向點香拜拜,迎財神入戶。

是日,長幼穿著一新,早餐為甜壽面、糯米圓、甜八寶飯之類的素食,以期一年生活圓滿、福壽綿長。午、晚餐則吃除夕留下的飯,佐以整株菜做成的“長年菜”和雞鴨魚肉等。當然,也有人整天吃素,所謂“一餐吃齋,贏過一年;一天吃齋,四季無災”。

吃過早餐,便是親鄰朋友之間的“拜正”。通常晚輩要主動給長輩拜年,說些“新正如意、萬事大吉”的好話,親友送“壓歲錢”給未成年孩子。各家各戶廳桌上擺一盤象征“大吉”的柑,客人上門時亦帶上一對紅柑,表示對主人吉祥如意的祝福,主人請客人吃檳榔(或以橄欖代替)、紅柑,取“賓臨大吉”之意,客人走時贈以紅柑,回敬美好祝愿。

農歷1994年五月初十生辰八字

漳州木版年畫

這一天,新過門的媳婦一整天都要呆在房中,娘家會給出嫁的女兒“送春盛”,即大桔、甘蔗、香蕉等十幾種禮物,裝在一對分三四層有蓋的竹編籃子里。現已無吃檳榔、送春盛做法。

“開正”凡事皆求好兆頭,因此民間在初一這一天有不少忌諱:不能掃地倒垃圾、糞便,這樣會將財富掃出去,肥水外流;不能喝米湯、用針線、打赤腳,不能動刀殺牲畜,若貿然操刀,這一年牲畜養不好,不能破土挑水,土神、水神一年勞碌,這天也要歇息;最忌諱的是打破飯碗,因飯碗代表謀生之職業,倘若不小心打破了,要趕緊說一聲“破碗大賺,破缽大發”以作禳解。

2

請女婿

初二,用葷菜再次舉行家祭,謂之“開臊”。自明代允許庶民建祠堂,是日通常還會舉行族祭,家中長輩到祠堂祭祀宗族祖先的同時,族人間亦借此機會互拜。

農歷1994年五月初十生辰八字

雖說女兒、女婿可遲至正月半歸寧省親,但閩臺大多會選在這一天帶豬腳鍋、年糕,領著子女來“下孝”,所謂“有孝‘走仔’初二三,無孝‘走仔’正月半”。

初三為“赤狗日”,新喪之家在這一天祭亡靈,非近親不宜上門拜年。這一天又是“送窮鬼日”,是日人們把屋內污穢雜物打掃干凈,送到田野上焚燒,點香為供叩頭作揖,連說“窮鬼去,福星來”。廈門、同安、漳州則在初三做新忌,據說這與嘉靖年間倭患有關。

初四“神落天”,家家在是日午后燒讓神明騎坐的“云馬”(紙印的),準備給馬吃的“麥草”,放紙炮以恭候。至夜半子刻交炮聲響,在家中擺牲醴并用生鯉魚等祭品拜迎眾神,完后到祠廟進香,有的人還把全家的生辰八字寫在紅帖上,縛于神轎上,向神許愿,一年之祈報開始于此。鄉村凡值賽會之年,皆于迎神之時卜定。

3

納余慶

正月初五,古謂“假開”,今稱“開假”。諸神假后履行職掌,天上會遣使下凡視察其是否各安其位;民眾各項活動照常進行,市面恢復買賣,據說這一天是財神趙公明的生日,因此商鋪、作坊皆辦供。

是日又屬“破五”之日,家庭、祠廟撤掉擺在供桌上祭神祭祖的陳年飯菜和其它供品,年節的禁忌可以解除,從初一早起,對孩子不許打罵,至此小孩再調皮,可就要受皮肉之苦了。過年積下的垃圾要清掃出門,農民可以進城挹肥。“初六舀飯”,又可以煮稀飯吃了。

農歷1994年五月初十生辰八字

正月里的下水操

正月初七,為“人日節”,據說人日若天氣晴好則兆平安,若天陰則兆瘟疫。這一天又為“七煞”之日,諸事不宜,尤忌遠行。舊時漳廈有用五谷和蔬菜做成“七樣羹”、”七寶湯“之俗。一般有蘿卜、大蔥、芹菜、厚合、春菜、韭菜、菠菜等,寓意清清白白、聰明勤勞、內外和合、錢財有剩、壽命久長、飛黃騰達……

初八,為“谷日”,是日晴兆谷物豐收,陰兆谷物荒歉。因接下來兩天要禮天敬地,外出的人會在初八趕回家團聚參拜,謂之“完全”。

初九,在古代農耕社會,人們對天地敬畏有加。閩臺尊稱玉皇大帝、土地神為“天公祖”“土地爺”。天公生的誕辰在正月初九,從子時起家家戶戶燃放鞭炮,點天公燈,門口高高疊起“三界桌”,上下擺著五牲和齋品。人們向天公頂禮膜拜,祈求保佑新年風調雨順、家運榮昌。

初十,土地神生日,禁舂米、劈柴、掘土,須辦牲醴、粿品、青果以敬。

農歷1994年五月初十生辰八字

正月十一,人們以禮天敬地留下的牲醴大快朵頤,俗稱“吃福”,有祈福壽之意,席上還得有韭菜和豆腐,以期富足發財。玉皇大帝乃是道家由帝制演繹而來,在人間帝制壽終正寢后,天公之敬亦隨之被淡化,至于土地爺,城里人的誠敬大不如鄉下人,但遇有動土,還是會拜拜的。

4

立春農歷1994年五月初十生辰八字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它標志著農業生產即將開始,明清時從官府到百姓都很重視這一節日。有司預塑春牛并芒神于東郊,立春前一日,正官率屬俱穿蟒袍補服行二拜禮,三獻簪花,上席酒三巡。

到立春本日,先以一人執旗鳴鑼游走四廂捷報春魁,而后正官率屬朝服拜獻如迎春,各官俱執綵仗,長官三擊鼓,各官擊牛三次,謂“鞭春勸農”。鄉民依土牛、芒神色相辨別當年的旱澇,并認為塑牛的土取回來放在欄圈里利禽畜,放在床上能避邪,故每次爭先上前搶土。民國以后打春牛、迎芒神活動廢止,但吃春卷春餅等俗猶存。

在神落天之后,各地的迎神賽會競相舉行,較盛大的是紀念開漳神系的“鑒王”“走王”活動。作為開漳發祥地的云霄縣,每年正月十三日前后,城鄉凡有圣王廟的地方,民眾無不晉廟焚香獻禮,演社戲娛神。其間并請圣王陳元光及其家人、部將出巡游春。在漳浦、平和、詔安、東山等縣市活動亦甚為隆重。

農歷1994年五月初十生辰八字

正月初六是閩南形成的清水、三平兩位祖師公的誕辰,其安溪、平和的祖廟熱鬧非常,兩位仙師分靈廟廣布海峽兩岸,這些地頭辦生皆非常鬧熱。十三日,又是漳人所謂的關帝圣誕日,作為武圣、財神及眾多行業的祖師爺,不但供奉的神廟會打醮慶典,工商界亦會舉辦祭典。

接著,又要準備過元宵節的物事了,上一年生了男丁的家庭,還要格外備一甕酒、并一對上寫“慶賀弄璋”的燈,送到祠堂去。

來源:節選自《閩南日報》2011年1月13日“祖地文化”《閩臺年俗衍變》,作者:黃家祥

本期編輯:陳慧慧 張江璐

值班主任:林堃

收錄于話題 #

上一篇 下一篇

來源:閩南日報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5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