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創 內 容 禁 止 轉 載
謎語,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已經有了3000多年歷史,是古代民間智慧的結晶。
早在奴隸制社會(夏商周),夏朝的亡國之君夏桀,荒淫殘暴,曾以太陽自比,說:“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天上有太陽,好比我對于百姓,太陽能消亡嗎?并不能,直到太陽消亡我才能亡!)
百姓一口唾回去:
“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我們過的日子太苦了,我們情愿和你同歸于盡!)
罵人都是拐著彎的,這也是我國謎語的雛形。
商代,開始出現了短的謎語歌謠,比如:
女承筐,無實,
士刲[kuī]羊,無血。
——《周易》
據說其中的“女”和“士”指的是織女星和牽牛星。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方諸侯爭雄,這時的“隱語”更出現了很多,比如“一鳴驚人”中,用大鳥三年不飛不鳴叫來形容楚莊王,這個時期的隱語主要是勸諫君主。
而秦漢時期,出現了一種游戲叫“射覆”,就是事先用盛東西的器皿蓋住一樣東西(如扇子、硯臺等),讓大家來猜,猜中的人要先讀一段“射覆詞”,描述這樣東西的外形、特點。在那個知識壟斷的時代,這種游戲一般流行于貴族階層。也屬于行酒令的一種,紅樓夢中也曾出現過這種小游戲。
到了東漢時期,人們開始利用漢字的結構特點(上下,左右,內外),對漢字進行拆分組合,比如著名的曹娥碑謎:
這是東漢大文學家蔡邕在曹娥碑上寫下的八字謎題,被楊修破解。后來人們把這種漢字拆分重新組合的隱語稱為“離合格”,也叫“曹娥格”。
黃絹是有顏色的絲綢,那便是“絕”字;“幼婦”是少女,即“妙”字;外孫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齏”是搗碎的姜蒜,而“齏臼”就是搗爛姜蒜的容器,又叫“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辭”的異體字。所以“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的謎底便是“絕妙好辭”。
https://www.sohu.com/a/156879918_166072
到了魏晉時期,曾經的隱語就逐步演化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謎語了。
比如:
含氣須變,依乎宇堂;雌雄以形,翅翼舒張。此燕卵也。
家室倒懸,門戶眾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蜂窠也。
觳觫(husu)長足,吐絲成羅;尋網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
er......上官老師怕蟲,放一張可可愛愛的蜘蛛。
魏晉后的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大文學家鮑照,第一次提出了“字謎”的概念,這是他為了作詩而自創,而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巨作《文心雕龍》也對“謎”下了定義:“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并且在魏晉名士中,“謎”也成為了一項高雅的文學娛樂活動。
隋唐時期,隨著科舉制打破了上層社會對知識的壟斷,再加上國家處于統一的局面,百姓生活相對太平,謎語便不再是貴族階層特有的游戲,民間也開始出現了許許多多充滿生活氣息、童趣的謎語。而唐朝時期的詩歌達到了一個高峰,謎語也隨之有了很大的發展,甚至很多的詩歌就是一段謎語。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謎底:風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謎底:畫
北宋時期,中國的經濟和文化極度繁榮,當時的國都汴梁城出現了娛樂場所“瓦舍”,在瓦舍里可以演出各種各樣的游藝活動,謎語也成為了其中的一種。
北宋的大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是出謎語的好手!比如:
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謎底:日
到了南宋時期,北方的金國與宋并存,統治者偏安一隅,粉飾太平,苦中作樂的要百姓們在元宵節那天張燈結彩的歡慶,這個時期,借著春宵賞燈的契機,燈與謎結合在了一起,出現了“猜燈謎”的活動。甚至當時的很多燈謎愛好者還組成了猜謎社團,除了燈謎,字謎,畫謎,人名謎等也都十分受歡迎。
元代不到100年的時間里,謎語沒有得到發展,而明代的工商業開始發展,城市開始擴大,南宋留下的元宵燈謎活動則更是興盛,尤其是南方地區,大批的文人墨客不再拘泥于元宵節,端午、七夕、中秋等傳統節日里,也都聚集在一起過一過猜謎的癮。
說到明代,還有這樣一段故事:據說一年元宵節,皇帝朱元璋微服來到民間,想欣賞一下自己統治下的太平盛世,看到百姓們寫著謎語的燈籠里,其中一個上面畫著一位婦人,長得其丑無比,懷里抱著一個大西瓜,坐在一匹馬上,一雙大腳像男人一樣。朱元璋大怒,下令要將畫燈謎的人斬首,原來,這個燈籠上的畫,謎底是“淮(懷)西(西瓜)婦人,馬后腳大。”諷刺的是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在當時女子裹足的年代,馬皇后沒有裹足)。朱元璋的手下將涉及這個謎語的人家門上畫上“福”字,準備等第二天元宵節活動結束后去捉拿這些人,后來是善良的馬皇后偷偷派人在所有百姓家門上都寫了福字,才救下了這些人的性命,這也是我們過新年貼福字的由來。
到了清代,滿清帝王對人們的思想加以束縛,字謎內容也多以四書五經為主,創新較少,但是在不涉及國事的情況下,也出現了很多佳作,比如清代大才子紀曉嵐,曾暗語譏諷當時的大貪官和珅:尾下垂是狼,上豎(尚書)是狗。(和珅的官銜是尚書)
另外,清代的很多文學作品中,也出現了大量有趣的謎語,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更是將謎語演繹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不僅里面的人物經常聚在一起玩猜謎游戲,小說本身也留下了很多的謎題,比如里面的人名: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賈府四個女兒的名字,暗合她們的命運“原應嘆息”,具有一語成讖的宿命感。
到了現代,謎語已經家喻戶曉,甚至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信我們的小學員從小便接觸到很多生動有趣的兒童謎語。
秦漢歷史的學習時,我們帶孩子們玩了很多字謎游戲,以猜字為主,在我們的國學課進行到唐代歷史部分時,我們在課上還會接觸到很多好玩的猜物謎語,親愛的小學員們,是不是很期待呢?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