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找梁湘潤批八字

解夢佬

何重建

內容提要:

本文通過對梁湘潤老師系列著作的核心內容(巾箱本)介紹,認為梁師在全面整理歷代命理古籍,廣泛搜集民間抄本文獻的基礎上,進行了揚棄與系統研究,其著作無從數量、質量上,為歷代學者中所罕見。

他的系列著作,第一次將“書房派”和“江湖派”兩大論命派別的理論與技法調諧融合;

他的系列著作,第一次把“河圖五行”(子平法)和“納音五行”兩大論命體系的原理與實務歸納整理,作了成功的嘗試;

他以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入研究祿命文化歷史,發現“文化斷層”對命理學造成的嚴重影響,發出震聾發聵的呼吁,并以一己之力竭力彌補;

他首次提出命理學除了常規的“妻財子祿”外,應向社會迫切需要的“專題研究”發展(如健康專題),為命理學在新時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他倡導的“道裂變術,合術歸道”,現實而生動地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

近年來,他的著作為越來越多的命理學研究者、愛好者所接受;他的著作和研究,也逐漸引起國內社科界、學界專家學者,包括外國學者的關注。

他的系列著作,使中國祿命文化在歷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理論和實務兼備、以實務論命為主“法理體系”。可以預見,梁師的命理學著作,必將繼《五行精紀》、《三命通會》之后,成為中國祿命文化歷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的堅實基礎。

找梁湘潤批八字

今年7月27日,是恩師梁湘潤先生仙逝七周年。行卯出版社社長梁翰先生和師母囑我寫一篇紀念文章。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命理學在大陸開始復蘇。及至2020年,已歷盡半個甲子,30年左右的時間。這30年中,命理界所發生的事,50歲以上的愛好者基本都清楚。就愛好者個人而言,各人的學習經歷、機會際遇等等,不盡相同。概括地看,大多數命理學研究者的經歷,不外乎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始自興趣愛好,從學習邵偉華老師的《四柱預測學》開始、繼而對《三命通會》、《淵海子平》、《滴天髓》、《子平真詮》等經典展開探索,從自己、身邊的人進行預測實踐。

第二階段,逐步進入到“實務初階”,即在業余時間,能夠幫他人測算,且具有較高的準確率,朋友圈中小有名氣,甚至有“半仙”之稱。

第三階段,興趣更高的少數朋友,脫離或基本離開本職工作,進入到“職業論命”自由職業隊伍,以此謀生,養家糊口。有些朋友已經具有相當的實務水準,能夠掛牌論命,明碼標價,照章納稅。

但是,有不少熱愛命理學的年輕朋友,一開始也是滿腔熱情,到處尋訪,拜師求學,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多停留在只會看書,不會論命,或只能大概說說,而說不到點子上的階段。

更多的,在閱讀“經典”古籍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問題在“經典”中,是找不到答案的;遇到一些“難算”的案例,用“經典”根本無法解決。去拜訪“名師”者眾,但遇“明師”者寡,耗費錢財時間不少,得益卻也有限,于是失望、“放棄”者為數不少。

當然,也有不少有緣的朋友,在易學的圈子里兜兜轉轉,最后發現了梁湘潤老師,開始學習梁師的著作。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經過三十年左右時間的檢驗、沉淀,梁湘潤老師的命理學著作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認可、喜愛。

2013年3月,海南省三亞市政府有關機構正式邀請梁湘潤老師以“臺灣易學領軍人物”的身份,擔任二月二龍抬頭儀式主祭,并在一年一度的“洞天大講堂”作學術報告,報紙和網絡媒體廣為報道;

近年來大陸出現了至少三個用“梁湘潤”冠名的自發的傳統文化學習交流民間組織,不少大陸新生代知名命理學研究者參與其中。本人作為梁師在大陸的第一位入室弟子,自2016年以來擔任了民間組織“梁湘潤祿命文化研究會”的會長,學生遍及全國各地;并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首屆祿命文化交流會”;

2016年9月,上海復旦大學召開“中國都市亞文化——以命理文化為中心”國際研討會,社科、高校系統十多位知名教授學者出席,德國著作命理學研究者朗宓榭教授出席。作者和莊圓先生,作為唯一的兩位民間研究者出席會議并作公開演講,講稿被收入論文集;

2018年4月,作者在七十歲的時候,被各方推舉擔任在國家有關機構正式備案的國家二級社團“國際易學聯合會 易學與現代數理研究會”的執行會長;

2018年3月,被臺灣“中國五術教育轉會”聘請為名譽會長;

2018年6月,受中央民族大學邀請,到該校作有關命理學“法理體系”和“文化斷層”的演講,重點介紹梁湘潤老師的學術貢獻,全國數百愛好者自費前來聽講,并被該校聘為“研究員”;

2019年11月,作者受德國著名命理學研究專家朗宓榭教授的邀請,赴德國紐倫堡大學作學術訪問和交流。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陸出現易學熱以來,民間的命理學研究者能夠這樣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社科界、學界的重視,這種現象,應該說是不多見的。

梁湘潤老師已經去世七周年,本人也已經七十三歲,而中國傳統命理學依然在向前發展,前景可期,思考梁湘潤著作在祿命文化史上的定位,這個題目浮現腦海。

梁湘潤老師倡導“道裂變術,合術歸道”的思想,從哲學、歷史文化的高度,道出了“術數”和“天道”關系的真締,為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了很好的詮釋。梁湘潤老師在命理學理論和技術上的貢獻,本人在《中華絕學兩岸緣 梁湘潤大師(臺灣)評傳》一書的第二、三部分,都作了詳盡的介紹。

本文的重點,在于從梁師著作中,擇揀出其對民間江湖實務技術的搜集和研究,對明代中葉之前古法(納音五行論命)的發掘,對命理學法理體系的初步形成等若干方面,對梁師著作在祿命文化的歷史地位作些思考。

筆者認為,祿命文化自誕生以來,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歷史時期

一、卦氣五行時期,不可上溯;

二、納音五行時期,簡稱“古法”。納音法盛行于唐宋年間,以年柱為主論命。代表作:《碌珞子三命消息賦》、《鬼谷遺文》(李虛中命書)、《玉照定真經》、《五行精紀》、《三車一覽》、《蘭臺妙選》、《應天歌》等。其中《五行精紀》是這個時期的代表性著作和里程碑。

三、河圖五行時期,簡稱“子平法”。子平法出現在明代中葉以后,以日干為主論命。代表作:《三命通會》、《淵海子平》、《命理正宗》(神峰通考)、《星平會海》等。其中,《三命通會》是這個時期的代表性著作和里程碑。

四、“后子平法”時代。清初至民國,代表作:《命理約言》、《滴天髓》、《子平真詮》、《窮通寶鑒》,以及民國幾大家的一些著作。

其實,每個文化歷史時期,都存在著兩條并行的軌跡——“書房派”和“江湖派”。

書房派,以古籍傳承為主。上述著作,大部分是書房派的作品。但是相信到今天,已經很少有人會天真認為,只靠學習《三命通會》、《滴天髓》等經典,就能夠進行實務論命的。

江湖派,大多口傳心授,不見諸公開的文字。如果有文字,也只屬于私房抄本,業界又稱之為“巾箱本”或“秘抄”。這些所謂“秘笈”,文字簡潔,斷語明確,對實務論命相當管用,民間的職業論命者,多諳此道。

梁湘潤老師的命理學著作繁體豎排,沒有一定文化底子的讀不了;但能讀懂的,普遍的反應都不錯。基本的認識是,實務性強,具操作性。本人從九十年代初,就接觸到老師的著作,認為梁師命理學著作的最大特色,或與其他命理學典籍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巾箱實務。

梁師在他生前最后的三本著作之一《祿命法千年沿革史》(430頁)中,把這件事挑明了:他指出,“祿命法千年以來”,一直就有“顯”“密”兩個“平衡的系統”。所謂“顯學”,是“書生文人”論命,“只談理論”,如《滴天髓》、《子平真詮》等;而“實務職業人士——重在統計吉兇”,即真正有實戰運用價值的內容,存在于江湖民間,存在于從事職業論命的人士中。

這些內容在論命實踐中,歸納總結出的、有關吉兇的大概率統計的規則,即是“巾箱本”、“私房抄本”,也就是“密學”。其中內容,大多是祖上傳下的私人經驗、心得,十分珍貴。特點是不轉圈子,一針見血,易學好用。但這些知識屬于“飯碗”,加上命理界市場、門派之爭,不可能肯輕易公開。于是只傳弟子,輾轉抄錄,類似家傳“秘本”。這是一般人不熟悉“巾箱本”的根本原因。

因此,絕大多數人,實際是很難看到“巾箱本”,也就是“密學”的系統,學的都是公開出版的,只重理論,實踐不足的“顯學”經典,“會看書,不會論命”的現象,成為大概率也就不足為怪。這也是現在一般的命理學習班,不太可能學到真東西的原因之一。

梁湘潤老師的著作,以實務操作為出發點,在學理上,根植于經典古籍;在運用上,吸收了大量民間江湖的“私家抄本”,即“巾箱本”,在揚棄的基礎上,他將兩者融合,“演譯”成“全流”,并輔有具體案例佐證,將之無私公開。但凡有緣看到并學習領會的朋友,都會對其著作產生簡明易學、實務性強,具操作性的感覺。

梁湘潤老師在《子平母法總則》中說過幾句話:

1、“實務論命,并不以“常法”為主,而以“巾簡實務”法則為主”。(《母法》433)

2、實務論命,對“常法”不是不看,而是“只作瀏覽”,先著眼于“巾箱本”之經驗取舍。如果“常法”與“巾箱本”二者并見,而有矛盾時,舍去“常法”,而取用“巾箱”的論法。(《母法》386)

3、一個八字,除了“常法”以外,尚會有一些“特殊法則”存在。因為有這些特殊性的“巾簡法則”存在,“常法”的涵意,往往會退而其次了。(《母法》391)

4、實務論命,須要“延伸性”的審辯,以及“巾簡式”之經驗。方能有具體細節之推論。(《母法》467)

什麼是“常法”?即長期在“經典古籍”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一般性論命概念:如“強弱、格局、調候、十神”等等。如《窮通寶鑒》等經典古籍,都是經過文人再度潤筆以后,付諸公開的讀本。

什麼是“巾箱本”?梁師在《星相法卷》第一冊“天冊”第7頁說:“巾箱本的含義,是一種談論實際星相實務的私人筆記。”是沒有經過修飾、樸實無華,實用性很強,一看就懂的實務規則。

作者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梁師的大部分著作,都屬于“巾箱本”,梁師稱之為“子平母法”,只是大多數人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搞不清楚其與傳統公開典籍的區別。(未完待續)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4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