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的行政區域由古滕縣和古嶧縣組成,這兩個千年古縣乃孔孟之鄉,受其封建禮教影響比較深,作為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大事,舊時的婚嫁禮儀講究頗多,娶親向有“小登科”之稱。不管官商富戶還是一般的貧民百姓,一律因襲士大夫通行的“六禮”婚嫁儀式。古代“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古時候延續下來的婚嫁禮儀,讀者朋友們可以對比一下和現在的婚禮舉行方式有哪些不同的。
納采
納采,俗稱提親、說媒、說親,對男方而言,叫說媳婦,對女方叫說婆家。很長時間里,男女雙方組成一個家庭,皆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人無自主的權力,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定親。古代“六禮”中稱為“納采”。大多是男家托媒妁到女家說合。其主要條件:一要門當戶對;二要生辰八字相合;三要雙方身體健康。所謂門當戶對,即雙方家庭政治地位、土地、房產、農具、牲畜等大體相當。還要看“八字”是否相合,這是封建社會的宿命論。至于雙方身體健康是至關重要的,是生兒育女傳留后代的基本保障。
建國后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男女雙方先有愛情再邁入婚禮的殿堂,組織家庭男女,攜手相伴一生。對于“納采”這個詞就被人忘掉了。
問名納吉
問名,俗稱查“八字”。男方把女方生辰、屬相要來,請算命先生查一查,雙方“八字”、“屬相”是否相合。所謂“八字”,是古代人把人的出生日從年紀、月紀、日紀、時紀的干支中各得兩字,合得“八字”。另外,還用所記中的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相配合來記載一個人的出生年和生肖(屬相)。八字推命理論十分繁雜深奧,其主要內容是以六十甲子求出人的年、月、日、時,并與五行(金、木、水、火、土)相配,然后測出人的一生禍福(包括婚姻)。
納吉,俗稱“合年命”。算命先生根據男女雙方生辰八字、屬相相配,如果相合即可定婚,如果相克,即不能定婚。屬相相合者,如果男女雙方方為“木命”,另一方為“火命”,俗說“木生火”,屬上等婚;再如一方為"金命”,另一方為“水命”,水為玉,金玉良緣,為上等婚。相克者,如一方為“金命”,另一方為“火命”,火克金又無法破解,則不能定婚。古代有屬相相克口訣相沿至今。如:“白馬犯青牛,雞犬淚交流,烏豬犯猿猴,龍虎相斗,雞猴夫妻不到頭。”
納征
“六禮”中的納征俗稱“定親”。婚事一旦說妥,男女兩家通過“下啟”式定下婚約。納征(定親)一般有兩個過程,先下“通書”,后“傳啟”下啟)。“通書”是男方求婚的紅紙小帖,俗稱“定親喜書”。
下大啟完畢,表明婚約正式達成生效,具有法律效力。如一方毀約,要通過雙方家長、族長、媒人重新議定,雙方退回啟帖、彩禮、信物,方可解約。
看日子
根據女方屬相和生辰八字議定婚期,俗稱“看日子”,“六禮”中稱“請期”。男家先下請庚帖。女家同意完婚,即回帖。此過程俗稱“下喜書”。看日子需擇吉日良辰,要請算命先生查黃道吉日,經男女兩家同意方可確定。
娶親
娶親俗稱“辦喜事”,亦稱結婚。舊時稱“大婚”、“結親”、“成親”。指雙方而言。而對男方則稱“娶新媳子”。對女方則叫“出門子、出嫁、出閨、出閣”,古代又叫“于歸”。舊時嶧、滕兩地大多地方叫“出門子”。
娶親之前,男家要做好一切迎娶的準備。例如:下喜帖、安客、請執事、廚師、樂隊、伴娘、雇花轎、布置新房等。娶親的一切事項皆由執事操辦。
迎娶的前三天,要套大紅緞子被兩床,須請鄰家婦女幫忙,鄰婦須十全十美之人,一是兒女雙全,二是長相漂亮,三是心靈手巧等。套被時在四個被角皆放幾個紅棗、染紅的花生、栗子,諧意“早生貴子”。男家還要套紅棉襖、紅棉褲,俗稱“催嫁衣”,迎娶的前一天把棉襖、褲送女家,叫“送催嫁衣”。按照“查日子”指定的方位把新床鋪在新房里,俗稱“鋪床”。鋪床人必須是夫妻二人,兒女雙全,為新郎的哥嫂或叔嬸。鋪床時在大紅蓆下放秫疙瘩、豆秸。鋪好床,先由新郎的弟弟或侄子在新床上睡一夜,就是叫“滾床”。
迎娶的前一天,新郎家大門上懸燈結彩,門兩旁貼大紅雙喜字,門上貼喜對聯,放鞭炮。
上午貼喜對聯,下午過轎。新郎的侄子坐在花轎里抬到新娘家,向新娘父母問安,打聽女方準備情況,并把催嫁衣交給新娘,然后轉回新郎家回報女家準備情況,此俗稱“過轎”。但窮家或路遠不能折回者,即可免去。
上喜墳
迎親的前一天,新郎著新婚禮服:黑禮帽,上纏紅絲線;藍長衫,紫襪青布鞋;滿清時,辮子上還要系紅布條。(隨滿族習俗)帶上香箔火紙及供品到祖墳前祭祀,放鞭炮。在墳頭上壓上紅紙,俗稱“喜紙”。
發嫁
新娘辭別娘家俗稱“發嫁”,亦稱“岀嫁”。岀嫁前,娘家親朋好友登門賀喜,送些衣料、被面、首飾、點心等,俗稱“填箱”。嫁妝多少因家庭而異,舊時,多是廚、柜、桌、椅、梳妝用品之類。一般貧民小戶也就是一個衣柜,一對方凳(俗稱“小坐床”),一個盆架,一只銅盆。俗稱“小五件”。僅此而已。也有“小八件”,“大八件”的。至于富商巨戶、豪門大家、官宦之家就不說什麼件了,其數量、種類之多,質量之優皆令人吃驚。此俗稱“過嫁妝”。而貧民小戶沒那麼多的嫁妝可過,即在出嫁當目,隨新娘一起拾走。
姑嫂或嬸子、伯母等人操持裝箱,擺果盒,油漆柜上貼上大紅“禧字”剪花、插柏枝,以祈長壽百歲。大門上張燈結彩,貼紅“禧”字。
上轎
午時前,男家迎娶的花轎早來到女家門口,待良辰一到,富戶家紅氈鋪,兩廊奏樂,新娘拜別父母,蒙上紅蓋頭(亦稱蒙臉紅子),在伴娘的攙下,在鞭炮聲中鳴咽著踏紅氈緩緩而行。上轎后,伴娘用紅線縫上轎門,開鑼起行,娘家兄弟手握轎桿送至婆家。
窮家嫁女,一無紅氈鋪地,二無奏樂。新娘倒拖哥鞋上轎,想想家境貧寒,又與父母惜別,不免心酸,痛哭流涕。起轎前,早有一人拿著“青龍”貼子遠遠走在花轎前,逢橋遇巨石皆貼青龍”帖,以求青龍驅邪開路,保新娘一路平安。
若男家貧寒,娶親時無錢雇轎,即向親鄰借頭毛驢,由新郎去女家把新娘接回,草草拜堂即算成親。也有借輛小推車迎親的。總之,即使家境再難,也不能讓新娘步行到婆家。
迎親
舊時,迎親在“六禮”中稱“親迎”。迎親吉日,富戶掛燈結彩,高搭彩棚,賀客盈門。新郎披紅戴花,或騎馬或坐轎(綠網轎),后有花轎執事相隨,迎至新娘家,向岳父母行大禮,新娘為其十字披紅,然后雙方上轎起程,此為大娶。小戶人家只迎至村口,花轎一到,鞭炮齊鳴。花轎落在婆家門口,如果婆家是富商巨戶,彩棚一直搭到大門口,紅氈由天地桌前一直鋪花轎跟前,如貧民之家,不搭彩棚,地上只鋪紅葦蓆。單說貧民之家,由婆嬸母、伯母拆開轎門,由伴娘攙扶新娘下轎,踏紅席至天地桌前,其間婆家一對“喜娘”前邊領引,另一對“喜娘”手端紅筐,向新娘頭上、身上撒麥麩、紅棗、栗子。
拜天地
天地桌上放一糧斗,斗盛五谷,口封紅紙。斗上插一桿秤,左右放托盤,左盤放一串制錢,右盤放埋伏、紅棗。斗前是香爐、燭臺,香爐前豎銅鏡。拜天地時,司儀唱禮,婆婆撒鹽于松柏火盆中,以求婆媳緣分。(拜完天地,新郎要把斗、秤端進洞房。)
撒帳
進入洞房,先拜床公床母,然后入帳上床,盤膝坐定,閉目稍息。此時迎親喜娘把紅棗、花生、栗子撒到床上,俗稱“撒帳”。
洞房花燭
至晚間,兩個小姑(新郎的妹妹)把紅蠟燭點亮,俗稱“點燈”。
喝交心酒
小姑點罷燈,廚師擺上酒菜,小姑、大伯陪新郎新娘進晚餐,俗稱“喝交心酒”。
送房
喝完“交心酒”,由新郎的嫂子催促新婚夫婦早早休息,俗稱“送房”。送完房,新娘開柜拿點心給嬸子大娘。鬧喜的人乘機搶點心、糖果,越搶越鬧越吉利。
聽房
左鄰右舍的少男少女于新房外貼窗偷聽“悄悄話”,俗稱“聽房”。俗話新郎新娘不說悄悄話,生出孩子是啞巴。
磕喜頭
翌日晨起,新娘梳洗畢先拜謁公婆、兄嫂等長輩,謂之“請安”。早飯后拜謁族長,進祠堂燒香,上祖林祭祖,俗稱“磕喜頭”。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3393.html