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第六十三卦,水在上火在下,水火“既濟”。第六十四卦,火在上水在下,火水“未濟”。地球只所以孕育生命,滋養萬物,在于水在上火在下。太空是寒冷的,陽光是溫暖的。在沒有陽光的時間里,生命和萬物只能靠地心所產生的熱量維持生命體的存續。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地面和水面都結冰了,冰面下的江河水還在流動,保持著零上4℃左右的溫度,讓水中的生物存活下來。待到冬季過去,陽光融化地面和水面的冰,存活下來的生命體爆發活力,生長繁殖壯大族群。
在火球和水球碰撞時,水球體在火球的表面融化覆蓋,在水體和火球接觸部形成如碳酸鈣等水火結合物,阻隔的水體對火球體的快速侵入而失去發熱的能源。阻隔層的形成,火球的發熱能源陸續不斷地將熱量發向阻隔層,阻隔層象加熱的鍋一樣將水體汽化上升,形成大氣層。這就是地球生物的生存空間。如火球的發熱能源發出的熱量超過阻隔層3吸收的熱量,就會產生熱量過剩,過剩的熱量溶解阻隔層,噴出帶火的阻隔層熔漿形成火山爆發。在阻隔層內熱量減少,在水體冷卻下,火山爆發口形成新的熱量均衡或新的阻隔層,火山口回歸平靜,萬物繼續生存繁衍。
如果水體過少,火球發散的熱量燃燒掉阻隔層,也燃燒水體;那麼,這個星球從有可能產生生物的狀態回到了燃燒狀態。從水火“既濟”到無水火球。
如果水體過大,隨著時間的推移,使的阻隔層越來越厚,透過阻隔層的熱量越來越少;阻隔層上的水體,根據阻隔層的厚薄情況形成固體和液體。所以山越高,空氣越稀薄,天氣更寒冷,冰雪更多。由于阻隔層的變厚,火山爆發的次數會減少,地震次數會增加。
如果造其它星體碰撞,撞破了阻隔層,水體從破損的阻隔層大量涌入,浸泡了發熱能源。因此,在撞擊時噴出的熱量燃燒盡表面的一切生物,水體浸泡了發熱能源,成為火在阻隔層上面而水浸透在阻隔層下面“未濟”。由于發熱能源燃盡,從此,無熱量產生水汽變成可供生物生存的大氣層,只有隨陽光照耀的變化而產生稀薄的大氣層;成為無萬物生存的寂寞星球。
火在上水在下“未濟”是火星變成寂寞星球的根源。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