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關于胡子的史事...今天拿出來分享下。
拜各種電視劇所賜,大家都以為劉備是個老實人,穩重還忠厚,從來不口出妄言。
其實不然,劉備人設的另一面,是一位舌頭上帶刀的段子手。
當年劉備帶兵入蜀,和劉璋相會,劉璋手下有一位從吏史名叫張裕,這位老兄荷爾蒙旺盛,滿頭滿臉都是毛,跟張飛似的。
劉備便開他玩笑說,從前我們涿縣姓毛的特別多,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全都有姓毛的,涿縣縣令就說,諸毛繞涿居乎!涿就是嘴的意思,意思是劉備嘲笑張裕嘴旁邊全是毛。
張裕反唇相譏說,從前有個人,先當了潞縣縣令,又當涿縣縣令,人們稱他為潞涿君。意思張裕便反嘲劉備胡子少把嘴都露出來了。
本來只是一個誰也沒當真的玩笑話,沒想到劉備這人記仇,后來拿下蜀中后,必須要處死張裕,連諸葛亮勸說都沒用。
這事兒主要還是得怪張裕這人說話不知輕重,你說人家沒胡子,就是嘲笑人家不是男人。
對于一個爺們來說,說他毛少,這可是頂級侮辱了,不殺他殺誰。
古時刮胡實際上是一種恥辱的刑罰,你想啊,每個人臉上都有胡子,就你沒有,像極了小公某天出門沒帶口罩...除了太監因為特殊原因長不了胡子,其他男人都要蓄須,畢竟古人堅持“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原則。
他們還會把胡須再生的速度、多寡,與生命力聯系起來,陰陽五行之術更是把胡須列入腎經,胡子茂盛與否與腎功能直接掛鉤。
想想也是挺難的,天天臉上掛著腎好不好的標志,想隱藏都隱藏不了…
古人還對胡須產生了很多文化、風俗上的講究,比如不能隨意剃胡須,要在專門的日子修理,《禮記·內則》就說,“三月之末擇日剪發為鬀”。
現在看顏值是看臉,古時看顏值是要看胡子,比如看有沒有給胡子來個錫紙燙,大波浪啊這些..
胡子剪掉后也不能隨便扔,要好好地保存起來。頭發中如果出現白的,還要及時除去,撥掉的白發還要專門挑時間焚燒。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還記載了專門的“拔白”吉日,每月專門有一天,例如正月初四、二月初八、三月十二等等。
拔白要在正午時陽氣充沛的時候,拔完即焚,這樣可以使長保須發烏黑,經小工測試后發現此方法不實。
在古代的刑罰中,把剃胡子當作恥辱刑的一種,誰要是被剃了個滿臉精光,就是極大的恥辱。
比如說《三國演義》中曹操割須棄袍那一幕,一把一把地割掉胡子,乃是對其極大的精神侮辱,和電影《少林足球》里大師兄把內褲帶到頭上沒啥兩樣。
胡須的不同造型,也隨著年紀變化而不斷變化,代表著古人不同的年紀和經歷。留一字胡的人,說明他已經成家;留八字胡的人,標志他開始步入社會。
電視劇《康熙大帝》中,陳道明的妝容就是這樣,隨著年紀的變化,胡子的造型也在不斷變化。初成年時沒有一根胡子,后來先是上唇一點點一字胡,而后一字胡向左右延伸,變成了八字胡。
好了,本次關于古時胡須的故事就講到這吧,我要去刮胡子了。還想聽什麼故事可以在底部評論區聯系我,會翻你牌牌的噢。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